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心得体会 > 2022年新中国史读书心得(完整文档)

2022年新中国史读书心得(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06 16:00:05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中国史读书心得(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新中国史读书心得(完整文档)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4篇

第1篇: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

新中国历史训练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
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

1.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图8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4.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5.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6.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7.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
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8.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

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9.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后者则认为20—30

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10.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表1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11.“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

“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

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

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

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

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3.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

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

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14.右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15.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16.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17.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18.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19.表1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
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新中国主要事件提纲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三反五反

西藏和平解放

过渡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共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中,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共八大

整风运动

大跃进运动

反右倾斗争

“文革”时期

两年徘徊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第2篇: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

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

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 XX年7月,中央 ___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 ___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 ___》,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 ___重要内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深化对**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对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用 ___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全部奋斗史、新中国的建设史之中。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 ___的生动教材。

党的初心和使命源于救亡图存。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被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70多年前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虽然许多仁人志士不断奋起抗争,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都宣告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走上了以革命挽救国家、解放人民的道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初心和使命,遵循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逻辑,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夺取了 ___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新时期,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 ___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广大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讲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___、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增强 ___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体悟党史、新中国史,是全党**的必然要求。重视从自己的历史中学习,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___同志在1927年召开的党的八七会议上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 ___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学习研究党史。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党的七大把 ___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形成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夺取 ___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石。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胡乔木同志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对党史学习教育发挥了重要影响。党的十一届 ___后, ___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结论,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重点回答了继续前进要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对依据该决议精神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___》《 ___》等的学习研讨,使人们加深了对 ___的历史认识,为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提供了支撑。xx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 ___》,专题部署党史工作,要求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xx年,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发出“学习党的历史”的号召。xx年6月, ___ ___在主持中共中央 ___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 ___社会主义、把 ___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在对 ___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坚持和发展 ___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是党坚持把 ___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 ___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新中国史是中华人民 ___成立以来,国家政权机关如何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组织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如何进行机构改革和提高自身效率,以及各族人民如何团结友爱、奉献创造的历史。

___新时代 ___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史、新中国史经验和规律的全面总结和概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___思想、 ___理论、“ ___”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懂弄通这一重要思想 ___、深厚底蕴、创新发展。

切实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 ___ ___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化初心为恒心,续写共产党人使命担当新华章的重要途径。

一是体悟“初心”,自觉“看齐”。党的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具体而生动地呈现在党 ___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在革命斗争时期,成千上万的革命先辈舍生取义,践行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忠诚,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战争的奇迹。在和平建设年代, ___、 ___等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卢永根等为代表的科学家,雷锋、孟泰、王继才、郭明义等许许多多普通的优秀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党员本色。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才能在新时代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是运用历史思维,增强历史担当。历史思维,就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历史视野观察和认识事物,从历史分析中总结历史经验,获得历史智慧与启示,把握历史发展方向与趋势。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 ___创造者。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述往事,思来者。”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我们需要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往哪里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等基本问题,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

三是始终**,砥砺奋斗。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___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因此,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从中汲取丰富营养与不竭动力,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第3篇: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心得体会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某市2019年秋季镇正职领导干部政德教育培训也在进行。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在缅怀革命历史中汲取力量,感悟初心,不忘峥嵘岁月,用更好的作为展现担当致敬新时代。

重温历史悟初心

百年前的中国,腐朽没落,黑沉沉的大地见不到一丝曙光。98年前,在绿草如茵的七月,在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在一只普普通通的小船上,来自湘江湖畔,来自黄浦江边,来自紫禁城下,来自黄鹤楼旁的点点火星,汇聚成了一只耀眼的火炬,从此这只火炬便开始指引一个民族前进的方向,这只熊熊燃烧的火炬就是我们的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从广东到武汉,从南昌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从瓦窑堡到北京,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越来越多的劳苦大众,在这只熊熊燃烧的火炬的带领下,打倒了军阀劣绅,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无数英雄儿女的故事让人感动肺腑,难以忘记。

是什么驱使一个又一个英雄甘愿用牺牲自我来换取民族的重生?是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十二句话,字字千钧。

对标先进担使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战争年代,面对枪林弹雨不曾退缩;
困难时期,面对艰难困苦不言放弃;
他用无畏荆棘的精神和始终如一的执著追求谱写了初心的生动内涵,用一生的坚守和默默的奉献铸就了砥砺前行的楷模丰碑。

当焦裕禄调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当他走进这片贫瘠的土地时,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是衣衫褴褛、满面尘垢的孩子,是大雪风沙和饥饿荒芜的土地。“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宗旨和使命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他带头去查风口;
探流沙;
他带头淌着齐腰深的洪水查看流势;
他亲自用舌头鉴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

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他们不变的初心与使命让我们明白伟业需要开创,信仰需要坚守,使命需要担当,更加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出发,牢记出发之后的苦难辉煌,谨记永远在路上的责任与使命。

淬炼自我再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之根本,可以察民心之所盼,可以明资政之方略。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既要“高得上去”,真真正正把学习融入主题教育之中,学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学出对党的绝对忠诚;
又要“低得下来“,对标先辈先烈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切实将初心使命落实到为民服务上。

我认为,首先要增强党性修养。充分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制定学习计划,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党章、党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增强用理论解决乡镇工作所遇到的难题的能力,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

其次,增强为民意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民服务解难题,把工作成就体现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上。站稳群众立场,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与群众贴近,生活上与群众走近,作风上与群众靠近,想问题、办事情多搞调查,多听民声,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

再次,增强担当意识。现在,乡镇工作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安全信访工作中,经济增长好坏,重点项目进度快慢、人民群众满意与否……对乡镇基层工作者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能否在最复杂的环境里艰苦工作?能否在最困难的时候冲上去?能否挑起更重的担子,做别人不愿干的工作?新时代基层工作任务重、单子沉、责任大,既要有顶住压力的信心和勇气,也要有克服困难的智慧和毅力,又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和劲头。左传有句话,“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把“为民”之事当做农事一样,夙兴夜寐,精耕细作,时刻保持初心,以勤恳兢业、破难攻坚、开拓进取的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落出成效。

初心如明镜,我们日夜思之三省吾身;
使命如号角,我们奋战基层勇往直前

第4篇: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心得体会
体验是指在阅读和练习之后的写作感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心得体会的文章2篇 ,欢迎品鉴!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性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首要战略任务。而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是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且最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当下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1、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党性。
崇高的革命理想是督促党员不断学习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支撑,只有拥有了这种革命信念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党员只有在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党员教育建设对于党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才会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党员教育中要加强党员思想的教育,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2、调整党员教育学习内容,提素质。
要根据形势发展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不断充实调整和扩展党员教育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力求把体现时代精神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及时吸收进来, 1 / 4


使得党员教育内容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同时要针对党员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教育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的党员群体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从而有针对性但全面地提升党员同志的综合素质,切实地为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做出贡献。例如,对于在校生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内容着重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将其与党员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而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党员需要同职业道德培养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有效融合。

3、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建强党。
党员教育需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桎梏,开拓更新颖的方式、方法、途径进行推广。各党组织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党建网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学、场景模拟等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实现代远程教育内容。党员可通过网络随时下载政治理论专题、时事热点、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培训节目,共享教育资源。党员教育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就更容易吸引党员参与到其中,能够充分带动了群体的学习热情。
此外,还能够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等形式,了解党员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实现互动培训,大大提高教育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党员群体坚持不断学习,整体素质才会得到提高,只有党员群体素质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够 2 / 4


有效体现,也才能够实现强党、强国的伟大梦想。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党员教育工作不能急于一时,需要在今后长久的工作中逐渐改进和完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和磨合,与时代发展相协调。更重要的是,需要讲求教育方法,以人为本,以情感人,来增强教育的渗透性,这样才能将党员教育有广度、有深度的开展,才能够强党性、提素质,圆强党之梦。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心得体会
“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历史能够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在领导革命以及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所以,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该怀以崇仰之情认识党的历史,以敬畏之志对待历史、学习历史,从“红色旅程”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风风雨雨92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令每一位党员开卷有益。而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力前进的关键阶段。共产党员必须必须认真回顾我们党92年来的风雨历程,认清时代形势,提高自身修养和党性认识,做一个时代的先锋。
我党、我国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绚丽壮观的发展史,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镜, 3 / 4


以史为鉴。仅有充分了解、分析、研究党史国史,进一步把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的发展史搞清楚,并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为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添砖加瓦,早日实现完美中国梦。

4 / 4


推荐访问:国史 新中 心得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 新中国史读书心得600字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