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精选文档)

2022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精选文档)

时间:2022-07-09 14: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精选文档)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4篇

【篇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始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危机局面。一方面,十年内乱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也处在十分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从粉碎“四人帮”到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两个凡是”大行其道,成为拨乱反正的最大障碍。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彻底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上来;
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解除对社会生产力的体制性束缚,结束闭关锁国状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启动的。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的改革大业,开始于伟大的农村改革。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搞起了包产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农村改革的决策,是党对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民们追求富裕生活合理行为的肯定与鼓舞。1979年9月,中央颁布《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保障农民在经营上有自主权,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83年初,以包产到户为核心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乡镇企业在80年代的崛起,则是农村改革的另一大成果。乡镇企业的前身,是人民公社兴办的社队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不仅集体可以办企业,农民个人也可以经商、办企业。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开始进入大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已经进行30年的今天,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就是由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极大提高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的变革以及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序幕,全面改革的探索则以城市为中心展开。1984年,农村改革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改革的重点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整个经济领域,并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展。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首次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过1989年政治风波引发的思想混乱与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终于在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上明确下来,那就是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9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围绕着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重点,我们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以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运行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今后的任务,就是不断在各个层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中国的改革,自始至终就是全面的改革,而不单单是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就政治体制改革而言,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我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民主发展不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体制不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不适应和平条件下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改革。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经过15年的艰辛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逐渐明确:建设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建设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提高党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与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与政治体制改革一样,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在80年代中期启动,2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强调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我国的现代化事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事业是同步的。从沿海到内地,从部分开放到全面开放,从迎进来到走出去,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轨迹。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可以实行特殊政策,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广州、北海等14个港口城市。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1988年,七届人大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省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2001年11月,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全面融入到全球化潮流中去,在平等合作、互赢互利中发展壮大自己,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回顾30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三条基本经验。首先,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大变动。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才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得到更加公平的分配。其次,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直接动因,稳定则改革与发展的必需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可承受度,以改革促进发展和稳定,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最后,要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没有人民的主动参与与积极创造,我们的改革开放就不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只有坚持这些基本经验,把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积极参与贯彻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去,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副教授、博士)

王中汝

【篇2】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

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49---2019)、改革开放40周年(1978---2018)

[安徽9年3考]

线索 1 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是历史的选择(2011.15)

拓展设问

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领导核心?

(1)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确立的。

(2)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启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线索 2 时代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2015.15)

线索 3 先进理论支撑民族复兴梦逐步实现

拓展设问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3)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的建设成就。

(1)道路自信: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理论自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制度自信: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线索 4 新中国建设成就惠及世界人民(2015.13;
2014.13;
2011.15)

拓展设问

1. 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2)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提升综合国力。

(3)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2. 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当今现实,谈谈你对中国加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

(1)坚持全方位的开放与合作,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带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2)与不同国家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

(3)宣传和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措施,发挥联合国与WTO等国际组织的力量。

3. 分析指出“4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原因。

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
科技水平的提高。

4.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巨大成果,让整个世界为之称奇,有人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称为“中国模式”。你认为中国模式有哪些主要特色?

根据国情走自己的道路,与时俱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学发展,关注民生。

中考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1、(2016·苏州)史学家陈旭蔍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班都伴随着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2、(2018江苏常州)瞿秋白评价五四运动时曾说:“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这里的“民主主义”是指( )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D. 国民大革命的洪流

3、(2018江苏南通)下表反映的是1926年12月广东省中国同民党党员的职业统计。这一职业分布应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D.红军长征时期

4、(2018•沈阳)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5、(2018•青岛)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6、(2016·株洲)毛泽东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人之一”。下列图片记录了毛泽东的一些重要活动,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长征途中 ②参加中共“一大” ③开国大典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7、(2018•怀化)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右图农民手中这份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作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則》

8、(2018•岳阳)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埋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9、(2018•梧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和重点分别是( )

A.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 B.1980年、扩大招商引资

C.1979年、扩大招商引资 D.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

10、(2016·鄂州)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指(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二、材料题

11、(2016·齐齐哈尔)31.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选自《中国简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

(2)材料二中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其重大意义是什么?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每年的8月1日被定为什么节日?

(3)材料三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跳出敌人包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长征精神的?

(4)材料四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请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5)回首中国共产党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2、(2016·福州)(12分)2016年是中围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党九十五年的历史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光辉历程。根据相关知识,

【表格信息】

(1)据表1信息,写出会议名称。

【图片信息】

图8图9

(2)在图8中,找出表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位置的字母。(2分)

(3)图9中的“这里”是指什么地点?(2分)

【文本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4)据文本信息,“新的历史纪元”开启的标志是什么?(3分)

【整合信息】

(5)通过解答上述问题,谈谈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5 B B C A B 6----10 C B C D B

11(1)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
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95周年.

(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每年的8月1日,被定为建军节.

(3)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渡过金沙江;
长征精神: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4)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5)启示: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要放手发动群众,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12 (1)中共一大。(2分)

(2) B(2分)

(3)遵义。(2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分)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等。(写出一点即可,3分)

贯通古今主题类材料解析题

1.(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他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
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

材料二 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 056户;
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行581家。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数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筒法。”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请愿、兴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商会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从经济、政策、金融、观念等方面的特征分析;
第二小问功能,据材料一信息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从时代性、运作机制民主性、政府政策及法律等方面归纳;
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从对经济、思想解放及近代化角度归纳。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国家政策的影响(赋税政策的调整;
海禁政策的松弛等);
白银逐步货币化;
社会观念的变化(重商、崇商观念;
工商皆本思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经济功能:建立行业和经营秩序;
承担商业活动中的信用与保证功能;
收集与交流信息;
调停工商业纠纷;
与政府抗争以维护商人权益。(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篇3】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

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故事

作者:周良书

作者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理论视野

ISSN:1008-1747

年:2018

卷:000

期:011

页码:39-41

页数:3

中图分类:D6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史故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摘要:讲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故事,关键是要讲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故事,讲好当代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故事,讲好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故事.而要讲好这些故事,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运用合理的叙事方式,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人觉得历史的“故事”真实可信,故事中的“人物”和蔼可亲.

【篇4】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式教学论文: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这一时期的制度建设、工业化成就、外交成就及科技教育等成就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建国初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三大制度)。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外交方面: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初期的“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再到70年代的重大突破。

经济方面:1949-1952年底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起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革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科技文化方面:受世界环境影响,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
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

社会生活方面: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政治制度建设

1、新中国成立

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

(2)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1954宪法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文革期间

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外交

1、初期的外交(50年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确立

建国初这一方针具体阐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中苏建交,并于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新中国免于孤立。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提出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5)万隆会议

1955年,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是五项原则的一次运用。

2、70年代,中国外交调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

(1)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美国:国内社会运动不断 国际陷入越南泥潭 战略全面收缩 需要更多国际支持;

中国:由建国初年中苏关系转向后来的论战、破裂乃至对抗,同样需要寻求国际支持;
自身力量增长,特别是六十年代末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国际地位提升。)

(3)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标志中日关系正常化,并随即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经济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起步

一五计划(53年---57年,特点:建设与改造、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1)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2、探索与失误(56年---66年)

(1)中共八大: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 。(八大内容知道吗?)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曲折和失误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3)调整

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左”倾错误,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65年调整工作基本完成。

3、劫难

文革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损失巨大。其间73年周恩来和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经济各有一次好转和回升。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1949年9月《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作了初步探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两个报告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社会生活

1、社会生活新风尚

50到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总体比较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

2、交通

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上架设了多座公路大桥。

3、传媒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科技、文化、教育

1、主要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导弹技术);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 1973年,袁隆平 杂交水稻“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文化方面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但是在文革期间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3、教育

(1)建国初期,人民教育奠基,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为社会主义的人民教育

(2)全面建设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3)文革时期,高考制度被废止。建国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特点非常明显,在各方面都能反映出阶段性,过渡时期,成就突出,失误较少;
全面建设时期,有成就也有失误;
文革时期,错误是主要的,成就是次要的。决定新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巨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民族独立;
一个是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 思考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 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史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