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17篇)

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17篇)

时间:2022-11-25 12:25:02 对照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17篇)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青春榜样知青岁月团课心得600  通过团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的政治使命和责任,让我对党和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17篇),供大家参考。

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17篇)

篇一: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青春榜样知青岁月团课心得600

  通过团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的政治使命和责任,让我对党和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党的光荣历史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并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青年时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往往有许多潜能,被自己以各种理由忽略或否定。比如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乏自信心等等。但通过团校的学习后,让我们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代的共青团员,应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完成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和使命,团课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心,去迎接和挑战一切困难。团课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可以使我们成为德才俱备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将是知识青年充分发挥创造力和聪明才智的时代,于是我们应在课前留下我们报效祖国,报效党和人民的期望刻苦学习的身影,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的明确了团组织和党组织的关系,是我对党的认识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明白了不仅要在学习中开创,还要进一步了解党的条件,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团员及一名合格的党员发展对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具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去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

  在团课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们全面的认识了共青团,全方位了解了共青团的社会职能,深刻理解共青团现实和长远的工作任务,从而找准了自我位置,认清责任,积极努力的做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进性。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以共青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其中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团和党的章程,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领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祖国的统一,为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篇二: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难忘的知青岁月]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篇一:难忘的岁月作文400字难忘的岁月作文400字一:童年是每个人开心的季节,童年的快乐是人生中不可少的快乐。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一个愿望,一个教训,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童年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童年里有着我们记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要珍惜童年的美好生活。在我7岁的时候,我和爸爸一起去姨夫那玩,那次我拿小锤子到外面玩。我看见了一只小蜜蜂在那转来转去,我感到非常好奇,为什么蜜蜂在那转?我用小锤子使劲砸了一下地面,发现蜜蜂还是在那转。我用锤砸了一下蜜蜂,蜜蜂不再转了。发现蜜蜂不转了,我也很好奇。之后我用手砸了它一下,原来它很好,它也没有任何反应,只是一直在我面前飞来飞去。我又用手去砸它,可是这次它却对我发起了攻击。我刚把手伸到蜜蜂跟前,它就把尾部的毒刺向我的手部发起攻击,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蜜蜂给蜇了一下,我的手非常麻。我马上回到爸爸那说被蜜蜂给蜇了一下。爸爸找到牙膏给我涂上一点,过了一个小时之后,被蜜蜂蜇的地方已经好了,害的我一个小时没敢动右手。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蜜蜂如果蜇人了,他身体的器官都出来了,

  过一天就死了。这让我知道了,有些动物不好惹,有时候动物还能死亡,所以,我们要珍惜动物,不要惹动物。

  难忘的岁月作文400字二:小时候,我住在镇海,镇海有座山叫招宝山,招宝山下就是甬江,甬江流进招宝山后入海。每到夏天的夜晚,父母经常带我去山下的江边散步。因此,在我记忆中,山,那就是招宝山;水,必是甬江或大海。难忘的童年我四岁那年,我难得回丽水的爷爷奶奶家。出了宁波不久,就见到四明山,当时在妈妈怀中的我,兴奋得指着那群山大叫:“大家快看,招宝山!!”爸爸妈妈愣了一愣,然后对视着笑起来,车上的其它乘客也会意地笑了起来。妈妈笑着对我说:“这是四明山。”妈妈还没讲完,我就指着山边的湖泊大喊:“大海,哈!”爷爷奶奶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溪。每次来这,我都是兴奋得大叫:“甬江,快看甬江!”这一喊,周围没见过大海的邻居可起问号了。“这就大海?跟我们这儿的小溪不是一样嘛!”等他们搞清了原因,无不开怀大笑。就这次,我暴露了我的“山海观”后,妈妈就教我山水的概念:“海很大很大,不能把小小的溪流叫大海;山有很多,招宝山只是其中一座,就如四明山,黄山。”这次以后,一来到爷爷奶奶家,就指着小溪小声地对姐姐说:“看,小海。”指着一旁的青山叫:

  “我要爬四明山。”当然,这些有关我童年的“山海观”都是从平时爸爸妈妈的谈

  笑中得知的。我觉的童年的我太幼稚了,视野总挺在狭小的空间里,但每回提起这事,我总会乐得哈哈大笑。

  难忘的岁月作文400字三:想来想去,起了这样一个很女生,或者很俗气的名字。可是看到题目,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装满了糖果的礼盒上的蝴蝶结。我还年轻时,准确地说更年轻些时,是个急躁的孩子。不爱说话,脾气却大的很。讨厌无聊的事,讨厌自大的人。只是随着年龄渐大,这些变得无关紧要。我开始追求一些我向往的东西。比如更充实的生活,比如更漂亮的自己,比如更多朋友或者更多爱自己的人。慢慢的,我发现,很多时候,梦想在打折,因为人都在变。我经历过迷茫,我徘徊在成长与留恋过去之间。于是我试着把自己的一切减半,我学着爱自己,我体会到岁月带来的锋利和柔软。说来说去,似乎和礼盒上的蝴蝶结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我想就是这美丽的事物吸引着我。这岁月带来的进取的日子,这生活给我的卑微的渴望,都是它的引领,让我一步步走向前去。也许别人眼中是一个装饰的它,却在敲打着我的心情。在这样的引领下,我陪着自己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喂,我们挺过来了。那美丽的蝴蝶结就像是欲望的缩影。人都有欲望,而有时这

  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地方,有了欲望,人才有梦想,在面对未来时,才能够不抬头的向前行进。当然,最终的目的,我们拉动了蝴蝶结,打开了礼盒。

  蝴蝶结,请你不要飞走,请你就在这份美好里坚守我的梦想的阵地,蝴蝶结,谢谢你,岁月的馈赠,是你给我的,让我努力的方向,让我不停止的追求。

  难忘的岁月篇二:难忘的岁月初三作文【篇一:难忘的岁月】一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学校,她终于迎来了百年校庆。那一天,晴空万里。我来到了王智勇叔叔家。只见他的房间里整洁,朴素。他给我倒了一杯茶后,我们就滔滔不绝地谈起了文理学院附中走过的风雨。以前,叔叔在班级上的成绩非常好,还担任过班长。当时,在他读初中的时候,本校被称为“师专附属中学”。学校里的设备也不是很好,教学楼非常古老,学习生活很艰苦。叔叔说:“我们八十年代学校以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八字校训是‘团结、勤奋、救实、进取’。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是从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树立理想,认真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在86年的时候,也就是我刚刚上初中的时候,开展‘初中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题研究。与你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大不

  相同。”听了叔叔对以前学校历史、传统、教育制度的谈论,我感受

  到了百年办学的遥遥路途,虽然艰辛,但还是不断地进取,我心中不由产生了一种奋发图强的激情。

  告别了叔叔,在回去的路上,我思绪万千,祝我们的附中越办越好,在为附中的历史上增添一笔新的篇章!

  【篇二:难忘的岁月】星星,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离别,一步一步,走向前。——题记回想起往昔的一幕幕,那些往事就像一部部精彩好看的电影,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放映着,久久没有停下。你看,又是他,他总喜欢跟老师犟嘴,不过,如此无聊的课堂确实应该有点儿火药味儿了,才能提起我们的醒觉。“姐妹们,走啦,待会儿就没场地啦!”又是她,那个我们班的假小子,她总是把我们班的女孩子带着一起疯,就连我们班的男孩子都对她甘拜下风。如果没有她,我想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男孩能做的事,女孩同样能做”。再顺着花瓣的淡淡清香,让蜜蜂带着你,向前走。一步,两步,三步。花园的角落里,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坐在石阶上全神贯注地看书,呆如木屐,可能是因为我们这边的风大吧,她的脸像一个硕大的红苹果,冻僵的手指无力的蜷缩在一起,可她却一直在笑,让人想认识她却又不敢接近她。“我们去

  玩会儿,好不好?”“不行,我还要去做作业呢!”又是一个不服输的女孩,每天,匆匆吃完饭后,她总是到教室温习功课,每个静止的瞬间仿佛都是她酿造的,因为每个寂静的日子,都有她的琅琅书声。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属于他们的故事。都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让我们从相逢,相识,相知再到后来的相离。每一个环节,我都努力做到最好,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段属于我们的童话故事,梦里的美与不美,只有我自己清楚。

  潮涨潮落,风起风停。三年的美好时光即将过去,浓浓的情谊夹杂着丝丝不舍,最终会被时间的漫长而渐渐冲淡,而往昔的一切啊,有些像当我生病时,爸爸给我端来的一杯热牛奶,香味扑鼻,暖意融融。只是不知道其中的甘甜啊,是否还有爸爸那苦涩的汗水?我又该如何独自面对那个充满疑问的未来,如何把那一群群要好的朋友放下,一段段清晰的记忆抹去。朋友,留下它们吧,让时间来为我们作证,相信我们一定会越走越好的,终有一天,我自己会来掌握自己的未来。

  星星的寂寥,月知道;晚霞的羞涩,云知道;花儿的芬芳,蝶知道;青草的温柔,风知道;梦里的缠绵,心知道;心里的酸楚,泪知道;明天的离别,我们知道。我的祝福,请记牢!难忘的岁月,难忘的你们,难舍难分,哪里去追寻梦的羽翼?倘若你抓到了,一定不要放手,因为当你想要放飞的时候,那里就是属于你的天堂。

  【篇三:难忘的岁月】四季的风还是在吹、雨还是在飘、花开花谢、依旧在轮回。

  只有那段难忘的日子化作了轻轻的风、轻轻的雨、轻轻的那年那月;变成了淡淡的泪、淡淡的笑、淡淡的朝朝夕夕。

  失年少的我们总忍不住问自己:在以往的岁月里究竟失去了什么?“你的自私,使你失去了一个值得珍惜的朋友;你的自卑,使你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你的桀骜不逊,使你失去了你已走过的青春。”我的心终于张开了紧闭了17年的金口,惧怕我因自己的年少无知,为自己的青春欠下巨额账单。“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别计较你失去的,但你必须牢记你是怎样失去的。”得年少的我们总忍不住问自己:在以往的岁月里究竟得到了什么?“你的真心,使你得到了一个值得珍惜的朋友;你的自信,使你得到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你的善解人意,使你得到了你想拥有的回忆。”原来自己所拥有的也不少。可是,为什么?心,却不安起来。我害怕失去、尤其害怕得到后又失去,那犹如一场无情的倾盆大雨,凉了我的全身。“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别计较你得到的,但你必须牢记你是怎样得到的。”我的心继续耐心地对我说。患得患失年少的我们,没有得到的时候,极力想要得到;得到的时候,

  却又害怕失去;我们总是在这得失之中纠结、徘徊。年轻的我们不知要到何时才能正确对待得失,管理自己的情绪。“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别太计较得失,但你必须记住有得才有失,所以别再患得患失。”我的心对我谆谆教导。

  过去终究是过去,无论是喜是悲,是得是失,都是拿来回忆的东西,不必太在意。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去怀念,怀念那难忘的岁月。应该做的就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去怀念,怀念那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篇三:难忘的时光作文600字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三年的初中,也如流水一般,即将离我们而去。但是生活就是这样。盼望它飞跃时,它总是慢悠悠;等体会到个中滋味,想多留它须时,它却如落花流水匆匆逝去。时慢时快时疾时缓,时悲时喜时乐时苦。愁与苦为伴,欢与乐同行。即将分别的我们,依依不舍的怀恋着那段美好的回忆!在我们的寝室和隔壁的寝室经常鸡犬不灵,因为我们的寝室和隔壁的寝室好像天生就有仇,每天或者说每天回寝室的时候,我们之间的战火就会被再次点燃,我们寝室的曾晨、苏龙飞和我就会拿上“武器”和魏庆、张豪他们进行PK,所谓的武器,其实也就是“枕头和枕巾”,有时战斗凶猛之时,还会出现手榴弹“瓶子”,我每次都是一马当先的冲在最前面,在这块小小的战场上,打得不分输赢,但我打魏庆那可是打得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我们的寝室里的同学都很调皮,上铺组成了“上铺国”,下铺组成了“下铺国”,经常寝室就会出现“两国之战”,虽然我们的寝室只有4个人,唉,但是,上铺就只有我一个人,真是老天有眼啊,一挑三!虽然我不会认为“下铺国”有三个人,我就会认输,所以他们开始攻击我了,有的上来攻击我、有的扔武器,我拼命顽强地抵抗,但他们的攻击越来越猛烈了,我渐渐抵挡不住了,最后还是因为敌众我寡,体力不支等因素战败了,看着他们那高兴的样子,我就不服输,还不是仗着人多,唉,真倒霉!

  但是,如今的我回忆起来,竟然感觉幸福,内心充满了阳光。每当太阳从窗边投入一丝丝温和的光,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中学教室那熟悉的样子,还有一张张熟系的面孔,熟悉的声音。我初中的岁月总是喜欢就这样在窗边看着太阳升起,犹如看着我们风华正茂的年华。

篇三: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难忘知青岁月感悟如今的养老生活

  为老年朋友送服务,湍口镇开创居家养老新模式,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幸福

  为知青朋友解乡愁,湍口镇打造知青群体新家园,让归乡知青追忆青葱岁月

  2018年6月23日,湍口镇樟颐养老驿站暨知青之家启用仪式在迎丰村隆重举行,临安区副区长高吉亚,区民政局、卫计局、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区府办、宣传部、妇联、团区委、文广新局(体育局)、残联及各镇(街道)分管负责人,湍口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迎丰村村两委、村老年会长、知青代表、老年人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新建成的樟颐养老驿站由原先杨村的知青老房拆除重建,集养老驿站和知青之家为一体,于2017年10月动工,2018年6月完成建设,总投资180万元,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内设有心理疏导室、书画阅览室、活动室、康养室、休息室、洗涤室、医务室、多功能厅、餐厅、厨房以及公共卫生间,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除主建筑群外,还有挂满红灯笼的万寿廊、展示知青历史的知青记忆宣传窗、饮水思源等节点,为老年人和知青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家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迎丰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将养老驿站和知青之家相结合,以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养老服务,让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也让归乡知青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它将成为弘扬敬老爱老美德,展示知青风貌的窗口。

  下一步,湍口镇将以深化养老服务业改革为契机,不断创新发展养老服务工作,按照以居家为基础、村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主线,持续推动我镇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让温泉小镇的养老服务工作更具特色。

篇四: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福祝恋切深他校全达表情之恩感师老对和好美最下留子业毕将即让了为忆回相着也历经有同不熟成向走步而变蜕渐逐在都每这。暂短又却长漫活习学,站驿个一的程旅生人们我是年三中初

  在艰苦的生活中成长自己--读《知青岁月》有感

  969年1月一个不满16周岁的少年,从繁华的大都市-北京,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贫苦的陕西延安梁家河村,开始前途未知的知青生活。这对任何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是一个巨大地考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途茫茫未可知。他不但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而且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谈谈第一次认识。一是读书有方法。他读书有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坚持不懈的读书:别人在休息,他读书;别人在娱乐,他读书;别人无所事事,他读书。他读书有读无类,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军事、文学。他读书注意对比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一类书同时读,对比分析,提取各种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二是做要成功,一定要投入进去,深入研究。有的知青受不了农村的苦,一心想离开。他却清楚知道此行的目的,把眼前的一切当做成长的台阶,一心用为老百姓办实事来提高自己。比如说,挖水井、办沼气、育菜种,并不是拍脑袋做决策,“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都做了周密思考,想方设法了解学习相关知识,甚至不惜到四川考察一个多月,然后竭尽全力去实践。带头跳下冰水中挖井、带头研究沼气的建造、带头改造臭气熏天的厕所,这种既能思考、又能实

  体学好奋勤爱友结团个样这是情热写笑微烂灿定坚们他踏伐步齐整。发勃姿英、满饱神精级年一,辉光的阳太着迎

  福祝恋切深他校全达表情之恩感师老对和好美最下留子业毕将即让了为忆回相着也历经有同不熟成向走步而变蜕渐逐在都每这。暂短又却长漫活习学,站驿个一的程旅生人们我是年三中初

  干的作风,从小事积累,逐渐养成性格,成为成就大事的坚实基础。三是与人交朋友,要会共情,才能真正融入。知青与农民是城市与农村各自成长环境的代表,差异性较大,做到融入确有其难。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农民,村支部书记的家人离世,他按照农村的礼仪,到灵前鞠躬行礼;在劳动中,村民认为他吃的食物质量好,他就与对方交换着吃;甚至与智力有欠缺的“灵娃”都能和平共处。你我不分,平等相处,这样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就消失了。四是要做群众工作,就要深入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工作才有针对性。正如胡乔木的那句“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而不是“盲人摸象”,“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无休止的争吵。正如“照相”,一张照片永远只能反映一个角度的事实,只有从各个不同角度全照下来,才能全面公正地呈现事情的全貌,否则只会误导。

  体学好奋勤爱友结团个样这是情热写笑微烂灿定坚们他踏伐步齐整。发勃姿英、满饱神精级年一,辉光的阳太着迎

篇五: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读《知青岁月》有感

  读《知青岁月》有感1969年1月一个不满16周岁的少年,从繁华的大都市--北京,

  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贫苦的陕西延安梁家河村,开始前途未知的知青生活。这对任何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是一个巨大地考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途茫茫未可知。他不但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而且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谈谈第一次认识。

  一是读书有方法。他读书有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坚持不懈的读书:别人在休息,他读书;别人在娱乐,他读书;别人无所事事,他读书。他读书有读无类,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军事、文学。他读书注意对比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一类书同时读,对比分析,提取各种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是做要成功,一定要投入进去,深入研究。有的知青受不了农村的苦,一心想离开。他却清楚知道此行的目的,把眼前的一切当做成长的台阶,一心用为老百姓办实事来提高自己。比如说,挖水井、办沼气、育菜种,并不是拍脑袋做决策,“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都做了周密思考,想方设法了解学习相关知识,甚至不惜到四川考察一个多月,然后竭尽全力去实践。带头跳下冰水中挖井、带头研究沼气的.建造、带头改造臭气熏天的厕所,这种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作风,从小事积累,逐渐养成性格,成为成就大事的坚实基础。

  三是与人交朋友,要会共情,才能真正融入。知青与农民是城市

  -1-

  与农村各自成长环境的代表,差异性较大,做到融入确有其难。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农民,村支部书记的家人离世,他按照农村的礼仪,到灵前鞠躬行礼;在劳动中,村民认为他吃的食物质量好,他就与对方交换着吃;甚至与智力有欠缺的“灵娃”都能和平共处。你我不分,平等相处,这样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就消失了。

  四是要做群众工作,就要深入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工作才有针对性。正如胡乔木的那句“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而不是“盲人摸象”,“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无休止的争吵。正如“照相”,一张照片永远只能反映一个角度的事实,只有从各个不同角度全照下来,才能全面公正地呈现事情的全貌,否则只会误导。

  -2-

篇六: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战胜了夏天的蚊虫叮咬冬天的冰雪严寒掌握了各种生活手段我们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当年的种种磨难也同样锻练了我们的意志和精神我们不怕任何困难十年的磨难使我们拥有了更加良好的心态来正视现实和面对现实

  知青下乡讲话稿

  共同的命运和遭受,使我们有缘相识、相知,甚至相爱;纯朴、真挚的感情,使我们成为同甘共苦的挚友。让我们感谢这块土地,培育出如此宝贵的友情。世界各地的知青都是挚友。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共享知青下乡讲话稿,欢迎大家来参阅。

  知青下乡讲话稿1--这些年发生的巨大改变,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在座各位乡贤、上海知青挚友们超常付出、无私奉献的结果。你们对-满怀深情,把推动--改革、加快--发展、服务--建设,看作应尽之责,份内之事,没有少跑路,没有少说话,没有少操劳。你们甘洒在家乡的汗水,--人民不会遗忘;你们为家乡所作的贡献,--人民更不会遗忘!在此,我代表全市父老乡亲,再次向你们表示诚心的感谢!回首过去,硕果累累,我们倍感激昂;展望将来,前程似锦,我们信念满怀。将来五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三年推动安排”,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完成“三年推动安排”和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离不开广阔在外的--老乡,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关切--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挚友的扶植和支持。在此,盼望各位乡贤、广阔上海知青挚友一如既往地关切和支持家乡的发展。接着发挥你们信息灵通、人脉资源多的优势,为加快-发展牵线搭桥,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多介绍、举荐你们的挚友到-投资创业,旅游观光。

  同时,我们热诚地欢迎大家常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当年共同奋斗在红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亲身感受--在改革开放之后所发生的巨大改变。也热忱欢迎各位有机会、有条件回家乡创业、发展,家乡人民将放开胸怀,恭候每一位游子的归来!

  最终,诚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华蜜,事业兴盛!感谢大家。知青下乡讲话稿2今日我们迎来又一个9月24日这个特别地日子,这个在别人眼里是个很平常日子,而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战友却是个极为特别而又特殊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今日下午三点整,尚未成年的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屯垦戍边,告辞了天津,告辞了海河,泣别亲人义无反顾登上火车来到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畔的引龙河农场

  验。我们团结、我们坚毅、我们奋进、我们荣辱不惊,我们就是这样一群特别的群体。我们就叫学问青年。

  四十年后的今日已经并不年轻地我们又相聚在一起,让我们为今日的会面欢呼吧,相同的经验让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语言又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地生活吧。

  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学们,已有一些人因为各种缘由离开了我们,逝者已去,我们追忆他们,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的更好。我们将恒久怀念他们。

  知青下乡讲话稿3知青挚友们:今日,我们江西省乐安县南村公社的上海知青久别重逢,相聚一堂,隆重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四十年前,正值我们学文化、长学问、长身体的青年时期,一场席卷全国的学问青年上山下乡风暴,使我们别无选择,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城市,离开了亲人,奔赴江西农村,起先了坎坷、漫长的知青历程。繁重的农活、清苦的生活,伴随着我们每一天。夜深时,我经常面对着昏暗的崇山峻岭,仰视星空,担忧着前途和命运,思念着家乡和亲人。我们在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流血、流汗、流泪,奉献了自己珍贵的青春年华。这段艰难岁月,终生难忘,不行磨灭。作为对这段历史的见证,我至今仍珍藏着四十年前到南村公社的《报到证》。尽管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缺憾,但这段经验同样留给我们

  不少值得追忆的往事。不少知青回城后又重返这块土地,找寻当年生活的踪迹,探望那里的父老乡亲,重览照旧的锦绣山河。

  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换来了体察世态炎凉、感受大地搏动、掂量人生价值的机会,学会了坚毅、乐观、宽容,走向了成熟。毫无疑问,正是这段知青的特别经验,给我们留下了常人所没有的珍贵财宝。

  共同的命运和遭受,使我们有缘相识、相知,甚至相爱;纯朴、真挚的感情,使我们成为同甘共苦的挚友。让我们感谢这块土地,培育出如此宝贵的友情。

  今日,当我们团聚的时候,更加怀念英年早逝的(为敬重隐私,在此不公开他们的名字)知青挚友,让我们共同祈祷他们在天堂欢乐。

  作为召集人,感谢大家为今日聚会赐予的支持和扶植。知青下乡讲话稿4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挚友们:上午好!在这骄阳似火的盛夏季节,我们在这里隆重实行

  式现在起先!首先,让我们以热情的掌声,欢迎省领导--做重要讲话。下面,请--市领导--作重要讲话。下面,请知青代表--讲话。下面,请--市市长孙永成--为本届北大荒--知青返乡节开幕式暨

  国际贸易公司和杭州知青办事联络处揭牌仪式致辞。开幕式到此结束。三十五年前,广阔知青挚友为了支援边疆建设,

  告辞家乡,远离父母亲人,来到边陲--,把人生最美妙的时间留在了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

  知青下乡讲话稿5一、开场:(欢迎进行曲)欢迎曲停,《万宝路》响起在乐曲中宣布晚会起先(知青岁月,永志不忘!68届沈阳知青荣归其次家乡欢迎晚会现在起先!)话音落,冷焰火起。冷焰火熄主持人上场。敬重的各位领导、给来宾、先生们女士们、68届的沈阳知青们晚上好!………………为了祝愿68届沈阳知青荣归其次家乡,今日我们岔路子村是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欢歌笑语,好像过年。在此我谨代表岔路子村双委会和父老乡亲对各位挚友的光临表示诚心的感谢和热情的欢迎!二、介绍来宾:挚友们:知青是一个特定的词语,知青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20世纪60年头末,70年头初为了响应宏大领袖毛主席的“学问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在教化”的宏大号召,全国几千万学问青年怀着

  满清热血,离开校内和城市来到广袤的农村。来到岔路子,在岔路子这块土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多少困苦与艰辛。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40年后,我们又在岔路子久别重逢,岁月沧桑,山河照旧,当年的知青经过广袤天地的洗礼,练就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性格,现在都成为社会的栋梁。今日重返其次家乡的知青有:

  今日参与欢迎晚会的还有知青的挚友们他们是:你们的到来给岔路子带来了好运,带来了朝气,真诚的盼望你们能相约岔路子、感知岔路子、握手岔路子、振兴岔路子!岔路子村的父老乡亲们,让我们以热情的掌声再一次欢迎知青挚友的光临!三、书记致欢迎词:知青岁月,永志不忘。下面请岔路子村-支部书记、村长陈宇致欢迎词:只有一马当先才有万马奔腾,只有头雁先飞才有群雁相随,几年来岔路子村在陈书记的带领下护河堤,套花墙,修村路,装路灯,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我信任,不!在场的全部挚友都会信任,68届知青及他们的挚友肯定不会遗忘岔路子村的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岔路子的父老乡亲!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七: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知青岁月散文]吹响知青集结号散文:吹响知青集结号3篇

  如果酷夏是一个符号,那么朋友是一个记号,给你诸多快乐的信号,将闷热化作一串爽心的省略号,把烦恼抛给大大舒适的惊叹号,在美丽的夜晚,用漫天的星斗闪烁,点缀你健康安稳的集结号;下面是有吹响知青集结号散文,欢迎参阅。

  吹响知青集结号散文:吹响知青集结号知青下放农村四十四周年,回首弹指一挥间。

  饱含眼泪,蘸满心血,书写真实历史。记录我们曾经的青春,曾经的苦难。想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曾经这样生活过。

  许多知青的一生,苦难多于欢乐,磋砣多于机遇。在无奈、苦涩、迷茫的岁月中,原该绽放的鲜花凋零了,原该实现的美梦破灭了,更有当年一起下放的知青,已轻坠如尘,永远离开人世。知青们能平安走到现在,人生旅途实属不易。

  追忆往事,惆帐如梦。让我们一起触摸那日渐褪色的记忆,追忆逝水东流的知青岁月。

  我以亲历者的身份,用回忆录形式,将这一代特殊的人生历练记录再现,奉献给大家。邀请新老朋友一起来聚聚,聊聊曾经的战斗岁月,牵动那份久违的知青情结。

  欢迎知青插兄插妹及其子女们,一起看看听听,了解父辈那段艰辛的奋斗经历和特殊的人生感悟。

  这一切,只有当过知青,只有亲身经历过,才可能领会那种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刻骨铭心的记忆伤痛。敬请大家怀着宽和的心,看看,聊聊。让我们吹响知青集结号,激情扬帆,笑迎新的十年、二十年、

  三十年……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

  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发表,历时十年的全国17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立即蓬勃开展。

  在央视《知青》全国公映之际,我心潮澎湃,欣然提笔。再次神游在广阔天地那尘封的岁月中,重温我在苏北新洋农场曾经走过的知青之路。

  始建于1952年的新洋农场,地处江苏盐城地区射阳县中心桥镇以东地区。它东起利民河,南邻黄尖镇,西接中心桥,北靠黄沙河,方圆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多亩,尚有大片未开垦的沿海荒草滩涂。

  南北绵延十余里的草滩外围,是高高的黄海海堤,海堤与海边盐场东数百米开外,便是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中国黄海。

  新洋农场初建前五年是劳改农场,由一部分转业部队干部负责领导,主要劳动力是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原国民党军警宪特人员,以及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还有他们的家属子女等。

  1957年更名为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从1962年至1969年,先后共有5批无锡、苏州、常州、盐城的二千多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来到农场插场落户。

  为了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部署,苏北二十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四个农场组建了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下辖四个师二十四个团。国营新洋农场建制为二师十二团,团下辖五个营,二十九个连队,和团部直属的工厂、学校、医院等。

  新洋农场以种植棉花为主,也种水稻和冬小麦,一年两熟,旱田套种蚕豆、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农场的生活条件与生态环境,比东北北大荒好。我们在大田锄草劳动时能捡到野鸡蛋,捉到野兔子;果园里走路,不小心满树的桃李会碰到头;河里能捕到鱼虾。每个连队都有畜牧水产养殖场和瓜果蔬菜园,鸡鸭鱼肉和四季新鲜蔬菜均自产自给,吃饭喝水有后勤食堂老虎灶等。

  1969年3月16日至19日,苏州一初中八初中68届知青们乘着长长的拖船,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航行,到达苏北新洋农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二团)插场务农。

  在我们以后,1970年元旦前,又有一批69届的弟妹们,也紧步后尘,分别下放到了苏北临海、方强、大中等农场。

  1969年3月16日上午,我们苏州68届知青从本市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颤颤悠悠走上不停晃动的木跳板,小心翼翼地登上了停靠在运河边的一只只载重五六十吨的大铁驳拖船。

  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男女生混乘一船,行李放在甲板上,人坐在船舱内。进舱后只能坐或躺在船底。每条船可乘一个班级五十个知青。同学们忙乎了一阵,停当后都站在甲板上,望着岸上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望着老师,望着故乡,望着滔滔东流的运河水,……谁也不想多说话,大家都沉浸在短暂沉默之中。

  当拖轮拉响了船队起锚的汽笛声,满载知青的铁驳船徐徐离岸西行,夹河欢送的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片呼天抢地的哭喊声。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女生们纷纷控制不住感情,在同一时刻爆发一片嚎啕哭喊声,一种撕心裂肺的悲怆。我的头脑霎时一片空白,凝望慢慢远去的熟悉的故乡,不由自主地挥手,依依不舍告别了亲友,心中涌动着伤感和酸涩。

  我站在铁驳船甲板上,望着川流不息的千年运河,船队正顶风逆流西航,一条拖着一千多人的二十几只铁驳船的长长船队,浩浩荡荡北上。我走下了甲板,进了船舱。斜躺在用芦苇编织的席垫上,头枕着大运河,隔着冰冷的铁驳船帮板,嘴里啃着自带的干粮,耳旁不停地响起哗哗流水声。懵懵憧憧、似睡非睡,向着茫然不知何方的黄海之滨——插场落户的人生第一航程开拔。

  入夜,庞大的拖船船队横穿宽阔的长江,进入苏北里下河。游龙似的船队一直驶向东北方向,又经过了2天2夜航行,于19日下午,船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的第二故乡——盐城市射阳县中心桥镇的黄沙河畔的江苏国营新洋农场。

  吹响知青集结号散文:为青春喝彩时间,总是不觉间流逝,匆匆的来去,微笑的美好,哭泣的感伤似水般流去。成长会让一切猝不及防。如今,我似乎已站在青春的门槛前,留恋着纯真的童年时期。少年的青春与成熟渐渐霸占了我的心。记得在许久前,我还是一个能为了一个布娃娃儿闹翻天的小家伙,那是我的世界并没被测试、作业占据,只有童话里的灰姑娘和蓝精灵陪我从朝到夕,直到梦乡。那些纯真的记忆就如一个在阳光下的绚丽的泡泡,令人忘却了尘埃,可是秋风乍起,它就消失了。

  艺术家们说青春是含苞欲放的花;舞蹈家们说青春是最美的旋律;诗人们说青春是希望的萌芽;庄稼人说青春是春天的第一场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雨,饱含着希望,蕴藏着硕果,向着我们迎面走来;而我却说青春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硕大、耀眼而充满朝气……

  13岁的我们——青春且富有活力,看,那球场上的我们,朝气蓬勃,时刻准备着为自己的明天而奋斗、努力!

  13岁的我们——淘气且天真烂漫,看,那走廊上的我们,无忧无虑,同自己的一群“铁哥们儿”疯打、玩耍、嬉戏!

  13岁的我们——阳光且富有诗意,看,那生活中的我们,激情满怀,诗情画意,让大人们猜不透我们心中的秘密!

  青春不言败,我十分喜欢一句话——自古英雄出少年。因为这是对青春的支持,对青春的放歌,对青春的赞扬。是的,青春带领我们前进,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就像《明天会更好》这首歌的歌词一样: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日出唤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让和风拂出的影像谱成生命的乐章,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没错,青春是无敌的,因为青春不言败!

  青春是人生“站直喽,别趴下!”青春是人们在哪儿趴下,就要在那儿重新站起来!青春是不固执,不偏激,不保守,不僵化的时代。当人生的交响乐奏响以后,青春是最动人的一章!青春是一笔财富。但时间老人却把它作了最精确的均分,每个人仅有一份,不论贵贱尊卑,智蠢富贫,你一生只拥有一次。因而才有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百年容易过,青春不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再来”的忠告,才有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叹。“我们是烂漫的山花,开遍在高原、山崖,秋雨里展枝,春

  风中发芽,迎着迷雾,迎着风沙,去寻找心中的童话……”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

  一份灿烂和辉煌。让我们为青春喝彩!吹响知青集结号散文:献给时光的青春谨献给我们不悔

  的时光,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往回看,上半年的欢笑,下半年的无奈。上半年有太多值得

  我怀念的东西,而你们,无疑是最重要的。头顶上太阳的温暖缓缓地包围着我的心,仿佛2012从未结束

  过一样,一切如初,使我产生了错觉,仿佛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希望的五月,充满鼓励的考试季。考卷发下来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语文竟然会变的如此糟糕,我瞬间有些崩溃了,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眼眶里的泪水像决堤的洪水般涌了出来,而你们,同时走了过来,以一种超乎寻常的默契都没说话,只是将手轻轻覆盖在我的肩上,眼神里坚定而又鼓励的神情浮现了上了,递给我面巾纸的动作急促而又小心翼翼。我很感动,因为我知道其实你们的分数也不会比我好很多,但这时,你们依旧选择放下自己的情绪来安慰我。“谢谢”。我平复了心情,努力说出这两个字。然后,你们都笑了,笑得那样纯净。

  还记得我么一起折纸飞机的日子吗,因为在我们的带动下,全班好多同学都开始折了,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只有我们三个的纸飞机在庭院,那一见得到光但却逆风的地方飞,虽然不如其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他人飞得远,但却比他们的都飞得高。虽然有些跌跌撞撞,但这种感觉更接近飞行,不是吗。就像痛苦的感觉更接近成长一样。

  六月,毕业季。毕业考试那天,你正好坐在我后面,不知是因为天气炎热还是紧张的缘故,手心里出了汗。这时,你用笔尖轻轻戳了一下我的后背,我悄悄地转过了头,你对我笑了一下,顿时,我忽然觉得心安定下来了,阳光悄悄将头探进来,照射在你身上,散发着金色的光芒,那是希望的颜色。接下来我淡定地做着每一道题目,因为我知道,还有另外的人,跟我一起面对成长的考试。又或许是因为拥抱着鼓励的心从来都是安定的。毕业礼那天,最后分离的时候,或许因为笑容是我们之间默契的存在,所以,理所当然的我们又笑了,但这次的笑颜,却复杂了很多,如果将它们放在阳光下予以暴晒,那么又有多少蒸发的水珠里隐匿着悲伤。

  下半年,在一种无奈的形态之下滋生了。带着对成长的责任,我们必须将失落以抑制,不让这种病毒继续蔓延。我们都明白现在所在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蜕变,所以我们会执手,以坚强的姿态无悔地走下去。

  我说,我会永远记住你们,虽然我从不相信诺言,因为诺言只是一时的偏执,然后说出的话。但既然我承诺了,就一定会做到。

  我会在平行时空退到十年的一个光点,望着另一个世界的我们融入时光,纷至沓来。

篇八: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亲历者回忆知青岁月

  亲历者回忆知青岁月

  文史精华

  1968年深冬,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一段几乎影响涉及到中国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有子女家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当我听到这个必然要用锣鼓口号上街游行以示拥护的“最高指示”时,天津晚间的气温已经很低,海河变成了一条冰带。大凡从那年代过来的人都清楚,对“最高指示”的庆祝是不能过夜的。过夜就是不忠,不忠则意味着不革命,而不革命的罪名那是“相当”可怕呀。

  天虽冷,但游行的人却满头大汗。有的当场还写了血书,以示坚决去农村扎根一辈子的红心。其时,欢庆中几乎所有人都顾不上细想,“再教育”这句话里可能还含有另一种“解读”,而这种“解读”就催生了知青下乡初期一些很可怕的事情。作为从天津市第一批到长城以北青龙县插队的知青,我愿将亲身经历的一些事写出,以告世人。

  那段最高指示中最让人激动并产生联想的话,应该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要说对青少年,就是对成年人,也极富巨大的诱惑力和感召力。尽管我因家庭出身的缘故不是红卫兵,心中对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多有恐惧而缺少激情,但听了街道高音喇叭里一遍遍地广播,还是不由自主也产生了些美好的向往与憧憬。脑袋里的画面于是也就有了,模样基本上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青人》、《朝阳沟》,甚至还有《蚕花姑娘》(女主角很好看)等等。至于接受“再教育”那个“再”字意味着什么,根本就未曾去想。日后才发现那个“再”字很可怕,它毫不留情地使知青身陷于一个很低的层次,从而去接受又一次无情的“教育”。用当时贫下中农中某些人的理解,就是这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已经不管用了,城里不希罕要他们,因此只能下放到乡下再接受一次教育。这类话在我初到乡下时常听到。

  1969年初,我们“老三届”大部分(有少数六八年去了内蒙古农村和黑龙江兵团)还呆在学校里。我是天津第三十四中的学生。三十四中的校舍是原军阀曹锟的公馆,由一片庞大华丽的西洋式楼群庭院组成。在一间宽大的教室里,一位叫林海青的当地干部向我们介绍了青龙县。他口才好,很善讲,

  甚至有些娓娓道来的意思,让少年学子听得鸦雀无声。他又很狡黠,他摸透了城里学生和家长的心理,避开了环境艰苦,选择了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花果遍野”,这景色使人顿时就像听到了郭兰英的歌声:人说山西好风光,水肥地美五谷香。可能是有同学想到“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便举手问:青龙是纯山区还是丘陵?林海青是长脸,立刻严肃得像马面:是丘陵。

  没有星点含糊。我们好几百学生都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好似一块石头落了地。地理课讲得明白,丘陵属半山区,条件要比纯山区好得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过老山界》,无论是李白的诗,还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陆定一的文章,都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山里的生活起码是不方便的。林看去是那么诚实,他的长脸平平的,或许青龙的地也是平平的吧。

  用青龙当地人的话讲,那叫“听得真真亮亮,没有半点差头”。但那天林海青却是“真真亮亮”地把我们骗了一次,而且差头大得无边无际。不过,他骗得又毫无意义。因为他即使把青龙说成是青藏高原,我们该去也是得去的。对于最高指示的落实,天津和其他城市一样,绝对是完全彻底不打折扣的。

  没有任何条件,全窝端,无条件。这就是政策。凡是家中有

  学生不愿下乡走的,马上就会有—大群人上门来做“思想工作”(其中一项是不断地念语录),不达目的,就不走。这种战术非常之厉害,基本上是百战百胜攻无不克。当然,极个别的也有。我家楼下有一和我同龄男孩,他始终坚持住了没走。他的胜利在于他有个久经考验的母亲。他母亲年轻时漂亮,会唱戏,见过世面,解放后自己带着儿女过,很不容易。她能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死过去就死过去。她还有法宝是她还有个大傻儿子。当做工作的人说啥不走,她最后的杀手锏是当众给傻儿子解大小便。这首先使未婚女红卫兵涨红脸逃去,然后再把余下的人熏走。于是她保住了小儿子的户口。

  我们都佩服她。但我的父母没有那两下子。未等人家兵马露面,我已经一头扎到乡下去了大山中的青龙县。接着前面那个“丘陵”的话题说,当我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被解放牌大卡车拉到一个地方放下,转天早上发现已掉到铁筒般的大山里。有人忿怒问林海青:这是丘陵?对,这就是丘陵。

  林身后的山壁立直立陡刀削—般。然而他不屑—顾地用鼻子—哼说,不是丘陵还能是什么,我说是丘陵,它就是丘陵。说罢扬长而去。数年后,我在县里写材料,曾到广播站去帮忙,林海青是那的编辑,我们相处得不错,在—起喝酒还同

  住一屋,我发现他原来还真是个厚道人。闲聊中他道出实情:当初去天津招知青,谁都不愿去。他之所以去,是县革委下的命令,如果不去就立刻打发回老家。至于为何对我们那样—种态度,他说完全是由于对知青不了解,而且如果不是中央后来下发了26号文件,那种态度恐怕到这时也不好转变。对此,我深然之。

  在这里,请记住当年有—个红头文件,是26号。是这个文件把知青实实在在拯救了—把。假如没有这个文件,知青的境遇会越来越糟。可以想到的是:将有许多男知青会因为不好好接受“再教育”而被批斗,被劳动改造。而更多的女知青会被村里的光棍汉弄到手成了他们的媳妇,然后养一堆孩子。在此声明,虽然我是写小说的,但在这里绝不进行“创作”,这里写的全是真事。我们—个村有10个知青,6男4女,到乡下不过几个月,这两种情况不同程度地就都出现了,只不过后者差了—点点。

  容我慢慢讲来。那—日林海青头也不回地走了,坐班车去县里交差,就把我们扔在距县城90里的—个叫大巫岚的公社。说来惭愧,记得六八年天津知青下乡之初,火车站还有欢送的场面,领导讲话,学生表红心。但到了六九年,走的人太多了,这等场面就都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洒泪告别,尤其是

  女生,个个哭得泪人一般,全然不见了豪情壮志。车起动那一刻,车上车下哭成—片,真是惨不忍睹。

篇九: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2017年我的知青岁月征文

  本文是关于2017年我的知青岁月征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人生的旅途中,许多往事都可以渐渐淡漠,唯独那段知青岁月,却叫人不能忘掉。小编收集了我的知青岁月征文,欢迎阅读、第一篇:我的知青岁月40年前,历史在给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相识相知一起工作学习的机会。我们这些刚从学校毕业、未涉世事、素未谋面的粤海知识青年,在懵懵懂懂中,从五湖四海来到了那个偏远荒凉又让人刻骨铭心的地方——海南东岭农场。

  正是在那让人终生挂念的农场,我们学会了生存,懂得了人生,认识了做人的道理。

  正是在风雨共舟的辛勤劳动中,我们磨练了意志,也结下了真诚的友谊,那是此生最为难得的缘份。

  正是在那荒山野岭和橡胶林中,我们沿着崎岖的小道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成熟起来。

  农场生活的岁月,十分漫长,却又十分短暂。我们的事业和征程,正是以农场为起点的,农场生活是我们丰富人生的重要乐章。

  回首农场往事,我们在失去的同时收获,在遗憾的同时庆幸,在伤感的同时快乐。农场永远成为我们每个人心灵的第二故乡,正是她成就了我们的今天。

  分享

  今天,我们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现在。明天,我们回忆现在,是为了继续创造将来。

  虽然,我们已经年近花甲,但年轻时农场的生活将永远刻录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也将步入老年,老年就像陈年的酒,老年的酒更香,老年的情更浓,老年有温暖的爱,老年是不了的情,老年的时光象夕阳一样红。

  虽然,我们没有更多的东西留给下一代,况且今天的世界千变万化,日新月异,但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有一种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哪就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永远是成就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怀念农场的场友,我就深深祝愿,希望场友们更加珍惜友情,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健康,珍惜农场生活美好的回忆。

  怀念农场的场友,我想套用唐朝诗人李益的一首诗送给他们:卅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夕阳道,秋山又几重。

  第二篇:我的知青岁月对于我们今天已经步入中年,已经走向事业成熟或已擎起社会栋梁的一代人来说,知青大返城无疑是我们过去人生舞台上一个高潮的谢幕,一支命运交响曲的辉煌的断章。

  ——题记一则统计数据:截止一九七八年底,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进入第十个年头,也是最后一个年头。全国知青总数已达两千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二战时期加拿大全国人口总数。

  分享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目的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据说有文件规定:知青下乡必须满两年才有招工、升学等资格。然而真正有幸满两年能就业、读书、当兵的知青人数却少得可怜。特别是象我们出身不好的知青,其“乡龄”之长就可想而知了。

  看到早来的或比自己迟来的知青战友陆续离开农村,无奈之中只能哀叹命运的不公。

  工作,对绝大部分知青,是无权选择的,只要能走,就是最大的幸运。

  一九七八年,是上山下乡运动最后一年,这一年是我下乡第四个年头,而全国的知青大返城也是在这一年进入高潮。据东坡区政协编撰的知青专辑统计:当年全县实际下乡知青只有58人,而通过招生、招工、当兵、病残等途径调离农村的知青人数则达2945人,为历年之最,但尚在农村知青总数还有2800余人。

  我是一九七八年年底被招工进入企业的。颇具纪念意义的是,此时正值具有改革开放、拨乱反正重大意义的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

  应该说,进当时的中央厂矿——眉山车辆厂,对我这个出身不好的知青来讲,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我得感谢母亲。最初得知当时的眉城区有五个教师子女招工指标时,母亲丢掉了任何“面子”,跑上跑下,可以说,是用眼泪争取到的。

  真的有希望了,但我并非为这迟来的机遇而兴奋,因为此时我已

  分享

  转为民办教师,已喜欢上教书之道,并已小有名气。当时的象耳小校校长曾公平坦言:我的调走至少是象耳教育界的

  一大损失。正如我下乡时孤独情景一样,走的时候也是悄悄地离开,因为我

  不愿让还在农村的知青战友们悲伤。第三篇:我的知青岁月在人生的旅途中,许多往事都可以渐

  渐淡漠,唯独那段知青岁月,却叫人不能忘掉。我的青春和追求,就是在那段岁月里开始的;我的人生之路,就是在我生活和劳动的地方,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近日,到南山参加《重庆煤炭》通讯员培训,观看了培训班组织的“红色经典”文娱演出,又激起我对知青生活的回忆。1969年11月初中尚未毕业的我,为响应毛主席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号召,同绝大多数往届、应届毕业生愉快地奔赴了农村那广阔的天地,来到万县分水兴发五队安家落户。

  那时,我们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为响应号召,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把所学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土地上,把城里的信息和先进思维带给落户的贫困乡村,使那里充满新的气息和活力,是我们的信念和追求。到达那里后,我们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公社、大队走村串户演唱革命歌曲、舞蹈、样板戏时的那种激情、那种投入是永久难以忘怀的。

  记得刚去不久就遇上冬季来临,在那高高的兴发山上,我们迎着大风、寒流和雪,撞在身上钻心疼痛。在搞水利工程挖渠引水为来年

  分享

  农作做准备时,阵阵寒气袭人,双脚泡在水中,身子冰凉冰凉的,我们全然不顾,一个信心就是挖好渠、理好沟。中午开饭时,我们每人一碗红苕饭就着老乡给的咸菜,大家有说有笑,吃的津津有味。晚上,我们又翻山越岭,爬坡上坎与其它队知青聚合一起排练节目,没有报酬、没有要求。闲暇之时,我们前往同班异性同学住处玩耍,招来一些流言蜚语,传到公社竞引来莫名其妙的大会点、小会批,气得她们哭了好几天,抚今追昔,总有那说不完的感叹。大雪封山后,那些社员都在家中围着地灶烤火,却又安排我们去照山护树,防止山下人前来“偷砍”树林,我们还真当一回事,在山林中走来串去,抓住一些偷伐树木的,还振振有词地严厉训斥,可惜当时条件差没能拍下那些值得回味的珍贵的镜头。我想,那绝不仅仅是一个劳动场面的记录,而是我们知青生活的记录呀。春节刚过,我们又从重庆沙坪坝家中赶回村里,和全队男女老少一起又走进地春耕春种的季节,盼望着那收获的喜悦。

  夏锄时,骄阳似火,大地晒的发烫,汗水和泥土混合着,干渴与腰疼相伴着,锄完长长一垅麦苗,几乎站不起来,在那个年代出工早,收工晚两头见不着太阳的日子里,我们一块下乡的伙伴有的受不了这种煎熬,跑的跑、溜的溜,串村的串村,剩下我们少部分人顽强的坚持着。有一次实在累的够呛的我,便倒在坡地上睡着了。待醒来后,看到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们已经移到另一块地上不声不响地干着时,我心里愧疚极了。于是我拖着疲倦的身子又干了起来。社员们看我实在跟不上趟,便帮我锄上一段。啊,可甭小视这一段,那

  分享

  是农民给我的温暖、信心和力量!我的眼睛被泪水模糊了,泪水尽情地流在了那块多情的土地上。

  当难耐的夏锄结束后,初秋的脚步也姗姗到来,我又同社员们一起投入了紧张的收割。在那些天里,我的双手打满了血泡,镰刀割破了手,染红了手中的稻麦,劳动一天下来,全身像散了架似的难受,当我看到喜气洋洋的社员把割倒的稻麦堆码起来时,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因为这金色的收获中也有我们知青的滴滴汗水呀。

  冬去春来,在那里我度过两个寒暑,经历了种种酸甜苦辣,真正认识了土地,认识了农民,体会到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真实滋味,理解了生存的意义和艰辛。在知青大返城的浪潮中,招工来到煤矿。临别农村时,相处两年的社员们竞依依不舍地成群结队、敲锣打鼓、扛着红旗送我20多里路程来到山下分水镇乘车。当汽车起动走出几十米仍见他们站在原地不停地挥手告别,泪水倾刻间就涌了出来。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在我曾经生活过的第二故乡,已经深深地留下了我青春的足迹,我的汗水、泪水、心血和情感,它们已经永久的留在了那块黑土地上。每当谈及这些往事时总有人说我们那是傻,失去的过多,但我们认为那是我们的纯朴,忠诚,没有全部失去,那一段人生经历,对我们来说,是一笔终生的财富,是一段珍贵的阅历,是一堂深刻的课程,令人永远难忘。那一段美好的回忆,将永远印在我们那一代人的心中。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分享

篇十: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他们的知青岁月

  他们的知青岁月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张英返乡:前年她是个学生徐建春高小毕业回到家乡山东省掖县(现莱州市)过西区后吕村时才15岁。因为土地改革,按照人头,吕村每户都分到土地,家里劳动力不够,每年缺柴缺粮,女儿想接着读书,但母亲想让她帮忙回家种地。徐建春家和村里另四户人家组成一个互助组,参加农业生产。从没有种过地的她,在老农的帮助下,掌握了耕、耧、锄等庄稼活。1952年10月,在徐建春回乡不到两年的时候,《山东青年》杂志以《前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团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介绍了她回乡和担任互助组长的经过。徐建春成了名人。1953年,新中国出现首次经济危机:农业减产,粮食短缺,城市就业困难。政府决定压缩中小学,要求家在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为了起到宣传效果,徐建春作为响应这一号召的生动范例,被推向了全国。195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转载山东《大众日报》的文章《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这是党报为全国知识青年正式树立起的第一个先进典型,短短几个月里,徐建春接到了两千多封来信。很快,徐建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人

  民公社女社长,接着又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中央委员,成为知青在农村可以“大有作为”的代表。1957年5月,作为“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徐建春到北京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入会采访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洪克得知毛主席要接见徐建春等代表后,洪克找到徐建春和其他参会代表,希望她们在毛主席接见的时候,能够配合自己的工作。为拍出满意的照片,他们商量了许久。在休息室里,毛泽东主席掏出烟放在桌子上时,洪克使了个眼色,坐在他身旁的徐建春心领神会,立即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火柴,在周围代表们的笑声中,为毛主席点火,毛主席身体前倾,把头伸了过来。这张抓拍的照片,其实是一场预演。只不过照片里的毛主席没有参加排练而已。后来文革时期的“摆拍”摄影美学,基本上由此开端。照片画面上,毛主席位于照片中央,徐建春等青年围在四周,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在毛主席身上,脸上充满了笑容和兴奋之情。徐建春获得继续上学的机会。1960年,经政府安排,徐建春去北京农业大学“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学习班”学习一年。1962年,政府再次安排她去山东农学院学习六年,才上完两年基础课,徐建春就当上了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返城:那五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上至各级领导,下至里弄里的老头、老太太,碰到我都问,‘那5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孽债》的编剧叶辛是1990年回上海的。《孽债》是一部影响力极深的知青题材电视剧,讲述五个知青子女从云南到上海寻找爸爸妈妈,如何融入新的家庭融入上海的艰难过程,在上海播出时创下了42.6%的收视纪录。从1969年3月31日,叶辛在贵州插队整整十年零七个月,经历了“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全过程。叶辛插队在贵州修文县农村,他插队的砂锅寨是方圆二三十里山区最富的寨子,可他每天仍要跋山涉水,挑粪、挑灰、犁田、挖煤,从早干到晚,每天挣8分钱。不久,叶辛认识了同为上海知青的王淑君,他们不在一个地方插队,不能见面就靠写情书。“每隔三五天,就要写一封信,这些书信成了我精神上的最大慰藉,也是我惟一的倾诉感情的方式。”叶辛回忆说。插队的10年里,叶辛也曾有回城的机会。1975年,叶辛看到师范院校的招生消息,特别优待上海知青里的民办教师。但为了坚持文学创作,他最后没有报名。后来复旦大学到贵

  州招生,“5门功课,成绩只要求190分”。招生的老师看中

  了出了3本书的叶辛,只要他写一篇作文,其他五门课只要考90分就录取他。正在写《蹉跎岁月》的叶辛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1976年10月6日,持续10年的“文革”结束。此后三年,多达700万的知青通过各种途径回到城市。

  1980年,复出的邓小平等新的国家领导人明确指示,停止让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此时,叶辛因为《蹉跎岁月》影响巨大,被调到贵阳省作家协会工作。1990年,因为母亲年事已高,在上海领导帮助下,叶辛调回上海,在上海作家协会工作。回上海以后,不少贵州老乡的孩子们来找叶辛聊天。他们都是知青子女,有的在上海读书,有的在打工。上山下乡虽然停止了,但它留下的严重后遗症却至今没有消弭。大部分下乡青年返回城市后找不到工作,没有住房,只能当清洁工、营业员;与农民结婚的知青,极少部分因为结婚成家留在当地就业,大部分为了返城与配偶离了婚。“在融入都市的过程中,他们多多少少会有些困惑和痛苦,因此他们喜欢找我谈谈,《孽债》的灵感就是这样诞生的。”叶辛回忆说。《孽债》出版和同名电视剧播出后,社会影响强烈,“几乎所有碰到我的知青都对我说,《孽债》该有个续篇。”

篇十一: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P>  关于我的知青岁月作文

  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知青》,让我也想起了许多知青时的往事,一幕幕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我看到知青探亲回来时,从家带来的食品,知青们那个快乐啊!在一起品尝食品时那幸福的场面,我不禁也想起了我探亲回牧场时的场面。妈妈在家给我用猪肉炒的咸菜,还有用鸡蛋炸的大酱,到了宿舍知青们就把我围住了,姐姐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吃的啦,我说没有什么好吃的,就是咸菜和大酱。那知青们也快乐啊!就连咸菜和大酱我们也吃不到的啊!两瓶子咸菜和鸡蛋酱,被知青们吃剩了一半。这是多么艰辛的环境啊,但是我知青还笑得那样的开心!我们牧场的条件很差,牧民们有自己家的小园,可以种一些蔬菜吃,我们知青的食堂是看不见蔬菜叶的,我们五分场主要是以养牛主,再有就是种的大田了。那时要想吃到一顿蔬菜,就好似过年一样的。我记得我们的宿舍是牧场的卫生所,白天营业,夜晚我们住宿,我们的宿舍有两个老师和一个调剂,那个调剂是总场赵书记的女儿,她的妈妈经常给捎来一些蔬菜,我们的宿舍有锅,她自己做饭菜吃,有一次她用油炒豆角,把我们两个老师馋的啊!当时在想如果我们也可以吃上一顿豆角,那该有多好啊。。。。。。

  看到这熟悉的马车,看到这一张张笑脸,我仿佛又回三十八年前,我们天津和齐市的知青,坐在马车上去总场办事的场面,齐市的知青王福友手拿长长的鞭子,在空中一甩那枣红马飞奔而跑,我们几个知青坐在马车上,开心的笑着,齐市的知青王淑杰,是有名的百灵鸟,那甜美歌喉美丽动听,一路上欢声笑语。四十多里的路,在她的歌声陪伴下,我们真是开心快乐极了。。。。。。

  观看电视剧回忆我的知青岁月,真是非常的感慨!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知青的生活虽然艰辛,但苦中也有乐!艰辛的环境锻炼了我们的坚强的意志,锻炼了我们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弹指一挥间,三十八年过去了,知青的往事确永远的铭记在了我的脑海里!知青美丽的名称,我们经过了艰辛的锻炼,才懂得知青的艰辛,这部电视剧创作的非常的好!让我们再一次的去回忆那知青生活,让下一代的孩子们,可以了解父母们当年知青的艰辛,对孩的成长和人生是有好处的,这部电视剧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篇十二: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P>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知青网合拍的纪录片《知青岁月》,昨天在北京四惠附近的国粹苑首播。这是一部北京知青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历50年岁月,讲述年过花甲的知青沉淀记忆后的真人真事。由知青本人亲口讲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再现当年那激情豪壮的岁月,也是深重苦难又艰辛挣扎的青春岁月。没有任何改编加工和演技,但真实的重锤,声声击打观众心扉,感人至深。放声大笑,感动落泪,鼓掌悲叹,知青观众的情感投入,心神倾注,与屏幕上的讲述人声情交汇了。这次纪录片《知青岁月》首播的是《贺兰山下的记忆》,65年下到宁夏的北京知青集体口述,在贺兰山下农建13师难忘的人生历程。中国传媒大学的郭振元教授是总编导,北京知青网的千秋缘站长是这次知青聚会主持。播映前宁夏知青代表何君倬的发言依然豪迈,令人难忘我们是拼搏的一代!我们是忍辱负重的一代!我们1700万知青,手挽手,就是一座三峡大坝!我们站起来,就是一座喜马拉雅!一位69届的知青代表,已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了,走上台,对着台下的65届老知青们依然动情地说我们69届下乡的毕业生,是你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步步长大的!片头曲是一代知青们都喜欢都唱过的《边疆处处赛江南》。这支美妙婉转的歌曲,承载了知青们太多的豪情,太多的苦难艰辛,太多难忘的记忆!歌声一起,我的思绪就回到了那一眼望不尽头的北大荒,面对一根直通到山脚下的垄,边锄玉米地,我们边唱的就是这支歌。屏幕上的知青在口述,台下的知青记忆闸门就打开了!浸润着悲与欢,浮现着血和泪。贺兰山下,腾格里大沙漠边就是我们的家。刚到几天,沙尘暴袭来,面对面几米看不见人,昏天黑地,女生们夜里用纱

  巾包住脸,睡着又让沙子呛醒,抖抖纱巾,一捧土!被子上身上脸上全黄的!第二天每个知青干的活就是都拿一个脸盆,到麦田里捧沙土,把沙土埋住的麦苗露出来。最让人感动的是屏幕上一个叫潘永仪的知青,讲当年主动参与挖大沟的劳动竞赛那天早上,我提着10个馒头,一大桶水,就上阵了。到地就全脱了,只穿一条短裤叉,挖一米五深沟,有人丈量,大太阳底下,汗不停流着,铁锹不停,中午饿了,吃了5个馒头,不歇,接着挖,要创纪录。最后那天我一人挖了32方土!他还讲了如何教几个同伴一起跳下火车,追赶连队汽车的趣事,也令人捧腹。还有一个割麦子的经历我割不快,就想镰刀一定要快!头天晚上提前磨了5把锋利的镰刀,就用草绳子系住腰,后背插上锋利的5把镰刀,一溜儿,闪闪的,第二天大猫腰割麦子,用钝了一把,一扔,再从后背抄一把,接着割!当年全国一千多万知青,兵团工资全国几乎一样,无非24元,25元,28元上下。我想,当年这些吃苦拼命的事,如今似乎听着很新奇,其实很多,正如林县人民在巍巍太行山的石头上,硬是凿出来一条盘山的红旗渠!全县几万农民,每天就供一斤粮食一斤半菜,自带工具,实际就是义务劳动啊!没有当年不计报酬的几亿人的奉献,哪有共和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原始积累!昨天整看了一上午一下午,很真实很全貌很震撼很简洁很值得。比某些耗资上亿的烂片子有意思。参加这次知青口述历史的,有当年北京各个中学毕业生,仅仅记下了几个学校三十中,二十七中,四十一中,十中,二十三中,五十六中,国子监中学及钢院附中等,当年来到贺兰山下战天斗地的是大批初中生也有高中生,还有个别大学生知青。最小的才13岁,妹妹参加兵团时才未满15周岁,还带着红领巾呢!约200名北京老知青在5月29号欢聚一堂。聚会间知青网代表,天津知青网代表,重庆知青网代表,廊坊知青网代表等上台接受了北京知青网赠送的大钟表并合影。

  据说《知青岁月》计划要拍52集,期盼再现北京知青真实历史,了解在全国各地的北京知青那段难忘的辉煌,无论是黑龙江陕北山西内蒙还是新疆云南!《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观《知青》有感

篇十三: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P>  下乡知青聚会感言发言稿

  那段知青岁月,如今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今天下乡知青聚会,你准备好发言稿了吗?以下是为你的下乡知青聚会感言发言稿,希望能帮到你。

  知青们、场友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之际,黄田林果场1973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回场欢聚,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盛会。黄田林果场为了迎接自己的儿女回场省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张志坚、巫丽芳、曾伟忠等同志为了这次聚会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地税局副局长陈别佳同志为了这次聚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知青和场友们为了这次聚会,抛开了一切事务,如约回场省亲聚会。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这场热热闹闹的聚会。这次聚会是黄田林果场上山下乡知青首次较大规模的聚会,意义非常。我和张学文、黎裕本、侯彩萍等同志代表林业局,对知青和场友们回场省亲聚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并对知青和场友们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参与黄田林果场的建设表示衷心的感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当时的知青上山下乡,促进了城市与农村的思想交流和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了边疆和山区农村的生产建设,更锤炼了当时的一代。这段经历是广大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七三届知青是黄田林果场的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由于你们的带头,才有第二批、第三批知识青年的到来,还有一部分潮汕上山下乡到我

  县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也相继到来。由于各届知青的积极参与,才使得建场初期的黄田林果场热火朝天;由于知青的披荆斩棘,才使黄田林果场在短期内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知青们的团结互助,才使得黄田林果场像一个充满爱心和温暖的大家庭;由于你们的活泼乐观和好学,才使得黄田林果场更像一座熔炉和学校。你们在黄田林果场洒下了汗水和辛劳,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你们为黄田林果场的建设和当时的物质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黄田的山和水不会忘记你们,黄田的职工和周围的群众更不会忘记你们,知青精神和知青功劳永垂青史!

  知青们、场友们,今天的黄田林果场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图。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田林果场,像一个热情奔放、神采奕奕的少男少女;今天的黄田林果场,像一个成熟又娇羞的姑娘(因为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相比,今天的黄田林果场既显得美丽又显得宁静)。今天的黄田林果场,也由过去的物质生产单位转变为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和保护物种为主的公益事业单位,与此同时,黄田林果场计划适度发展观光和休闲项目。无论过去和将来,不管黄田林果场怎么变,黄田林果场都会敞开胸怀迎接你们回场省亲、旅游观光或者投资建设。诸位离开黄田林果场后,二十多年的思念和情感,不是一两句语言可以表达的。平远县林业局和黄田林果场请在座的知青和场友们向不在座的知青和场友们传达一个信息:希望知青和场友们常回家走走,常回家看看,黄田林果场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

  知青们、场友们,你们回场省亲聚会的时间虽然短,但这是三十年时光和感情的浓缩。在这难得一聚的新老场友、新老建设者们共话家常的珍贵时刻,让我们尽情地倾诉、尽情地留影、尽情地干杯吧!

  今天,我们二十几位当年的知青,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相聚在绵阳,一起重温往日的峥嵘岁月,再叙知青情谊。

  xx年前,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我们告别父母,亲人,分别到安宁公社一村一队,芦溪公社一村一队,四村三队,永明公社一村一队,二村一队,二村三队插队,开始了与学生完全不同的知青生活。

  xx年漫长岁月的洗礼,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是饱经风霜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时光流逝,隔不断当年知青的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的记忆。不论我们过去是否经常联系,不论我们现在是否还在一座城市,今天大家前来相聚就说明了知青的情谊犹在。沧桑巨变情未变,岁月无情人有情。正是插队的这段经历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永明坝、包家湾、杨家碥成为了我们人生的转折点。下乡插队使我们步入了社会,正是知青这段丰富的经历培养了我们如何面对人生。

  繁重的农耕,磨炼了我们的肌肤,健壮了我们的体魄;收工之余,我们沐浴在清流晚照之中,关心国家兴旺,此文章于..畅谈人生理想,奠定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才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中永葆心中那片净土,笑对人生的每一天。在这里,我们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温馨也有苦涩,有欢乐也有泪水。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但是我们

  今天记住的是收获,是温馨,是欢乐;忘掉的是遗憾,是苦涩,是泪水。这就是我们情操的净化和升华。

  xx年能再次相聚,凝聚力是什么?是缘分,是你我间那份知青情谊,是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知青岁月烙在你我心中的深深的印迹,在召唤着你我相聚。多少次,我们在脑海里猜想着相互的模样;多少次,我们在梦乡里幻听过相互的声音。但,直到今天,那模糊的记忆才逐渐清晰。相互的音容笑貌才拨开虚幻的面纱,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乡音未改风度添,红颜褪去鹤发染,眯眼相识不相认,定睛看去仍青年。

  在今天这个难忘的相聚里,除了相互倾诉思念之苦,重逢之喜外,留在我们心中更多的则是对青春年华的追忆,对已逝岁月的感慨。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从青年步入中老年,无情的岁月将皱纹抹到了我们的脸上,将白发染到了我们的鬓上。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我们伴随着共和国的坎坷步伐,走过了跌宕沉浮的历程。我们“小的时候,遭遇自然灾害忍饥挨..饿;毕业时下乡插队;参加工作无选择,组织领导定终身;工作累,收入低,子女上学高收费;看病难,买房难,下岗退养……”,在我们后人的眼里,什么倒霉事我们都赶上了。

  然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我们终生无悔。因为我们年轻时的经历,并非只仅仅伴随着汗水和泪滴,我们同时收获了成长、成熟,它像饱满的种子嵌入记忆的土地,在时间风雨的滋养下,萌生出了对祖国献忠心,对社会、集体献公心,对父母献孝心,对子女献爱心,对朋友献诚心的共和国的同代人。

  我们当年闯过“红海”,在由红宝书、红旗构成的历史舞台上留下过毫无意义的呐喊;我们走过“绿海”,在广阔的田野中挥洒过热汗;我们游过“黄海”,在市场经济的商潮中经历了新的考验;我们冲锋在改革开放的最前线,我们累,却从不止歇;我们苦,却从不回避。我们凭着一腔沸腾的血,直面人生,直面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并不是去刻意追求非凡,只是想像太阳那样默默的燃烧发热;只是想让自己的一生在与理想的无限的接近中变得无限充实丰盈。虽然我们无大的作为,但如今也都是小有成就。有志者,事未必成。但,尽吾力,然后无悔。

篇十四: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P>  读《知青岁月》有感

  读《知青岁月》有感1969年1月一个不满16周岁的少年,从繁华的大都市--北

  京,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贫苦的陕西延安梁家河村,开始前途的知青生活。这对任何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是一个宏大地考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途茫茫未可知。他不但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而且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谈谈第一次认识。

  一是读书有方法。他读书有种求知假设渴的精神,坚持不懈的读书:别人在休息,他读书;别人在娱乐,他读书;别人无所事事,他读书。他读书有读无类,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军事、文学。他读书注意比照思考,“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同一类书同时读,比照分析,提取各种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是做要成功,一定要投入进去,深入研究。有的知青受不了农村的苦,一心想离开。他却清楚知道此行的目的,把眼前的一切当做成长的台阶,一心用为老百姓办实事来提高自己。比方说,挖水井、办沼气、育菜种,并不是拍脑袋做决策,“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都做了周密思考,想方设法了解学习相关知识,甚至不惜到四川考察一个多月,然后竭尽全力去实践。带头跳下冰水中挖井、带头研究沼气的建造、带头改造臭气熏天的厕所,这种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作风,从小事积累,逐渐养成性格,成为成就大事的'坚实根底。

  三是与人交朋友,要会共情,才能真正融入。知青与农民是城市与农村各自成长环境的代表,差异性较大,做到融入确有其难。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农民,村支部书记的家人离世,他按照农村的

  礼仪,到灵前鞠躬行礼;在劳动中,村民认为他吃的食物质量好,他就与对方交换着吃;甚至与智力有欠缺的“灵娃”都能和平共处。你我不分,平等相处,这样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就消失了。

  四是要做群众工作,就要深入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工作才有针对性。正如胡乔木的那句“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而不是“盲人摸象”,“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无休止的争吵。正如“照相”,一张照片永远只能反映一个角度的事实,只有从各个不同角度全照下来,才能全面公正地呈现事情的全貌,否那么只会误导。

篇十五: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P>  知青岁月(组诗)齐凤池张品队长张品队长从枪林弹雨中出来他的左眼镶嵌在高丽国的山峰上剩下右眼使劲看着炕上的瘸女人他一只眼能看云识天气开春小草刚拱破地皮他哄着社员上了山坡载下一片桃杏梨开花的诺言夜晚领着一帮妇女引清凌凌的河水给打蔫儿的树苗灌溉润身秋天他挥舞的镰刀在田间划出一道眨眼一担担喜悦颤颤悠悠挑进村庄年根分红他拍着胸脯说明年风调雨顺了咱也尝尝过长江的滋味来年雨水足麦子窜到齐腰深东南风一吹金色的麦浪直打滚他掐一穗揉揉放在嘴里好像吃馒头麦子就差一垄割完了他被一束麦子击倒了赤脚医说他得了咽食香喷喷的麦子粥再也不能润肠胃躺在炕上半月水米没打牙终于村里敲响了锣鼓声县里传来小麦过黄河的喜讯终于他受不住了右眼滚出一滴烫人的泪他咽气时右眼闭上了但玻璃球眼仁儿好象闪着泪光剥花生

  地里庄稼收拾干净了一年的汗水堆在了场中张品队长吩咐一声留下好的当种子拿出一部分交公粮剩下的按脑瓜分农闲了闺女小媳妇聚在场上挨个坐下剥花生剥了皮的花生仁儿粉嘟嘟的红像刚出生的婴儿各个招人有人往兜里装花生队长心里有数除了姑奶奶就是表婶处罚哪个祖宗脸上都难为情小儿子刚往嘴里填花生被他拧着耳朵转了三圈有人说他招真损甭管别人怎么说来年春播队里多出几口袋花生种怀念小牛插队那年我十六岁队长叫我赶牛车开春往地里送肥料秋天往场里拉收成一年从春忙到秋累的老牛不吭声其实牛已经很老了前三胎都有了后生地里的庄稼拉不完早出晚归它豁出了老命那一年拉完最后一车庄稼它就闭上了劳累的眼睛它的嶙峋肉体成了村里桌上最香的牙祭队长给我端来一碗看着香喷喷的牛肉我怎么也咽不下去热腾腾的香气了好像有老牛的呻吟声

  天津知青王文刚天津知青王文刚见多识广他说半导体里的播音员是他的表姐《沙家浜》里的女卫生员是他表妹尽管他说的有鼻子有眼但还是落了个吹牛的名声有一次夜里厕所有个妇女在换卫生纸他装作没听见用手电筒在妇女的身上乱摸索队长一眼看出里面有文章他非要查找厕所里的人全村大姑娘小媳妇没一个人敢吱声其实王文刚人品并不坏有一年在杏山修马路石桥上有一村童掉下河几百号民工在桥上看孩子水里折腾他衣服没脱跳下去三把两把将孩子拎上岸因此他成了县里知青劳模回城后他在工厂烧锅炉炉火烧得特别旺年年都是厂里的标兵我们是庄稼我们被激昂的锣鼓敲向田野三月的田野是看不到边的麦苗麦垄很深我找不到站的位置那年月农作物离我们特别近仿佛我们就是一种庄稼但谁也说不准自己属于那种作物乡亲们说我们是优良种子后来我们真的成了庄稼并与头戴高粱花的村姑站成秋天的阵容一对对漂亮的蝴蝶在我们的膝下飞舞

  而我们已不再年轻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和小麦一起返青傍晚荷香夏日的黄昏一场雷雨走过夕阳从云缝露出粉红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一粒粒晶莹荷花开得正旺蛙鼓渐次展开河塘的宁静浮萍在水下布置了暗香一只蜻蜓在荷苞打量水中的倩影绿树掩映下一处院落是乡村子弟学校她在学校向我微笑这微笑一下掠去了我的青春从此我开始追求微笑的花影后来她和我的日子很幸福她说她不仅拥有满塘的荷花还有一群荷花一样的孩子许多年过去后了我常常想起她的微笑和满塘袭人的荷香挖野菜四月的田野我看到潮湿的土地上一朵朵水灵的野菜开在人们的微笑中田间地头季节的拐弯处挖野菜的语言翻动着四月的田野野菜生动了一个季节那年野菜代替了粮食瘦瘦的篮子开在田野这坡的篮子喊一声青那坡的篮子应一声翠喊的都是孩子的乳名那年挖野菜的是母亲田里直不起腰的是母亲

  母亲走遍了沟沟坎坎母亲成了田里的人如今田野长满故事水灵的野菜叠映出母亲挖菜的身影地头前我跪倒哭声面对野菜我磕三个头野菜啊野菜来世我也化一棵野菜来世你还是我的母亲

篇十六: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P>  《知青岁月》读后感

  《知青岁月》读后感:在艰苦的生活中成长自己1969年1月一个不满16周岁的少年,从繁华的大都市--北京,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贫苦的陕西延安梁家河村,开始前途未知的知青生活。这对任何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是一个巨大地考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途茫茫未可知。他不但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而且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谈谈第一次认识。一是读书有方法。他读书有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坚持不懈的读书:别人在休息,他读书;别人在娱乐,他读书;别人无所事事,他读书。他读书有读无类,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军事、文学。他读书注意对比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一类书同时读,对比分析,提取各种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二是做要成功,一定要投入进去,深入研究。有的知青受不了农村的苦,一心想离开。他却清楚知道此行的目的,把眼前的一切当做成长的台阶,一心用为老百姓办实事来提高自己。比如说,挖水井、办沼气、育菜种,并不是拍脑袋做决策,“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都做了周密思考,想方设法了解学习相关知识,甚至不惜到四川考察一个多月,然后竭尽全力去实践。带头跳下冰水中挖井、带头研究沼气的建造、带头改造臭气熏天的厕所,这种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作风,从小事积累,逐渐养成性格,成为成就大事的坚实基础。三是与人交朋友,要会共情,才能真正融入。知青与农民是城市与农村各自成长环境的代表,差异性较大,做到融入确有其难。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农民,村支部书记的家人离世,他按照农村的礼仪,到灵前鞠躬行礼;在劳动中,村民

  认为他吃的食物质量好,他就与对方交换着吃;甚至与智力有欠缺的“灵娃”都能和平共处。你我不分,平等相处,这样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就消失了。

  四是要做群众工作,就要深入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工作才有针对性。正如胡乔木的那句“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而不是“盲人摸象”,“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无休止的争吵。正如“照相”,一张照片永远只能反映一个角度的事实,只有从各个不同角度全照下来,才能全面公正地呈现事情的全貌,否则只会误导。

篇十七: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P>  难忘知青岁月·生产建设兵团的回忆(上篇)

  告读者:我的美篇《难忘知青岁月·黄河农场的记忆》发到朋友圈后,得到了知青战友们的广泛关注,是啊,这是我们共同的青春岁月里沉淀在心底的共同记忆,是我们黄河儿女、兵团战士无法忘怀的记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思绪定会像潮涌一样奔腾而来。为了更全面的追忆生产建设兵团的岁月,特邀请了兵团战友程鸣鸾、靳之涟我们三人共同完成了美篇《难忘知青岁月·生产建设兵团的回忆》。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啊,时光荏苒,我们将永生把你怀念!走

  过了孤岛大地四季的风雨,经历了黄河农场一年的磨练,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鼓舞下,我们用信念和意志支撑着自己的天空。我们长个了、长胖了、长壮了,我们不再柔弱、不再恐慌、不再徘徊,我们身体的耐受力增加了,我们思想的承受力增强了,我们似乎嗅到了春天的的芬芳,我们居然有了坚韧的敢于赴汤蹈火的气概,我们竟然有了顽强的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勇气。1970年3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由济南军区组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济南军区从下辖各部队抽调现役军人组成连以上领导班子,率领部分复原军人接管了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下属的监狱和部分国营农场。黄河农场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原七分场划为二

  团),我们三分场改为三营,我所在的班改名三营一连七班,至此我们又有了第二个共同的名字叫'兵团战士'。5月的一天,我们三分场全体职工,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的聚集在场部小广场,在知青王红岩嘹亮高亢的领唱'一声春雷震四海,特大的喜讯传下来',大家群情激昂的合唱'热血沸腾,心花怒放,热烈欢迎亲人解放军进场来'的歌声中,解放军正式进场,我们迎来了知青生涯的新时代。左起王秀珍、于莉勇、陈立杰、全玉凤、王香莲前排左起王力,朱英、陈璐、赵立冬后排左起崔恩秀、丁君、张承梅、刘福葵我们是兵团战士牛玉华解放军李岐珊连长、李敬光指导员带着行李来到了一连,他们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李连长对我们像父亲又像兄长,和蔼中带着威严,不像军管会那样总是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的。我们不再总是挨训,好像有了尊严也有了温暖如春的感觉,我们期待着生活将要发生的变化。两个知青副连长是吃苦耐劳,敢于负责的颜景祯和丁安宁,连部还配备了聪明能干,热情勤快的知青殷枫做文书,我们很快过上了似解放军又不是解放军的连队生活。要发军装了,大家喜出望外,经过耐心的等待,衣服终于发下来了,捧在手里左看右看不像军装,黄不黄、绿不绿的,不是我们期盼的国防绿军装,而是专门为我们特制的大家戏称为菠菜绿的兵团服,

  这让我们大失所望,心里好失落。紧接着要求统一着装,我们不是很情愿的穿上了兵团服,不管怎样连队统一了服装,集合、开会、出工、整齐划一,人也觉得精神了许多,很快失落感便烟消云散了。我们年龄小一点的知青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期待,年龄稍大一点知青也不由自主的增加了一丝惆怅,隐约感觉到前途的渺茫:兵团战士是不是意味着身份转换了,只能永远的扎根兵团了?我们配备了枪支,进行了射击培训,每人有三颗子弹的实弹射击。记得打靶结束后,一排长于乐平组织全连召开了总结大会,那天大家坐在抗大礼堂西侧的草地上,分别由射击成绩优秀的战士谈体会,发言的人纷纷介绍自己是怀着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我打了27环,也算比较好的成绩,当点名让我发言时一下子懵了,我便不假思索的顺着前面的发言说:'瞄准的时候我把靶心当成了阶级敌人的头'其实我当时什么都没有想,只是在学校参加过射击队,有过打靶的经历而已。那时的我思想单纯,一心追求革命理想,有人说我自命不凡,我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一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就得深挖自命不凡的根源。连队开始跑操了,早上天刚蒙蒙亮,营部高高的木杆上的喇叭就响起了起床号,大家从睡梦中惊醒,快速起床穿衣,以排为单位排好队,然后以连为单位集中在场院。连长吹着哨子,喊着'一二一',我们迈着整齐的步子,喊着震天的口号,跑的浑身冒着热气,女生经

  常会跑的披头散发。跑操结束后只有很短的时间洗漱,每天上厕所都要排很长的队,时常那边厕所里还在排队,这边早饭已经有值日生打回到宿舍,早饭后有人还未来得及刷碗,连里的出工哨就响了。我们举着红旗、扛着工具,排着队,迎着朝阳出工了。我们唱着毛主席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或'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期望',歌声一起,我们就会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力量,那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力量的源泉啊。收工的时候我们虽然已是精疲力竭,但也定会强打精神排着队,当看到晚霞中迎风飘展的红旗,看到霞光映照着战友们满是汗渍黝黑的脸庞,看到大家沐浴在夕阳中尽管身上粘着泥土但依然飒爽的身姿,我们会忘掉一天的疲劳,齐声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或'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的歌曲,满怀喜悦返回营房。卢青告诉我,那时候每当他一个人又困又乏又寂寞的赶着马车回来,快到营部的时候,远远看到路上有飘扬的红旗,就知道遇上战友们收工了,便会一下子精神抖擞起来,立马挥动马鞭来一个响鞭,让马车在叮当叮当的铃声中从队伍旁奔驰而过,当在余光里看到战友们齐刷刷羡慕的目光时,感觉好极了,所有的疲倦便烟消云散了。那时的我们天真烂漫,

  精神胜利,不向命运低头,有一股越战越勇的劲头。连队规定了定期的班、排、连点名会,每天晚上便以班为单位召开班会进行斗私批修,每人对一天的劳动进行总结,白天干在前面的提出表扬,落在后面的要做自我批评,我们为了不在班会上难堪,干活的时候总是拼尽全力。过几周排里也要召开点名会,记得我连续有两天没有听到起床号,影响了排里的集合,受到了排长的点名批评,当时感到很自责也很丢人,但是很奇怪,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听不到起床号的情况了。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敢于斗私,不为挫折气馁,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干劲。每当有了突击性的劳动,连队都要召开誓师大会,决心书,倡议书、挑战书响彻云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扒层皮、掉身肉'、'小车不倒只管推'等都是我们的豪言壮语,那时我们认为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们多打粮食去支援他们,我和我的兵团战友们狂热无私的,竭尽全力的为世界革命贡献着我们的力量。连队的政治活动很多,吃忆苦饭、大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大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大搞三观教育,我在狂热中似乎也惶惑过、疑虑过,但是看不清方向,理不出头绪,便继续的狂热着。当在抗大教室里我代表三排义愤填膺的读着批判稿,喊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时,可曾留意过那些家庭出身不好的战友惊恐的眼神,当我抑扬顿挫的表决心'扎根农村闹革命'时,可曾听到过那些渴求读书

  渴望返城的大哥哥大姐姐内心的呼唤。农场转为兵团后,我们政治上开始积极要求进步,连队经常上党课,开展'谈心'和'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一批批表现突出的战士相继入团。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了,在'抗大礼堂'里,誓师大会、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热烈而热闹。我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吃上了自己种植的大米和连队战士自己饲养的猪肉。每人每月还有18元的生活津贴,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好多战友把节省下来的钱寄回家接济家用。我们的组织纪律性加强了,我们按照毛主席对军队的要求'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工作作风规范自己,用毛主席对军队纪律的要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束自己,尽管穿的不是军装,尽管没戴帽徽领章,尽管手里握的不是武器,却是要求解放军的作风和纪律。连长、指导员把部队的好作风带到连队,我们完全处于了半军事化的管理之中。朴实能干的复员军人于广成掺沙子分配到我们一连,济南铁中的知青来了,青岛、淄博的知青来了,一批职工子女也加入到兵团战士的行列,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战斗力不断增强,72年前后兵团到了最鼎盛时期,我们在连队首长的带领下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模式。前排左起郑兆华、吴宪荣、王红岩、王素贞、王立冬后排左起牛玉华、王大力、李阿林、王秀珍前排左起王谦华、颜景祯后排左起石维义、孙寿奎(解放军连长)于广成(复员军人)

  青葱秩事牛玉华青葱岁月里那些苦涩的往事,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是那么幼稚可笑,但细想一下还会不由自主的心疼自己。大自然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和与之抗争的勇气。那些酸楚的泪水、那些战栗的恐惧、那些悲凉的无奈、那些懵懂的天真、那些傻傻的青涩…,那时我们正年少,我和我的战友们一起走过,好涩好涩!蚊子那个凶孤岛的蚊子又多又大,每到夏秋季节就会成群的围着我们打转,蚊子只要落在身上定会起一个大疙瘩,让我们备受折磨,那时候我们特傻,不知是没有还是不知道,如果身上抹点花露水也不至于受那个罪呀?我特别怕蚊子咬,整天胳膊腿上挠的烂糊糊的。7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们全连步行到8里地外的二营看电影《卖花姑娘》,大家席地坐在露天的广场上,在蚊子的包围中一个个哭的昏天黑地。电影结束时已是深夜,我们排着队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回赶,一路上蚊子不断的撞到脸上,走到小树林时遭到了蚊子的狂轰滥炸,成团的蚊子嗡嗡的叫着在头顶罩住了我们,一片片的往脸上身上扑,我们眯着眼、闭着嘴、奋力挥舞着手臂终于突破了蚊子的包围,在悲伤与烦恼中疲惫不堪的回到三营。现在那个电影的情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路上遭到蚊子袭击的情形却记忆犹新。有一天我和黄玉荣去厕所,茅坑里蚊子很多,上厕所一会的功夫,我身上就被叮了十几

  个大包,顿时就急出了眼泪,厕所都没法上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呀,我越想越委屈就放声大哭起来,开始黄玉荣还劝我,后来也跟着我一起哭,我俩相互搀扶着回到宿舍,她帮我铺好床,我钻进了蚊帐,还是忍不住的抽泣,我在想以后怎么去厕所呀,那一身的疙瘩什么时候才能下去啊?卢青说有一次天黑以后他和王洪柱几个战友相约去小树林北侧的瓜地偷甜瓜,快到瓜地时碰上了成球的蚊子堵在路上,就像一堵移动的墙,可怕极了,他们吓得转身往回走,回头一看跨过排碱沟就是瓜地,于是他们折断了路边的荆条,以劈荆斩棘之势用力抽打着蚊子,好不容易爬过了沟,刚刚进入瓜地就被看瓜人发现了,听到喊叫声,他们撒腿就往回跑,月光下他看到别人一手拿着一个大甜瓜,沮丧自己一个也没有摘到,到了安全地带大家停下来,一看他们手里的瓜没有了,原来他们为了跑得快把拖鞋脱下来拿在手里了,他还以为是拿着甜瓜呢,大家一阵哄堂大笑,真是一个啼笑皆非的偷瓜历险记。春水那个凉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我们便进入了春耕大忙季,尽管孤岛大地上春天的脚步总是姗姗来迟,我们还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平整稻田,挖沟筑垅。当北河的水慢慢融化了,扬水站便响起了欢快的马达声,当灌渠里清冷冷的水缓缓的流入一块块稻田,春的气息便在田野里荡漾开来。稻田里灌水的、堵口的、赶牛的、耙地的,一片热火朝天繁忙景

  象。这时就要选出几亩好地,打上一条条一米五宽左右的席子准备育秧,灌水以后席子不平的地方需要我们用铁锨和刮板抹平,每年的那时,我们必须在刺骨的凉水中完成任务,以确保稻子按时育秧。那水是刚刚融化的冰水,那地是刚刚解冻的地,我们的腿捂了一冬也不再那么粗糙,看着那地里的水都心惊胆颤,每到这时连长颜景祯和丁安宁就会首当其冲,带头跳入刺骨的水中,我们便咬紧牙关,一闭眼跟着跳进去,那个凉叫人再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也会坚持不住,只好赶快跳上来缓一下,再跳下去,再跳上来,几个回合下来腿的神经麻木了,就适应了。那时候我们没有高筒水鞋,只能硬撑着,那真是对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考验。那个季节的风特别凌厉,我们的腿着水的部分冻的红红的,风一吹就裂开许多小口子,一天到晚火辣辣的疼。有一天在灌渠小路上,迎面过来一位男知青,他朝我脚下看了一眼,呲的一笑走掉了,我莫名其妙的低头一看,我挽着过膝的裤腿,又长又细又白的两条腿从腿肚子处有红白分明的分界线,活像一只红腿的大仙鹤,我立马感觉无地自容,从那以后凡是有男生过来,我便马上跳进水里,生怕他们看到我那又细又长又红的仙鹤腿。长虫那个多孤岛的长虫很多,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多的数不尽,孤岛的长虫品种也全,棕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有毒的、无毒的,分也分不清。长虫是稻田里的常客,

  常来常往来去匆匆,大家在劳动中只要看到长虫就会吓的大呼小叫,东奔西跑。起初我也害怕,看到长虫就会浑身起满鸡皮疙瘩。可是我是稻田实验小组的,天天在试验田里干活,躲过了今天躲不过明天,别的战友干几天活又到别处去了,我还要在这里坚守着,无奈之下我想到了自救,干脆打死它,死一只就会少一只不就越来越少了吗?听说打蛇打七寸,又听说蛇断了以后还能复活,于是只要看到长虫,我就会鼓足勇气用铁锨,棍子打它从头往后大约7寸的地方,打死后铲成几段再捣烂,才会放心。第一次是战战兢兢的,第二次就不怕了,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玩起了花样,打死蛇以后干脆抓着尾巴使劲甩几圈,听到蛇的骨头咯吱咯吱脱节的声音,便断定它没有了再复活的能力,就可以放心的扔掉,那蛇的尾巴可是即凉飕飕又硬邦邦的。有一次我把一个手腕粗的长虫划破肚子,跑出来了一只活着的青蛙,我才知道蛇吃东西竟然是囫囵吞枣的。后来大家来实验田劳动,只要听到尖叫声或看到他们惊慌的到处跑,我就会迅速跑过去说:'别怕,我来了',一会儿就把那长虫解决掉了,再后来只要听到喊'老牛',我就知道长虫又光顾了。有一天实验小组的王云喜他们几个男生,点着了干草,将一条铲死的大长虫烤熟了吃,也拿了一块给我,我看到肉白白的、嫩嫩的,吃到嘴里有鱼的味道还以为是鱼呢,后来他们告诉我是蛇肉,我竟没有害怕,也没有恶心,感觉还不错呢。几十年以后我去珠海,在

  饭店里还专门点了蛇肉那道菜,就是为了回味那烤长虫的鲜美。雷声那个响夏天的稻田是诗情画意的,蛙声此起彼伏,蜻蜓翩翩起舞,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鸟儿在林带飞来飞去,我们在稻田里忙碌着,心里非常惬意。但是一旦天气突变,尤其是瞬间而来狂风大雨、电闪雷鸣,就会被吓得心惊胆寒、魂飞魄散。71年的夏天我和汪桂云正在稻田拔草,突然一片乌云从北部天边急涌过来,还拌着一道道闪电和一阵阵雷声,还没等我们缓过神来,便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我俩撒腿就往回跑,刚跑到大路上就下起了大雨,一道闪电腾空而下将天地连成一片,紧接着一声清脆的响雷好像在头顶炸开一样,我下意识的抱着头蹲下,雷声过后又继续往前跑,又一道闪电划破天空,把我们照的浑身锃亮,接着又是震耳欲聋的响雷,毛骨悚然的感觉从脚底升到头顶。我听到雷声和闪电间隔时间很短,判定这闪离我们很近,感觉下一个闪电就会把我们劈开一样。路的两边是高高的杨树,我们不敢靠路边走,只好在路的中间将自己袒露在旷野里。我恐惧到了极点,眼前闪过我被劈死的样子,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会蹲下,一会跑着。我面色狰狞、声嘶力竭的催促着汪桂云快跑,可她就是迈着四方步不紧不慢的走,我又只好停下来等着她,等她赶上来,我就再跑。好歹在我们快到营房时天放亮了,雷声也小了,等到了营房雨也停了,没想到我们

  躲过了一劫,真是大难不死的感觉。事过之后,我好长时间缓不过劲来,那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恐惧的雷雨天。天是那么黑孤岛大地没有月亮的夜晚像泼了墨一般,伸手不见五指,如果在稻田值班就会叫人毛骨悚然。农场转换兵团时期传说周边有阶级敌人活动,海边有特务登陆,有时我们看到有信号弹划过天空,就会以为是特务在搞联络,感到非常恐惧。有一天在营部办公室看到一个用绳子捆着的人,有人将手指伸进他的嘴里摸了摸他的牙齿,发现很干净,说明他刷牙,由此判定他就是特务,吓的我们心里发颤。稻子育秧的时候,种子撒在泥里会招来许多野鸭子光顾,夜里便安排我们两人一组轮流值班赶野鸭子。夜晚的稻田里蛙叫、虫鸣、风声、流水声此起彼伏,像交响乐,如果有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再有星星眨着眼睛,上半夜时还真有一点浪漫的氛围。但是到了黎明前的黑暗或赶上阴天没有月亮,就会是一个生死的磨难。后半夜起了露水,野鸭子睡觉去了,地里便消停了,周围漆黑一团,死一样的静。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只有我们两个小女生手提着小马灯闪着微弱的光,这时候恐惧就会袭来。最担心的是怕突然有特务窜出来,我们警惕的瞭望着四周,竖着耳朵听着动静,不敢呆在灌渠的小路上,躲到稻田里的田埂上,又怕马灯的光暴露了我们,便把灯熄灭,两个人背靠着背相互保存点热气,用大衣挡着露水卷缩着坐在掀把上,坐一会就会睡着,睡着睡着我会在被特务包

  围的梦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睁眼一看是虚惊一场,就会感到很幸运。这时又开始遥望东方的地平线,当天边终于出现了鱼肚白,我们总算熬过了漆黑的夜晚,这时心才会慢慢的平静下来。洗澡那个难一想到那时候的洗澡,心里便隐隐作痛,那是生活的最无奈,孤岛大地风沙很大,每天劳动满身是汗,回到宿舍浑身脏的难以忍受,洗澡是最最迫切的需要,我们每天只有半盆温水在拥挤的宿舍里擦洗一下,到了吃水都困难的时候,半盆水都没有,如果驻扎野外洗澡想都不敢想,到了冬天在结着冰的宿舍里洗澡需要鼓起最大的勇气。水房里供的热水经常满足不了需要,不知谁发现了发电机房里有发动机的冷却水,可以多打点回来用,我们便经常去那里打热水洗澡,尽管水里有一股机油的气味,但大家谁都不会在乎。那年冬天的夜晚,天很黑,我和班长程鸣鸾去机房打水,路上深深的车辙里积着结了冰的雪水,我俩用掀把抬着一桶热水,打着手电小心翼翼的往回赶,我还是不小心踩到车辙上滑倒了,桶里的水溅了一身,裤子沾满了泥巴,我沮丧的大哭起来,回到宿舍,我坐在床上越想越委屈,继续的哭,鸣鸾大姐给我擦干净上衣的泥巴,又帮我把裤子脱掉洗干净,一切处理完后,我才缓过劲来,尽管那天澡也没有洗成,但战友的温暖却记在了心里头。桃酥那个香兵团一师师部设在友林镇,友林长途汽车站附

  近有一个小作坊,专门制作点心—桃酥。记得第一次探亲回来,离开车站往东没走多远就闻到了点心的香味,寻着味找过去,发现是从一个临街的小窗户里飘出来的,隔着玻璃望进去,里面大铁盘里摆着十几块油光光、黄澄澄的桃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按捺不住馋劲敲了敲玻璃问了一下价格,里面的人说:'一斤桃酥要六两粮票六毛六',我的口袋里没有一两粮票,连一块桃酥都买不起,只好失望的咽下口水依依不舍的回到三营。从那以后,每次乘长途汽车或去赶集,便一定要到那个小窗户往里瞅一瞅,闻一闻,满足了精神需求,就会心满意足的离去。记的我还带着亦鲁去趴过那个小窗户,现在回想起来,那桃酥的香味好像还在弥漫着。那时候物质匮乏,吃啥都香,吃点好东西都会是终生的回味。70年春我分享了丁梦兰战友探家带回的炸香椿芽,让我永远记住了那个味,直到现在每到下香椿芽的季节,我一定会自己炸点吃,回味那久远的侵入到脑髓里的芳香,71年冬我分享了程鸣鸾家里捎来的香肠,那个香肠掰开以后红色的猪肉夹着白肉和香料的样子,到现在只要看到黑香肠定会浮现在我的眼前。鸣鸾大姐告诉我那是她们家乡博山的特产,家乡还有一个特产是酥锅,每到过年,家家都做,锅里放上海带、藕、鱼、肉、白菜倒进醋和酱油,在炉子上用小火炖一夜,可好吃了。后来回济后我真的按大姐的说法自己制做了酥锅,体会那个期待已久的味道。

  前排左起刘超男、张金美、闫春华、乔昌云后排左起靳之涟、吴洁、张承梅、刘桂芳掉一层皮的窃喜兵团时期,一年四季我们都是清一色黝黑的脸庞,无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你原来的肤色偏黑还是偏白,到了烈日当空的夏季就会变成黑里透红的古铜色,麦收之后每个人又会在更黑了的脸上、脖子上爆一层皮,年复一年年,大家都是这样,如果你不是这样,就会觉得是个例外很扎眼。那年夏天我回家探亲,住了十几天回来,大家看见我后大惊小怪的说我白的吓人,整的我不好意思,天天躲着人走,见了人也不好意思抬头,在营区里带着帽子遮着,在地里干活时摘了帽子使劲晒,过了一阵晒的和大家一样了,心里才轻松了。卢青说,每年麦收时,他们马车班拉完货以后也和大家一起劳动,割麦、晒场、扛包入库都干,尽管他皮肤很黑,脸上、脖子上也会掉皮。那时候太幼稚了,有一天他感觉额头发紧脖子发痒,用手一搓脸,一手白花花的皮,再一搓脖子,也一手白花花的皮,顿时一阵窃喜,以为搓掉了这层皮以后就会变白了呢,高兴了好几天,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一看,还是原来那样的黑。呵呵17岁的我们,苦涩中的浪漫,多么的青葱可笑。手表历险记管理稻田的日子里,每天收工的时候,看着夕阳中变换着颜色的稻田和灌渠里清澈见底的渠水里游动的小鱼,真叫人流连忘返。有一天浇完水,我将涵洞的闸关好,和汪桂云洗完脚穿上鞋准备收工了,突然看见灌渠里有

  几条大点的小鱼游过去了,我们禁不住诱惑便脱掉鞋跳进了沟里,我将手表放进了上衣口袋,弯着腰捉起鱼来,小鱼在手缝里穿来穿去,我们捉了一条又一条,兴奋的忘记了一切。天暗下来了,汪桂云问:'几点了',我直起身一摸口袋,表没了,我们赶快在沟里来回摸到天黑也没有找到,捉到的小鱼也不要了,沮丧的回到营房。夜里我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这表是爸爸妈妈省吃俭用的钱买的,又是战友们费了那么大劲从厕所里捞出来,不能就这样没了啊,反正是掉在摸鱼的那一段沟里了,我决定明天一早趁扬水站还没抽水之前再去找,不然闸门一开,渠水进来就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一个人跑到稻田,水渠里的水更少了,我跳进去两只手并拢手掌伸开向前摸去,走过了大约二十米左右,突然一条鱼从指头缝里穿过,我赶快掉转头回来捉,没走几步手表穿到了手指头上,我喜出望外,感谢那条鱼指引着我找回了手表。那时的青涩、懵懂、幼稚,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历经磨难,我们成熟了、坚强了、勇敢了,困难挫折都不怕了。左起陈平、杨玉华难忘那年麦收程鸣鸾炎热的夏天到了,麦田终于由绿变黄,一望无际的麦田被风一吹,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它们拥挤着、拍打着奔向无垠的天边。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第一次收获!俗话说:'三夏

  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麦收那可是'龙口夺粮'!'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我们必须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把上千亩的麦子装入粮仓!收麦子虽然有联合收割机,但割机道的任务却相当艰巨,连长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天内把割机道的任务完成。全连开过誓师大会以后,我们把镰刀磨得飞快,养精蓄锐,等待麦收开始!凌晨三点多,起床号把战士们从梦中惊醒,我们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睡眼惺忪地列队走进黎明前的黑暗中。麦田里漆黑一片我们借着微弱的星光挥镰开割。东边的天际渐渐露出鱼肚白,等太阳露出笑脸时,炊事班送来了早饭。早饭后稍作休整,真正的战斗才正式开始。我们五六个人一组,每人四拢,并排往前割,每组相隔几十米,每个小组一鼓作气割完这一段,再继续往前接力,往前走的过程可顺便直直腰,为其他小组加加油。小组的人也配合的好,割得快的顺手帮落在后面的割几把,割麦子的和捆麦子的交换一下,节省一下体力,可是炎热的天气真让人受不了!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阳光亮的让人睁不开眼,稍一活动,汗水便顺着脸颊流下来,衣服也被汗水打湿了,贴在被麦芒扎红的皮肤上,特别难受,有的战友对麦芒过敏,红肿的皮肤被汗水一浸又痒又疼。汗流的多,口又特别的渴,只好不停地喝水,喝进去的水又变成汗水流出来,每个人都像刚洗过澡一样。尽管这样,大家还是你追我赶都不甘心落后。到吃午饭时,有的战友手上已经磨起了血泡,

  腰也痛得直不起来,大家趴在地上互相按摩按摩腰,然后咬咬牙继续战斗,晚饭也是在麦田里吃的,吃过晚饭继续干,回到连队时已是月上中天,我们一天干了两天的活。我们像一群残兵败将,两腿拖不动,浑身酸痛,骨头也像散了架,连上床的力气都没有了。吃过炊事班为我们准备的夜宵,脸也懒得洗,倒头就睡。第二天,履带式拖拉机牵动着康拜因开进割过机道的麦田,远远望去,康拜因像行驶在金色海洋上的军舰,康拜因行驶过的麦田,是积草车留下的方方正正的麦秸垛,就像一排排整齐的房子,很是壮观!康拜因割麦脱粒一次完成,汽车把金黄的麦子运到宽阔的大场院晾晒。我们忙着把麦子摊开,整个场院像是铺上了一块金色的地毯,让人忍不住在上面躺下或打几个滚。天响晴响晴的,正是晒麦子的好天气,我们顶着烈日,翻晒着麦子,用木锨划开一道道沟,过一会再把高处划开,这样反复多次麦子就晒得差不多了,几个人合力用木推板把麦子堆起来,然后还要扬场,就是把掺杂在麦子中的麦穰麦糠分离出来。扬场除了靠力气,还要靠技术,铲起一木锨麦子,迎风抛向天空,麦子在空中画一个弧落下,麦穰麦糠随风飘走,落下来的麦子干干净净,然后装好麻袋准备入仓。晚上还要挑灯夜战,把人工割下来的麦子脱粒,我们把一捆捆麦子散开,送到轰鸣的脱粒机中,随着机器的转动,尘土、麦糠和草屑一起飞扬,不一会儿功夫我们都成了稻草人,从头到脚都沾满了灰尘、麦糠和草屑,

  和汗水粘在一起擦也擦不掉,有的把脱粒后的麦秸堆成垛,几只木杈飞舞着把麦秸挑到垛上,站在麦秸垛上的人一边平整一边躲闪着四面飞来的麦秸,躲闪不及麦秸就会撒满全身。这样连续几天夜以继日的干,虽然累,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可是困的滋味是最让人忍受不了的,不管地头堰边,不管场院还是草垛,只要一闲下来,瞌睡虫马上就来,眼睛就再也睁不开了,尤其是天不亮你睡得正香时,突然把你叫醒出工干活,你还在昏睡中,脑袋不清,眼皮就是抬不起来,那种困的感觉我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酷的刑罚!所以麦收期间最幸福的事就是美美地睡一觉,可是小麦不入仓,还得连续作战,一点也不敢松懈。麦子晒得差不多了,除了在场院值班的,其他人晚上可以睡个好觉了。可是,老天像是故意考验我们似的,我们刚躺下,它却突然变了脸,狂风四起,电闪雷鸣,想到场院晾晒的麦子,大家都紧张起来,全连战士不等下命令,相互招呼着冲向场院抢收小麦,装包、打垛、盖篷布,虽然手忙脚乱,但是在连长和各排长的指挥下,还是干的有条不紊,抢收接近尾声时大雨倾盆而下,为了保护场院。我们都脱掉了鞋子,场院被雨水一泡,变得湿滑起来,我用脚趾使劲扒住湿滑的地,还是摔了个四肢朝天,我赶紧爬起来,有时不等站稳又摔倒,向四周看看,摔倒的人此起彼伏,大家爬起来再摔倒,摔倒再爬起来,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麦子全部盖好后,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战友们

  这才看到彼此的狼狈相,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和泥猴。大家相视开怀大笑!第二天天晴了,我们赶紧揭开篷布,伸手一摸,麦子已经生热,如果不赶紧晾晒,就会发霉变质,一年的收成就成泡影了,等太阳把场院晒干后,赶紧把成垛的麦子摊开晾晒,一点也疏忽不得。老天没再跟我们作对,天气一直晴好,最后入仓的一批小麦也装好包,一字儿排开,等男战友们来扛。小麦入仓是麦收的重头戏,男生可是这出戏的主角。通往粮囤顶部撘一块宽宽的木板,出于好奇,我踏上木板踩了踩,木板颤微微的,站在上面往下看,有点眼晕,我空手走在上面还得小心谨慎,可是男生还要扛着沉重的麦包装仓!一包麦子将近二百斤,我们女生两个人都抬不动,所以我们装包时尽量少装点,唯恐扛包的承受不住,可是他们总是吆喝我们多装点。扛包的男生有的赤膊披一块布,连头到肩盖住,半蹲着,在两个发包人的帮助下,把大包稳稳地放在肩上,扛包人一手叉腰,一手抓紧袋口,像举重运动员一样慢慢起身,站稳,然后沿着木板一步一颤的走到粮囤顶,胆大的会一路小跑,肩一抬,手一松,小麦倾泻入仓,一气呵成,立刻赢来了掌声和欢呼声。在大家的摇旗呐喊中,扛包的男生们轮番上阵,像是在比赛又像是在表演,谁也不甘落后,我真是由衷地佩服这些老战友们,原本一群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十六七岁的学生,经过几年农场的磨练,竟然如此钢筋铁骨!但同时我还在为他们担心,怕他们闪着腰,

  甚至怕他们不小心从木板上掉下来,所以始终悬着一颗心!很心疼很揪心!想想这些从小在省城长大的我的同龄人,在家哪个不是父母的娇儿?哪个吃过这样的苦受过这样的罪?慨叹兵团生活不但'苦其心志'而且'劳其筋骨'!小麦全部入仓,繁忙的麦收终于结束了!经过几天的暴晒,我们个个都成了非洲人了,摘下军帽来,只有眉毛上发髻处还留着一道相对白皙的皮肤,看着有点可笑。当我们离开兵团,回到我们原来生活的城市时,总觉得与其格格不入,我们兵团战士乌黑粗糙的皮肤,经过漫长的时间,才恢复到二十几岁应该有的肤色。宣传鼓动右起吴宪荣、王红岩宣传鼓动左起李莉、王红岩难忘的引黄大渠工程靳之涟冬天的农

  场庄稼地里一片荒凉,这是一年里最为清闲的季节,我们如果能放松放松,舒展一下劳累了一年的身体该多好啊。大家都私下打听今冬还有没有水利工程,确切的消息很快就有了,全连人马都得去河口,引黄大渠工程正在等着我们去完成。动员大会又开始了,除了任务不一样,领导同样的话我都听腻了。出发那天每人的铺盖、大量的劳动工具、一摞摞的大筐装到车上,食堂里的人员也得跟上,连里一百多号人得吃饭呀,那种迁移让人感到心烦意乱。有句俗语说: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这时候就得迎难而上,大家都明白在荒凉的河口开渠挖沟肯定很艰苦。我们到了目的地,是一个离着工地最近的村庄,那些矮矮的土屋都建在高出地面的平台上,

  村民一个个脏兮兮的,穿着绵腰的黑棉裤,黑棉袄。我们要以班为单位分散开住到他们家里。早上出发到这里已经是中午了,刚到食堂不可能有饭吃,让我们去领馒头暂时凑合一下。我们被安排在一家农户的小土屋里,一张炕占了一多半的空间,门框上方,不高的房梁上挂了好多骨头,还有些农具堆放在简陋的屋门后面,这些都无所谓,对我们来说有睡觉的地方就行了。紧张的挖渠引黄工程开始了,天气越来越冷,地面上结了一层冻土。我们第一次挖这么大的水渠,沟底要求三米还是两米记不清了,因为沟深坡面往下延伸较长,抬着筐从下面往上走就更加艰难了。连里打破了班排原有的编制,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段包干,像蚂蚁啃骨头似去完成一段一段的任务。那种艰难、劳动强度是从未经历过的。下雪天气也不能停工,早一天完成早一天返回连队,不管你的体力能否承受都得坚持下来。我们冒着雪花脚下踩着泥泞的路,抬着死沉死沉的淤沙,就这么一天天坚持着干,那淤沙有时候得使劲抬第二次才能离开地皮,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抬起筐来脚下就不会走路了,谁都不愿意和我搭伴,说和我抬筐肩膀被揉搓的更疼了,后来一个淄博男生我俩抬一个筐,那位男生抬着筐走的很稳,筐绳总是靠他那边一些,在重压下他走路时总是竖着大拇指,像微信里点赞的样子,和他抬了一段时间我脚下走的稳了。以后又和王秀玲抬一副筐,我俩搭伴一直到完成这次水利工程。那时我们每天早上

  和晚饭都是饭汤和馒头咸菜,中午饭是白菜肉大蒸包,或者萝卜馅的,有时换成肉卷,大家披着棉衣找个避风的地方边吃边休息,幸亏吃饭不限量女生也能吃三四个大蒸包。随着引黄大渠工程的进展,我们到了离工地更近的地方驻扎,连里的两个女生排都安排在一个牛棚里,牛棚是用秫秸杆抹上一层泥当墙壁,好多泥土脱落四处透风,在那个荒凉的地方只要不睡在野地里就行了。牛棚的地面铺满了稻草,用两层砖挡住稻草形成了两行大地铺,中间是一条半米多宽的通道,下雪的那些天这走道被踩的软塌塌的快渗出水来了。由于人多地方小大家睡觉的空间有限,人挨着人都不能随意翻身,有个女生夜里方便了一下她那点地方就没有了,她又急又委屈哭着坐到天亮。这次清淤我也哭过一次,记得在收工的路上天一会儿就黑下来了,走在前面的人在荒野上点了一堆堆柴火为我们引路。我们的脚已经在湿透的鞋里面泡了一天了,明天没有鞋穿可怎么办呀,这苦力活也不知啥时候才到头,抬头看看黑漆漆的天和荒野,像一张大网笼罩着我们,家的方向在哪里啊!那会儿想家与压抑的情感瞬间爆发,于是我忍不住哭了起来。时隔几十年,我们老一连有了微信群,王力在群里和我聊起了此事,没想到这事至今她还记得这么清楚。回想起在农场的艰苦岁月,那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成为历史,但说起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我们特别有感触,更是津津乐道。前排左起

  赵立冬、李霞、孔凡爱、朱英、刘芬、后排左起张玉琴、刘福葵、王秀灵、张娟、李秋菊、崔恩秀机务队张玉鑫第一次种水稻靳之涟我们连要种水稻了,记得那年冬天我们

  连的女生排每天都在挖沟,大大小小沟挖个不停,从扬水站一直挖到条田里。在三分场南边大坝出口的地方,对面是一条防护林,防护林以东几块条田,都改成了水稻地。我们先挖条田里总的引水渠,将扬水站的水引进来,再以15亩地为一个单位修一条隆起的灌水沟。整平地面和修整苗床干了很长时间。技术员陈炳华是老职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个子不高晒得黑黑的,每天从早到晚在大田里跑来跑去指导种稻田的先期工作,后来听说他是个右派,我们顿时警觉起来,那年月和阶级敌人划清界限是自己的政治态度,如果以现在的价值观看当年的陈技术员那就是一个劳动模范。春暖乍寒时节我们就开始下水了,每天刺骨的泥水泡着我们的双腿,只有休息十几分钟的时候才能到田埂上坐一会,我们在苗床四周的水槽里行走,用锨将苗床抹得非常平滑,把已经发芽的稻种均匀的洒在上面,然后盖上塑料薄膜等着它们生根长大。小苗长的很快十几天就长成了秧苗,该轮到我们弯腰低头插秧了,插秧大会战开始了,中午饭都得在稻田吃,每天累的精疲力尽。在秧田里拔秧的人好像可以坐个小凳子在苗床上拔,运苗的也负责分苗,把一捆捆的秧苗投放到插秧人身体后面伸手可得的地方,投苗时溅起的泥水常常弄脏

  衣服。那些天稻田里挺热闹的,遍地都是年轻人啊。有一天,一个战友在她伸手拔苗的时候一条蛇卧在里面,她失声大叫:蛇!顿时她周边的几个人一块往田埂上跑,那蛇也受到惊扰,只见那稻苗随着蛇的弯曲离去现出一道波纹。我们都害怕在水里遇到蛇,惊魂过去一切恢复了平静。大家还是得抓紧干活。春寒下稻田腿泡在冷水里对关节肯定是有害的,我得腿关节炎多年不知与那时是否有关,有关又能如何呢。插秧会战结束后进入了管理阶段,那时好像是两人一组看稻田,拔草、换水,洒化肥,排里的人分散的谁也见不到谁,都在自己的片区里忙活。稻田需要排水的时候把法兰片堵住入水的管口,需要换水时把法兰打开进水,经常用黄泥抹法兰与管口结合部防止漏水。稻子开花抽穗了,这可是我们亲手种出来的啊,第一年种水稻就成功了,结出的稻穗黄橙橙的,一眼望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我们能够吃上自己种的大米了。谁能想到我们这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还能在山东的北大荒种出大米来啊。那时候也没感到自豪,整天干活疲惫不堪的哪还顾得上自豪。收割的时候到了,没有收割机全部人工,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啊,中午饭照旧在地里吃,稻子的根部明显比麦子粗壮,比割麦子用力所以我们很重视磨镰刀,镰刀的锋利直接影响割稻子的速度,后面有个打捆的,捆好后把稻子都靠在一块围成垛。大约十月份的时候稻子已经堆满了场院,好几个大垛等待着脱粒,

  我们连的女生分成两班,不分白天黑夜的站在脱粒机跟前双手不停的忙活,那场景能记一辈子。尽管每个人都唔得严严实实,但干下一个班来每人都灰头土脸的,眼睛经常进入粉末,耳边是机器马达的轰鸣声,给对方说话得贴着耳朵才行。稻子脱粒分工挺明确的,站脱粒机的人最为忙碌,将一大把稻子贴在飞快转动的磙子上,像烤羊肉串似的来回翻,稻粒都飞溅到磙子前面,有时打在我们的眼角额头上像针尖扎你一下。稻粒越积越多的时候,磙子前面就有人负责收敛了,用木锨和大扫竹把稻粒收集起来装到框里运走。还有分把的工种,将大捆的稻子分成一把一把双手能握紧的量,摆在最方便拿到的位置,提供给站脱粒机的人。这是我在农场使用过的唯一农业机械。打稻子(脱粒)不知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夜里12点收工后,大家灰头土脸的先到食堂打热水洗干净,然后每人再领一碗面条吃完睡觉。场院的稻谷垛得像一座座小山,地里的稻子继续运进来,每天场院上都是忙忙碌碌的人,晚上挑灯夜战更是另一番景象。给脱粒机运稻子的,把脱完粒的稻草运走的,人来人往一片繁忙。脱粒机就是一个中心,所有的活都围绕着它展开。好几百亩的稻子靠只能站四个人脱粒机完成脱粒,任务非常艰巨。渐渐的稻子垛越来越少,稻草垛越来越高,总算有盼头了。我们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在冬季到来之前将稻子颗粒归仓,结束了种水稻一年来的最后一关。这么多的水稻,经过我们的双手捋

  了一遍。虽然过去快五十年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感到很了不起。场院打稻左起丁君、朱英、颜华、靳芝涟未完待续《难忘知青岁月·生产建设兵团的回忆》下

推荐访问:知青岁月对照检查材料 知青 对照 岁月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