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三语文试卷热门22篇

高三语文试卷热门22篇

时间:2023-07-15 15:0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第1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山海经》最近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新说:耶稣实有其人,他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在长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试卷热门22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语文试卷热门22篇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篇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山海经》最近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新说:耶稣实有其人,他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

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积累中掌握住了度的问题,演唱和表演不瘟不火,恰到好处。

C、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追求,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此有人指责他们百无一能。

D、海尔集团经过近三十年的惨淡经营,不断创新,终于使全球消费者都喜欢和认可海尔的产品。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甘肃庆阳发生的校车事故及之后各地出现的一系列类似事件,使很多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校车安全问题,为了保障校车安全,纷纷腾出财力更换新校车。

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是文物界出了名的“工作狂”,不仅他的节奏练就了自己坐在车上用电脑写稿子的本领,也影响并锻炼了身边的工作人员。

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国语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

测量结果显示,水城威尼斯的历史老城区正在缓慢地持续下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④①③②⑥⑤③②①⑥⑤④③①②④⑤⑥④③②①⑤⑥

把下面一例新闻报道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5分)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近日获得欧盟1200万欧元的资助,利用陀螺仪技术开发一种微型生物传感器,帮助医生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

研究人员在直径不足十分之一毫米,仅相当于一粒尘土大小的光盘表面上,涂上只与肿瘤标记物发生结合反应的特定蛋白或DNA。这种微型光盘有两种振荡模式,当肿瘤标记物与光盘上的蛋白或DNA结合后,由于重量失衡,将导致光盘的振荡频率发生改变。通过测量振荡频率的差别,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肿瘤标记物。理论上认为,即便只有一个肿瘤标记物分子与光盘结合,也能利用这种便携式的医学设备测量出来,这将为医生提供一种非常重要的早期诊断癌症的治疗技术手段。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控制癌症的关键。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2篇

一、(15分)

二、(9分)

(不能说明“正在”变化。)

(“是在和我们的右脑而不是负责理智的左脑进行交流。”不是加国科学家的结论,是媒体研究专家克卢格曼的观点。“更琐碎”不是“使我们更加肤浅”的原因。原文是“它可以对使用者提出的要求有所反应。” )

( 梭罗的希望,并不能说明当时人们有这样的生活习惯。文中“抛弃深度”“琐碎”等说的是电视,单由电视推断整个电子媒体不恰当。只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个人推测。)

三、(12分)

( B项,沿袭,承袭。)

( C项的两个“而”字均为连词,都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A项的两个“乎”字,前者为介词,表时间,可译为“到”;后者为语气词,相当于“呢”。B项的两个“以”均为介词,前一个可以理解为“用”“拿”等。后一个“以”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D项的两个“与”字,前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后者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

( 题目要求选出“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而A、B、C三项都来自文中第二段,都是为了论证本段首句的论点,只有D项选自第三段,意在强调湖南文化的源流,说明《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之文所取法,故其不符合题目要求。)

( D应是“次论文法,再论文风”。)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3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的状态。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对尴尬情境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摘编自《百科知识》)

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有人类特征的表情。

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性。

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肾上腺激素。

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的联系。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如果说人类早期社会是“险恶、野蛮和无礼”的,那么,脸红就是人类为避免冲突而表达歉意的方法。

脸红也许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向别人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表明自己饱受自责。

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实情感,而语言受意识控制,可以言不由衷。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不会分辨颜色,看不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弗朗斯?德瓦尔教授认为脸红是“进化的鸿沟”,这也说明脸红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区别。

人是否脸红,与大脑皮质接受刺激信号的强弱有关系,如果大脑皮质接受的刺激信号过强,就不会引起脸红。

狗犯错后,躺在地上向主人展现它肚子的行为,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痛悔,并以此来平息主人对它的愤怒。

脸红对人类社会具有良性功能,它可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人类群体更团结,因为脸红让人们撒谎变得困难。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4篇

四、(21分)

(8分)

(1)除了各种经书以外,百家的著述,大概都有自己的偏好。

(2)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3)谈论文章只推崇切实简要,不推崇繁称博引,取己之长而不沉溺自己的偏好。

[译文]

我的朋友湖南湘潭人罗研生先生,拿他编撰的一百九十卷《湖南文征》给我看,而且嘱托我为他的书稿写一篇序。我非常浅薄,年纪又大了,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呢?

我听说古人的文章,最初没有什么章法。《易》《书》《诗》《仪礼》《春秋》各种经书,他们的体势(结构和笔势)声色,没有一个字是沿袭而来的。就是先秦诸子的文章,也各自成为一体。拿这类文章来衡量其它文章,像金玉和卉木相比是不同类一样非常分明,这怎么说有“章法”呢?后来人本不会写文章,强迫自己拿出古人的文章来摹拟,于是有的模拟得像,有的模拟得不像;模拟得像就说合“章法”,模拟得不像就说不合“章法”。如果他们不是等着摹拟,他们就能发于心而为自然之文,大概有两个方面:说理,抒情。这两个方面是人人所固有的,就我所知道的道理,把它写成文字传给世人,符合我的爱与恶、悲与愉的情感的,就连缀成文把它表达出来,就像剖开肺肝来陈述文献典籍,这都是自然之文。性情敦厚的,大概能写出来的。至于浅或深,工或拙,就相差很远,未曾动笔就有很大差别。除了各种经书以外,百家的著述,大概都有自己的偏好。以说理取胜的,多是阐明幽深的道理达到极致的语言,可是它弊病是言辞激昂放纵不很恰当;以抒情取胜的,多是悱恻感人的语言,但它的弊病常常是词藻华丽而缺少实际内容。从东汉到隋朝,文人秀士(德才优异的人),大概不仅阐明自己的思想,而且言辞多有俪语,就是议大政,考大礼,也常常用排比句子连缀成文,用变化的句式夹杂其间,经历唐代也没有改变……

湖南作为古代诸侯国的封地,北边靠近大江,南边接近五岭,西边连接黔蜀,是群苗聚集之地,大概也是山国荒僻之地。可是周朝末年,屈原在此地诞生,《离骚》各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推崇。到了宋朝,周敦颐又在此地诞生,他写的《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推崇。两位贤者,都没有效法某一流派,却写成好文。上与《诗经》《周易》相比有同样的影响,后来的代代逸才(有杰出才能的人),要列举出来没有超过他们这些人的范围,更何况湖湘后辈深受前辈留下来的好风尚的影响呢?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善于抒情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四,且骈体文也有选择地录用,不说章法而章法不曾有乱。只是考据方面的文章搜集太少,前哲的倡导没有发言,后世的欣慕也少见。罗研生作学问,考核《说文》以求达到训诂,注解《禹贡》以求明白地志,他本来也很通晓考据家的学说。而谈论文章只推崇切实简要,不推崇繁称博引,取己之长而不沉溺自己的偏好,这仍是君子谨慎选择术攻的道理啊!

(8分)

(1)(2分)

颔联中的“寒”字扣题贴切,寒夜难耐,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能梦到家里的情景(1分)。梦字之前加一“寒”字,不只写出了寒夜做梦的情景,更反映了诗人由于思乡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凉孤寂之情(1分)。

(2)(4分)

颈联写景角度,先听觉后视觉(1分)。

“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是从听觉上来写的(1分)。“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是从视觉上来写的(1分)。此联通过一闻一见,衬托诗人孤独寂寥悲凉思乡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1分)。(或把作者的孤寂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或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寂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

(3)(2分)

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1分)。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1分)。

(5分)

(1)迷花倚石忽已暝

(2)钟鸣鼎食之家

(3)吞声踯躅不敢言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侵晓窥檐语。

五、(21分)

(4分) (文中没有拟人。第一处是说牵挂书中的人物,另一处是说读书使得读者与作者之间形成朋友和亲人般的关系,都不是对人世间友情和亲情的认识和领悟。此处的“奢侈的事情”是指读书带给读者的美好享受,不能说明“喜好读书的人已不多见了”。)

(2分)年轻人追求美好而浪漫的情调。

(4分)①在读书过程中,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在内心深处悄悄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

②读书可以使我们享受到自己人生之外的由书本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带来的新的生活。

(4分)作者少年时代从读书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读书带来的是巨大的新奇和快乐。而长大成人后,还能够从书本中体会生活中深含着许多动人的东西,通过读书启发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对书籍的品味和领会充实了平凡的生活,眼界在开阔,精神在成长,对生活的认识和领悟在加深。

(3分)不能删除。(1分)本文写读书带给我的美好享受,相比较儿时读书的新奇快乐,长大成人后读书所带来的感受和领悟更是作者着重强调的。(1分)第⑹段就是写作者长大后对读书更进一步的美好体验,第⑺段则是第⑹段内容的延续,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抒写与朋友一起读书的乐趣,强化了主题。(1分)

(此题答可以删除也可,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4分)按照作文评判标准。从语言、说理的条理、以及观点是否鲜明三个角度给分;极具个性或有思想内涵的可酌情加分;文面混乱酌情减分。

(5分)②①④⑤③⑥

七、(60分)

作文。(60分)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5篇

高三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期末考试的成绩公布。

我想:今年一定评不上三好学生了。因为我没有及时交书法本子,还把责任推到张灵慧身上去,说她把我的书本弄丢了。其实书法本子静静地躺在书包里呢!我真像一个故事里的主人一样“把一块被虫子咬过的木板造到船上,他想:这么小的洞,造这么大的船没关系。结果却出了大事——船沉没了!”我呢,也想:本子不交是没关系的,只要字写好,成绩优就好了。没想到!真没想到!万万没想到!书法竟打了个及。跟在我后面“拦路虎”——粗心大意把我美丽的憧憬破坏了,把我挡在了三好学生的门外了。

我以后对每门功课,每件事情都要做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老师,对得起爸爸妈妈!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6篇

第十一周,学校举行了期中考试,这也是九年级的第二次模拟考试,和第一次模拟考试相比,这次考上成绩一点也不理想。现对本次考试做一次简单的试卷分析和反思,并对后半学期的教学做个调整。

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共42人,平均分66分,最高分96分,最低分37分,究其原因:

基础题学生失分过多,此题满分17分,大部分学生都在7分左右,对字音字形掉以轻心,不愿意识记和默写。名句填空失分也较多,主要是记忆不牢固,错别字较多,修改病句存在的问题也很大,看似简单的题,学生却不会,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在后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基础训练,字音字形要过关,背诵要过关,利用考前一周,对病句修改再复习一课时。

综合性题,此题满分7分,本题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因此,本题失分不打。

阅读题,失分最多的就是说明文和文言文。说明文部分学生不认真通读文章,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误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是对文章的概括能力不足,不能逐条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古文水平太差,根本就不知所云。对书上的文言文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记忆不牢固,因此,实词解释和翻译不会做。

作文,本次是命题作文,和梦想同行,但还有少数学生在自拟题目,不会审题,再者就是字迹潦草,态度不认真。

学生在后期的复习中,出现了两级分化,优者更优,差者更差,态度不端正,有些人甚至都自暴自弃,中等生没有坚定目标,左右摇摆,随心情而学,因此,后期的教学不仅注重复习知识,还应当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7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电子时代我们怎样阅读

许知远

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的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的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

我们中的大多数对于所谓泛着油墨香的书籍不感兴趣,甚至觉得那有点脏。梭罗希望我们把清晨的时光献给《伊利亚特》,献给《圣经》。可是每天早晨,我们在努力睁开双眼之后,是打开电脑,去“新浪网”上看一看今天的新闻。

阅读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还无法确定它的优劣。印刷品的文字出现速率,铅字对于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的刺激程度,都证明了它是一种适合思考的,它给予大脑以足够的从容去解构它。电子媒体似乎_了这一切,跳跃的文字,不断出现的画面,它在抑制我们的思考机制吗?

一个有关电视的实验,让我们这些被电视哺育大的人忧虑。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克卢格曼早在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我们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电视使我们肤浅,为了迎合我们短暂的注意力,电视节目必须抛弃深度。一位评论家傲慢的结论无疑正戳中了我们的痛处:“电视正在向我们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有文化修养的精神气质发起挑战,并代之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它威胁到了我们通过读写获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权。”

如今,电视正对这种传统阅读方式进行一场几乎是_性的嘲讽,并且大获成功。电视是口语化的,是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琐碎的。我们靠着“肥皂剧”这样的东西成长,这是一个快乐却令人忧虑的成长过程。而接着呢,计算机又在培养我们新的阅读习惯。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组成世界上空前强大的图书馆,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它们参差不齐,同时你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鉴别它。比我们更小的孩子将依靠这些庞杂的资料成长。据说,计算机是对电视的一次逆反,计算机是互动的,它不象电视一样单向的流通信息,它可以对使用者提出的要求有所反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上的阅读是传统意义上阅读的一次真正革命,它融入了参与性。

但这一切变化的前提依旧是,我们正从占支配地位的识字文化返回到口语文化。而传播学巨擘马歇尔?麦克卢汉则更加推断,在未来的电子社会中,对于由口语控制的信息体系来说,无知将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因为无知者更具有可塑性,他们没有过去的规范来限制,所以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容易的学习新技术。

我们习惯上的阅读可能即将被唾弃。尽管,我们可能依旧在昏黄的灯光下,懒懒地躺在床上,拿着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乐。但是,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这幅动人的图景可能即将象那些已经消失的古董一样让我们留恋。

(选自《读者》20XX年第5期,有删改。)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阅读正在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电视正在向我们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有文化修养的精神气质发起挑战,并代之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它威胁到了我们通过读写获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权。

电视正对传统阅读方式进行一场几乎是_性的嘲讽,并且大获成功。

计算机又在培养我们新的阅读习惯。计算机是互动的,它可以对使用者提出的要求有所反应。互联网上的阅读是传统意义上阅读的一次真正革命,它融入了参与性。

我们可能依旧在昏黄的灯光下,懒懒地躺在床上,拿着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乐。但是,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这幅动人的图景可能即将象那些已经消失的古董一样让我们留恋。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是在和我们的右脑而不是负责理智的左脑进行交流。

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我们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因为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口语化的电视节目为了迎合我们短暂的注意力,必须抛弃深度,与传统阅读相比,它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因而也更琐碎,并因此使我们更加肤浅,其典型的例子就是“肥皂剧”。

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组成世界上空前强大的图书馆,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同时,计算机是互动的,它可以让使用者有所反应。是传统意义上阅读的一次真正革命,它融入了参与性。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梭罗所处的时代,人们清晨习惯诵读《伊利亚特》和《圣经》,而现在,每天早晨,我们在努力睁开双眼之后,却是打开电脑,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

传统的铅字阅读将被更多的人抛弃,与此同时,为了迎合我们短暂的注意力,电子媒体也将抛弃深度,变得更加肤浅,更加琐碎。

比我们更小的孩子将依靠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找到的各种五花八门且参差不齐的资料成长。

在未来的社会中,因为无知者具有可塑性,所以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容易地学习新技术,也将因此受到社会的欢迎。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8篇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画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水墨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水墨就是水与墨的融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②据考证,唐以来,水墨画从诞生到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尤其是文人画的形成和兴盛,使中国水墨画备受时代的推崇,以致成为衡量东方绘画艺术水平的标准。传统水墨画即传统文人画,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支,传统文人画是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求艺术寄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现代水墨画是举着反传统、反美学的旗帜出现的,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传统。现代水墨在吸取西方的笔墨、色彩、造型等形式,在立足传统又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中应运而生,现代水墨画家吸收借鉴西方艺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③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无论画家是不是士大夫身份,从盛唐开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由自在的发展。“悦人”和“足以为乐”是苏轼在《苏东坡集》中所说的绘画价值所在,绘画是画家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作为个人的爱好存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以禅论画时也说:绘画的目的是自娱以及表达情感,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它的原则不是为他人服务,也不是为宫廷士大夫服务,它的主要阵营以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以及虽身居高位但心存隐逸、又不是贵族的画家为主。艺术是纯粹的,以纯粹的艺术创作为目的,艺术就是艺术本身,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不再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观点与现代水墨画“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是一致的。

④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传统水墨画家们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在题材上大多为高山、梅兰竹菊之类。这些景物不单单是景色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象征了君子的清高文雅,其中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苏轼“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⑤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很多以往没有涉及的题材融入到现代绘画中,从整体看水墨画已经突破传统的符号象征体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人们的传统审美经验因此改变,新的艺术空间和语言被开拓,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寻找新的表现技法。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现代水墨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选自汪海燕《中国水墨的传承与发展》)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的产生背景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B.中国画受宗教影响深远,从盛唐开始,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为脱离宗教与帝王的约束而奋斗,追求自身自由的发展。

C.苏轼认为,绘画是画家用以寄托情感、抒发意气的艺术,它表现了画家的爱好,而其价值就在于“悦人”和“足以为乐”。

D.水墨面是用毛笔蘸着水墨混合物在宣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画的艺术体系中,地位重要,历史悠久,成就斐然。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董其昌认为,绘画的阵营由文人士大夫、高人逸士等组成;
那些身居高位、心存隐逸,但出身于贵族的人不在其中。

B.董其昌认为绘画是纯粹的艺术表达,绘画的目的是自娱自乐或表达某种情感,它遵循“不是为他人(包括宫廷士大夫)服务”的原则。

C.传统水墨画家们大多通过高山、梅兰竹菊之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D.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内容是不同的,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较,在内容上更加扩大化。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家们探求各种材料的新特性,综合材料的运用范畴因为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变得更加宽广,新的艺术空间得到拓展。

B.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的“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中的物象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不再是景色那么简单。

C.现代水墨的表现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各异的风格流派也不断产生,这就使现代水墨创新的表现手法和传统水墨的技法拉开了距离。

D.现代水墨画的题材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也被运用到现代水墨艺术创作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①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②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③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
《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④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⑤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自我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树下

铁凝

①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②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③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但不啰唆,稍事寒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④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市长家。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阿姨让进客厅.然后项市长出现了,和老于面对面落座在两张小沙发上。谈话一开始老于就觉得浑身燥热,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的缘故。在他那没有炉火的家里,他需整日这样穿戴,老婆和女儿甚至整日把毛线帽扣在头上。而在项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⑤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
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
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⑥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吗?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⑦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须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⑧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作品的第五自然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4分)

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日:“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日:“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日:“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

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学士,即求学之士或饱学之士,入朝多为顾问秘书之臣。唐、宋时设翰林学士之职,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事务。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孙沔敢于直谏。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孙沔也因此被贬谪。

孙沔不趁人之危。元昊去世,众人主张乘机攻打,但孙沔认为这样做有失国家体统。

孙沔假公济私。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取私利。

孙沔性情残暴。暴怒时在公堂之上痛殴前来诉事的人;
更有甚者,对盗贼使用酷刑。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2)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毂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蜀道难》中李白通过,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①②④①③⑤②⑤⑥③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在很多人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舶来品”。1972年,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了一枚水晶放大镜,经鉴定,属于东汉后期,中国人已在享受眼镜之益了。

“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近年来的热词。“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说我们理当坚持的只能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何况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不差。

网购包装纸箱浪费惊人,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回收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大幅提高纸箱回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

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

B当然一旦/而且就

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

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人们常说“愁白了头”,一项研究显示,压力过大的确会令人早生华发。研究人员在老鼠试验中发现,当老鼠的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受损时,①。黑色素干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它是皮肤和头发颜色的来源,能保护皮肤少受阳光侵害。黑色素干细胞“转移”至皮肤是为帮助皮肤弥补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损伤。研究人员同时也发现,②,“迁徙”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越多。这就解释了为何压力大的人皮肤色素沉着会更多,也解释了③。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头发中的黑色素干细胞消失后,不会有新的干细胞来代替。

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当它们爬上河堤,河对面开满鲜花。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立刻搭一座桥,抢在别人前尽情享受花蜜”;
第二条毛毛虫说:“我们应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
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则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躺着美美地睡了两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工夫就飞到了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
不能脱离材料蕴含的意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9篇

①国家林业局于 2006年1月6日宣布,已        四川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一对熊猫准备赠送给台湾同胞。

②2005年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麦克法登博士在武汉讲学的时候呼吁已经富裕或比较富裕的中国人        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③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        是在损害国家利益,        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逃税款,实际上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A.遴选    全力    不但/也   B.挑选    鼎力    即/又

C.遴选    全力    既/又     D.挑选    鼎力    不但/也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0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国一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学生们在下面的三种情况下,选择其中的一种,对其进行捐助。一是非洲中部遭遇严重旱灾,许多人正面临死亡的威胁。二是大学中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无力负责学费,已处于无法继续学习的困境。三是购置一台复印机,放在系办公室里供学生们使用。

学生们以不记名方式选择,结果有85%的学生选择捐钱买复印机,有12%名的学生选择捐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只有3%的学生,选择捐钱援助非洲难民。

这个实验一方面说明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关心他人的困难,愿意给予帮助,另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学生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当然,如果引导得当,学生们的选择也会有所变化,也会表现出更多的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高尚的,但是,对更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选择,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其中也有积极因素。明白人性的这个特点,并妥善地加以引导,可以成全许多有益的事情。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1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19题。

棋盘

非鱼

天色渐暗,四周沸腾的声音归于越来越重的安静。附近的工厂传来一种很低沉的嗡嗡声。

对面的人站起来:回吧。回。古爷答应一声,并不站起来。

他慢条斯理地收拾好每一颗棋子,在盒子里摆放整齐。又取出一块布,把棋盘仔细擦干净,朝胳肢窝下一夹,晃悠悠地回去。

古爷把装棋子的盒子放在窗台上,棋盘却夹进卧室,小心地放在桌子下面。

古爷下棋属于好打架没力气的类型,心思好像并不在棋上,不出十步就捉襟见肘,他也不着急,输就输了,大不了重来。好在和他下棋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辈子输赢太多,棋盘上高下也淡了,呵呵一笑,再来。日子这么多,慢慢打发。唯有一点,古爷爱惜他这个棋盘。下到得意处,一枚棋子拈起,“啪”地一拍,棋盘难免晃几下。古爷就提醒:小点劲,别把棋盘拍烂了。

以前古爷不这样。那会儿,他人高马大,走路一阵风,一杆旱烟别在腰里,烟荷包在屁股上一跳一跳。古爷做了三十多年的村支书,老老少少见了他不论辈分,都喊他古爷。那时候,古爷可没功夫下棋,他忙啊。几百口人要吃饭,他不操心行吗?

这个叫上官的村,是全乡乃至全县少有的富裕村。就因为邻国道,地势平,一马平川,还都是水浇地,种什么都长,尤其是棉花,更旺。

上官村人种棉花有经验。大集体时全村一盘棋,古爷就是优秀的棋手,可不像现在。他把棉花这盘棋下得有声有色。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棉花苗,枝条伸出老长,密密匝匝挤在一起。妇女们分散在一块一块的绿色里打顶掐芽捉虫,手底下麻利,嘴里也麻利,笑声串成了串,连成了片。到了秋天,上官村看起来更壮观,如一场大雪降落,到处铺盖成白色。古爷嘴里咬着青玉的烟嘴,那个乐。上官村人都乐,一群和古爷年纪相仿的女人,猛不丁抬起古爷,一下给扔到棉花垛上。吓得古爷忙往外爬:火,火。

别说全县了,上官村的棉花在全省都有了名。乡领导、县领导、省领导,带着一拨又一拨人来参观学习。

后来,地分了,古爷还当支书,上官村依然是上官村,依然一望无际到处是棉田。古爷老了,那些和他开玩笑的女人也老了,再也抬不动他了。古爷说:换人吧。全村人拗着,就不。

前几年县里要征地,乡长和古爷谈,说上官村和其他三个村整体被征了,要建工业园。

古爷头一拧:不行。这么好的地,可惜了。

乡长说:全县上下一盘棋,不能因为你上官村把这盘棋毁了。

古爷一个人当然毁不了一盘棋,上官村也毁不了一盘棋。就是残局,这盘棋也得磨下去。当年年底,古爷不干了,说什么也不干了,说老了,思想落后了,跟不上形势。

家家户户都拿到了补偿款,高兴地坐在家里盘算是该先盖房还是先存银行,年轻人天天跑工地看工期,迫不及待地想进厂当工人——这是征地时答应他们的。古爷也领到了补偿款,他对古奶说:这是老了烧我们的钱。

从那以后,古爷就开始在街头下棋,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过问,好像他从来没有在上官村管过那么多年的大事小事,好像上官村和他无关。

他只关心下棋,却又不关心输赢。古爷真心喜欢的是他那个棋盘。

棋盘的一面是楚河汉界,另一面写着:国家重点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红漆很淡了,古爷用一块旧灯箱布蒙着,谁也看不到。

(选自《小小说》20XX年第4期,有删节)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小说讲述了上官村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引发读者对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古爷说:换人吧。全村人拗着,就不。”体现了村民对古爷的信赖,说明古爷在大家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古爷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动辞去支书一职,从此无官一身轻,过上了悠闲自在、逍遥洒脱的晚年生活。

“取一块布,把棋盘擦干净”“棋盘却夹进卧室,小心放在桌子下面”“小点劲,别把棋盘拍烂了”,这些细节描写主要表现了古爷珍惜物品、节俭生活的优良品德。

全文运用倒叙手法,结构严谨,滑言以短句为主,不事雕琢,于平易中饱含深沉慨叹。

请根据全文,概括“棋盘”在空中的含义。(4分)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画线处场景描写的作用。(4分)

在本文中,乡长说:“全县上下一盘棋,不能因为你上官村把这盘棋毁了。”你同意乡长的观点吗?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并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2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享受读书

(1)记得从前听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酷爱读书,他的富翁朋友就与他打赌,请他住进自己的庄园里,每日独守书房,不能离开房间,一日三餐给他从窗口送进去,时间为一年。如果能坚持下来,富翁许诺将庄园输给他。

(2)一年过去一半的时候,富翁朋友还不信世上还真能有如此书痴,他仍然胜券在握的样子。一年过去了。当那个酷爱读书的人从书房从容地走了出来时,富翁朋友彻底服输了。没办法,他只好履约。可那位读了一整年书的朋友说,谢谢你让我读了那么多好书。读了这些书后,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我还要你的庄园干什么呢?说完飘然而去。

(3)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年纪还很小,却受到了一种震动。读书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它除了能带给人睿智和思想外,我想,它肯定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灵享受。

(4)事实果然如此。当我慢慢长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从自己的感受中知道了,读书确实是一种高级的享受。没有哪一种快乐,能像读书带来的快乐那样悠长和持久。

(5)从少年时代开始,读书带给我的快乐,就是其他快乐所难能比拟的。记得小时候读《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时,心里那种巨大的新奇和快乐简直难以形容。小伙伴们在窗外喊我去玩,可我全部心思都在那书本之中。平时最爱玩的游戏停止了,我废寝忘食地沉浸在书中,心就像在一片云朵上飞翔。原来世界是这么有意思,那种遥远、神奇、神秘,弥补了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平静。我在书中认识了大海和高山,认识了像星期五这样特殊奇异的人,认识了无数个让人心驰神往的远方,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广袤辽阔。那些没见过面的作家们,用他们的文字,引着我一点点抬起头来,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无穷。我觉得那些写书的作家,简直就是人群中的神。他们用文字给我们讲出来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精神境界,和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比起来,读书是多么快乐。

(6)随着年纪的增长,读书越发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高级的享受。年轻的时候,有些风花雪月,就是读书,也要为自己制造一种情调。我那时经常和伙伴带着自己喜欢的书,坐船过江,到江北的太阳岛上。在草地上、树林里,我们选一块安静的所在,铺上一块颜色和谐的雨布,而后,在清新的空气里,在江水拍岸的涛声中,我们开始了幸福的一天。我们有人在读书,有人在写生,有人在吹口琴。风温柔地吹拂着,年轻的心像用水洗过那么清澈。几个面包,几根红肠、酸黄瓜是我们的午餐。常常是,太阳落山时,我们才骤然知道,一天已经过去了。

(7)有一年的夏秋之间,我和最要好的朋友袁晓冰,几乎是每天傍晚都拿一本书到松花江边。我们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看着看着,有时交流起对书的评价和认识。为精彩的书,为自己那些不知道怎样冒出来的,也很精彩的评论,我们体味到一种满足感。当光线不再能照耀我们阅读时,我们就看夕阳下金色的大江,看江北岸逐渐亮起来的灯火……一种朦胧的、美好的、说不清的情绪就在我们年轻的心中翻腾着。生活确实是深含着许多动人的东西,书本启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索……

(8)读一本好书,就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眼望着新奇的风景,心情是那么舒畅。有时,又像是面对着一位陌生又亲切的朋友,听着他波起浪迭的故事,被那种娓娓叙说的气氛感动着,心情久久难能平静。

(9)有时听到别人说,他是多么苦读诗书,实在读不下去的时候,就冷水浇头之类。生活中确有这种读书人,但我以为,那必定是为了什么而读,是目的带来的刻苦。我所说的读书,不包括这种为功名或为其他神圣目的的苦读。我自己也没有这种经历。因为,我没有必要这般痛苦地看书,何苦自找罪受呢?对我来说,读书是惬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身心放松地进入读书的状态,阅读,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和安详。

(10)读书是享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有时辛酸,有时激愤,有时痛苦,有时快乐,有时我们就那么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觉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个遥远的亲人,情不自禁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阅读为生活又增添了别样的内容。我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

(11)北方的冬季是漫长的,当大雪纷纷扬扬,凛冽的冬天来临时,泡上一杯红茶,在袅袅弥漫的茶香中,翻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这样的夜晚,读《金蔷薇》,读茨维塔耶娃的诗,读杜拉斯美丽聪明的语言,读一本动人的人物传记,雪花飘飞的冬夜,就会添上了一种迷离和说不清的情绪。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读书已是生活中一件类似于奢侈的事情。

(12)读书让你发现远方。

(13)读书能让人的襟怀和气量增长。

(14)读书给人以真实的快乐。

(15)读书使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外,又好像度过了另外的人生。

(16)对书籍的品味和领会充实了我们平凡的生活,眼界在开阔,精神在成长,对生活的认识和领悟在加深。你和那位也许永远不能谋面的作者,有了一种精神牵连。他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你的朋友、你的精神上的亲人。

(17)时光悄然流逝。我的女儿,她也长成了一个爱读书的人。作为现今教育体制下的一个中学生,尽管课业繁重,仍没有妨碍她阅读的乐趣。有时,看她废寝忘食地看着一本课外书,我欲劝又止。因为,我从自己走过的路深知,这些美好的书也许比课堂教学给她的还要多。看到孩子有时读着读着热泪盈眶的样子,我相信她正在长成一个善良、心灵丰富的人。我高兴这种对于阅读的兴趣从我这里向女儿传递下去,我也愿意看到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并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爱上阅读的人。

(18)我是热爱生命的人。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我真庆幸,我不算太晚地发现了读书的快乐。让我们享受读书吧。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文章开篇先讲了一个故事,引出读书话题的同时,也展现了读书的巨大魔力。

作者在叙述少年时代到长大成人后读书给自己带来巨大乐趣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学校教育功利地读书的隐忧。

文章中穿插的排比、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抒写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巨大的精神享受。

文章在第⑽段和第⒃段两次提到友情或亲情,这说明,通过读书,作者对人世间的友情和亲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文中把读书说成是“生活中一件类似于奢侈的事情”,可见在作者眼中,当前社会环境下喜好读书的人已不多见了。

根据文章内容,说明文章第⑹段中加线词语“风花雪月”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①我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

②读书使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外,又好像度过了另外的人生。

从全文看,对于读书所带来的美好享受,作者少年时代的感受和长大成人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4分)

文章第⑹段写和朋友一起读书,而第⑺段也是写和朋友一起读书。由此有人认为这两段内容重复,第⑺段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以上观点?为什么?(3分)

阅读全文,结合现今教育体制下学生“无暇读书”的状况,谈谈你的看法。(80字以内)(4分)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3篇

A.在经过两年的“地毯式”搜寻后,美国向伊拉克派遣的“伊拉克调查小组”在上个月结束了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部分成员已经返回美国。

B.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C. 当前一些医疗机构趋得行为严重,盲目扩大和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持续攀升,出现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D.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针对一些贫困地区超标准兴建办公楼、超能力举办大型节庆活动问题突出,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贫困地区铺张浪费之风。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谎者一旦把谎言编造出,哪怕编造得再“天衣无缝”,理论上讲,最终也逃不脱科学家犀利的透视谎言的“神眼”。

谎言能不能被识破,关键在于说谎行为的发生是否能被证实。经过长时期艰苦的探索,现在科学家对谎言甄别和确认的手段已经相当配套和完备了。从贴身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电流等生理指标,到远距离测量声音、人体气味、心理压力等生理变化指标,在科学家的“神眼”面前,谎言制造的迷雾已经难掩其身,无法躲藏了。

但这些手段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由于人的情绪、意志、身体状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会使测谎仪发生误判。为了弥补这些细小的缺陷,科学家又开始了新的探索。美国神经生理学家劳伦斯·法韦尔发现,在遇到熟悉的声音、物体或姓名大约1秒钟后,大脑特有的意识活动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他将这种意识变化产生的"特殊信号命名为“门莫尔”,意思是“记忆和相关译码多层面脑电图仪回答”。也就是说,如果将与案件牵涉到的犯罪武器展示给犯罪嫌疑人,如果他确实是罪犯,这些实物信息主会引发他的回忆,这时,对他进行跟踪的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就会出现“他曾经使用过”之类的表示“曾经经历”的特殊信号。这个信号之所以强约珍贵,关键是它的出现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换言之,它只讲“真话”,不会“撒谎”。如果一个人在历史上曾经对另一个人比较熟悉,那么当他看见另一个的照片以后,不管嘴上是否承认熟悉此人,也不管他以多么镇定的姿态否认“曾经熟悉”的事实,大脑意识变化信号记录图仪上都会客观地显示“曾经亲历”的特殊信号。

这个记忆跟踪技术的发明,可以帮助测谎者直接到说谎者的大脑中去发掘事实真相,提取说谎证据。

最近,还有一些神经科医生认为,既然欺骗是一种智力表现,那么,大脑中应该有专属于它的区域—撒谎区域,就像大脑中也有专门的语言区域一样。如果能够让仪器识别这些区域,那仪器就会用图像显示出大脑的谎言编制片断或过程,这样,谎言就完全无处藏身了。

(选自《科学之谜》2005年第12期)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4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

[注]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②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③消:病名,即糖尿病。④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从:堂房(亲属)

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时日

乃系守于狱系:联系

以病上书乞身乞身:请求辞官回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李通心怀鸿鹄之志。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李通功高位显。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5分)

②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

(5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杜甫《登高》)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6)人生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5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古玛雅人预言20XX年将是世界末日,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普通公众都对这一预言予以极大关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承认,他们发现了第二个提及20XX年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字记录。这一记录是在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刻在一块砖块上。

科马卡科是古玛雅人建造的砖结构寺庙之一。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只发现一件提及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物,即在墨西哥湾塔巴斯科的托土盖罗发现的一个刻着象形文字的石板。

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发言人阿托罗-门德兹表示,这个砖碎片很多年前就已经被人发现,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这件文物一直保存在研究所,并未对外展出。在一些网上论坛,专家们对这个被称之为“科马卡科砖”的古玛雅人文字记录进行了讨论。

很多人仍旧怀疑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提到20XX年12月21日或者12月23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玛雅铭文专家大卫?斯图亚特表示:“一些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提及20XX年世界末日的文物,但我仍持怀疑态度。”砖块上的铭文记录了所谓的“历法圆”,这是日子和月份位置的一种组合,每52年重复一次。

砖块提及的日期为第13个Baktun末期。Baktun是一个大约394年的周期,13是一个重要数字,在玛雅人心目中拥有神圣地位。玛雅长计数历开始于公元前3114年,第13个Baktun大约结束于20XX年12月21日。但斯图亚特表示,砖块上的日期同样与过去的一些类似日期相符。他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是古代的另一个日期,与古典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实际上,砖块上的第三个象形文字似乎是动词huli,意为他/她/它来了。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这个砖块上没有采用将来时的记述,更多的是讲述科马卡科的历史,而不是预言未来。”

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可能是在1300年前左右刻上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有隐含意义。托土盖罗石板提到了可能发生在20XX年的事情,这些事情与玛雅人心中的神秘神灵——掌握着战争和创造的BolonYokte有关。石板上的腐蚀痕迹和一道裂缝导致一些象形文字几乎无法辨认,最后的一段已经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似乎可以解读为“他将从天而降”。

科马卡科砖刻有文字的一面朝内并且上面涂以灰泥,说明不想被人看到。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一再表示20XX年12月末将是世界末日或者将发生改变世界事件的传闻不过是西方人对古玛雅历法的一种曲解。他们一再重申西方的救世主想法歪曲了玛雅等古代文明的宇宙观。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一系列圆圈,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一个圆圈的结束并不代表任何末日灾难。

鉴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有关20XX年末日灾难的流言,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将于本周在墨西哥南部的帕伦克考古遗址举行圆桌会议,邀请60名研究玛雅的专家出席。他们将在会上为消除人们对玛雅长计数历中一个时代结束和另一个时代开始的种.种疑虑而展开讨论。

1、下列关于原文第1、2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考古学家都对玛雅人“20XX世界末日”的预言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并且人们都相信这一预言的真实性,并且为之不断验证和探索。

不论是托土盖罗的象形文字石板,还是科马卡科废墟上的文字砖块,都出自于墨西哥,所以墨西哥人在“古玛雅文明”以及“20XX世界末日”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拥有最的研究成果。

科马卡科是墨西哥现存最完好的古玛雅人砖结构寺庙,它出土的雕刻有古玛雅文字的砖块,为当代人研究玛雅预言和文明提供了帮助。

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砖块意义重大,但它并不是我们研究玛雅文明的的信息来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国家历史研究所人员承认他们已经发现科马卡科废墟砖块很多年了,之所以没有向世人公布,是因为其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还未获得有把握的结论。

包括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大卫?斯图亚特在内的很多人都怀疑“玛雅20XX世界末日”的预言。

大卫?斯图亚特对科马卡科砖块上铭文所记录的“历法圆”非常认同,但同时他又提到砖块上记录的时间也可能与过去某个重要历史事件的日期有关。

科马卡科砖块上提及的日期Baktun或可作为证明“世界末日论”的证据,但动词huli却在暗示我们它讲述的是历史而非预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由于缺少研究资料,再加之学术思想的偏狭,西方学家对玛雅文明的研究存在着曲解。

依据石板上已几乎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为“他将从天而降”的解读,我们可以判断,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块都是在向我们讲述着一段历史往事,而不是在预言后世。

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的一系列圆圈的观点可以应证砖块提及的第13个Baktun末期是世界末日的预言。

在帕伦克举行的会议旨在对玛雅长计数历进行科学论证,将会平息互联网上对有关20XX年末日灾难的流言。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6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当它们爬上河堤,河对面开满鲜花。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立刻搭一座桥,抢在别人前尽情享受花蜜”;第二条毛毛虫说:“我们应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则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躺着美美地睡了两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工夫就飞到了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能脱离材料蕴含的意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7篇

多数高三学生都参加了月考,正是这一次小小的考试,打乱了很多学生复习节奏,这几天也见了一些学生和家长,从和他们的交流来看,多数人对月考成绩非常重视。因此很多学生整个假期都想着月考的事情,有的期待,更多是心里没有底气。那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觉来看待月考成绩呢?考试对高三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国庆前后的这次月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的学习情况。因此需要我们慎重的总结,因为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考试最终目的是自我完善。

这个道理每次考试前后提及到,可是现实中多数学生拿到成绩后的表现可看不出是自我完善之后的那种静心、理性、更有效率的学习。而是一种焦虑、急躁、甚至对自己失望。当然这样的“靠后综合症”仅仅持续了几天时间,他们又被卷入都茫茫的备考大军中去了,依然没有效率,甚至盲目的复习,随波逐流,甚至迷失了自己,这样一来,一直到高考,都是这样循环着——学习→紧张——考试——失落——学习→紧张——考试——失落。虽然现在高校招生录取率相对比较高,但是想去好学校,好专业难度还是很大,因此说高考之后,绝大多数人对自己成绩还是有失落感。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是不是我们不能做得更好,当然不是。因为每一次考试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机遇,如果说仅仅为了考试而考试,有可能失去了机遇。

1.建立高考备考日志

一份完整的《备考日志》做好包含以下内容:

(1)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你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有的学生越到临近考试,越紧张,甚至在考上外还加班加点的看书,打算考试的时候能对到一些题目,心理不断的暗示自己”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其实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往往都是对自己丢失信心。有的考生考试之前盲目的士气高涨,觉得:”反正考试还没有考,什么都可以发生,我这次考试肯定能打翻身仗。“结果很多人事与愿违。还有的指望通过这次证明自己,也有人觉得这次没有复习好,考试肯定完了,考试之后再好好努力吧……那么你是哪样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那么就在考试之后把它写下来吧,把几次考试的日志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收获得更多。

(2)考试时,你对各科试卷的感觉如何?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优势的学科,特别时自己最拿手的一科,有时候却没有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分数,那么考试时对试卷的认知最为重要,是不是你考试中对某科,某个题目意识决定了你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所以说不管你每科成绩怎样,你在考试中肯定对每科都有不同的认识,那么在考试之后就应该把这些认识记录下来,看看在接下来的复习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3)考试结束后,你感觉如何?

考试结束之后,学校一般都会放两天假,那么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你是否忘记了考试?如果没有忘记,那么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如果你能忘记考试给你带来的不快乐,是哪些方面给你的力量?不管你是否忘记这次考试,你肯定属于自己的感觉,下一次考试还会如期的到来,为了有更多的收获,你也应该把考试结束后的感觉写下来。有人心里没有底气,有人怕第一时间见到分数,也有人盼望着早点知道成绩,更有人对成绩抱有幻想....

(4)拿到分数时,你的感觉如何?

拿到各科成绩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感觉肯定不一样,考好的人往往春风得意,一切在眼里都是美好的,考不好的人对自己灰心失意,不知怎么面对才好。都说分数是命根子,在现实中往往有一些人拿到分数的时候,对自己不满意,发誓学习,结果没有坚持几天,就忘记了这事情,下次考试一样如此,结果高考败得很惨。你是否有一种”在成功的喜悦中欢天喜地,不在失败的苦痛中呼天抢地“然后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最后做一个真实、最好的自己,那么也就拥有自己了。因此说,拿到分数之后,你应该记录下你的感觉。

(5)在备考中,你做哪些事情对你这次考试有了很大的帮助?你做了哪些事情,阻碍了这次考试的发挥?

这一条很重要,学习过程中,最摧残人的就是做了很多无用功,并且找不到做有用功的方法。例如很多学生都把时间留给作业,把自己折腾的身心疲惫,结果学得东西考试没有考,考得东西没有学到。还有用一些资料,都是一些老题、旧题甚至错题,那么你就在这次考试过后有新的认识了,知道什么资料好,什么作业好,平时做哪些事情才能有益于学知识,同时适应考试。很多人考不好,就想找课外辅导班,或者找一对一,其实你不对你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并且没有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那么盲目的报班,请老师,效果肯定不好。

(6)对下一次考试有什么期待?

很多人都期待下一次考多少多少分,而不去想下一次考试绝对不能出现哪些错误,同时在现实中一些学生眼高手低,制定的学习计划,还有下一步的目标很不合理,到头来什么愿望都没有实现。那么你对下次考试有什么期待?在这次考试之后详细的写下来,下次考试验证一下,看看你制定的计划和目标是否合理,这能折射出你备考过程是否合理。

2.对复习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

每周都会有很多人@我,多数人都想求一个特别适用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处于迷茫中的学生并不少,有的自己不清楚自己做哪些事情最合理,甚至总是期盼着有一天,他得到某种学习方法,成绩就迅速提高,事实上,一直到高考,这样的现状也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因为没有自己的策略,更不要说是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这次考试,无论是对高三的认识上,还是对自己复习策略上,都是促进的好机会。

(1)认识上的改变

进入高三,但是没有认识高三,有的觉得还有很多机会在后面,甚至是自己中考时就没有怎么努力,知道冲刺阶段用功就考一个好高中,那么高考也是如此;有的人觉得时间长着呢,考试毕竟是开始,梦想的学校始终没有改变,例如说每年都会遇到很多学生目标建立在非现实的基础上,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月考能让更多的学生清醒,认识一下什么是高三的考试,离高考的差距有多远,离目标学校有多远,等等。

(2)想法上的改变

先有认识,再有想法,通过考试发现一些事情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好的结果不是期待来的,那么是不是以前的学习心态、做法有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方面是否需要改变?只要有改变的想法,那么这才具有改变的前提。

(3)做法上的改变

不想失败,梦想成功,以前的做法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那么要想下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学习计划、方向、时间分配都得做一定的调整,那么肯定有学生会问,如何调整?现实中,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改变的前提就是认识自己,我每年都会遇见一些学生,问的问题很大,例如:数学怎么学?英语怎么学?等等,其实他们都看到是状态,数学或者英语不好是一种现实中的状态,那么要想解决问题,是不是先静心全面的思考一下,你的现状是如何造成的?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想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找到自己问题所在,明确方向,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努力实践了,最后结果不尽人意,那样可以求助别人。最起码我们在做,努力的做,而不是获得某种安慰或者方法再去做。

关于各科备考策略和方向问题,我会写大篇幅的文章详细的叙述。

二、月考试卷有自身的不足:

任何一次考试,试卷都存在自身的不足,但总体上对一份试卷的评价,就是“匹配”,就是是否与高考要求相匹配?是否与你存在的实际问题相匹配?是否与某个阶段的知识内容等方面匹配?所以说,月考成绩决定不了学生的未来,原因如下:

1.月考是阶段性的考试,知识点涵盖面不广。

不少学生在高三开学就考一次试,但是有的学校,开学考试只是对暑假作业做检测,如果哪个学生暑假作业没有完成,直接导致考试没有考好。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月考只比开学考稍微完善一些,但是知识点覆盖面较小,从侧面讲离综合性的考试还有很大差距。

2.月考试卷题型、试题质量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已经分析过一些学生的月考试卷,试卷中的题型设置不一定合理,甚至试题质量与高考要求不匹配。因为本身就是一次检测而已,一般都是由学校命题,没有联考,没有一些学校联合起来统一命题,无论是命题人数,还是命题时间都与统一命题不能比,所以试题存在一定的缺陷是正常的。

当然各地教学情况不同,月考出发点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要总结,还是把问题放在主观方面上。

如果说非得给月考附加一个意义的话,那么可以说月考虽然只是一次检测,但也是学生们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也是一次崭新的开始。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8篇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浸渍(zì)旋(xuán)涡颓圮(pǐ)少不更(gēng)事

莴(wō)苣憎(zēng)恶瞌(kē)睡龇(cī)牙咧嘴

默契(qì)够呛(qiàng)攒(cuán)钱桀骜(ào)锋利

着(zháo)装否(pǐ)泰执拗(niù)畏葸(xǐ)不前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斑斓车蓬义愤填膺放荡冶游

甘霖厮打睡眼惺忪短小精捍

凌侮攀缘沸反盈天纡尊降贵

忸怩孤僻晕眩战栗繁星闪铄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文化成果丰硕,气韵悠长:,润物无声,让偏见和误解消于无形。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大洋彼岸的先哲人生的答案。全球470多家孔子学院为中外文化搭起一座座汉语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等大型文化活动,为外国民众立体感知当代中国敞开一扇扇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使人类多样文明汇聚的大舞台呈现出更加的光彩,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中国文化本身的自信、耐力和定力。

如坐春风寻觅交往美好潜移默化寻找交流绚丽

滴水穿石探求交换美妙春风化雨探索交易华丽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编写的《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XX)》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安全蓝皮书。

不必讳言“红色经典”的局限,但是,它对物质至上、欲望横流的警示,它对正义、平等的吁求,它对底层的苦难和受压迫民众的尊重和同情,都是当下许多文艺作品忽略乃至根本无视的。

由“最美家庭”的幸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女性往往是最美家庭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在言传身教中传递文明的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涵养质朴的家风,在润物无声中播种和谐的种子。

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要着眼于强化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让爱党忧党、亲党护党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是十分必要的。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孟子》强调人有仁、义、礼、智四种发端,“犹其有四体也”。“羞恶之心”是仁的发端,“恻隐之心”是义的发端,“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认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性格忧郁。暮春时节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称为“花冢”,并作《葬花吟》。恰巧贾宝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但二人的爱情终因封建家庭的阻拦而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曹禺原名万家宝,创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作品。《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繁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的。

巴西作家保罗?戈埃罗受到《一千零一夜》故事启发后写成一部寓言性作品《练金术士》。小说主人公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连续做了两个相同的梦,后来他勇敢地赶着他的羊群,踏上他的寻宝之路。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19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

1月4日,是作家史铁生的六十岁生日。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在20XX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朋友与读者。

4日下午3点,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在北京的798“时态空间”为他举行追思会。“请各位亲朋好友不要带花圈、挽联,而是带着回忆与鲜花,在我们准备好的留言卡上写下对铁生的追忆和思念。”这是大家与史铁生的最后一次聚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上千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缅怀一位伟大的作家。

同一天,上海也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史铁生追思会,由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担任主持人,纪念这位“用生命书写生命”的作家。曾与史铁生有过多次合作的《天涯》杂志社也宣布,将举行“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他一生追求文学理想的崇高精神。

早在二十年前,史铁生就在《我与地坛》中平静地叙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这个“节日”真的来临时,不少人依然泪如雨下。

按照史铁生的遗愿,他的心脏在去世当天便紧急送往天津,大脑和腰椎也捐献给了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说,以前家住地坛公园附近,他一直很喜欢那里,“所以我想应该有所表达”。据悉,陈希米目前正与有关方面商量,有意将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的树林里,不过不留任何的地上标志。

说起地坛,人们总会想起那篇的《我与地坛》。正如韩少功所言:“《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1991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事实上,不仅是那一年,《我与地坛》已成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文坛”。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参加了北京的追思会。他说,在两个半小时的追思活动中,每一个场面都很感人。大家对史铁生的所有热爱,都是因为读了他的作品而产生的。很少有人意识到,史铁生是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这一时间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史铁生是用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对生命进行了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才变得平静、从容。

在他看来,史铁生以自己的苦难为我们这些健全人背负了“生与死”的沉重答案,他用自己的苦难提升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而我们没用任何成本地享受了他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在这个意义上,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

“史铁生的意义在于他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作为史铁生的好朋友,王安忆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痛切之情。

史铁生的去世,引发了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频繁提起。在某购书网站上,很快推出了史铁生专题,他的作品的重新出版也被提上了日程。

北京追思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感慨地说:“能在过去五年间每年都与铁生见面,是我的荣幸。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一个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淳厚,坦然,诚朴,有尊严。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在这个不轻言‘伟大’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他对中国文学而言都是有着非凡重量的宝贵财富。他个人和文学作品的深厚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分地彰显出来。”

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他是最纯粹的写作者,其想象力与思辨力代表了我们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他沿着悬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义对抗死亡卷土重来的生命奇迹,留给人们更多生活的勇气。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韩少功说《我与地坛》的发表对当年(1991年)的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是的一篇,但其价值仍使那一年的文坛收获颇丰。

“用生命书写生命”,第一个“生命”指的是史铁生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第二个“生命”指的是其作品中对生命意义和张力的探索。

史铁生的去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为其举行追思会、其作品被频繁提起、某购书网站推出其专题、其作品被重新出版等。

文中大量引用了史铁生本人以及亲属、朋友的言论,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显得生动、真实,使情感抒发也更含蓄、真挚。

在史铁生追思会上,评论者们从史铁生用苦难提升人们的生命意识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方面,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2)文章开头交代了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天为史铁生举行追思会,及《天涯》将举行的“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3)史铁生具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4)在史铁生追思会上,陈福民评价他“堪称当代文化英雄”,铁凝评价他“无愧于‘伟大的生命’”,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分)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20篇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因为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不好。每一门需要高考的科目,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准备,各门科目的老师每天也都会来教室里面跟我们强调时间的紧迫性,然后又布置下来了一大堆习题和作业。我越来越感觉到一天的时间不够用,尽管我一天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但是在晚上躺在床上要睡觉的时候,我依旧感觉到还有十分多的作业和任务都没有完成。第二天醒来,又是一大堆的试卷和习题在等着我。

而在过去一个月里,我主要针对学习的是我的弱势科目,因为我的语文成绩一向很好,所以我就没有太管它,一心把精力投入在了关于我弱势科目的学习当中。所以在这次的语文考试中,我就感觉到了一丝吃力的感觉,不仅作文没有写完,就连好几道送分的语文古诗词默写题我也都没有把握好。实在是感到惭愧。原来自己的强势科目,只要一个月不是管它,也会变得生疏起来。得到了这次的经验教训,我会立马改正过来,我不应该为了把其他科目的成绩提上来而就不去管语文科目的学习,我应该平等对待每一科目的学习,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每一门科目的学习时间。

在如此紧张的学习阶段里,马上就要面临高考的战役了,我却还考出了这样糟糕的成绩,我要以这样的成绩来面对高考吗?那我寒窗苦读了十年的意义又在哪里,父母和老师给予我的厚望也要在我最后一阶段的学习中被辜负掉吗?还有那些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在题海中奋笔疾书的日子,岂不是都很可惜。既然我已经坚持到了这里,那我何不咬咬牙继续坚持到底。只剩下最后几十天的时间了,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要好好珍惜所剩无几的时光,努力拼搏奋斗,把成绩提上来,把心态放平稳,极力做好冲刺前的准备!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21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3分)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2分)

(3)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长、远。

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工具。

(1)颔联中,“寒”字表意极佳,请加以赏析。(2分)

(2)颈联写景角度有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作用。(4分)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3)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 第22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的状态。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对尴尬情境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摘编自《百科知识》)

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有人类特征的表情。

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性。

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肾上腺激素。

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的联系。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如果说人类早期社会是“险恶、野蛮和无礼”的,那么,脸红就是人类为避免冲突而表达歉意的方法。

脸红也许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向别人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表明自己饱受自责。

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实情感,而语言受意识控制,可以言不由衷。

人类是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不会分辨颜色,看不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弗朗斯?德瓦尔教授认为脸红是“进化的鸿沟”,这也说明脸红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区别。

人是否脸红,与大脑皮质接受刺激信号的强弱有关系,如果大脑皮质接受的刺激信号过强,就不会引起脸红。

狗犯错后,躺在地上向主人展现它肚子的行为,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痛悔,并以此来平息主人对它的愤怒。

脸红对人类社会具有良性功能,它可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人类群体更团结,因为脸红让人们撒谎变得困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

[注]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②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③消:病名,即糖尿病。④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从:堂房(亲属)

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时日

乃系守于狱系:联系

以病上书乞身乞身:请求辞官回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李通心怀鸿鹄之志。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李通功高位显。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5分)

②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

(5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杜甫《登高》)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6)人生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祁茂顺

汪曾祺

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物馆蹬三轮车。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单件的烧活,接三轿马,一个人鼓捣一天,就能完活。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帷,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如果是成堂的大活: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得约两三个同行一块干。订烧活的规矩,事前不付定钱,由承活的先凑出一份钱垫着,交活的时候再收钱。早先订烧活,都是老式的房屋家具,后来有要糊洋房的,要糊小汽车、摩托车……人家要什么,他们都能糊出来。后来订烧活的越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北京的平房讲究“灰顶花砖地”,纸糊的顶棚很少见了——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钢筋水泥的楼房更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午门历史博物馆原来编制很小,没有几个职员,不知道为什么,却给馆长配备了一辆三轮车,用以代步。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馆长姓韩。韩馆长是个方正守法的人,除了上下班,到什么地方开会,平常不为私人的事用车,因此祁茂顺的工作很轻松。

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儿得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祁茂顺人缘很好。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是“世袭罔替”的贝勒,行四。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辛亥革命后,旗人再也不能吃皇粮了。幸好他的古文底子好,又学过中医,协和医学院特约他校点中医典籍,他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楼房,只保留了三间北房。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这大白纸是纸铺里切好的,四方的,每一张都一样大小,不是要用时现裁。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噌噌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金四爷,您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这篇小说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手艺人祁茂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境遇,故事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寄寓作者深刻的思考。

祁茂顺糊烧活、裱糊顶棚曾经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后来被迫改行,这说明他的手艺已经落伍,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作者以欣赏的笔触描写祁茂顺的高超技艺,表达对旧民俗的留恋;叙述火葬、钢筋水泥楼房,也表达出对新观念、新事物的认同。

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金四爷保留一些贝勒习惯的守旧做派就是通过祁茂顺适应新生活的态度反衬出来的。

小说的结尾含蓄隽永,尤其最后一句“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让读者难以琢磨,也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2)小说主人公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祁茂顺帮助金四爷裱糊顶棚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烧活、纸糊的顶棚、大酒缸”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XX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希望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的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的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2)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分)

(3)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6分)

(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农村人口能否较为顺利地转入工业和城镇,又是决定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

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歼—15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①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

②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

③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

④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等世界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

①②③④④①②③

③④①②①③②④

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制堵”……近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①______,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在今天,②______,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③______。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万紫千红才春光无限。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在全面和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推荐访问:语文试卷 热门 高三 高三语文试卷热门22篇 2023年高三语文试卷(热门22篇) 2023年高考语文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