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疫情防控 >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6 18:45:06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控对策研究,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No.GD12XJY15); 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专项(No.2014SX004)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法规建设速度加快,其中有关高校的财务会计法规尤为突出。

 自 2012 年以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等法规相继出台或修订, 对于加强高校财会工作、 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纵观新形势下的高校财会工作, 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和发展挑战, 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高校财会工作的重要性, 研究制定科学的防范策略, 积极面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挑战。

  一、 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所谓风险就是不确定性。

 对于企业来说, 其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 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

 可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 使企业在一定时期、 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 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对于各种各样的法律主体来说, 风险的定义与该主体的运营主业有紧密的联系, 呈现出各自的突出特征。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 其运营主业就是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 高校财务风险就是在高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

  二、 高校财务风险的分类及特点

 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 认清并把握高校财务风险, 就应当从多个角度观察高校的运营活动, 甄别其财务风险的存在类别及其主要特点, 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管控。

 从高校运营活动之资金流动过程来看, 可分为贷款筹资风险、 运营流转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从高校财务管理环境来看, 可分为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风险; 从引起财务风险的事件、因素属性来看, 可分为系统性财务风险和非系统性财务风险; 从引起财务风险的事件、 因素强弱程度来看, 可分为强财务风险和弱财务风险; 从财务风险的变化形态来看, 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两类; 从财务风险能否分散考虑来看, 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本文侧重从第一种分类方法, 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一)

 贷款筹资风险

 当前, 公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款、 事业收入和捐赠收入等, 这些资金来源受所在行政区域经济状况、 政府财政拨款政策、 学校办学事业状况、 社会声誉与影响力等因素的影响, 存在着负面波动的潜在风险。

 在贷款方面, 很多高校走“借贷建设”的发展道路,有的甚至不顾自身经济状况与偿债能力, 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受自身收入能力的不确定性和支出压力的扩张性等因素影响, 还本付息的压力越来越大, 致使学校财务结构趋于恶化, 势必压缩日常运行经费, 降低教职员工福利待遇, 最终对学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财政拨款方面, 政府的生均拨款标准长期不变, 或者生均拨款标准增长的幅度较之物价上涨、 货币贬值的幅度小, 以致学校获得的财政拨款在购买力上趋于缩水, 其财政状况则越来越紧张。

 在学费收入方面, 有的高校受地理位置、 面向行业、 教学质量、 办学水平和社会口碑等因素影响, 生源萎缩、 新生报到率低、 贫困生增多等状况趋于严重, 导致年度资金收入降低。

 在捐赠收入方面, 受国家关于学校基金会的政策规定、 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注度、 校友发展状况及捐赠积极性等因素影响, 很多高校获得的捐赠款物都很少。

 据人民网报导, 截至 2012 年, 广东 50 所省直公办高校贷款为 98.69 亿元, 每年需向银行支付利息7 亿元。

 债台高筑, 已成为有的高校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二)

 运营流转风险

  高校主业运营活动中, 其资产资金处于流动、 流转状态, 其中的不确定性造成了高校财务风险。

 一是制度缺陷风险。

 完善的内部制度设计是高校内部管理、 内部控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与保障。

 目前, 一些高校不重视制度建设, 存在制度空白或是虽有制度但存在一些漏洞, 这种制度性缺陷表现在高校财务状况上, 呈现出制度性财务风险。

 例如, 没有制定、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出现了出纳人员兼管货币资金的稽核、 会计档案保管的情况。

 又如, 二是流动性风险。

 由于高校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在时间点上的不同步、 不同量, 导致在某一时间点上现金存量不足以支付该时刻的现金需求, 从而出现支付风险。

 例如, 高校普遍在 9 月新学年开学时收学费, 此时现金是充足的; 而在学年度结束的 7 月份, 现金是普遍不足的, 如果这个时候需要较多的现金进行运营, 就会出现财务风险。

 三是管理运营风险, 包括财务管理风险和学校经营风险。

 例如, 学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没有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防范措施;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预算执行随意性大, 预算方案形同虚设,导致上马建设项目盲目、 专项经费挪为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校办企业运营连带风险。高校作为校办企业的所有者、 投资者, 对校办企业的运营负有连带责任。

 目前, 很多高校的校办企业运营状况并不理想, 如果出现企业破产、 清算, 高校理应承担连带责任, 这对高校的财务状况必然构成潜在的影响。

 在运营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典型案例, 当属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常务副院长陈英旭教授, 他承担的“太湖流域苕溪面源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项目, 总经费高达 3.135 亿元, 其中国家拨付经费 1.0544 亿元。

 然而, 这上亿元的经费, 他却通过开具虚假发票、 编造虚假合同、 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 将 1022.6646 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

 (三)

 对外投资风险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规定, 高校可以依法利用货币资金、 实物、 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 但要履行有关审批程序。

 还规定, 高校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外投资、 盘活资产、 保值增值的仅仅是一部分; 还有相当多的高校, 对外投资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 甚至盲目投资、 违规投资。

 这些投资往往是无效益的重复投资、 风险不可控的投资, 进而导致高校资金财产损失浪费, 形成很高的投资风险。

 例如, 2000 年 9 月至 2001 年 8 月, 天津大学分三次与深圳时代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委托资金管理协议》, 将 1 亿元资金交由该公司在股票二级市场进行运作。

 2003 年股市大跌, 1 亿元炒股资金最终损失了 3758.83 万元。

 时任天津大学校长单平, 为此被罢免了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三、 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的主业运营状况, 以及存在的财务风险隐患, 各高校管理层、 教职员工应当精诚团结, 各司其职, 通力合作, 积极加强风险防范工作, 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对于风险控制关键点, 一定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位。

  (一)

 贷款筹资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降低高校债务风险。

 教育行业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公办高校的投资主体是各级政府, 因此, 扩大高校资金投入, 化解高校债务危机, 首先应当是政府的事情。

 对于广东的高校来说, 说服地方政府依据社会物价指数、 人才培养成本等波动状况合理提高生均财政拨款, 这是最为关键的策略。

 另外, 还应当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拨款, 缓解实验室、 仪器设备、 信息资源等软硬件建设方面的资金不足, 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降低学校的财务风险。

 二是构建良性的银行贷款决策、 运作机制, 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和还款进度。

 “借贷建设”潜藏着按期还本付息、 利率波动和信用紧缩等诸多风险, 贷款并不是多多益善。

 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 合理确定贷款控制规模, 随时掌握自身的财务风险状况。

 构建一套从贷款申请的批复、 使用过程的监督到还贷资金的落实等贷款过程决策机制; 构建学校贷款的自我监督、 约束机制, 逐月编制货币资金计划调度表, 把握货币资金的流向, 使货币资金的运行科学、 合理、 可控。

 三是创新融资方式, 拓展融资渠道, 调整资金结构, 降低筹资风险。

 近

 年来, 银行贷款在高校资金来源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如何确定合理的负债结构和规模,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分散资金使用风险, 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例如, 有的高校采用 BOT 筹资方式进行引资建设, 其中 B 代表建设(build), O 代表经营(operate), T代表移交(transfer)。

 学校将具有经营性质的基础设施项目, 如学生公寓、 学生食堂、 学术交流中心等, 特许企业投资建设、 承包经营、 获取合理的利润收入。

 企业享有特许权的时限一到, 必须依合作协议将该基础设施项目无偿移交给学校。

 四是设立学校教育基金会, 争取各种社会慈善捐赠、 成功校友捐助, 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

 运营流转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是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提升全员财务风险意识。

 目前高校普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而对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则重视不够。

 高校应当改变这种思维定势, 高度重视财会机构、岗位的设置, 切实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大力提升财会人员业务工作能力、 风险防控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 强能力的财会人员队伍。

 还要大力提升学校管理层、 教职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消除“高校贷款政府买单”的“等靠要”思想, 避免盲目的贷款建设。

 通过人员素质、 风险意识的提高, 进而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 规避、 防控财务风险。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封堵制度漏洞。

 内部管理、 控制的制度建设欠缺, 必然会导致体制机制固有风险的上升。

 高校应当强化法人治理结构, 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架构,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主要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度, 以及完整的资金安全管理的决策机制、 激励机制、 控制防范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诸如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预算控制、 信息内部公开等具体制度, 都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

 三是对校办企业运营连带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与防范。

 应当规范学校的投资核算和管理, 规范企业的资本金制度, 做到产权明晰、 事企分开, 使校办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高校作为投资者, 按其投资比例享受权益, 参与决策和管理, 承担风险; 校办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权、 债务承担责任。

  (三)

 对外投资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是完善投资决策机制, 加强投资项目监管。

 对外投资, 回报越大风险也越大; 当进行对外投资, 期待高利润、 高回报的同时, 必须防范、 控制高风险。

 高校对外投资, 应当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优势, 提高对外投资的成功率、 收益率。

 应当遵照国家有关规定, 成立投资论证、 决策机构, 规范投资决策程序、 机制及行为, 确保投资项目历经严格、科学、 合理的可行性论证以及专家组评议, 并经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之后得以确认、 付诸实施。

 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对每一个投资项目进行管理、 审核, 并将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进展情况定期向校领导集体汇报。

 应当对每一个投资项目的效益、 成果、 利润等进行运营监管、 绩效评估, 确保国有资产实现保值、 增值的目标。

 天津大学亿元炒股案的发生原因, 正如中纪委的通报中所指出:

 单平“违反规定, 未认真组织论证, 未经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 批准将校方 1 亿元资金用于炒股, 造成损失 3758.83 万元[4]。

 二是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确保对外投资项目在组织、 技术、 经济、 财务等方面得到可靠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为高校提供了单位内部控制的八种控制方法, 并要求高校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 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估。

 因此, 高校应当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

 三是高校资金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财会、 经济、 金融、 法律等知识的学习, 努力提高资金管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奉公克己, 高度负责, 筑牢学校资金安全、 投资风险防控的防火墙。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控对策研究 防控 新形势下 风险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