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心得体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

时间:2022-06-30 14:45:04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4篇

【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第一百二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百三十三条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三条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第十八条 土地承包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二)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三)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四)承包程序合法。

  第二十二条 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三十七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第三章 其他方式的承包  

  第四十四条 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适用本章规定。

  第四十五条 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应当签订承包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承包期限等,由双方协商确定。以招标、拍卖方式承包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
以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费由双方议定。

  第四十六条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直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实行承包经营,也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分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再实行承包经营或者股份合作经营。

  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十七条 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

  第四十八条 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的,应当对承包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后,再签订承包合同。

  第四十九条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第五十条 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该承包人死亡,其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在承包期内,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2005年1月19日

第三十四条 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其流转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5]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第十四条 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仅以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未报其备案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第十五条 承包方以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者抵偿债务的,应当认定无效。对因此造成的损失,当事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承包方未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即以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请求确认该流转无效的,应予支持。但非因承包方原因未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的除外。
  承包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除法律或者本解释有特殊规定外,按照有关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处理。

合同法解释2

第八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批准或者登记才能生效的合同成立后,有义务办理申请批准或者申请登记等手续的一方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办理申请批准或者未申请登记的,属于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对人的请求,判决相对人自己办理有关手续;
对方当事人对由此产生的费用和给相对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篇2】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节 动产交付

  第三节 其他规定

  第三章 物权的保护

  第二编 所有权

  第四章 一般规定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 相邻关系

  第八章 共有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编 用益物权

  第十章 一般规定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十四章 地役权

  第四编 担保物权

  第十五章 一般规定

  第十六章 抵押权

  第一节 一般抵押权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

  第十七章 质权

  第一节 动产质权

  第二节 权利质权

  第十八章 留置权

  第五编 占有

  第十九章 占有

  附 则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第三条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第四条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篇3】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

我国十五年来 刑事立法的回忆与前瞻

【原文出处】法学

【原刊地名】沪

【原刊期号】199501

【原刊页号】004-007

【分 类 号】D41

【分 类 名】法学

【复印期号】199504

【作 者】高铭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自1980年1月1日施行以来,已有15年了。实践证明,它是一部爱护人民、惩处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好刑法。然而,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和立法经验的限制,这部刑法典不论在体系结构、规范内容依旧在立法技术上,都还存在一些缺陷。1981年以来,最高立法机关先后通过了21个单行刑事法律,并在70多个非刑事法律中设置附属刑法规范,对刑法典作了一系列的补充和修改。这些补充和修改解决了当前急需的许多问题,弥补了刑法典中的某些缺陷,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通过零散修补的方式并不能从全然上解决问题,而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不平衡现象,因此,立法工作机关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依照司法实际的需要,接着出台一些单行刑事法律;
二是着手进行全面修改刑法的工作,这项工作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打算,可望在不久的今后进入立法程序。下面我对十五年来刑法的修改补充情况作一简要的回忆,并就全面修改刑法的问题谈些个人意见。
      一、1981年以来刑法的修改补充概况
    1981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21个单行刑事法律,有的叫“条例”,有的叫“决定”,有的叫“补充规定”,按照时刻顺序,它们是:198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
1981年6月10日《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
1982年3月8日《关于严惩严峻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
1983年9月2日《关于严惩严峻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1987年6月23日《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决定》;
1988年1月21日《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
1988年1月21日《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
1988年9月5日《关于惩治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补充规定》;
1988年11月8日《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爱护的宝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
1990年6月28日《关于惩治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罪的决定》;
1990年12月28日《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0年12月28日《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1991年6月29日《关于惩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犯罪的补充规定》;
1991年9月4日《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
1991年9月4日《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1992年9月6日《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
1992年12月28日《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的决定》;
1993年2月22日《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
1993年7月2日《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
1994年3月5日《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
1994年7月5日《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此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在70多个非刑事法律中设立有附属刑法规范。这些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对刑法典作了一系列的补充和修改。概括而言,大致有以下十几个方面;

    1.在空间效力上,除了刑法规定的属地原则、属人原则、爱护原则外,增加了普遍管辖权原则。
    2.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有个不单行刑事法律采取了与刑法第9条从旧兼从轻原则不同的原则。
    3.在犯罪主体上,增加了某些罪的单位犯罪规定。比如,走私罪,贿赂罪,某些毒品犯罪、淫秽物品犯罪,偷税罪,假冒商标犯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等。
    4.在共同犯罪定罪和处罚原则上作了一定的补充,即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共同犯罪时,按身份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在经济性、财产性犯罪中,对犯罪的总数额负责的不仅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而且还有其他情节严峻的主犯。
    5.在刑罚种类上,除了刑法规定的九个刑种外,对危害重大的犯罪军人,增加了剥夺勋章、奖章和荣誉称号作为附加刑;
对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军官,还附加剥夺军衔。
    6.在量刑制度上,除了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免除处罚外,对个不情节增加了加重处罚的规定。同时增加了许多从重处罚的情节,也增加了个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7.在一罪和数罪问题上,明确规定了某些情况要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从而排除了按牵连犯、汲取犯处理的可能;
但对有的牵连犯罪情况仍不规定数罪并罚,而坚持按其中重的罪从重处罚,有时还同时规定适用轻罪的附加刑——罚金。
    8.在缓刑制度上,增设了战时缓刑制度。
    9.在分则罪名上,刑法原来只有110多个罪名,现在通过这几年的不断补充,差不多增加到190多个罪名。
    10.在罪状(即犯罪构成)上,对某些罪补充规定了概念、特征,使构成要件更加明确、具体;
有的还分不情节、数额档次,使法定刑更加相适应,便于司法掌握。
    11.在法定刑上,提高了许多罪的法定刑,其中有的罪增设了死刑。刑法原来可处死刑的罪名是28个,现在增加了32个,共有60个可处死刑的罪名。
    12.在罚金适用上,对某些罪,开始规定罚金的数额。如一万元以下,五千元以下,偷税数额五倍以下,抗缴税款五倍以下,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等。
    13.在法条适用上,通过“比照”的立法方式,扩大了刑法分则某些条文所规定的犯罪的适用范围。
    从上述补充和修改情况来看,我国刑事立法工作一直是抓得专门紧的,成绩也是专门大的,对司法实践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是有力的。然而,由于在刑法典之外,还有这么多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的附属刑法规范,缺乏一个体系上的归纳,显得有些零乱,不便于掌握;
而且有的单行刑事法律出台以后,刑法原有条文规定究竟是废除了依旧没有废除也不明确(如第155条贪污条文,实际废除了;
第141条拐卖人口罪仍然存在),以致司法文书中对有的罪,既引用刑法条文,又引用单行刑事法律相应条文(如贪污罪、受贿罪、走私罪等等),专门不规范。再讲,由于单行刑事法律一个一个地补充,彼此缺乏照顾,在法定刑上显得有些失衡。特不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实现体制转轨,各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在犯罪现象上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加强宏观调控,需要加快经济立法,同时也需要完善刑事法律。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不轨行为,哪些应规定为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如何划分,如何对这些犯罪进行科学的分类,这些都要作通盘的考虑,而不是通过几个单行法律修修补补能够解决的。因此,不管是司法实际部门,依旧刑法学界,比较一致的呼声是要求全面修改刑法,也确实是要通过全面修改,制订出一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现在,立法工作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修改工作。
      二、关于全面修改刑法问题
    全面修改刑法是宽敞刑法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呼声和要求,反映了全国修改刑法的必要性。因此,也有个不同志担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正处于由打算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有许多问题还看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不行划。在这种情况下,全面修改刑法,可能以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了,有些规定又得修改。认为现在全面修改刑法时机不成熟。这种看法,也不是一点没有道理。但我总的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目前全面修改刑法的时机差不多成熟,全面修改刑法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存在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差不多路线、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全面修改刑法指明了方向。
    其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刑法的修改列入工作打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了专门多预备工作。1988年至1989年差不多有了一个初步的修改方案,并结合修改工作,收集、整理了许多有关外国资料。现在,又在组织小班子,把刑法分则条文包括原有条文、补充的条文加以汇合整理,对刑法总则条文也在进行修改研究。这就为全面修改刑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刑法及其修改补充的单行刑事法律、附属刑法规范差不多过不同时刻、不同程度的司法实践的反复检验,属于立法缺陷与不足的问题以及它的症结所在,差不多有了较为充分的表露,加之“两高”为全面修改刑法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作了许多司法解释,这些都为刑法的修改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第四,政法院系、法学研究单位的刑法专家、学者,对刑法的修改进行了多年认确实研究,发表和出版了许多研究成果,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合理的建议。
    所有这些,差不多上全面修改刑法的有利条件。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修改刑法的工作将要大踏步地前进,一部新的刑法的出台是可不能专门久的。
    关于全面修改刑法中要解决哪些要紧问题,这是一个见仁见智、有待各方探讨的问题。那个地点我仅就个人考虑到的、自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宏观问题,提出些展望性的看法。
      (一)关于刑法总则的体系结构问题
    现行刑法总则分为五章,即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围;
犯罪;
刑罚;
刑罚的具体运用;
其他规定。在第二、三、四章之下又各分若干节。现在看来,那个体系结构要作适当调整,内容上要有所补充。我认为,总则似可分设七章:
    第一章 刑法的依照、任务和原则。既规定刑法的制定依照和任务,又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各国刑法的一项最差不多的原则,凡是法治国家,无不采纳此项原则。我国现在也强调依法治国,因此在刑法上应当规定一条:“关于行为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1979年刑法规定类推制度,在当时情况下是能够理解的,十几年来的经验证明,适用类推的案件极少,而且大差不多上小案,有些得不偿失,因此应当废除,如此在国际上也比较主动。
    第二章 刑法的适用。包括刑事管辖权;
刑法的溯及力即从旧兼从轻原则;
以及刑法及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的关系。   
    第三章 犯罪与刑事责任。包括犯罪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能力;
有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犯罪的预备、末遂和中止;
共同犯罪;
法人犯罪等。
    第四章 正当行为。要紧即指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第五章 刑罚。差不多上维持现行的各个刑种,但剥夺政治权利一节可改为剥夺权利,其中有的剥夺政治权利,有的剥夺其他权利,如担任一定职务、从事一定职业的权利。
    第六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包括量刑的原则;
自首、坦白与立功;
累犯与再犯;
数罪并罚;
缓刑;
减刑;
假释;
时效。
    第七章 刑法用语。即对某些用语进行界定。
    从上述体系看,刑法总则差不多上是属于小改,因为现行刑法总则是比较好的,实践中并没有遇到专门大的问题,因此,我认为稍加修改补充即可。
      (二)关于刑法分则的体系结构问题
    现行刑法分则分为八个罪章,即反革命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
妨害社会治理秩序罪;
妨害婚姻、家庭罪;
渎职罪。此外,军人违反职责罪单有一个条例规定。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进展,也日益暴露出那个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斗争的需要,要紧是有的类不犯罪同类客体太粗,不利于反映不同犯罪的本来面貌,有的罪章包括的罪种有些杂乱,阻碍刑事立法明确性原则的贯彻。最近几年来,大量的修改补充是集中在刑法分则的专门多具体罪上,加之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出现的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需要规定为犯罪,因此,上述分则体系可能不能不作较大的调整,有的名称也要作适当改动。我的意见要紧是:

    1.反革命罪一章宜改名为“危害国家安全罪”,要紧理由是:(1)反革命罪差不多上是一个政治上的概念,使用这一罪名不太符合法律的规范化要求,而且也容易给人提供借口:反革命罪是政治犯罪,反革命罪犯也确实是政治犯。依照“政治犯不引渡”的国际惯例,我们就专门难惩处那些逃到国外去的危害了国家安全的罪犯。因此,以危害国家安全罪取代反革命罪,有利于适应国际斗争的需要,如此也和《国家安全法》的规定相衔接。(2)反革命罪中的某些具体罪如反革命破坏罪、反革命杀人伤人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人身权利罪中的相关罪名的区不仅在于有无反革命目的,而认定有无反革命目的,难度较大,将这些罪并入一般刑事犯罪类不之中,并不阻碍对这些犯罪应有的惩处。(3)从国外立法进展情况来看,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刚刚胜利之初虽也规定有反革命罪,但从五十年代以后都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或反国家罪等,此项经验值得借鉴。 
    2.增设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专章。现行刑法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合为一章,实际上是平列了两个同类客体,未必协调;
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现时期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也应当突出对公民民主权利的爱护。
    3.增设妨害司法罪专章。现行刑法把一些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分散规定于不同罪章中,这不符合我国刑法依照犯罪同类客体对犯罪作科学分类的立法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对司法活动的有力爱护。我认为,应把现行刑法中属于这方面的犯罪加以集中,同时依照需要再增设若干罪名,如伪造、毁灭重要证据罪,暴力阻止证人作证罪,严峻扰乱法庭秩序罪,破坏监管秩序罪等。如此不但有助于对犯罪作更加科学的分类,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国家司法机关活动和执法秩序的专门爱护,符合大力强化社会主义法制的客观要求。
    4.增设有关违反劳动爱护和危害公共卫生犯罪的专章,这几年国家制定了一些有关劳动爱护的法规,其中的《劳动法》差不多出台;
此外,还颁布施行了诸如《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法》等重要法律。上述这些法律,对有关违反劳动爱护和危害公共卫生的某些犯罪都分不作了规定。将这些分散的规定在刑法分则中辑为专章,是必要和重要的。
    5.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一章应该是修订的重点之重点。这一章内容专门多,这几年进展的情况也专门快,能够考虑划小同类客体,增分为数章,如走私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侵犯知识产权罪,危害金融罪,妨害公司、企业治理罪,妨害公平竞争罪,扰乱市场秩序罪,妨害税收罪,危害环境和自然资源罪等等。如此有利于理顺关系,明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进一步加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进展服务。
    6.为了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有必要把贪污贿赂犯罪单列一章。现行刑法把贪污罪置于侵犯财产罪中,而把贿赂罪置于渎职罪中,有其合理的一面;
然而,二者都侵犯职务的廉洁性,差不多上腐败的重要表现,而且确定罪与非罪、罪的轻重,都离不开犯罪对象的数额计算,因此,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将二者同时予以规范。考虑到已有的执法经验,此类犯罪宜作较细致的规定,明确打击重点,加大打击力度,故以列为专章更为有利。
    7.关于毒品方面的犯罪,因事关国民健康、民族体质,而且记取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理应加强打击,从严惩治;
加之这类犯罪往往是跨国性的,也是国际刑法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列为专章,以唤起人们的注意,提高斗争意识,也是完全必要的。
    上述意见,假如是合理可行的,那么,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就不止是现行的八类犯罪,而是十几类甚至二十几类犯罪了。因此,如何做到对形形色色犯罪的科学分类,既保持严整的体系,又便于司法工作实际操作,便于宽敞公民的知法守法、学习运用,是需要深入研究、反复对比分析的。这需要通过多次的探讨、论证,然后才能作出决策。
    此外,关于军人违反职责罪是否纳入以后刑法典分则的体系,刑法学界研讨中曾有过三种意见:一是主张纳入;
二是主张单独制定军事刑法;
三是主张将《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进行修改后删去“暂行”二字,仍保持条例的形式。我个人认为,该条例“暂行”时刻已近十三年,修改补充势在必行;
但从长远看,为了保持刑法典体系的完整性和作用的权威性,似以纳入刑法典分则体系作为专章为宜。条例原包含的个不总则性条款,如剥夺勋章、奖章和荣誉称号以及战时缓刑制度,可并入刑法典总则有关部分。对军内不适用管制刑的问题也可在总则中加以特不规定。如此立法,简便易行,比单搞一部军事刑法或仍保持条例分立状态,似更可取。
      (三)关于刑法典立法技术完善问题
    立法技术的完善,直接关系到立法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进而关系到实践中对法律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因而不可忽视。尤其是作为刑事立法体系主体和核心部分的刑法典,其立法技术的完善与否,不仅关系自身,而且还阻碍到其他刑法规范的创制和完善,因而更应引起注意。我国现行刑法典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和立法经验的限制,在立法技术上采取了“宜粗不宜细”、“宁疏勿密”的做法。这表现在某些分则条文不是一条一罪,而是一条数罪;
某些条文罪状的规定过于简单,犯罪构成要件缺乏必要的描述;
许多法定刑幅度过大,加之情节档次抽象,遂使轻重宽严难以掌握;
如此等等。这些都不利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真正贯彻。为此,在全面修改刑法典时,应当在立法技术上有一个较大的改进。
    我认为,刑法典不管在条文结构依旧条文用语表述上都应讲究科学性,该繁则繁,该简则简,繁简得当,尽可能做到明确、具体、严谨,便于实际应用。
    首先,每条条文前应设立标题,概括地明示该条内容,使人一目了然,这是一项进步的立法技术,已为专门多国家刑法典所采纳。采纳这项立法技术,有助于促进立法的成熟、规范和科学,也有利于司法实践对条文的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特不是分则条文,标题也确实是罪名,这对统一司法极其有利。
    其次,分则条文原则上应采取一条一罪的规定方法,便于分清一罪与数罪的界限,有助于正确定罪量刑。对某些常见多发而且情况复杂的犯罪,还应注意运用设立一般构成与加重构成或减轻构成的立法技术,区分犯罪的不同情况和危害程度,规定轻重不同而互相衔接的几个法定刑档次,便于“对号入座”地定罪量刑,有效地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在罪状表述上,应尽量少采纳简单罪状的方式,多采纳叙明罪状的方式,对犯罪特征的描述力戒笼统、模糊,力求明确、具体。对某些经济犯罪条文,也可适当采纳空白罪状的方式,利用经济法律、法规对现实生活反应敏捷、应变性强的优点,使刑法条文既保持相对稳定性,又能适应现实进展变化的要求。
    第四,要注意各种犯罪法定刑之间的协调平衡。重罪、轻罪在法定刑上应有显著差不;
危害性相近的犯罪在法定刑上也应大体接近。关于具有法条竞合关系的犯罪条文,专门法条的刑罚应重于一般法条,至少也不能轻于一般法条。
    最后,要总结现行刑法典中法条用语和表述笼统、模糊、不严谨的事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切实予以纠正,使修改后的刑法典,不仅内容科学新颖,体系结构合理,而且文字表述明确、具体、严谨,从而给我国人民和司法机关提供一部具有高度政治性、科学性、便于操作遵行的法律武器和行为规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责任编辑:卢勤忠)

【篇4】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二)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

(1)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具有三层含义:
一是一切规范性文件都要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 二是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能和宪法相抵触,或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三是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2、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综观世界各国宪法,对公民权利通常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是例举式。(我国采取此种方式) 另一种是限制式。

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所谓政治力量的对比,首先是阶级力量对比。具体表现两个方面:
一是阶级力量强弱的对比关系。

二、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

(三)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1.宪法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它有这么几个特点:最高权威性、原则性、概括性、适应性、无具体惩罚性、相对稳定性。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它有这么几个特征:它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由国家来制定和认可,并辅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3.宪法和法律都是法律体系中的一种,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具权威的,任何法律与它不一致的地方都是无效的,而法律则是法律体系中根本大法(也就是宪法)之下的部门法,是子法,如民法、刑法等。

4.二者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法律效力不同,法律渊源也不同。宪法代替不了法律,它不具有专门性;
法律也代替不了宪法,否则各个部门法之间相互冲突(矛盾)时谁的效力更高?——这样会让我们无法适从。虽然有的国家没有成文宪法典,但这个国家肯定有宪法性文件,这些宪法性文件同样起着宪法的作用,这就是不成文宪法。

二.我国国家的根本性质

我国国家性质在阶级即政治上的表现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指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它反映了我国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三.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四.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观及其制度安排。

五.公民的政治权、人身权、财产权的内容

(一)公民的政治权

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②我们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康条件和议政能力比较好的公民当人大代表,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认真对待,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

①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②自由和法律的关系:我国公民享有合法的政治自由必须在我国法律范围内进行。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法律和自由统一的,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

3.监督权.

①监督权包括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形式。

②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二)公民的人身权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与身份权两种。

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人身自由权、贞操权、名称权

身份权:荣誉权(有争议,但是通说认为是身份权)、配偶权、亲权、监护权、著作人身权

(三)公民的财产权

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是可以以金钱计算价值的,一般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需以财产方式予以救济。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一)人民法院的职权

1、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工作。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2、审判下列案件:

①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刑事诉讼法规定,它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民事诉讼法规定,它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是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行政诉讼法规定,它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是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②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③核准判处死刑的案件。

④进行司法解释。即对于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

⑤领导和管理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事宜。

(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1.刑事案件侦查权。(1)《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2)《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复验、复查,并且可以派检察人员参加。”(3)《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2.批准或决定逮捕权。《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由公安机关执行;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3.公诉权。决定起诉、不起诉,提起公诉、支持公诉权统称为“公诉权”。

4.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包括立案、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对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权。6.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其他职权。(1)特种案件检察权。(2)司法解释权。(3)对劳动教养机关活动的监督权。(4)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犯罪权。

七、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国旗:五星红旗

2、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3、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推荐访问:简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书体会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