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沉默螺旋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20110316)(完整)

沉默螺旋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20110316)(完整)

时间:2022-08-29 12:4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沉默螺旋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20110316)(完整),供大家参考。

沉默螺旋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20110316)(完整)

 

 沉默的螺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20110316)

  “沉默的螺旋”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效应及应对措施

  刘红胜

  摘要:文章对“沉默的螺旋”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解决“沉默的螺旋”现象下弱化和消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沉默的螺旋;大学生;思想政治;负面效应;措施

  近些年,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逐渐被学术界接受,大学生成为传播学中最特殊的受众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新兴传播媒介最早且最广泛存在于高校校园内,“沉默的螺旋”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逐步显现出影响力,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介绍

  1974 年,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依曼对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研究后,提出了“沉默的螺旋”假说,其基本思想认为,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观点无人或很少人理会,是公众中的少数派,他们将不愿意传播自己的看法,并保持沉默;而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与大多数人一致,并且受到广泛欢迎,他们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勇敢地说出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得到发表和扩散。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诺伊曼以这个假说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并概括了几个要点: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由此得出结论,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同时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气候”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为这一非理性过程的产物。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介质就是舆论,舆论直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同化过程,这一过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接受结果。

  二、“沉默的螺旋”现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负面效应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心理对舆情的形成和接受的控制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舆情,良好的舆情能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相反,负面的舆情将会消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形成负向的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其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传播媒介圈的不良信息恶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外在环境,冲击了大学生的政治理想观念,也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环境不仅是一种教育力量,而且是一种更广泛、更重要的教育。校园外社会言语、网络电视、网站、报纸、手机、掌上书等介质构成了大学生外传播媒介圈,而且任何一种新兴媒介最早也是被这一群体所接受,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不可避免地要同时接受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教育。于是最早冲击和影响也是这一群体。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学生和教师都接触了负面新闻,尤其是产生负面价值的新闻和导致负面效应的新闻,使思政课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负面新闻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影响往往是消极的,妨碍思政课取得预设效果。德育环境三维理论通过理论模型的建构,指出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在内的整个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教育工作者德育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 外在环境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 形形色色的负面新闻不仅与思政课既定的政治立场相左,甚至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从而恶化了思政课的外在环境,对于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施教者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求他们识别、辨认真伪新闻,选取正面的易于接受的信息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校园亚传播圈虚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境,对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新闻与传播的诸多媒体对意识形态具有形成、成长和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校园里的BBS、博客、微客、QQ 群、掌上书、互联网手机构成了大学生校园传播亚传播圈,它们集信息传播与吸收功能,阅读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现代通讯功能、娱乐欣赏功能等于一体。在亚传播圈内,任何人都可以与所有的“网络人”进行思想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且交往面亦急剧扩大,交往层次不断深入,交往内容将日益丰富。借助网络亚传播圈这个互动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在网络上就成为互相促进、互换角色、互具功能的一对矛盾。当“意见领袖”的网络权威凌驾于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之上时,一些错误的思想和文化就会混淆大学生的视听,对主客体同时进行着不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沉默的螺旋”现象下,往往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不可遏制的话语失衡,即非理性对理性的胜利,网民“群氓”特质对知识精英“说教”的胜利,导致非理性和非主流的文化与思想得到肆虐的滋生,形成了助推其广泛传播和顺势成长的“温床”, 削弱了甚至负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三、如何消除“沉默的螺旋”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负面影响

  高校作为知识、文化、智慧传承的场所。“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这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沉默的螺旋”现象下,往往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不可遏制的话语失衡,因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反“沉默的螺旋”现象研究,将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教育成效的提升。

 1、科学汇聚网络舆情,用核心价值观和主流的声音占领舆情阵地,做好积极的正面引导宣传。

 基于网络亚传播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结合“沉默的螺旋”现象,让我们明白一方的“沉默”会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并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如果主流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形成“舆论气候”和“优势意见”,那么这种价值观在传播中将成为劣势意见。网络具有形式与内容丰富,交互平等,共享融合的特征,使其在传播过程中,群众基础性强、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从而网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利用网络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也逐渐在高涨,在这种广泛参与互联网情形下,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用主旋律影响他们,形成具有特色的主流健康的舆情阵地,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重视传播圈舆情形成 ,以文化模式占领主流空间,“笼络”“中坚分子”和“意见领袖”

  非正式传播圈特征为“意见领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根据“螺旋”理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意见气候”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状况,包括现有意见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意见。因此,把优秀的文化以及优秀文化的代表者入驻网络,把代表中国文化深层结构和“超稳定体系”的文化层占领互联网空间,形成“意见气候”和“意见领袖”,孤立非主流的思想和文化,缩小其成长空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成为主流思想与文化的传播者和守候者,面对大是大非,大误大淆时成为互联网中的中流砥柱,经得起考验和推敲;这里我们用“准感官统计”来衡量网络文化和思想的风向标,衡量舆论的导向,因此每个人都具有“准感官统计”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判断“意见气候”的状况,判断什么样的行为和观点被他们所处的环境认同或不被认同,什么样的意见和行为正在得以强化或弱化。要把代表中国最优秀的文化,几千年的精华思想武装互联网。高校辅导员、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成为“中坚分子”和“意见领袖”,让他们成为大学生思想的“领航人”。

  3、有效疏导负面舆情,积极反馈,以参与模式避免知识精英“失语”,扩大知识精英的话语空间由于政治权力、大众传媒、商业集团的话语转移和资源垄断,使得知识分子言述的力量大打折扣,知识分子再也不可能拥有自己自由言说的无边边界,他只能在日益狭小的话语空间和现实沉重无力感之中,有限地坚持自己直面真理的信念和声音。在精英严肃文化与意识话语严肃文化的冲突中,在维度不同、角度有异的"意识话语"和"人文价值"的对峙中显示出了巨大的"话语空场",大众在这类僵化冷峻的"严肃对峙"中转过身去。在各类传播圈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象是一群未成年的或刚刚成年的青年学生,他们需要的是一个需要澄清内心的混淆和答疑解惑的引领者,同时疏导负面情绪和行为,这就

 处处回荡着文化知识精英"走向中心"的呼声,就中国而言,科研院所知识分子的思想命运是中国精神开合的时代晴雨表。

  然而,即在越来越多的非理性话语空间中,知识精英选择了沉默。在很多事件报道中,国人通过网络这种新媒体给世人塑造一个“群氓”的形象。中国的知识份子在传统媒体中失语,在网络中闭声。中国知识精英话语方式的弱化和消解使得“沉默的螺旋”这种传播生态失衡的现象在互联网中持续。

  因此,提高知识精英的热情和参与度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甄别正确的与不正确的观念和思想,保护知识精英参与传播媒介活动的积极性,采取措施扩大知识精英的话语空间,让他们成为校园内外各种传播媒介思想精髓的“守护神”,而不是“万人如海一网藏”。

  参考文献

  【1】刘红胜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圈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可控性探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5

  【2】刘红胜 “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大学生网络亚传播圈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文教资料》 2010,11

  【3】陈华明 当下中国互联网语境中的“沉默的螺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版)2009,2

  【4】刘 冰 从文化的视角看“沉默的螺旋"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二期

  【5】彭 兰 《网络传播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

  【6】姚德利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中国高教研究》 2003 年第 12 期

  (刘红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指导。湖北十堰 442002)

  联系地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电话:15971849118

  Email:lius9118@163

推荐访问:沉默螺旋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20110316) 螺旋 思想政治教育 沉默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