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2023年度《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

2023年度《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

时间:2023-01-09 11:35:07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再见了,亲人》教案1  习惯上,《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教师经常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部分认真读一读,最后交流感受。这次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反思以往的教学,我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1

  习惯上,《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教师经常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部分认真读一读,最后交流感受。这次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反思以往的教学,我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其中的教学片断)

  师:大娘为志愿军做了许多事,文中列举两件(指板书),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句子——这真是雪中送炭呀!“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呢?

  生1: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下雪天很冷,送去炭,可以帮助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或帮助。

  师:把这个词放在课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2:这词在课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正急需粮食时,大娘为他们送去打糕。

  师:当时,志愿军为什么急需粮食?

  生3:因为志愿军叔叔空着肚子在阵地上已经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非常需要粮食。

  师:对!就在这时(出示句子: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者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学生齐读句子)。

  师:请同学们想想当时的环境怎样?

  生1:当时的环境很危险。

  生2:当时的情况很恶劣。

  师:对!当时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大娘怎样送来打糕?(学生齐读句子)。

  师:哪些地方应读得快些?

  生:是“冒着炮火,穿过硝烟”。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志愿军急需粮食。

  生2:因为大娘想快点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

  师:环境这样恶劣,这就是慈母给儿子的爱,也是慈母给儿子送去的温暖。我们再读这个句子。

  反思:“将这个词放在课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发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情感,引发了学生更贴近语境的表达,并在师生以文本为中介的对话中,得以修正完善。可以看出,这就是一个对话语言的生成过程,更是一个对“雪中送炭”感性化的过程。感性是为了唤起形象、激*感、沉积语感;感性是为了更鲜亮地把握和运用语言。教师这样的“放”,激活了“雪中送炭”的磁场。而后的环境想象、激情朗读,正因为有了这个“场”,想象渐入佳境,真切动人;而学生的朗读,又恰倒好处。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的是一份浓浓的雪中情,同时在造句训练中也充分证明了他们对“雪中送炭”已能正确地运用。

《再见了,亲人》教案2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

  “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

  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同学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⑴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⑵ 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⑶ 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 交流,同学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 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 引读:

  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⑵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 重点指导:

  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 引读:

  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⑶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 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 引读:

  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缺乏以表达您对*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同学自由说。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同学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协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一起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一起的敌人,为了一起的心愿──和*,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啜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示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

  (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身感动的句子。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阅读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1)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3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1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讲述送别的情景,而后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最后抒发感情,用反问作结。这部分是教学重点。每个自然段分别具体介绍了一位人物的感人事迹。这三个自然段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说明了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送别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第二部分(后三个自然段)描写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场面,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借助典型事例来体现两国人民的真挚深厚的情意;二是采用多种句式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课文的语言感情真挚强烈,抒情性强,通俗易懂。本课编写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中朝人民伟大友谊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一篇时,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但是,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上的局限,对于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用常态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一)具体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封锁、雪中送炭、深情厚谊、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这份伟大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无比真挚与坚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中朝人民为什么能建立起这样深厚的情谊。

  五、媒体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手段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帮助,显示出了它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再见了,亲人》一课一直是小学语文高年级中的经典课文,被无数的优秀教师以自己不同的诠释演绎过无数次。对于这样一篇已经被成功演绎过了的老经典,还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重新设计吗?我个人认为,很有必要。

  对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悲壮的历史,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也只是在电影中才有所了解,而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片模糊而空白的。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述的事件无疑是感人的,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孩子们来说,毕竟是遥远而又陌生的。如果要使学生们从情感深处体会和接受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情,就必须使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背景和经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此外,要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也需要给他们创设一个离别的氛围和环境。

  以前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了解背景一般采用课下学生自由搜集资料,课上互相交流,教师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进行。这样做的弊端是,学生了解的途径比较单一,课上交流时受年龄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往往效率较低,费时耗力。同时,作为信息时代的孩子,他们接触的"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单凭教师的语言引导和简单的图片展示等等手段,已很难激发他们的热情。此时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显得不可或缺。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背景资料以录像、图片、文字等不同的方式重组后呈现给学生们,同时还可以一并纳入课堂教学中需要使用的练习等内容,在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大课堂的容量,本课媒体的使用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两点实效的基础上,还原给学生们一段真实的历史,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文的题目“再见了,亲人”,是整篇的题眼。全文都围绕告别的主题展开描写。所以,对课题的理解非常重要。在上课伊始,请学生先谈一谈对“亲人”这个词语的理解,初步理解普通意义上“亲人”的含义,为深入领悟本课中“亲人”的意义做好铺垫。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初步体会亲人分别时的感受,最后,带着这种初步的体验朗读课文题目。借助学生的情感经验,初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题,体会突出重点字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为后面情感升华后真情的诵读打基础

  (二)了解主要内容,介绍写作背景。

  学习一篇课文,要想深入理解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写作背景的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简单概括的主要内容后,结合理解“志愿军”这一特殊名称,插入了对的背景的介绍。

  对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悲壮的历史,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也只是在电影中才有所了解,而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片空白。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述的事件无疑是感人的,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孩子们来说,毕竟是遥远而又陌生的。在上课伊始,他们甚至分不清*和志愿军的区别。如果要使学生们从情感深处体会和接受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情,就必须使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背景和经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在这里我们运用一段录像资料(播放第一段录像),给学生们展示了这场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及整个过程,同时也点明了“志愿军”这支特殊的军队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殊意义,为学生能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三)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的道理,并且在学习中真地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的第二层境界——读出问题。请学生把预习时遇到的拿不准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做出恰当的处理和评价。在教学中,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问题:*人民和朝鲜人民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还称为亲人?我立即抓住了这个突破口,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寻找答案。这里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充分发言,谈出自己的感悟。

  (四)交流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是突破教学重点的关键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先请大家观看一小段当时的教学录像(播放录像:与大娘话别的一段朗读录像)在这一个小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出示,补充了描写的空白:战士与大娘相拥而泣,那份依依不舍通过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立即感染了学生,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恳求饱含深情。他们此时的感动溢于言表,接下来画面的感染和音乐的烘托,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依依不舍的离别情境,使得最后那个女孩的朗诵充满激情,感动了每一个人。这种激情的涌动和真情的迸发是以往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而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自己多媒体化的优势将画面和音乐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情感,才使课堂上学生的朗诵激情荡漾,极好的突破了教学重点。

  (五)情感升华,激情诵读。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再现了离别时的真实场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我也请大家一起回到半个世纪前,一同感受一下中朝两国人们那依依不舍的深情。(播放第三段录像)这段录像资料再一次填补了描写的空白——场面的描写。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在这样动人场面的感染下的表现。(播放录像: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我们都知道,朗读课文时,齐读容易限制学生个性的展示,因为要顾及其他同学,所以语气语速的把握都受到限制,很难读出感情。可是我们看到,在刚才的齐读中,学生的感情表达非但没有受到限制,还更加的淋漓尽致,这说明此时的学生在情感上已经产生了共鸣,他们的诵读是情感交融后的合鸣,既真挚又感人。教学的重点又一次得到了突破。

  (六)补充资料,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手段在这节课上,除了很好的帮助我们突破了教学重点之外,在解决教学难点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朝人民为什么能建立起这样深厚的情谊?课文中更多地讲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意,其实,在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无私奉献的时候,志愿军战士也为朝鲜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这一点作者并没有过多的着笔,那么学生在理解这深情厚意产生的原因时就难免会困惑及片面。要想解决这一难点,单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来体会,很难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因此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份战后的统计资料,为了使这份统计的资料生动并有说服力,我再一次选用了视频的方式。让我们也来一起看看这份触目惊心的数字吧。(播放第二段录像)我相信这一串英雄的数字,这一串英雄的名字,也一定触动了大家,那么我们的孩子们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看看当时课上的情景(播放课堂录像录像)我想不用我再说明什么,孩子们的朗读证明了一切,信息技术手段不但使教师突破了难点问题,而且使学生再一次突破了教学重点,使我们的课堂达到了高潮。

  七、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时间研究之前,我校已经在不断地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在这一课题的引领下,确立了我们学校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进行了几次整合课的实践。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阅读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确定实验内容时,要选择适合整合的,才能使我们的实践研究有成效。那么,什么样的才适合进行整合呢?通过与同事们的研究讨论,我自己在心里有了一个自认为合理的标准——写景以及说明性的更加适合整合。可是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又认识到,如果只把信息技术手段在这样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应用,那么信息技术手段的众多优势在语文学科中岂不是无用武之地?我认为,拥有众多优势的信息技术手段应该在语文学科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在本次教学研究中,我选择了一篇以抒情为主的来进行尝试。

  教学实践表明,我的设想是正确的。

  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和它的多媒体化的特点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提供了足够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的展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朝鲜人民之所以为志愿军战士不惜牺牲生命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为他们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提供了有利的情感线索。此外,离别时刻的画面,深沉压抑的音乐背景等媒体的运用,很好地为学生们创设了离别的模拟情境,对于烘托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达到普通教学手段所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

  这次教学尝试,改变了我保守的教学观念,那就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着广阔的空间。我们的小学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还处在初始的阶段,每一次成功的尝试,都给我们注入了极大的研究活力,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完善,力求找到一条完美的途径。

  教学是一门有缺陷的艺术,没有哪一节课能称得上是完美的教学。同样,我的这节课还存在着值得探讨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力求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更有实效。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2)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3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1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高丽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讲述送别的情景,而后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最后抒发感情,用反问作结。这部分是教学重点。每个自然段分别具体介绍了一位人物的感人事迹。这三个自然段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说明了志愿军为什么称高丽人民为“亲人”,在送别时与高丽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后三个自然段)描写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高丽人民告别的动人场面,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高丽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借助典型事例来体现两国人民的真挚深厚的情意;

  二、采用多种句式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课文的语言感情真挚强烈,抒情性强,通俗易懂。

  本课编写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受到中朝人民伟大友谊的熏陶感染;

  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一篇时,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

  但是,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上的局限,对于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用常态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一)具体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封锁、雪中送炭、深情厚谊、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这份伟大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无比真挚与坚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中朝人民为什么能建立起这样深厚的情谊。

  五、媒体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手段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帮助,显示出了它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再见了,亲人》一课一直是小学语文高年级中的经典课文,被无数的优秀教师以自己不同的诠释演绎过无数次。对于这样一篇已经被成功演绎过了的老经典,还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重新设计吗?我个人认为,很有必要。

  对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悲壮的历史,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也只是在电影中才有所了解,而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片模糊而空白的。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述的事件无疑是感人的,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孩子们来说,毕竟是遥远而又陌生的。如果要使学生们从情感深处体会和接受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情,就必须使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背景和经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此外,要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志愿军与高丽人民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也需要给他们创设一个离别的氛围和环境。

  以前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了解背景一般采用课下学生自由搜集资料,课上互相交流,教师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进行。这样做的弊端是,学生了解的途径比较单一,课上交流时受年龄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往往效率较低,费时耗力。同时,作为信息时代的孩子,他们接触的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单凭教师的语言引导和简单的图片展示等等手段,已很难激发他们的热情。此时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显得不可或缺。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背景资料以录像、图片、文字等不同的方式重组后呈现给学生们,同时还可以一并纳入课堂教学中需要使用的练习等内容,在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大课堂的容量,本课媒体的使用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两点实效的基础上,还原给学生们一段真实的历史,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文的题目“再见了,亲人”,是整篇的题眼。全文都围绕告别的主题展开描写。所以,对课题的理解非常重要。在上课伊始,请学生先谈一谈对“亲人”这个词语的理解,初步理解普通意义上“亲人”的含义,为深入领悟本课中“亲人”的意义做好铺垫。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初步体会亲人分别时的感受,最后,带着这种初步的体验朗读课文题目。借助学生的情感经验,初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题,体会突出重点字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为后面情感升华后真情的诵读打基础

  (二)了解主要内容,介绍写作背景。

  学习一篇课文,要想深入理解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写作背景的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简单概括的主要内容后,结合理解“志愿军”这一特殊名称,插入了对的背景的介绍。

  对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悲壮的历史,我们这一代人更多的也只是在电影中才有所了解,而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片空白。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述的事件无疑是感人的,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孩子们来说,毕竟是遥远而又陌生的。在上课伊始,他们甚至分不清*和志愿军的区别。如果要使学生们从情感深处体会和接受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情,就必须使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背景和经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在这里我们运用一段录像资料(播放第一段录像),给学生们展示了这场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及整个过程,同时也点明了“志愿军”这支特殊的军队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殊意义,为学生能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三)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的道理,并且在学习中真地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的第二层境界——读出问题。请学生把预习时遇到的拿不准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做出恰当的处理和评价。在教学中,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问题:*人民和高丽人民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还称为亲人?我立即抓住了这个突破口,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寻找答案。这里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充分发言,谈出自己的感悟。

  (四)交流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是突破教学重点的关键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先请大家观看一小段当时的教学录像(播放录像:与大娘话别的一段朗读录像)在这一个小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出示,补充了描写的空白:战士与大娘相拥而泣,那份依依不舍通过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立即感染了学生,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恳求饱含深情。他们此时的感动溢于言表,接下来画面的感染和音乐的烘托,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依依不舍的离别情境,使得最后那个女孩的朗诵充满激情,感动了每一个人。这种激情的涌动和真情的迸发是以往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而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自己多媒体化的优势将画面和音乐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情感,才使课堂上学生的朗诵激情荡漾,极好的突破了教学重点。

  (五)情感升华,激情诵读。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再现了离别时的真实场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我也请大家一起回到半个世纪前,一同感受一下中朝两国人们那依依不舍的深情。(播放第三段录像)这段录像资料再一次填补了描写的空白——场面的描写。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在这样动人场面的感染下的表现。(播放录像: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我们都知道,朗读课文时,齐读容易限制学生个性的展示,因为要顾及其他同学,所以语气语速的把握都受到限制,很难读出感情。可是我们看到,在刚才的齐读中,学生的感情表达非但没有受到限制,还更加的淋漓尽致,这说明此时的学生在情感上已经产生了共鸣,他们的诵读是情感交融后的合鸣,既真挚又感人。教学的重点又一次得到了突破。

  (六)补充资料,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手段在这节课上,除了很好的帮助我们突破了教学重点之外,在解决教学难点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朝人民为什么能建立起这样深厚的情谊?课文中更多地讲述了高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意,其实,在高丽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无私奉献的时候,志愿军战士也为高丽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这一点作者并没有过多的着笔,那么学生在理解这深情厚意产生的原因时就难免会困惑及片面。要想解决这一难点,单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来体会,很难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因此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份战后的统计资料,为了使这份统计的资料生动并有说服力,我再一次选用了视频的方式。让我们也来一起看看这份触目惊心的数字吧。(播放第二段录像)我相信这一串英雄的数字,这一串英雄的名字,也一定触动了大家,那么我们的孩子们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看看当时课上的"情景(播放课堂录像录像)我想不用我再说明什么,孩子们的朗读证明了一切,信息技术手段不但使教师突破了难点问题,而且使学生再一次突破了教学重点,使我们的课堂达到了高潮。

  七、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时间研究之前,我校已经在不断地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在这一课题的引领下,确立了我们学校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进行了几次整合课的实践。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阅读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确定实验内容时,要选择适合整合的,才能使我们的实践研究有成效。那么,什么样的才适合进行整合呢?通过与同事们的研究讨论,我自己在心里有了一个自认为合理的标准——写景以及说明性的更加适合整合。可是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又认识到,如果只把信息技术手段在这样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应用,那么信息技术手段的众多优势在语文学科中岂不是无用武之地?我认为,拥有众多优势的信息技术手段应该在语文学科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在本次教学研究中,我选择了一篇以抒情为主的来进行尝试。

  教学实践表明,我的设想是正确的。

  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和它的多媒体化的特点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提供了足够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的展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高丽人民之所以为志愿军战士不惜牺牲生命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为他们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提供了有利的情感线索。此外,离别时刻的画面,深沉压抑的音乐背景等媒体的运用,很好地为学生们创设了离别的模拟情境,对于烘托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达到普通教学手段所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

  这次教学尝试,改变了我保守的教学观念,那就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有着广阔的空间。我们的小学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还处在初始的阶段,每一次成功的尝试,都给我们注入了极大的研究活力,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会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完善,力求找到一条完美的途径。

  教学是一门有缺陷的艺术,没有哪一节课能称得上是完美的教学。同样,我的这节课还存在着值得探讨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力求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更有实效。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3)

——再见了,亲人语文教案3篇

再见了,亲人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2、能用“唯—”、“深情厚谊”造句。

  3、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重点: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激*感,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主要是叙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3个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与朝鲜亲人话别,那么后面这3个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车上。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教师引读:

  1)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因此,在志愿军眼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朝鲜人民眼里志愿军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列车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别。隔着鸭绿江,从心底里高声呼唤——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2)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在诉说着自己的心愿——

  (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3)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讨论: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讨论:为什么课题“再见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难以忘怀的场面)

  四、轮读或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作业。

  1、将文中有关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再见了,亲人语文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的边境,轰炸*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人民响应*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人民志愿军,由*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人民志愿军遵照*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4)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10篇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1

  我家住在云南的一个小村子里,那里是一个苗族村寨,寨子里就我们一家是汉族人。我家的邻居是以为年近八十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有一个儿子,有一个女儿,儿子和女儿都在县城工作,很少能回来几次。

  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孩子,你看老奶奶这把年纪了,如果你能帮帮老奶奶,妈妈就奖励你一颗五角星。那时我还小,还不懂事,只为了得五角星,所以每天都给奶奶擦擦桌子,扫扫地。

  现在我长大了,什么活都干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做完功课,想起了奶奶前几天换下来的衣服和床单,偷偷的跑进了奶奶住的屋子里,拿着盆跑到河边,我刚刚把衣服和床单晾好,一转身,看见奶奶走过来,奶奶把拐杖放到了墙跟那里,接着把我搂进了怀里,捧着我的脸说:孩子,累了吧!不累谢谢你,帮我把衣服和床单洗完了。不客气,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呀!今天在我家吃晚饭吧?好的!顿时我感到了一股暖流涌了上来。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2

  在抗日战争时期,十一岁的小姑娘刘玉,跟随爸爸妈妈生活在贵州省白族自治州。刘玉的爸爸妈妈参加了**,他们两个人都是革命工作者。

  有一天,由于叛徒的告密,刘玉的爸爸妈妈*本人抓住,杀害了。刘玉痛哭流涕,非常伤心。这时,一位七十多岁的白族老奶奶走过来,一边为刘玉擦眼泪,一边说:好孩子,虽然你的爸爸妈妈牺牲了,但是我们都是你的亲人,以后我们会照顾你的。随后,白族老奶奶把刘玉领回了家。老奶奶无儿无女,老伴儿也去世了。

  老奶奶把家里好吃的东西都留给刘玉,刘玉也很懂事,她帮老奶奶烧火、做饭、洗衣服,非常勤快。老奶奶家里非常贫穷,好心的邻居看在眼里,非常同情她们,于是,送来了不少粮食和蔬菜,刘玉和老奶奶才不至于挨饿。

  刘玉看到白族老奶奶和邻居对自己的关心,心里非常感激他们。是啊,刘玉失去了亲人,可是有很多人来关心她,这些人不是她的亲人,却胜似亲人。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3

  记得第五次战役的时候,*志愿军和美国军打的很激烈。那时,*人们还饿着肚子,已经三天没吃没喝了,假设是我们,我们早已饿的趴下了。那还有力气去打仗。敌军早已做好了准备,十几架飞机,几十台大型的*。阵势摆的很壮大。

  开始打仗了,*志愿军饿着肚子打仗,为了堵住敌人的枪口,有一位同志不怕牺牲。他既勇敢又正义的说:“让我去堵住敌人的伤口吧。”说罢,他向前沿阵地走了几步,霎时,他已经到了敌占区了。这位战士用自己的不怕牺牲的肩膀堵住了那“嘟嘟嘟,”出子弹的枪口。他在牺牲时还说:“*军,永不败。”前方的同志传来情报:“报告将军,敌军已经快到我军的站口了。”听到这句话,将军更加严肃了,他说:“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挡住敌人。”同志们听到这句话,打的更激烈了。很快,子弹打完了,手榴弹也用完了。同志们用自己爱的肩膀树立起了一道道生死墙。很多同志被敌军的尖刀刺死了,但他们并没有倒下。他们的灵魂依旧活在朝鲜人们的心里。就在这激烈的战斗时,我们看见了一个个妇女头上都顶着一盆盆打糕,向我们走过来,妇女们见到了我们,急忙把打糕拿下来给我们填饱肚子。这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吃了妇女们冒着生死给我们志愿军送的打糕,我们的心更加有力了。一架架飞机上投下来的汽油弹,很多同志身上都着火了,为了保护朝鲜人民,同志们带着自己身上的火冲向敌人,有的同志抱着敌军的腿不撒,活活的将敌人和自己烧死了。过了六七分钟,战场上横七竖八的尸体,有同志们的,有敌军的。有的脑泵都沾在了敌人的尸体上……

  志愿军胜利了,*人民的心永远是和朝鲜人民的心是紧紧相连的。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4

  在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许多亲人:对我有养育之恩的妈妈,为生活忙碌的爸爸,赋予给我知识的老师,送给我欢乐的妹妹……今天刘老师让我们从亲人中挑出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人。我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疼我爱我的爸爸妈妈。这第三个嘛……外公给我无限疼爱、关心,老师却给我无穷无尽的知识。选谁呢?就老师吧,第四个就外公吧。

  外公,对不起啦!

  不一会儿,刘老师让我们删去其中一个!我微皱眉头,对不起啦,外公!你很疼我,但我只能选择你,因为你不像妈妈,不像爸爸一样能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爱。外公,我不时常和你见面,一年能见上五六次就很不错了。但一见面就很亲热,其实我也不忍心,可是……所以……外公,对不起啦!

  拜拜!老爸!

  这时,刘老师又让我们删掉一个。不会吧?这剩下的人可都是我的*子呀!这也太残忍了吧?我实在下不了手,在爸爸、妈妈、老师之间徘徊。这张白纸上留下了一条又一条的斜线,最终,这条无情的线落在了爸爸身上。这不是我冷酷,而是爸爸他常年在外,从来没有时间陪我。像这次,爸爸已经有3个月没回家了,虽然我知道他很爱我,但是还是把爸爸淘汰了。

  她还是她?

  我直勾勾地盯着纸上的两个名字。怎么办?我已经沉浸在苦海中了 难道还要让我陷得更深吗?妈妈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切,如果让我失去妈妈,我决不会忍痛割爱!可刘老师从我四年级起,就注给了我无边的关爱,我难道要昧着良心划去她吗?刘老师的声声催促,打断了我的思绪,刻不容缓啊!我闭着眼睛,横下心,刘老师,实在对不住了啊!毕竟血浓于水啊!

  我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而对现在拥有的却不屑一顾学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5

  再见了,大娘。

  大娘,在战争时,您辛苦了!您为我们志愿军付出得太多了。何况,您还为此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您说,您为了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为何还不足以表达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再见了,小金花。

  小金花,你别哭了。战争结束,你应该高兴才对。难道你不舍得我们吗?战争当年,你妈妈为了救出侦察员老王,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当时你听到妈妈的噩耗,眼泪也没流下,可见你当时是多么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们分别的今天,你却怎么落泪了呢?

  再见了,大姨。

  大姨,停止您送别的脚步吧!看,您都要快摔倒了。每当看到您的拐杖,我们志愿军都无比的心痛。在战争时,我们和敌军大战了三天三夜,敌军见久攻不下,就采用战机来攻打我们,当时我们*科技非常脆弱,面对这敌机的狂轰乱炸,不到多久就遭到惨败,而且食物都快吃光了。可您却不怕危险,把食物带来给我们吃。有一天,您一如既往地送食物,可是却遭到了敌机的袭击,突然,一枚炸弹在您身旁爆炸了。转眼间,您,就倒在了血泊之中。因为被炸弹炸断了自己的双腿,之后您只能靠着拐杖走路了。可您却还像以往那样开朗。

  再见了,亲人们。虽然我们并不是真的亲人。但是,这深情厚谊,我们一辈子也忘记不了。列车开了,现在,我们要回家了。列车呀!拜托请慢点呀!让我们再多望几眼朝鲜的亲人,再多望几眼这铺满了献血的土地!因为,这里留着我们*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浓厚回忆!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6

  老王和另一个人,在敌军的后面侦查谁能预料到敌人在这这时候发现他们,老王掩护另一个人说:“你快走,这里有我快叫人救我。”那个人听了像只有这个办法救老王。

  他跑回阵地,别人说“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老王呢?”他赶快说“老王被抓了,”这句话传到了指挥官那里,指挥官说“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就话就被小金花的妈妈听见了,小金花的妈妈强烈要求说自己和自己的女儿一块去救老王,指挥官强烈说“您不准去,照顾好伤员我们去。”小金花的母亲说“你们还有这么要的任务我,伤员我们大部分都处理好了。我们还可以就除老王并且看一看那里有什么东西。会来个你们说一说。”可是还是不想让她去。

  小金花的妈妈出此下册了,他们还是偷偷的去了。到那里以后乔转打扮一番后。小金花的母亲说我去和他们争吵一看他们的注意力你就趁机跑出去就除老王以后,咱们在村子里的阵营回合,我们现在开始小金花说开始。她们到来那里,小金花的母亲河他们争吵,到来另外一个地方。小金花趁着他们争吵的时候进去就把老王的绳索揭开了。老王说你一个人来的吗,小金花说没有我妈在外面争吵我就把你救了出来。老王说你们这样很危险知道吗,这样有可能丧失性命。他们这样就偷偷留了出来。他们到了营地他们都很惊讶是小金花把老王救了出来。老王在和指挥官说话小金花去看着妈妈回来没有。

  小金花说自己的妈妈昨天晚上没有回来,指挥官着了几个人乔装打扮问了那里的人说昨天晚上有一个女人呢,那个人说这就生气,它引爆了那颗炸弹。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7

  亲爱的孩子们!我怎么能停住我送别的脚步呢?在你们快要离开的时候,你们每天都要给我揉腿,捶背,我帮你们做洗补衣服的这件小事又如何?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你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在情急之下,我只好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你们吃,终于,你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还有一次,你们的一个伤员在我家里修养,敌机来了,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先把伤员背进防空洞,因为,你们为了我们朝鲜人民,有多少志愿军战士在我们的土地上长眠?房子被炸*后,你们还为我重新盖了一所新房子,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照顾!

  志愿军叔叔们!你们还记得我吗?我就是你们口中的小金桑——小金花呀!还记得那一次吗?侦查员老王去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我妈妈为了救老王而牺牲,从此以后,你们就成了我的依靠,我实在不想让你们走啊!志愿军叔叔,如果你们再次来到朝鲜,我一定会再次给你们唱捣米谣!再见了!志愿军叔叔们!

  兄弟!即使我架着双拐,我也要来送你们,八年来,你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朝鲜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虽然你们不是朝鲜人民,但是你们还是在战场上和敌人殊死拼搏。兄弟们!再见了!谢谢你们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一切!

  再见了!孩子们!再见了!志愿军叔叔!再见了!兄弟们!

  快上列车吧!快回去和你们的家人团聚吧!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8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就到了要离开老家的最后一夜。我心事重重,心里一直在想,为什么玩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那么快,而上学时则又非常慢呢?大概是人的心情导致了时间的快慢吧。

  晚上,我和爸爸、弟弟上了楼,留下了奶奶她们几位妇女在楼下说话。唉,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倒流,回到我刚来的时候。

  到了房间里,爸爸对我们说:“你们再玩一会儿吧,明天就要走了。”听到这话,我仿佛到了梦中一般,心里是那样难受,那样悲伤。忽然听到谁笑了一声,我才慢慢缓过神来。

  原来是弟弟笑的,我知道他是故意的,因为,他也不想让我走,只要我一走,就再也没有人陪他一起打游戏了,再也没有人陪他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做“坏事”了……想到这儿,我也装作很开心的样子笑了一下,但心里却像被千万只虫子侵蚀似的,难受极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该睡觉了。我咽了一下口水,上了床。躺在床上,我想了很多,不知道是怎么迷迷糊糊睡着的。

  当我睁开眼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那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只要太阳一升起来了,我就要离开亲人,离开我的故乡了。

  忽然,我听到他们在楼下喊我,赶紧穿上衣服,下了床。咦,奇怪了,弟弟的枕巾怎么那么暗啊?我上去摸了一下,立刻感到无比的惊讶和悲痛——是弟弟的泪水打湿了枕巾!

  我的泪水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弟弟呀,你也长大了!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9

  志愿军叔叔,请您快上火车吧!您已经八年没有回家了,您是多么盼望回家的这一天啊!快上火车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会把您这位*志愿军叔叔忘怀?不,一辈子都不会。八年来,你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牺牲,让我们终于过上了宁静而又安逸的生活。记得那一回,您正在帐篷里给我讲您童年生活的故事,您给我讲那么投入,我听得那么起劲,情报员快速跑了进来,大声喊:“快撤啊!敌机来啦!快,快进防空洞!”您背起奶奶,抱着我,把大家带入防空洞,接着,您对我说:“小金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奶奶,还有大家。

  你在这里等着叔叔,叔叔一会就回来。”我焦急地等待着您,过了几个小时,另几位叔叔把您搀扶了进来,我看到您脸上蜡黄蜡黄的,左腿流着鲜血,我顿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您却若无其事地说:“小金花,别哭了,叔叔没事。”想想几个小时前,您还英俊威武、气宇轩昂,刚才还利手利脚地帮奶奶挑了几桶水,而现在,您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房里,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活蹦乱跳了。我怎么会不哭呢?是您,为了我们的和*,失去了双腿,付出了如此高的代价,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今天,与朝鲜人民分别的今天,您却落泪了。

  再见了,志愿军叔叔!再见了,亲人!

  您快上火车吧,赶快回去和你的家人团聚吧!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的作文10

  志愿军叔叔啊!您是多么伟大!宁愿放弃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来帮助我们击退敌人。可以说你们是我们的希望!我记得那一回,苗苗去村子外面玩,却不小心去到前沿阵地,一个炮弹飞向她时,你正巧路过,挡下致命的炮弹,救出惊慌失措的苗苗。你却倒在血泊里不醒人事了,还用微弱的声音来安慰伤心的她。您说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能忘怀吗?

  我会听话的,做一个坚强的孩子!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亲爱的叔叔,请收下这些花朵吧!收下它,有个挂念,可以时时想起我们。请不要担心我们,我们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你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难道我们为你们做一些事不应该吗?为什么我们把你们当成亲人,这里面是包含这特殊原因的。你们背井离乡,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保护我们。为此我们看见你们就像亲人一样对待,那是因为我们早已把你们当成亲人了。

  叔叔啊!请回你们的祖国去吧!你们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去看看亲人了。这期中你们难道不想念自己的亲人和祖国吗?我知道你们很矛盾和犹豫,你们很舍不得我们,又想回去见亲人。但你们总会是要回去的,为什么要拖延时间呢?其实我们也很舍不得你们,但我们更希望你们能和亲人相聚一堂。这是我们最期望的。我已经失去了亲爱的妈妈,体会过这种和亲人分别的痛苦。别再让家人继续为你担惊受怕了,赶紧回去吧!和他们团圆!其实在我心里,我一点也不怪你们,就怪这场该死的战争!使多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再见了,叔叔!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5)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1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如何根据教材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1、这篇文章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首先找到文本生命与学生生命的契合点——“亲人”这个主话题,步步深入。“亲人”指的是谁?高丽人民是什么样的亲人?“亲人”仅仅指高丽人民吗?如层层剥笋般探寻文本的内涵。其间,运用反复诵读、情境渲染、想象体验等教学手法,引领学生投身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透过语言文字感悟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师生在情绪场**同受到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精神洗礼。

  2、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

  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不是议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样送的?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2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叙事抒情散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由于时空距离大,学生对抗美援朝时代背景缺乏认识,加上句式复杂,因而对理解课文内含的丰富感情,难分难舍的送别情景,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难于引起情感共鸣。所以我采用“以读为本”的方法,通过整体读、引读、默读、自由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默读感知全文,认识亲人指谁?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接着自由读,把你感动的情节划下来,重点体会,并作批注。体会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感人的场面,感人的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雪中送打糕”、“智救侦察员”、“上山挖野菜”付出巨大牺牲的动人情景,扣动学生心弦,接着“移情入文”,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朝鲜人民的伟大情怀,对朝鲜人民付出血的代价缔结中朝友谊引起心灵上的震撼,这样水到渠成地感知课文的中心思想,又受到生动、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强化。

  遗憾的是:创设情景不够,感动的句子未能让学生多思考,多体会,多在感悟中朗读,再加上时空差距大,学生的朗读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3

  当确定了要执教《再见了,亲人》时,我先是这样设计的:揭题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检查字词。了解了在生活中亲人一般是指哪些人之后,引到课文中来——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呢?从而抓住题眼“亲人”展开教学。重点教学第一段(大娘),把“劝慰——回忆——抒情”这三部分倒过来学习,再引导学生给段落分层,总结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学第二、三段。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劝慰——回忆——抒情”这种结构仿写一段。最后再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在本节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由于我把两课时内容全为一课时完成,课堂流程过紧,感情朗读不到位,学生读得少,体会不够深刻。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大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悟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为主。合理分配教学内容,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真正做到一课一得。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有效、高效。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4

  背景解读

  《再见了,亲人》一课节选自著名作家魏巍的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做为题目,可见全文是以写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图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思路:

  一、谈话导入;

  二、鼓励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领悟课文表达方式;3、体悟文章思想感情。,并以板书形式将学习目标题于黑板右上角,时刻提醒学生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认真努力学习;

  三、接下来我带着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让学生认识到志愿军和大娘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人,为后边体会情感埋下伏笔;

  四、研读课文

  1、从典型事件入手,感知情感。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

  2、细析事例,感受情感

  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个故事组成。作者选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由于课文的前三段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在教学中我对第一段做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设计“志愿军战士与大娘话别时追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志愿军与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体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表现了这种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接着,让学生自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二、三自然段,使之具体体会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志愿军的深情,以及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致残,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从而受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

  在教学中,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利用文本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

  3、品味词句,体会情感

  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好好品析,让学生体会情感。课文在追溯那难忘的往事时,出现了好些“血”,“泪”的词语,比如:“雪中送炭”“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跺”,“失去双腿”,充分说明了说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朝鲜人民为了*人民志愿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亲人的生命。又如“同归于尽”体现了小金花的妈妈痛恨敌人、热爱志愿军的感情;“噩耗”反衬小金花的刚强;“倒在血泊里”、“代价”说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以阅读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掀起了一段情感的高潮。教师不仅成为了学生阅读的导师、课堂阅读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放下了身份和他们一起朗读体会学习,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验”、“品味”、“感悟”还给了学生。

  4、设计引读,抒*感

  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感的欲望。此时,我设计引读,更好地让学生抒*感。比如最后的三个自然段,就是这样设计引读的:作者以“亲人”“土地”“火车”为载体,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亲人的依依不舍和对朝鲜热土的省省眷恋表达的淋漓尽致,身处这离别的瞬间,当列车缓缓开动,千言万语汇做一句话——此时,学生们深情地呼喊出文章最后三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5

  我把“亲人”这个题眼放到课前谈话里完成。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进行了诗歌和美词的积累。各位老师还指出我在品读大娘的两个故事时,问题有些绕,应该精简,还要有层次性。于是在教学第一个故事“送大糕”时,我就重点指导“雪中送炭”。先理解词义,再谈谈生活中雪中送炭的事,再体会大娘“冒死”送打糕,最后说说大娘送的仅仅还是打糕吗?还是什么?在教学第二个故事“失孙孙”时重点指导“唯一”。同样也是先理解词义;然后创设情境,在敌机来袭时,大娘可能会怎么想;再追问“关键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大娘当时来得及这么想吗”,揪出“丢和背”这两个词来丰富“唯一”的内涵。

  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当大娘回去救小孙孙时,她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我们可以想象,大娘当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对于这个环节,我原本是想让学生学学大娘,哭着呼喊自己的小孙孙,但是几次试教下来,换来的都是哄堂大笑。所以就干脆不要了,只是引导学生说说“痛哭流涕、痛哭失声、悲痛欲绝……”

  对于第四个环节“举一反三,自学2段”,原本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对“劝慰——回忆——抒情”加深印象,为下面的练笔做铺垫。但在实际教学中,显得这个环节很苍白无力,使得整个教学设计显得更适合“略读课文”的教学。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6)

——再见了3篇

再见了1

  如今已是金秋九月,我在崭新的校园里和一群新朋友在一起。

  虽然和他们在一起,我也感到无比开心,快乐,但是毕竟相处不久,我时常会想起我以前的朋友。 看着写字台上压着的那一张毕业照,静静地凝望着它,照片上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便想起了昔日的同窗,想起了我的朋友。我曾在心底默默念道:我的朋友,你们现在过的好吗?虽然我们身处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会为你们永远祝福的!希望你们开心,快乐! 央是一个可爱,阳光,品学兼优的女孩子她同时也是我在小学时最要好的朋友,虽然她是五年级的时候才到我们班的,不过我们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每当一下课我俩就“粘”在一起,有同学说我俩就是“姐妹"!我们俩嫣然一笑,便不理会这些了!我最喜欢央的就是她的品学兼优和可爱了!何为品学兼优,在那时,说起她的成绩,我们班是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这点我也非常羡慕她,羡慕她能有这么好的”大脑细胞“,我向你们透露一点”秘密|,央在我们班每次成绩均不低于三名以外,虽然在第十一册的期末考试中我超过了她,但是从那以后我就没有超过她,心中不免有些许失落,可当在我失望的时候,她安慰我,鼓励我,教我怎样面对失败,怎样做个勇敢的女孩,怎样自由地飞翔。她的可爱也显露无疑,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遇到委屈是眼睛眨巴眨巴的,可爱极了!而自从毕业以后,我俩就失去了联系,现在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央,你说过"有缘初中见。无缘相逢枫叶再红时",你还记得吗?

  虽然我们分开了,但是我一直守着我们的诺言呀!央,这时,泪水已涌出眼眶,欲抑不止!本来想写封信给你,但是学习太忙了,没时间!对不起!

  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我并没有把你们忘记,要知道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割舍不去的,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友谊的真谛!

  此时,我们已各奔东西,我真诚地祝愿你们:我的朋友,用你们的智慧和理性,让自己的青春闪烁耀眼的光芒吧!

  加油加油!

再见了2

  小雪球,我今天把你放了,是因为爸爸妈妈不想养你了。我很难过,也很伤心,嚎啕大哭了好多次。

  小雪球,你多么可爱啊!身披白绒袍,摸上去柔软极了。你的眼睛那么黑,那么大,总喜欢抬起头看着人,看起来可有灵性了。你还喜欢舔我的手,你的舌头滑滑的,红红的,小小的,舔起来热乎乎的,痒丝丝的,让我从心中涌出一股温暖。每个人看到你,总会走过去瞧一瞧你,摸一摸你的头,嘴里还不停地赞赏道:“啧啧,多么可爱的小兔子呀!太惹人喜爱了。”

  听到这些话,我真高兴,我也更喜欢你了。

  可是,今天却要把你给放了,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滋味,毕竟,你与我朝夕相处了十个月呀!我哭着和爸爸来到了松山脚下,把你送到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你从笼子里走出来,我哭着摸着你的毛,好像永远都摸不够似的,泪水一滴一滴落在你的背脊上。我也希望你回到大自然去,可是,可是我真的舍不得呀!

  你跳着去吃草了,我临走前,又摸了你一下。我走了几步,又回头望了你一眼,可这时,你突然跑到了我脚边,向我投来感激的一瞥。正是这一瞥,让我明白了你想和我走,你是真正认我这个主人的!爸爸看这样下去不行,便狠心提着你的耳朵,把你扔回刚才那个地方。你缩在一丛草里,一定很疼吧!可这是为你好,为你不被人抓到或不让狗逮着。

  我最后抚摸了你一下,哦,丝绒般的感觉,那么舒服,我的小雪球!终于要走了,我再一次望着你,哽咽着说:“再见,小雪球,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呜……再见!”

  我送上我们全家对你的祝福:小雪球,祝你一路*安!你没了,我的心也空空荡荡了。最后再对你说一句:“小雪球,再见了!”

  小雪球,你听到了吗?

再见了3

  我是一个六年级毕业生,望着我将要离开的学校,心中感慨万千。每天看着倒计时,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变成一位数,心里真的好难受。最后,数了数发现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的。

  *时,我早上来到学校,印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同学们,他们欢笑着,我却十分伤心。一个星期后,何时才能再见到他们的笑脸,何时才能再听见他们的声音,何时才能再次相遇。上课时,同学们认真听课的样子,更是让我伤心。天真可爱的他们,令我怀念。一个星期后,我们将天各一方。再见了,我亲爱的同学们。

  老师为我们认真上课的样子,认真讲解的样子让我好心痛。为我们生气,为我们担心。再见了,我敬爱的老师。

  哦,我成长六年的学校,我也将要离开你。心中有诸多的不舍,记得那棵树下,我曾经埋过东西。我翻了出来,纸条上写着:再过4年,我就成为六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一样了。看完后,眼泪已经悄然落下了。我自认为我是坚强的,却被分别打的支离破碎。再见了,包含了太多意思,太多感情。再见了,我成长的学校。

  教室还是那个教室,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只是教室里的人一直在更换。望着校园,我想说:再见了,我的同学;再见了,我的老师;再见了,我的学校。我坚信我们会再次见面的。只是换了时间,换了地点,我们再也不是小学生了!

  再见了!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7)

——小学《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3篇

小学《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

  学会本课5个生字及12个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3、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4、将参观活动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感染。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2、将参观活动与问题结合起来,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感染。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像带,文字投影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交流参观内容及感受,质疑。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

  2、看生字表,查字典学习生字。

  3、小组交流,如何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4、课堂交流。

  注意字形:比较"谦""歉"。

  注意读音:"谊"读yi不读yi。

  多音字:"泊"组词:"泊船""血泊"。

  二、老师范读,

  激情;学生读课文,理清层次。

  三、小组活动:

  交流参观"抗美援朝展"后的内容和感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感染。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交流感受。

  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再见了亲人。为了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我们参观了*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展览。谁愿意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参观的感受。

  学生发言

  2、解释题目,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结合查阅的资料及参观的内容谈谈对课题的解。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

  小结。援朝八年中,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课文真实地再现了1958年志愿军奉命凯旋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

  二、学习叙事部分。

  过渡语:请同学们打开书,按照思考题进行自学。

  1、出示思考题,学生个人自学。

  默读课文,结合文中几件典型事例思考:

  1、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课堂交流,老师点拨。

  抓住"雪中送炭"、"惟一"、"同归于尽"、"血泊"等关键词语进行理解。

  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意是鲜血凝成的。

  板书:深情厚谊鲜血凝成

  3、提问:是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志愿军战士,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国籍,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顾惜亲人的生命。她们为什么能为志愿军付出

  这样高的代价呢?请同学们结合参观的内容谈一谈。

  学生结合参观的内容,简介杨根思、毛*、罗盛教等志愿军战士的事迹,说明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同样付出了血的代价。

  4、小结:为了朝鲜人民,无数志愿军战士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把鲜血洒在朝鲜这片国土上。所以说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情谊。

  5、指导朗读。

  (1)想一想,志愿军战士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追述这些历历在目、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的?(感激、感动、赞美、激动)

  (2)请选择自己体会最深,最受感动的事例来朗读。注意表达你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学生个人练习朗读。

  三、学习抒情部分。

  1、提问、思考:现在志愿军就要同这些朝鲜亲人分别了,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抒发自己那依依惜别之情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出句子中的感情。

  学生个人自由读。

小学《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2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

  “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

  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同学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⑴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⑵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⑶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⑴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同学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

  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⑵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

  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

  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⑶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

  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缺乏以表达您对*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同学自由说。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同学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协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一起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

  (为了一起的敌人,为了一起的心愿──和*,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啜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示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

  (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身感动的句子。

小学《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的边境,轰炸*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人民响应*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人民志愿军,由*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人民志愿军遵照*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8)

——再见了,电脑3篇

再见了,电脑1

  在我上三年级时,不知怎么竟然迷上了电脑,整天就想着电脑上的游戏。

  每到星期五的时候,我总是千方百计的设法去姥姥家。因为姥姥家有电脑,而且,姥爷姥姥还会为我打掩护呢。因为我爸妈不让我玩电脑,主要是害怕电脑伤害我的视力。可不,我现在坐在教室的第三排,黑板上的字看起来模模糊糊的,但是,我又怎能抗拒那精彩刺激的电脑游戏的诱惑呢?所以,我总是偷偷的玩电脑,甚至有时不惜向爸妈他们撒谎。

  有一次,我正在姥姥家偷偷的玩电脑,还要时不时的注意外面的动静,看是否爸妈来姥姥家了。结果到了游戏过关的时候,我兴奋的没顾上看,爸爸突然敲门,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爸爸发现了我的秘密后,气氛不已,他揪着我的耳朵,把我揪回了家。回到家,妈妈也把我骂了一顿。但我心里仍然没罢休。

  过了两天,我又偷偷的.上姥姥家玩电脑了。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这以后,我可警惕多了。我一边玩电脑,一边竖起耳朵听着楼道的响声,过一会儿,还要在窗子上张望一下,这叫防患于未然。因此,有好长时间他们没有发现我的秘密行动。

  有一次我正在玩电脑,听见了楼道里有动静,就马上关机,还拿了一本课外书坐在沙发上装模作样的看。妈妈进来了,她很惊奇的把我左看看,右瞧瞧,说:“欢欢,你啥时会有这么用功,把眼睛都看成了一条缝,让我摸摸电脑热不热?”

  我的秘密又一次被揭穿了。回到家,爸妈给我讲了玩电脑的危害性。首先,玩电脑对眼睛的刺激很大,会影响视力下降,可我现在已经近视了;其次,玩电脑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会分散我的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有的枪杀游戏,里面全是打打杀杀,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听了爸爸妈妈的忠告,和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下决心戒了电脑游戏。再见了,电脑。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9)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 (菁选3篇)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1

  前两天我们学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披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

  里面的大娘为了让志愿军吃好穿好不辞劳苦,真是一位善良的大娘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真是万里挑一,更不用说我了。在家里就是一个“小皇帝”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天天发号施令、自享自乐,想让我做点事简直痴心妄想。而这为大娘却能不顾自己,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更何况她还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向大娘看齐。否则在以后的世界里根本没有我的立足之地。

  还有,大娘在敌机来的时候仍旧临危不乱,他丢下自己的小孙孙竟然先把在她家修养的伤员背进了防空洞。我一下被大娘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震撼了。如果换成胆小如鼠的我在这种危在旦夕的时刻早就吓得魂飞破散了。抱着小孙孙早就逃到十万八千里远去了。更没有什么闲工夫去管那个跟我素不相干的伤员了。但这位大娘却能办到。我很惊讶: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 再鼓励着大娘这么做呢?虽然我现在搞不明白,但是我知道大娘有着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读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跟这位朝鲜大娘比起来是那么渺小,看来我还要好好改进呀!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2

  《再见了,亲人》讲述了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以及在离别的时表现出来依依不舍的深情,深深的感动了我。

  文中讲了朝鲜人民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为他们失去了双腿,甚至为了志愿军而牺牲了……我们都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还给了志愿军慈母般的温暖。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

  其中,让我最受感动的是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而牺牲这一段。这段使我感受到了小金花是那么的坚强,自己的妈妈牺牲了,他却能忍住心中的悲痛;可是和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落下了眼泪。这说明了:小金花把志愿军叔叔看最比自己亲人还要亲的人。在分别时,她流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

  这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每次回老家,都玩得很高兴,当我要回去时,奶奶总是依依不舍的一直送到村南头,还不停地嘱咐我们路上一定要小心,骑车慢点。每次都对我们说再见。最后,目送着我们走老远,直到看不见才回去。从这里可以看出,奶奶是多么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啊!

  《再见了,亲人》教会我依依惜别时的深情,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3

  学习了着名作家魏巍的《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被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情谊感动了。

  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疏菜,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挖野菜,(.)结果失去了双腿,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小金花和她的妈妈为了救侦查员老王,小金花的妈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小金花妈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小金花刚强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大娘帮志愿军缝补衣服,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为了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她对志愿军慈母般的爱震撼了我的心。

  此时,在长长的站台上,挤满了送别志愿军的朝鲜人民,他们眼含热泪,依依惜别。人们多么希望列车慢点开,让他们再看一眼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志愿军。而车上的志愿军也痛哭流涕,也希望列车慢点开,让他们再看一眼亲人般的朝鲜人民。读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深深地体会到:“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这是志愿军的心声,也是朝鲜人民的心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以及他们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是牢不可破的……

  作家魏巍在每段的开头都用了祈使句,在每段的结尾都用了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更加肯定的目的,无论在感情的抒发还是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 句。这种写作方法是我今后的写作中学习并运用的。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扩展10)

——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教案 (菁选3篇)

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抒发幼儿毕业前对教师的一片深情。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马上要毕业了,你们有什么话对老师说?

  二、欣赏歌曲

  1、听一听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的?

  2、欣赏后说说里面唱了什么?

  3、你会对老师说吗?

  4、跟着歌曲一起唱

  5、引导幼儿唱出深情的感受。

  三、表现歌曲

  1、边唱歌曲边用一些动作表示。

  2、集体深情地场给老师听。

  四、老师为幼儿提一些希望。

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及争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有回忆、讨论并学习毕业献词的基础。

  2、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1、引发孩子学歌的愿望。

  师:小朋友要从幼儿园毕业了,我们可以朗诵诗歌、表演节目,也可以唱一首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2、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老师有感情地弹奏歌曲曲调1~2遍,让幼儿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励幼儿用拍手表现歌曲节奏。

  (2)老师范唱,幼儿理解并朗诵歌词。

  师:歌里唱了些什么呢?

  (3)学唱歌曲2~3遍。

  3、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随着歌曲旋律歌唱,注意唱出歌曲的节拍重音。

  (2)启发幼儿有感情的演唱。

  4、幼儿自由结伴,随着歌曲的旋律,边唱边用优美的动作表现。

  活动反思:

  音乐具有神奇的感染力,它是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活动之一。这次在我们学习音乐《老师再见了》这个活动中,一开始幼儿听音乐时并没有在意,有的孩子还有点心不焉,没有很好的去关注歌词内容,自然对于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无法去理解感受。

  见此情况,我调整了教学方式,和孩子们进行了谈话,深情地和孩子一起回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接着又说到老师和孩子就要分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陪着他们了,真的有点舍不得。我的言语一字一句地传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渐渐地孩子们受到感染,进入了状态。看着大家的神色有些安静和凝重,于是我重新播放音乐,这回孩子们的表现有了极大的"变化,大家都唱得很低沉,神情中有一丝懂事。从他们如此种种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本歌曲表达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了共鸣,所以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轻轻唱着歌,感受着现在的美好。

  小凡懂事地说:“老师,以后我会来看你们的。”我被他淳朴的话语感动了。或许这群天真的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分离的意思,但以后如果他们回想起此时此刻的情景,他们一定会莞儿一笑,心里有一种久远的思绪。或是对自己幼儿园生活的怀念,或是回想起儿时的玩伴,我们老师的脸庞等等。如果他们的感受是甜美的,留恋的,那我们的工作就可以说有了回报。播撒希望,播撒爱,收获孩子们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老师再见了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掌握三拍子歌曲的特点,边打拍子边唱歌。活动准备:幼儿开展过“我要毕业”的谈话活动。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律动:《织布》、《斑鸠调》 练声:《庆祝六一》、《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再过一段时间小朋友就要毕业了。你觉得幼儿园生活得快乐吗?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在幼儿园感到快乐的事情?在幼儿园里你学到了什么?是谁教你们的?你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老师,再见了》。

  1、欣赏乐曲,听音乐,做三步舞动作,并用拍手、拍腿动作表现三拍子节奏。

  教师:这是一段几拍子的音乐,什么感觉?歌曲里唱到了什么?听了这首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是关于毕业时候的毕业歌曲,说了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离别之情,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谢、不舍之情,让人听了特别的感动。

  2、请幼儿说说听后的感受。

  3、再次聆听音乐。

  教师: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喜欢)现在我们再来听听。你觉得歌里哪句最好听?(请幼儿说说)我们唱附点时,应该注意哪些?

  4、幼儿一起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教师:这首歌听上去感觉怎样呢?我们应该怎样唱才好听?即将离开幼儿园了,你们舍得离开老师和小朋友吗?请你们有感情地再次演唱歌曲。

  四、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1、老师轻声唱,及时发现幼儿薄弱之处,在下一环节加强。

  教师:刚刚我们仔细听了歌曲,歌曲里的每个音唱的都是一样重吗?(提醒幼儿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唱准附点)

  2、完整跟琴学唱歌曲。

  3、分组演唱歌曲,表达小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

  五、活动结束,激发幼儿升入小学的愿望。

  1、教师:毕业后,你们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进入小学后,你们有什么愿望?会怎么做呢?

  2、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进行小结。

推荐访问:教案 亲人 再见 《再见了,亲人》教案3篇 《再见了 亲人》教案1 《再见了 亲人》教案1年级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