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共同富裕 >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10篇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08-12 08:40:02 共同富裕 来源:网友投稿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10篇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

  当前,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防控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因疫情导致的脱贫再返贫等问题对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性的讲话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下达了“总攻令”、吹响了“冲锋号”。

  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体现在履职尽责中,加大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帮扶力度。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要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心中,不断提升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让群众能够感觉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感到劳动有干头、生活有盼头、前程有奔头,真正享受到美好生活。党组织书记必须亲自抓脱贫攻坚工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从严治党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让脱贫攻坚的成果真正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员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主力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积极与村民搭建交流平台,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帮扶党员干部深入到联系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帮助完成微心愿,共商脱贫之策、共谋致富之路,落实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促进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心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精准扶贫,发挥扶贫工作队的作用。扶贫工作队代表的是派出单位的形象,要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员。扶贫工作队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着力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本领。严格落实好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坚持好常态化入户走访,认真落实“一户一策”工作措施,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大调研,督促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无返贫情况的发生和新贫困户的产生。积极谋划村级产业发展,深挖资源,结合村情实际,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努力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努力提升农村工作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农村工作、农民群众具体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严格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做到率先垂范、勇于担当,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队”,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工作队”,为农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服务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夺取全面胜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思路、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2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通讯传媒极为发达,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极为复杂。我们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讲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认真严肃地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在学生中间传播广泛、观点偏激而且断章取义的评判。我们要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形成系统而正确的认知,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政治理论思想不断完善,逐渐成熟,在思想意识层面形成和专业认知一样的系统树,从而达到形势与政策课“授人以渔”的目的。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使我在思想上逐渐进步,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现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我想这也正是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初衷的。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3

  当前,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防控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因疫情导致的脱贫再返贫等问题对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性的讲话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下达了“总攻令”、吹响了“冲锋号”。

  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体现在履职尽责中,加大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帮扶力度。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要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心中,不断提升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让群众能够感觉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感到劳动有干头、生活有盼头、前程有奔头,真正享受到美好生活。党组织书记必须亲自抓脱贫攻坚工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从严治党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让脱贫攻坚的成果真正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员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主力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积极与村民搭建交流平台,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帮扶党员干部深入到联系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帮助完成微心愿,共商脱贫之策、共谋致富之路,落实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促进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心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精准扶贫,发挥扶贫工作队的作用。扶贫工作队代表的是派出单位的形象,要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员。扶贫工作队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着力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本领。严格落实好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坚持好常态化入户走访,认真落实“一户一策”工作措施,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大调研,督促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无返贫情况的发生和新贫困户的产生。积极谋划村级产业发展,深挖资源,结合村情实际,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努力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努力提升农村工作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农村工作、农民群众具体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严格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做到率先垂范、勇于担当,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队”,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工作队”,为农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服务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夺取全面胜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思路、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4

  经过这几天学习形势政策课及查询资料,使我感触很深!

  首先,我上网听了20**年*月25日由国家民委办公厅刘宝明副主任所作的“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为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他滔滔不决的话语,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国家高干所具备的良好素养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因知识的积淀所带来的无限欢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容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又曰:“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南人学问清通简要。”出生南方属地的刘博士更是见学精要,这充分体现在其讲演过程之中。对2005年关于民族方面的八件大事的精辟叙述,以及对国家民族政策的有力诠释,都体现出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精深的专业素养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而对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的独到分析和良好的建言,更增进了我们的感激之情。但是,正因为这些,我们在感慨之余不禁产生了几许遗憾。

  第一、全国的贫富差距在继续拉大,特别是广大的西部民族地区长期贫穷落后,并看不到缩小差距的迹象,这对于全国所有的民族工作者来说都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用现今国家上通行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来计算,虽然统计的口径各不一样,结果也存在争议,但查看大多报刊、杂志上散布的各个计算结果,可以肯定,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关于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可以说,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主要来自东西部,特别是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贫穷落后。

  第二、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还是要促进充分就业?

  当一国的就业压力大到连作为“精英”的大学生们都无法获得工作时,我们是否考虑过是不是我们的机制出了问题?抑或我们的指导思想有偏差?我们有一个通行的想法,那就是把大学生作为人才引向西部,帮助当地建设和致富,但这样做会产生几个问题。一是把他们引到西部会加重西部地区的就业负担,对本已严重的就业形势有如火上焦油。广大的西部地区学历不高这是事实,中专或大专文凭的工作者比比皆是,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们拥入西部,不但会挤掉他们的饭碗,还会给现在正就读的中专或大专学习者以致命的打击,而一旦没有了工作,脱贫致富、小康等各种目标的实现谈何容易。二是把他们引到西部能否该政策的实现预期效果值得商榷。我们都知道,人们在作投资时总要考虑回报,而一旦投资产生无回报或低回报时,便会引起撤资或在下一阶段无法融资,大学生到西部去很有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投资”现象。所以说,在政府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情况下,将就业压力转移给西部地区未必是明智之举。

  第三、过分强调民族性与特殊性,是否会掩盖某些问题的存在和延缓搁置解决现存问题的良策?

  1、再就是我感觉我们国人缺少那创新精神,记得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是关于索尼创始人的经历。索尼,是个很为人知的大品牌大公司了,但多少年前他不也是像雏鸟一样吗?她从一个小小的工厂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靠的是创新,是过硬的技术!当索尼还是小工长的时候,老板就聘请许多研究人员参与研究,只要他们有所创新就让他们做,不管出多少钱,结果如何!从录音机创新到随身听多么巨大的进步啊!中国人缺少的就是这个,就是这种精神!不创新,哪来新产品?哪来祖国的繁荣?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也是大家值得思考的一个大问题!动手能力较弱的中国人只会学前人遗留的,而很少会在他们的肩膀上站的更高,望的更远!

  2、我们大学需要社交能力,也就是会说话,这样到社会上能很好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能够很好的了解社会这样我们大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3、我感觉我们国人太认钱,很多有能力的大学生博士生很多都在外国,根本没有我们钱爷爷的爱国精神,他好不利己,为了国家的强大,放弃了荣华富贵,为我们国家作贡献;而切我们国家的设备也不是很高,有很多有用人才在我们国土根本发挥不出来他们的真正水平,这样我们又会失去很多人才。

  第四、对现在专业学生就业分析:

  1、注重知识积累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观察了用人单位,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上的过关,还有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他们需要的不但是丰富的知识来具备教师的资格,还要有更好的能力,这个能力就体现在讲课的方面,讲课的好与坏正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第一步筛选,那么做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技术尤为重要,那技术就体现在平时的实验中,应重视起来!

  2、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积极的心态,就比如刚开始觉得实验蛮好玩的,但做久了,开始感觉到实验的烦琐和时间消耗过多,从现在开始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去思考.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3、学习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不应该盲目的随大流,对于学习要有针对性,我们现今大学生都缺乏信心和耐性,这样就会使很多大学生失去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就业问题的难度。

  4、善于总结.我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些都归于我经常做总结的好处,在做每一件事情的当时也许注意不到的问题在事后发现后应该及时总结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更正,同时还能获得更多的东西.

  5、创造自己的可取点勿杞人忧天.每年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就业率非常的不乐观,那么在其中想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业的时候就要具备自己的与众不同点.不应太悲观,要努力出击,让自己更为优秀,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我们大学生的就业与我们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构件和谐社会,必须有人才的发展空间,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并不表示我们无所作为,只要我们本着情为民所系、力为民所用的心态,为国家为自己能更好的发展,增强我们的创新精神、有毅力耐心,脚踏实地,刻苦专研,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会欣欣向荣!不断向前蓬勃发展!

  以上是我目前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但是他可以见证我以后的成长,从中获取动力.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5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过上全面小康生活,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的梦想,全国人民、青海人民今天已经触手可及,而这就使得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变得庄严无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6月4日,省委省政府部署《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2020年行动方案》,就是以理性思考、具体方法、管用措施,聚焦重点任务,聚力精准攻坚,聚神挂图作战,确保我省如期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要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政治高度认识行动方案、理解行动方案、落实行动方案,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短板问题往往是最深层、最困难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聚焦短板、精准攻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2020年行动方案》确定了7大类32项重点任务,同时梳理了160条“四实现”集中攻坚台账,而且明确了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担当负责,奔着问题去、扭住问题改,把真正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主动对标行动方案,自我加压、自我提高,在进一步捋清岗位职责、明确自身任务的基础上,按照既定部署更好地谋划工作内容、安排工作顺序、确定时间节点、把握工作期限,确保攻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质高效开展推进。

  自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要一鼓作气、奋战到底,而不能一篙松劲、功亏一篑。当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围绕重中之重,向最后胜利发起总攻,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青海负责,是为人民担当、为时代担当、为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担当。凝心聚力打好攻坚战,要求我们务必坚持进度与质量并重,既要保进度,更要保质量;坚持整体与局部协调,要对号认领任务,认真分解落实;坚持硬件与软件统筹,硬的一手不能软,软的一手要硬起来;坚持定量与定性结合,把定量指标量化到细节上,把定性指标定性在准确上。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2020年行动方案》贯穿着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贯穿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贯穿着各族群众的美好期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巩固脱贫攻坚“清零”成果、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迫切需要。让我们全心全意、全力全速,慎终如始、只争朝夕,不折不扣谱写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青海答卷。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6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不是很积极,要么干脆不来,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等。当我试着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这门重要课程,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些什么。那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按照相关文件的论述,《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当然是高屋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机械地讲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必要性、重要性的分析,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辅之以恰当的论证,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能力素质教育与科学方法论教育的有机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老师到底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论比较多的,采用讲座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使课程更为生动,有的主张“互动教学法”引进“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实践教学法”,更多地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应该说,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课程化教学“怎的“形势与政策”课,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显然是不够的,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对此,我认为,教学有道、教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常,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所讲授的内容,以具体的事件、政策、社会现象为主,而不像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清晰的理论脉络和讲授线索。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其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形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忽视问题的历史与背景传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半截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既要重视时政问题的横向联系,又要重视纵向联系,不仅要告诉学生问题在当下是什么形态,还要告诉学生在历它是什么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

  再者,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比较片面的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最后,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性特点,基本上都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这些社会热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都可以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要把课堂上讲与走出去看结合起来,让我们带着问题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然后把调研心得带回到课堂,实现理论升华。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思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切身的体会,又可以丰富教学的载体和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效果。

  最终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学校开设的这门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不断地向前迈进,不断提高。

 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由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的来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7

  当前,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防控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因疫情导致的脱贫再返贫等问题对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性的讲话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下达了“总攻令”、吹响了“冲锋号”。

  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体现在履职尽责中,加大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帮扶力度。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要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心中,不断提升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让群众能够感觉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感到劳动有干头、生活有盼头、前程有奔头,真正享受到美好生活。党组织书记必须亲自抓脱贫攻坚工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从严治党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让脱贫攻坚的成果真正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员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主力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积极与村民搭建交流平台,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帮扶党员干部深入到联系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帮助完成微心愿,共商脱贫之策、共谋致富之路,落实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促进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心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精准扶贫,发挥扶贫工作队的作用。扶贫工作队代表的是派出单位的形象,要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员。扶贫工作队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着力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本领。严格落实好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坚持好常态化入户走访,认真落实“一户一策”工作措施,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大调研,督促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无返贫情况的发生和新贫困户的产生。积极谋划村级产业发展,深挖资源,结合村情实际,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努力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努力提升农村工作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农村工作、农民群众具体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严格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做到率先垂范、勇于担当,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队”,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工作队”,为农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服务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夺取全面胜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思路、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8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国际形势;外交;合作;共同体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xx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国际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海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极,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大异议和阻力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

  “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 “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或许,在某些时候,老美会想一些闲不住的做法来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制衡”。比如前不久,美国曾游说韩国和日本加入“北约”,在这之前还劝说过澳大利亚,这不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而向中国和俄罗斯逼近吗?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9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

  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

  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

  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

  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

  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

  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

  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

  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xx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

  美国把中国出口至xx,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

  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xx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

  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

  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

  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

  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

  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

  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

  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

  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

  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

  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

  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

  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

  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

  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

  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

  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

  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

  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

  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

  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

  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

  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

  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

  只有在适当的是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

  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没有为人民币升值高定“时间表”。

  可见,中美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

  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

  强势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夹在中美贸易中的一根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纠纷。

  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美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视为事关美国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的重大问题。

  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我们中国确实做到不够好,但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方面都不断取得重大进步。

  我们加强了打击盗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动,并加强了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

  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

  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

  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

  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

  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

  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

  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

  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

  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

  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

  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

  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

  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

  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形势与政策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篇10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过上全面小康生活,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的梦想,全国人民、青海人民今天已经触手可及,而这就使得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变得庄严无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6月4日,省委省政府部署《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2020年行动方案》,就是以理性思考、具体方法、管用措施,聚焦重点任务,聚力精准攻坚,聚神挂图作战,确保我省如期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要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政治高度认识行动方案、理解行动方案、落实行动方案,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短板问题往往是最深层、最困难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聚焦短板、精准攻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2020年行动方案》确定了7大类32项重点任务,同时梳理了160条“四实现”集中攻坚台账,而且明确了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担当负责,奔着问题去、扭住问题改,把真正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主动对标行动方案,自我加压、自我提高,在进一步捋清岗位职责、明确自身任务的基础上,按照既定部署更好地谋划工作内容、安排工作顺序、确定时间节点、把握工作期限,确保攻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质高效开展推进。

  自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全省上下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要一鼓作气、奋战到底,而不能一篙松劲、功亏一篑。当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围绕重中之重,向最后胜利发起总攻,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青海负责,是为人民担当、为时代担当、为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担当。凝心聚力打好攻坚战,要求我们务必坚持进度与质量并重,既要保进度,更要保质量;坚持整体与局部协调,要对号认领任务,认真分解落实;坚持硬件与软件统筹,硬的一手不能软,软的一手要硬起来;坚持定量与定性结合,把定量指标量化到细节上,把定性指标定性在准确上。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海2020年行动方案》贯穿着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贯穿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贯穿着各族群众的美好期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巩固脱贫攻坚“清零”成果、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迫切需要。让我们全心全意、全力全速,慎终如始、只争朝夕,不折不扣谱写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青海答卷。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共同富裕 形势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共同富裕论文 形势与政策经济发展篇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篇 形势与政策的感悟与体会 对共同富裕政策的看法 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关于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