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留侯论》阅读答案,菁选3篇(2023年)

2023年度《留侯论》阅读答案,菁选3篇(2023年)

时间:2023-03-03 15:3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留侯论》阅读答案1  古文留侯论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留侯论》阅读答案,菁选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留侯论》阅读答案,菁选3篇(2023年)

《留侯论》阅读答案1

  古文留侯论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留侯论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②,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③之谋,而特出荆轲,聂政④之计,以侥幸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及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释:①留侯:即张良,字子房。张良在下邳桥上散步时,遇一老人故意将鞋落到桥下,命他拾起,替自己穿在脚上,经过反复考验,遂授之兵书。②贲、育:战国时著名勇士。③伊尹、太公:商周时期著名谋臣。④荆轲,聂政:战国时著名刺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匹夫见辱 见:被

  B.其间不能容发 发:发生

  C.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衰弊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成全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观夫高祖之所以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此其所以为子房欤/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是表现老人对张良的试探、告诫的一组是( )

  ①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②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③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④非有*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

  ⑤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⑥而其状貌及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一生为刘邦设计良谋无数,但本文不以此为重点,而是着重写他接受圯上老人的教训终成大业的情况。

  B. 张良初遇圯上老人,就乐意为老人效劳,老人因此愿意开导他,使他“小忍而就大谋”,成功立业,青史留名。

  C. 刘邦尽管有雄谋大略,但也有不能制怒的时候,是张良及时提醒了他。刘邦能成就帝王大业,张良功不可没。

  D. 张良的形状面貌像妇人女子一样,这与他的雄心壮志很不相称。作者因此感到十分遗憾。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留侯论》阅读答案2

  读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一)

  客问魏子曰:“或曰:‘子房弟死不葬,以求报韩。’既击始皇博浪沙中,终辅汉灭秦,似矣。韩王成既杀,郦生说汉立六国后,而子房沮之,何也?故以为子房忠韩者,非也。”

  魏子曰:“噫,是乌足知子房哉!人有力能为人报父仇者,助之以灭其仇,其子父事之,岂得为非孝子哉?子房知韩必不能兴也,则报韩之仇而已矣。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汉既灭秦,而羽杀韩王,是子房之仇,昔在秦而今又在楚也。六国立则汉不兴,汉不兴则楚不灭,楚不灭则六国终灭于楚。夫立六国,损于汉,无益于韩。不立六国,则汉可兴,楚可灭,而韩之仇以报。故子房之心决矣。

  “子房之说项梁立横阳君【注】也,意固亦欲得韩之主而事之,然韩卒以夷灭。韩之为国与汉之为天下,子房辨之明矣。范增以沛公有天子气,劝羽急击之,非不忠于所事,而人或笑以为愚。且夫天下非一人一姓之私也,天为民而立君,故能救生民于水火,则天以为子,而天下戴之以为父。子房欲遂其报韩之志,而得能定天下祸乱之君,故汉必不可以不辅。夫孟子,学孔子者也。孔子尊周,而孟子游说列国,拳拳于齐梁之君,教之以王。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周卒不能,而天下之生民,不可以不救。天生子房以为天下也,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为范增之所为乎?亦已过矣!”

  (取材于魏禧《留侯论》)

  【注】横阳君:韩国公子成。

  (二)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取材于苏轼《留侯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子房沮之 沮:阻止

  B.然韩卒以夷灭 夷:*坦

  C.拳拳于齐梁之君 拳拳:弯曲

  D.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 谅:原谅

  2.对下列两句中“既”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击始皇博浪沙中 ②韩王成既杀

  A.①②中的“既”都是连词 B.①中的“既”是副词,②中的“既”是连词

  C.①②中的“既”都是副词 D.①中的“既”是连词,②中的“既”是副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

  ②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

  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魏禧的《留侯论》指出,张良是韩国人,却先是投靠项羽,后来又做了刘邦的谋臣,毫无忠贞之心,更不要谈报韩国之恩、替韩国报仇的事情了。

  B.魏禧写《留侯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劝说朋友选对所依靠的集团,抓住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改变历史。

  C.魏禧所举孟子学孔子的事例,与张良为报韩国之仇而事二主相似,更加充分地证明张良事二主是时势所趋,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D.苏轼的《留侯论》把项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能“忍”,正是张良时时提醒,才使得百战百胜、刚强勇武的项羽不断获得胜利。

  6.请在方格里填写《鸿门宴》中的原句,然后根据上下文意思在横线上填空。

  ①项伯得知项羽准备攻打刘邦以后,连夜到刘邦的军营中想叫张良和自己一同离开,张良认为在沛公有危难时“□□□□,□□□□”,于是把消息告诉了刘邦,从而为扭转局势打下了伏笔。

  ②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张良□□□”。从座次可以看出,张良的身份是最□□的。

  参考答案:

  1.A(B.夷:铲*,消灭;C.拳拳:态度诚恳地对待;D.谅:忠诚守信)

  2.C(既:已经)

  3.①天下能够替韩国报仇的,没有谁比得上汉王。

  ②那孟子难道不想要周天子的子孙称王天下而使诸侯们朝拜他们吗?

  4.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5.C(A.“毫无忠贞之心,更不要谈报韩国之恩、替韩国报仇的事情了”与文意不符;B.于文无据;D.“项籍成功的原因”应为“汉高祖成功的原因”)

  6.①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②南向坐 北向坐 西向侍 低微

《留侯论》阅读答案3

  (一)

  客问魏子曰:“或曰:‘子房弟死不葬,以求报韩。’既击始皇博浪沙中,终辅汉灭秦,似矣。韩王成既杀,郦生说汉立六国后,而子房沮之,何也?故以为子房忠韩者,非也。”

  魏子曰:“噫,是乌足知子房哉!人有力能为人报父仇者,助之以灭其仇,其子父事之,岂得为非孝子哉?子房知韩必不能兴也,则报韩之仇而已矣。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汉既灭秦,而羽杀韩王,是子房之仇,昔在秦而今又在楚也。六国立则汉不兴,汉不兴则楚不灭,楚不灭则六国终灭于楚。夫立六国,损于汉,无益于韩。不立六国,则汉可兴,楚可灭,而韩之仇以报。故子房之心决矣。

  “子房之说项梁立横阳君①也,意固亦欲得韩之主而事之,然韩卒以夷灭。韩之为国与汉之为天下,子房辨之明矣。范增以沛公有天子气,劝羽急击之,非不忠于所事,而人或笑以为愚。且夫天下非一人一姓之私也,天为民而立君,故能救生民于水火,则天以为子,而天下戴之以为父。子房欲遂其报韩之志,而得能定天下祸乱之君,故汉必不可以不辅。夫孟子,学孔子者也。孔子尊周,而孟子游说列国,拳拳于齐梁之君,教之以王。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周卒不能,而天下之生民,不可以不救。天生子房以为天下也,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为范增之所为乎?亦已过矣!”(取材于魏禧《留侯论》)

  【注】①横阳君:韩国公子成。

  (二)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

  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取材于苏轼《留侯论》)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子房沮之 沮:阻止

  B.然韩卒以夷灭 夷:*坦

  C.拳拳于齐梁之君 拳拳:弯曲

  D.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 谅:原谅

  17.对下列两句中“既”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既击始皇博浪沙中 ②韩王成既杀

  A.①②中的“既”都是副词 B.①中的“既”是副词,②中的“既”是连词

  C.①②中的“既”都是连词 D.①中的“既”是连词,②中的“既”是副词

  18.下列对文本一、二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禧的《留侯论》指出,张良是韩国人,却先是投靠项羽,后来又做了刘邦的谋臣,毫无忠贞之心,更不要谈报韩国之恩、替韩国报仇的事情了。

  B.魏禧写

  《留侯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劝说朋友选对所依靠的集团,抓住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改变历史。

  C.魏禧所举孟子学孔子的事例,与张良为报韩国之仇而事二主相似,更加充分地证明张良事二主是时势所趋,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D.苏轼的《留侯论》把项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能“忍”,正是张良时时提醒,才使得百战百胜、刚强勇武的项羽不断获得胜利。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2分)

  ②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3分)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21.请在方格里填写《鸿门宴》中相关的文句,然后在横线上填空。(5分)

  ①项伯得知项羽准备攻打刘邦以后,连夜到刘邦的军营中想叫张良和自己一同离开,张良认为沛公有了危难,“□□□□,□□□□”,于是把消息告诉了刘邦,从而为扭转局势打下了伏笔。(2分)

  ②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从座次可以看出,张良的身份是最 的。(3分)

  答案:

  16.(3分)A

  17.(2分)A

  18.(3分)C

  19.(5分)①(2分)天下能够替韩国报仇的,没有谁比得上汉王。

  ②(3分)那孟子难道不想要周天子的子孙称王天下而使诸侯们朝拜他们吗?

  20.(3分)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21.(5分)①(2分)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②(3分)南向

推荐访问:答案 阅读 留侯论 《留侯论》阅读答案 菁选3篇 《留侯论》阅读答案1 留侯论阅读理解答案 留侯论阅读题 《留侯论》ppt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