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龙故事热门1

关于龙故事热门1

时间:2023-07-11 09:0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龙的故事第1篇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龙故事热门1,供大家参考。

关于龙故事热门1

关于龙的故事 第1篇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

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涨潮的涨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坍,人们呼爹哭娘,一派凄惨景象。

金藏岛东首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东海龙王无端作恶,残害百姓,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轻轻一拂,漫上山来的滚滚潮水、滔滔巨浪,就哗的一声向后倒退了。金藏岛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纷纷逃往纺花山避难。

纺花仙女摇身一变,化作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阿婆,拄着拐杖对大家说:

“龙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随我把花来纺。纺花织成渔网,下海斗败龙王!”

大家听了百岁阿婆的话,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纺花织网。纺呀织呀!织呀纺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织出了一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派谁下海丢斗龙王呢?人群中跳出一个小孩,拍着胸脯说:

“我去!”

乡亲们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乳气还未脱,穿着开档裤,怎能下海斗龙王?纺花仙女却乐呵呵地说:

“下海斗龙王,贵在有胆量,就让海生去吧!”

接着,她拿出一套金线衣,给海生穿上,又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的秘诀。

海生穿上金线衣,顿觉全身一阵酥痒,他遵照纺花仙女的嘱咐说了声:“大!”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立刻一块块鼓了起来,越来越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众乡亲一个个着得目瞪口呆。这时,海生毫不费动地拿起那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辞别纺花仙女和众乡亲,迈开大步,奔下纺花山,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

谁也奇怪,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为他让路。原来海生穿的金线衣是纺花仙女特地为他编织的避水宝衣呢!

不一会儿工夫,海生来到海中,取出金线网往下一抛,说声:“大!”那网??天盖地撒向大海。万万想不到,第一网收起,就擒住了东海龙王的护宝将军??狗鳗精。海生听纺花仙女说过,只要擒住狗鳗精,就可得到煮海锅;有了煮海锅,就能保全金藏岛。他开心极了,命令狗鳗精快快交出煮海锅来!

金线网越缩越小,被罩在网中的狗鳗精痛得死去活来,为了活命,只得乖乖地带着海生到东海龙宫的百宝殿去拿煮海锅。

百宝殿金光万道,殿内九缸十八排,缸缸盛满了奇珍异宝。海生什么都看不上眼,单单拾起一只黑乎乎的煮海锅,就急匆匆回纺花山来了。

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纺花仙女的指点,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烧旺一堆乾柴火,哺哩咱啦煮起来。煮呀!煮呀!一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冒热气;二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起白泡;三炷拄香过去了,煮得东海龙王老老实实浮出水面,后面跟着一帮气喘嘘嘘的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喊饶命!

“退潮息浪,还我金藏。否则,我就煮烂你这个海龙王!”

东海龙王连连打揖,急忙下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

谁知,等海生端开锅,熄了火,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了。

“怎么办?”海生急得直跺脚。这一脚非同小可,跺得地动山摇!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来,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成了一到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纹风不动。

自此以后,海龙王再也不敢来掀风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藏金岛”也被人们改称为“金塘岛”了。

关于龙的故事 第2篇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 tiè),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
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睚眦(yá zì),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
敝屣(bì 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
鸱(chī)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
蒲(pú)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
狻猊(suān 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
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关于龙的故事 第3篇

东晋时。北方豪强士族南逃,偏安江左。江陵为长江中游政治军事重镇,荆州刺史治所终置江陵。江陵城由此又称荆州城。其时江陵镇将,往往拥兵自重,成为左右朝中局势的重要人物。晋明帝的女婿桓温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最初不过是一郡守,东晋永和年间。他谋得荆州刺史,将关羽所筑城与原有古城联结,随即以江陵为根基,掌握长江中游兵权,数次率师西征北伐,于是晋爵为南郡公,官至大司马,都督全国军事,权势显赫。其弟桓豁、桓冲亦相继为荆州刺史,镇守江陵。桓温死后,他的儿子桓玄嗣为南郡公。桓氏得江陵地利物产,实力雄厚,最终导致桓玄自立称帝。

话说有一年过重阳节,桓温照例率领幕僚到龙山登高,饮酒赏菊吃九黄饼,他的参军孟嘉也在其中。

龙山又称八岭山,在江陵西北12公里,东距着名的纪南城5公里,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为南条荆山之属山,因其山势蜿蜒宛若游龙而得名。

席间一阵山风吹过来。吹落了孟嘉头上戴的帽子,他却浑然不知,依然风度翩翩。桓温凑趣命孙盛作文戏弄孟嘉。

谁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对答,出口成章,在座的人无不惊佩其才思敏捷。气质不凡。

于是,孟嘉被视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之士。

至今,江陵城西北10公里处龙山上还有着名的落帽台遗迹,封域高8米,周长144米。

孟嘉落帽成佳话,历代文人墨客到江陵,没有不赋诗歌咏的。

李白有《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有留人。”

孟浩然《九日》:
“九日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寻故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唐朝宰相令狐楚、宋朝诗人杨万里在重阳节游落帽台后,写下了“贵重近臣光绮席。笑谈重事落乌纱”和“闲门幸免奖乌纱”等诗句。

龙山九黄饼也因此久负盛名,成为传统名点,千年不衰。

关于龙的故事 第4篇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áo],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画龙点睛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年代】古代

关于龙的故事 第5篇

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下面这个美国人的故事,正是成功从“必要性”走向“必然性”的真实写照。

一个美国青年,家里十分贫穷,一日三餐都勉强维持,更别说像样的衣服了。可是,这个青年却有着在一般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那就是当演员,成为明星。亲人和朋友都非常不理解他,连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又如何能拍上电影。

那个时候,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青年逐一记下来,然后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500家公司全部拒绝他,这种事情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恐怕就此罢手了。然而这个青年并没有放弃,他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和自我推荐。

然而同上一回一样,500家电影公司依然全部拒绝了他。于是,青年又进行了第三轮、第四轮。终于,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青年苦苦等待了数天后,被公司请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电影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就是《洛奇》。而这位青年就是著名的影星、导演、制作人兼作家--席维斯·史泰龙。

励志小故事及感悟:

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成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可以说它是无数次失败之和。

启示

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定有原因。

成功有三个必要条件:

1。下决心做一个成功的人。

2。坚持不懈的毅力。

3。学习成功的方法。

唯有奋斗才能成功。这是最好理解又是最难做到的。难就难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韧性和毅力。“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往往不是只看他敢不敢死,而是看 他敢不敢活下去。”“由于缺乏一点勇气,许多有用的才干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成功越近的地方,留下的遗憾往往越多。“英雄不比普通 人更有运气,只是比普通人更能延续最后5分钟的勇气”,于是,少数“吃得苦中苦”的人,成了“人上人”,成功了。

这里没有更多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坚持。

关于龙的故事 第6篇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áo],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画龙点睛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
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
不点眼睛;
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
固请点之。须臾;
雷电破壁;
两龙乘云腾去上天;
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
含褒义

【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年代】古代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可以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重点哟~

关于龙的故事 第7篇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煮海治龙王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

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涨潮的涨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坍,人们呼爹哭娘,一派凄惨景象。

金藏岛东首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东海龙王无故作恶,残害百姓,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轻轻一拂,漫上山来的滚滚潮水、滔滔巨浪,就哗的一声向后倒退了。金藏岛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纷纷逃往纺花山避难。

纺花仙女摇身一变,化作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阿婆,拄着拐杖对大家说:“龙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随我把花来纺。纺花织成渔网,下海斗败龙王!”

大家听了百岁阿婆的话,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纺花织网。纺呀织呀!织呀纺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织出了一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派谁下海丢斗龙王呢?人群中跳出一个小孩,拍着胸脯说:“我去!”

乡亲们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乳气还未脱,穿着开档裤,怎能下海斗龙王?纺花仙女却乐呵呵地说:“下海斗龙王,贵在有胆量,就让海生去吧!”

接着,她拿出一套金线衣,给海生穿上,又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的秘诀。

海生穿上金线衣,顿觉全身一阵,他遵照纺花仙女的嘱咐说了声:“大!”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马上一块块鼓了起来,越来越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众乡亲一个个着得目瞪口呆。这时,海生毫不费动地拿起那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辞别纺花仙女和众乡亲,迈开大步,奔下纺花山,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

谁也希奇,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为他让路。原来海生穿的金线衣是纺花仙女特地为他编织的避水宝衣呢!

不一会儿工夫,海生来到海中,取出金线网往下一抛,说声:“大!”那网??天盖地撒向大海。万万想不到,第一网收起,就擒住了东海龙王的护宝将军??狗鳗精。海生听纺花仙女说过,只要擒住狗鳗精,就可得到煮海锅;
有了煮海锅,就能保全金藏岛。他开心极了,命令狗鳗精快快交出煮海锅来!

关于龙的故事 第8篇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叶公好龙的故事延伸

【注音】yè (shè) gōng hào lóng

【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解释】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用法】借事喻人,用叶公式的人比喻社会的现象。

【近义词】表里不一、两面三刀、口是心非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年代】古代

【例句】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毫无差别。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叶公好龙点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而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哟,我们要做个表里如一的人。

关于龙的故事 第9篇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

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的变成了龙。

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于是,他们又一起找龙王,説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关于龙的故事 第10篇

阴历八九月,秘书监贺知章府上宴请宾客,正在酣饮之间,主人离席迎宾,大家只见厅堂站着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他老家长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屏嶂。”

酒过三巡,贺知章起身向来宾敬酒致谢,并说:“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诗仙李翰林属辞以纪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想请怀素当众挥毫以助诗兴。”

贺知章说:“我知道怀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畅。来人,快斟酒!”

怀素畅饮的同时,书僮抬出几箱书写用的麻笺、素绢,书案上摆出数方上好的宣州石砚,书僮几人轮番注水研墨。

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怀素掷笔近座时,。李白的《草书歌行》亦已写就,当众吟哦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贺知章评论说:“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确实是只见龙蛇走啊!好字,好诗!”

怀素的字,李白的诗,贺知章的评论,一时间传遍京华。

“笔走龙蛇”就此成为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的成语。

笔走龙蛇的故事延伸

【注音】bǐ zǒu lóng shé

【出处】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锦绣;
笔下走龙蛇。”

【解释】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用法】作谓语;
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

【近义词】龙飞凤舞妙笔生花字走龙蛇笔底龙蛇行云流水

【反义词】弯弯曲曲春蚓秋蛇鬼画桃符

【年代】古代

【例句】小冰饱蘸浓墨,觉得一股墨香扑鼻,灵感便从天而降,~,写下一首七绝。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笔走龙蛇点评

刚学写字的时候,老师,长辈都会说“字如其人,一定要把字练好来”,我们现在常说字如其人,字端则行正,品正则字端。小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字的问题哦,写得一手好字是会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的哟!

关于龙的故事 第11篇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龙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斗歌,好不热闹。不料,因此惹出一场麻烦来。

原来,龙宫里有条花鳞恶龙,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称为“花龙太子”。这天,他闲得没事,在水晶宫外游荡,忽闻海面上有仙乐之声,便循声寻去,猛见一条雕花龙船,内坐八位奇形怪状的大仙,其中有个妙龄女郎,桃脸杏腮,楚楚动人花龙太子见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师傅南极仙翁的忠告,忘了龙王母的训导,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

八仙在海上寻欢作乐,怎会想到花龙太子半路挡道。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一个浪头,将雕花龙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心细,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锺离打开蒲扇蛰脚底;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只有吕纯阳,毫无戒备,弄了个浑身湿透。

这时,汉锺离慌忙检点人数。点过来,点过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独缺一个何仙姑。奇怪,这何仙姑到哪里去了呢?汉锺离掐指一算,大吃一惊,原来是花龙太子拦路抢亲,把何仙姑抢到龙宫里去了。

这一回,大仙们可大动肝火了。个个咬牙切齿,杀气腾腾,直奔龙宫。

花龙太子知道七仙不会善罢干休,早在半路上伺候着。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珍珠鳌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来。汉锺离挺着大肚子,飘飘然降落潮头,轻轻煽动蒲扇。只听“呜…忽…”一声,一阵狂风把万丈高的和虾兵蟹将都煽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四大天王连忙关了南天门。花龙太子见汉锺离破了它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窜出一倏巨鲸,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锺离。

汉锺离急忙煽动蒲扇,不料那巨鲸毫无惧色,嘴巴越张越大。这下,汉锺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中,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鲸鱼听了,斗志全无,竟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

吕纯阳挥剑来斩鲸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着,眼前哪儿有什么鲸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纯阳恼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谜谜说:

“莫恼!莫恼!待我来收拾它!”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窜出海面。铁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只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蓝采和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这巨鲸和章鱼都是花龙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撒蹄追赶。眼着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花龙太子输红了眼,现出本相,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权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七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花龙太子。

花龙斗不过七仙,只得向龙王求救。

龙王听了,把花龙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送出何仙姑,好话讲了一百零五斗,八仙还是不肯罢休。龙王没办法只好请来南海观音大士讲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八仙再也没有兴趣去游蓬莱岛了。大家都怪吕纯阳节外生枝,才寻来一场懊恼。吕纯阳笑着说:

“这要怪何仙姑,谁叫她是个女的,又生得这么漂亮!”

关于龙的故事 第12篇

史泰龙的企图心

.....结果安东尼罗宾访问史泰龙,他说:“史泰龙,我已经听过所有成功的故事,我见过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包括总统,包括元首,包括女王,包括领袖、企业家、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特丽莎修女、曼德拉……这些我都访问过,史泰龙,你到底是如何成功的?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些不一样的成功故事?”

史泰龙开始跟他讲,说他那个时候下定决心,一定要从事演艺事业。可是一直找不到这份工作,所以史泰龙每一天都没有什么饭吃。

那个时候史泰龙养了一只小狗,他的小狗也没有饭吃。你知道让你的狗没有饭吃,你会有什么感觉?那种感觉好像不是很好。

史泰龙自己可以不吃饭,小狗如何每一天不吃饭跟着他?

可是史泰龙下定一个决心,他告诉自己说:“假如我没有找到一份有关演艺事业的工作,我拒绝去打任何一份临时的工作来养活我自己。我拒绝!”

这就是他强烈的企图心!

史泰龙到最后必须把他的狗卖掉,因为他没有能力去养他的狗。连狗都养不起的话,你知道他可能天天喝西北风。直到他找到一份演艺事业的工作。

这就是史泰龙的企图心。各位,请问你:你的企图心在哪里?

企图心使乔丹长高20公分

事实上在高中的时候,乔丹的教练告诉他说:“迈克尔·乔丹,你身高不够高,没有超过180。所以即使你球打得再好,以后也不可能进入NBA,我们决定不要你这个球员。”

迈克尔·乔丹想:“怎么可能?我未来要进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怎么可能我连高中的校队都进不去,你嫌我身高太矮?”

迈克尔·乔丹就跟他教练讲:“教练,我不上场打球,可是我愿意帮所有的球员拎行李。

当他们下场的时候,我愿意帮他们擦汗。请你让我在这个球队,跟这些球员一起练球,这是我要成功的企图心。”

教练发现迈克尔·乔丹的企图心的确超过任何人,所以他接受了迈克尔·乔丹的建议。

有一天早上8点钟,篮球场的管理员跑去整理球场,发现有一个黑人倒在地上睡觉。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个黑人好像很累的样子说:“我叫迈克尔·乔丹。”实在是太累了!

迈克尔·乔丹早上练球,中午练球,下午跟着球员一起练球,晚上还要练球,他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后来迈克尔·乔丹的父亲讲,乔丹全家人的身高没有一个人超过180公分。

迈克尔·乔丹想要成功的企图心,让他长到198公分,长高了20公分。

所以各位,假如你想要长高,假如还没有实现,可能是你的企图心还不够。后来迈克尔·乔丹果然如愿以偿进入北卡罗来纳州大学。

关于龙的故事 第13篇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5、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6、人中之龙:

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晋时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他久慕宋纤的大名,有一次带着仪仗队、敲着铙鼓去拜访宋纤。宋纤身在重重的楼阁中,拒不见马岌。最后马岌边命令返回,边说:“我能听得宋纤的名声却不能见到宋纤,我仰慕他高尚的品德却见不到他的人。从今以后我知道他是人中之龙。”

7、乘龙快婿:

对别人女婿的美称。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几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乘龙”或“乘龙快婿”就成为对别人女婿的美称。

8、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唐贺知章在家宴请宾客。座中有诗仙李白、僧人怀素等。酒过三巡,贺知章请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推辞说:“还是请怀素上人挥毫助兴吧。”贺知章说:“那就李白赋诗,怀素挥毫,珠联璧合吧!”怀素几杯酒下肚,开始挥毫如飞,一旁李白也开始朗朗念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时时只见龙蛇走……”自此“笔走龙蛇”成为形容书法笔势矫健、洒脱的专用成语。

9、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t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
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睚眦(yázì),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
敝屣(bì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
鸱(chī)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
蒲(pú)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
狻猊(suān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
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关于龙的故事 第14篇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

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画龙刻鹄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kè hú

【出处】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画虎刻鹄

【年代】古代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画龙刻鹄点评

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脚踏实地,经历磨难,勇于认清现实,面对现实才能走向成功,到达理想之彼岸。如果总是好高骛远,是一辈子都干不成什么事情的。

关于龙的故事 第15篇

北魏有个人叫杨大眼,从小就显示出超乎常人的勇力和敏捷,跳跑如飞。但早年没有人扶助他,日子过得很清寒,太和年间他才做了一个小官。

不久,朝廷将南下讨伐,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带兵出征的各级将领。杨大眼知道后,就主动去向李冲请求应征。李冲认为他职位低而不同意。杨大眼说:“尚书不知道我的本事,现在请让我表演一下技艺。”说完,他从身上抽出一条三丈多长的绳子,把它系在自己的头发上,然后飞也似的向前跑去,速度快得惊人。只见那条长绳子,在他脑后,形成箭一般的直线,奔跑的马也追赶不上。参观的人都惊叹不止。李冲说:“近千年来民间还从未发现有这样的人才。”当即任命他为南征的主将。

杨大眼受封后,非常得意地对他往日的同僚说:“现在的我,正像人们说的蛟龙得了水,可以兴云作雾,放手大干一场,以后再也不会与你们为伍了。”杨大眼率军南下征讨了许多地方,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每一次都显出他的确是具有勇冠全军的杰出才能。

推荐访问:热门 故事 于龙 关于龙故事热门1 关于龙的故事(热门15篇)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