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必备20篇(精选文档)

2023年度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必备20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13 09:3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第1篇(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必备20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必备20篇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篇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2篇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3篇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12、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

1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氧气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不能(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1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说明该气体有难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16、如何用排水法收集教室里的空气?将集气瓶里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拿到教室后,迅速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收集到教室里的空气。

17、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18、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取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的药品用镊子。块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放三缓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19、液体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在桌上,防止塞子沾满灰尘,污染瓶内的样品。然后右手拿起瓶子,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来。液体缓慢地倒入试管。然后,立即盖紧瓶盖,防止挥发污染空气或变质。将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留下来腐蚀标签。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应保持竖直悬空。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公共用的滴管用时冲洗,用完后也要用水冲洗。

20、量筒的使用:

(1)为减小误差,要根据所取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接近的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

(2)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要先慢慢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3)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位置上,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视线偏低),则读数偏小。如果俯视(视线偏高),则读数偏大。量筒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2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应用湿抹布扑盖。

2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液体时:

1、酒精不超过灯体容积的2/3;

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与桌面倾斜成约450角;
4、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5、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反向,防止喷出伤人;

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7、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左B中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内应有气泡产生;
把手移开,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

(2)右B关于有长颈漏斗的制气装置,一般可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加水,如果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且液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右C装置的优点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右C装置反应停止的原理:将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24、判别仪器干净方法: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5、称量物质的质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再就是称量时不能把砝码和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当砝码与称量物放反时,物质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4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5篇

考点1 分子

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3)分子在不停运动。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考点2 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Fe、铜Cu、金Au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S、磷P、硅Si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等

考点3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⒉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衣服晾晒、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运动

(2)三态变化、温度计原理是因为分子(原子)的间隔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6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取用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7篇

考点9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8 O————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氧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考点10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 11

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

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等

⒋有关离子的小结

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

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⑶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8篇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2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
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24、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5、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6、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化学的学习技巧

1、理解概念,把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拿到理想的成绩。

2、做好化学实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的化学反应式就能写出来了。

3、善于进行纠错练习,钻研好错题记录本,既可以复习全面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还节省了大量时间。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9篇

分类记忆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每一类物质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通性,抓住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就可记住一大堆方程式。比如SO2、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具有以下通性:

一般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SO2+H2O=H2SO3;

CO2+H2O=H2CO3。

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2NaOH=Na2SO3+H2O;

CO2+2NaOH=Na2SO3+H2O。

都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SO2+Na2O=Na2SO3;

CO2+Na2O=Na2CO3。

(2)根据元素的分类记忆。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等等。

我们最关心的是主族元素,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卤素的单质(X2)具有以下通性:

都与金属(Na、Fe、Cu等)反应。

都能与氢气反应。

都能与水反应。

都能与碱反应。

我们只要抓住其通性,就可记住一大片方程式。

需要说明的是,分门别类地记忆方程式,只需记住常见的一个或几个方程式,就可以做到抓一类记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线记忆

初中化学方程式很多,如果每个方程式都单独记忆就显得很零乱没抓手,但如果我们以元素为主线,把方程式串起来加以记忆,思路就会很清晰,记起来也非常方便!元素主线有两条:

(1)金属元素主线:金属元素包括:Na、Mg、Al、Fe、Cu。每种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每一类物质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2)非金属元素主线: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N、Si、S、Cl。每种非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盐。每一类物质也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有了主线,就有了抓手,主线上的各类物质不再孤单,它们都被这条主线牵着,我们的思路也顺着主线游走。

通过记忆主线上各类物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把初中所学的绝大多数物质串起来,更有利于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主线记忆法其实是提供了一种建立知识网络的思路,抓住了主线,就记住了一串!

特例记忆

有些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应,往往成为中考的最爱,常考常新,所以这类反应就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照,特别记忆。记忆时对其多联系、多分析,知道它们的特殊所在,就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记忆。

例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照一般的规律金属是不能和碱溶液反应的,铝为什么能反应呢?为了更好的说明原因,其过程可分解为两步:

第一步:2Al + 6H2O=2Al(OH)3 + 3H2↑,这一步符合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规律。

第二步:Al(OH)3+ NaOH=NaAlO2 + 2H2O,这一步符合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溶解生成了易溶的偏铝酸钠,金属铝裸露出来就可以继续与水反应了。

两个方程式经过相加,消去两边相同的Al(OH)3即可得到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 NaAlO2+3H2↑。

知道了这两步反应过程,同学们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从而有助于加深记忆。

再比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也是分两步进行的,道理一样,这儿不再赘述。

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我们采取“特殊关照”的方法,对其多联系多分析,挖掘其“特殊”背后的东西,搞清其“特殊”背后的“不特殊”,我们的记忆就会变得更加深刻。

“混脸熟”:常见面,反复练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仁兄”,此话有道理,任何事情或个人碰到的次数多了也就变得熟识了。所以“多次见面,混个脸熟”对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啻是一个好的方法。多次见面重复记忆有助于把暂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怎样“混脸熟”呢?一句话:常找零碎时间,反复练习。

下面举例的这种方法需要老师的参与,你可以跟化学老师推荐这种做法,只要方法有效,相信老师很愿意参与的,师生互动,还能让记忆更长久。具体做法是:

(1)完形填空:老师把初中所有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归类,印制成讲义,讲义中要求书写的方程式只列出反应物,其余留空。

而同学们要做的就是“完形填空”:注明反应条件、写出生成物并配平方程式。

这种形式的练习可以集中时间集中来做。

(2)卡片练习:在“完形填空”的基础上,老师筛选出那些同学们易错,难以记忆的方程式做成卡片,每张卡片包含三到五个方程式。

卡片准备好后,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学生个别练习,也不太占用时间,今天三五个,明天七八个,练了讲,讲了练,久而久之,同学们与方程式见面的机会就多起来,混个脸熟也不成问题啦!

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有的是提供具体的记忆技巧,有的只是提供记忆的思路,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只要我们多层次运用,多管其下,反复练习,那么记忆化学方程式将不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0篇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
标签朝手心;
口对口紧挨着慢倒;
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
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1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单元:单元,女,汉族,祖籍湖南汨罗,1954年5月出生于新疆哈密。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儿童文学》、《新诗鉴赏》等多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主要方向集中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及其代表作家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1982年1月毕业于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1988年在福建师大“现代文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课程结业。1994年调往湖北咸宁学院工作,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作访问学者。20xx年晋升为教授。20xx年6月起任教于嘉兴学院文法学院。代表性研究成果:著作《走进萧红世界》(湖北人民出版社20xx年7月版);
论文《女性的困惑与宿命——萧红爱情悲剧溯源》(《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4期)、《 <白毛女> :文本隐伏内涵解析》(《中国文学研究》20xx年3期)、《童心映照的自 。。。

360搜索更多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2、酒精灯:酒精灯(alcoholburner)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广泛用于实验室,工厂,医疗,科研等。由于其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烟雾,因此也可以通过对器械的灼烧达到灭菌的目的。又因酒精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其他实验材料加热。它的加热温度达到400—1000℃以上。且安全可靠。酒精灯又分为挂式酒精喷灯和坐式酒精喷灯以及本文所提到的常规酒精灯,实验室等一般以玻璃材质最多。结构:酒精灯是由灯体,棉灯绳(棉灯芯),瓷灯芯,灯帽和酒精五大部分所组成。容积:60ml,150ml,250ml和其他规格。火焰: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研究表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外焰>内焰>焰心。理论上一般认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释放最多,致使外焰温度高于内焰。金属的焰色反应在化学实验中常用酒精灯进行低温加热。但当做“木炭还原氧化。

3、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1)具有足够的能量;
(2)正确的取向。因为反应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垒,所以须具有较高的能量来克服分子能垒。两个相碰撞的分子须有正确的取向才能发生旧键断裂。化学变化(chemicalchange)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总结: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种类较多,可根据不同方面将其分类。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可以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

4、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还有物质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都是物理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如铜生成铜绿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变(化学键键长不变),物质形状大小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变。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如铁水铸成铁锅。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2篇

1.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2.CO中含有少量O2不可以用灼热的铜网除去,因为? 3.CO2中混有少量CO不可以用点燃法除去,因为?

4.镀锌铁不属于合金,也不是复合材料;
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非金属)为主的合金。它们都是混合物。

5.纤维和橡胶一定属于有机物,但不一定是有机合成材料,因为它们有天然的。

6.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一定生成二价的亚铁。

7.硫酸铵不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变性),只能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物理变化。

8.只要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能相互换算,前提一定是饱和溶液。

9.质量守恒定律在解题中往往有这样几种应用:一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
二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三是某一元素或原子团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四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10.同一种化合物中,同一元素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N分别显—3和+5价;
Fe3O4呢?

11.化学变化中对生成物真假的判断方法:(1)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2)每种原子数目不变(如:Na+CO---Na2CO3+O2就肯定有问题)

12.含有氯化氢的CO2气体,不一定能使石灰水变浑,含有CO2的混合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一般判断其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将CO2(HCl)通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溶液所起作用是既证明了HCl,又除去了HCl,而CO2几乎无损。

CO(CO2)既证明CO2又除去CO2的样品和装置可以是?

13.锌和铁同时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谁优先反应?铁投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又是谁优先反应呢?

14.化学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总质量—生成气体质量—不溶物质量(包括生成沉淀、不溶杂质)

15.淀粉不能检验加碘盐,因为加碘盐中含有的是碘酸钾或碘酸钠,但不含有单质碘(I2)。

16.玻璃(或带色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分别属于无机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17.如果是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等,则它们有以下的可能性:
一是两种不同的离子(如Na+和NH4+都是11) 二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如CH4和H2O都是10)

三是分别为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如O2和S都是16)

18.某物质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

19.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称量时,如天平指针不指向中间,接下来的做法只能是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再动游码和砝码。

20.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如硫酸铜)的反应。对滤液和滤渣的判断,要考虑所加金属的量是恰好还是不足量,还是过量。

21.洗涤油脂有三种情况:

(1)汽油或酒精——利用溶解挥发(物理变化) (2)洗涤剂——利用乳化作用(物理变化) (3)纯碱溶液——利用化学变化生成易溶物

22.将溶液稀释,只是单位体积内溶质微粒数目减少,但不能说溶质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23.可以导电的溶液常见的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等;
而蔗糖和酒精溶液则一般不导电 24.用肥皂水区分出硬水,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变软,都是化学变化。其它:无论是过滤还是吸附还是加明矾都不能使硬水软化。

25.石油分馏出汽柴油是物理变化,而煤通过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则是化学变化。

26.粗盐提纯——蒸发得到的精盐不是纯净物。

27.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8.有机物如尼古丁(C10H14N2)等等,基本上都是由分子构成---如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不可以说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29.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30.CO还原氧化铁,若玻璃管及其中氧化铁质量为m克,反应停止后玻璃管及剩余物质量为n克,则(m-n)克是谁的质量?

(1)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10克,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单质铁)的质量为7.6克。计算10克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2).CO还原铁的氧化物,其尾气处理,既可以用点燃法,也可以用气球收集,还可以用排水法储存在广口瓶中。

气体从哪边进?如果既想证明生成的二氧化碳,又把CO储存在瓶中,装置该如何改进? 31.Cu2(OH)2CO3生成在Na2SO4溶液中,过滤后数次洗涤沉淀,如何证明已洗涤干净? 32.蔗糖和淀粉都是碳水化合物,都能使碘水变蓝? 33.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含有那些元素?

34.用烧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根燃烧的蜡烛,看熄灭次序,来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35.t1℃时,将2.8g生石灰加入到50g质量分数为a%的饱和石灰水中,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的质量 _____ 5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 a%;
若将该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a%。(填“>”、“<”或“=”) 36.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37.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灭细菌,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延长保质期?

38.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质,溶液的质量会增加(不考虑水分蒸发)? 39.小珍家种植的玉米有倒伏现象,这是缺少某种营养元素的症状。据此,应该施用的化肥可以是磷酸二氢钙?

40.点燃H2和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H2与CO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3篇

盐酸

1、酸是HCl的水溶液。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强调闻气味的方法。)

2.用途:盐酸(HCl)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希望上面对化学中盐酸知识点的总结学习能很好的提供同学们的复习学习,同学们认真学习,相信一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两种绿色能源

下面是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点的内容总结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两种绿色能源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最理想的燃料

关于化学的学习中,下面是我们对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哦。

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上面对化学中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4篇

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质的变化包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是中考必考的内容。通常是让同学们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来辨别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包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通常是考查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其用途。

(3)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此考点往往结合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考查同学们是否能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基本的实验技能考查同学们能否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

【解读经典考题】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例1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A.功夫深,铁杵成针B.佳节到,焰火缤纷C.春天来,冰雪消融D.美酒开,满屋飘香

解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这里所说的生成了新物质,是指物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而不仅仅是状态上的改变。A功夫深,铁杵成针只是体积上的改变,铁杵是铁,它磨了针也还是铁,发生的只是形态上的变化,而本质并没有变,因此铁杵成针是物理变化。类似的C、D都是物理变化。B焰火缤纷是火药燃烧时引起的,火药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气等气体是与火药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物质,因此焰火缤纷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答案:B考点二: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碱式碳酸铜B.医用消毒酒精C.澄清石灰水D.上海市管道煤气解读: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以所含物质的种类为依据的,如所给物质只含有一种物质则是纯净物,如含有多种物质则是混合物。在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以所含元素作为区分的依据,如有的同学认为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而含有多种元素的则是混合物。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如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后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由于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后所得物质为混合物。而二氧化碳(CO2)虽然含有两种元素,但他们化合成了一种物质———二氧化碳,因此它是纯净物。在考查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时,通常通过我们身边常见的一些物质来考查的。如本题,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含有酒精和水是混合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是混合物,煤气是氢气与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A考点三:基本的实验技能例3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B、C、

D、解读:常用化学仪器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常用玻璃仪器中需垫石棉网加热的是烧杯、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等,而集气瓶、水槽等不能加热。

答案:D

【直击中考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蒸馏水煮沸B.高粱酿成酒C.铁制品生锈D.糕点变质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冰雪融化C.食物变质D.空气液化

3、既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氢气充气球B.用二氧化碳灭火C.用食醋除去水垢D.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4、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B.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C.不管桌面是否水平,只要调平横梁就可以称量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B.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D.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清新空气C.不锈钢D.冰、水混合物

8、以下情况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B.干冰制造出舞台云雾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盐酸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

9、物质的用途往往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根据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氢气充填气球B.用盐酸除去铁锈C.用石墨作电极D.用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5篇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
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6篇

考点4 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5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6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考点7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8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7篇

第一至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 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 颜色 、状态 、 气味 、 硬度 、 密度 、 熔点 、 沸点 等;物质必须通过 化学变化 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 氧化性 、 还原性 、 毒性 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液体取 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
不闻 、 不尝 、 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 胶头滴管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 量筒 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 放平 ,视线与 液体凹液面 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 倒 放,标签向 手心 ,瓶口要 紧靠 容器口.

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 外焰 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 对着自己或他人 .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N2 O2 稀有气体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 %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 5O2 点燃 4P2O5;

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是 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CO、SO2、NO2 、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 不易 溶于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 活泼,在反应中作 氧化 剂.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 3O2↑、 2KMnO4 △ K2MnO4 MnO2 O2↑

固液不加热:
2H2O2 MnO2 2H2O 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 法,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

向上排空气 法,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 下 倾斜:防止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 均匀连续 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 移开导管 再 熄灭酒精灯 ,防止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生成 一 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 一 种物质生成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 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 氧化 反应;②都 发热 .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的物质.如 空气 、 海水 、 生铁 等;

纯净物:只含有 一 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 一 种元素的 纯净 物.如 N2 、 Fe 等;

②化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元素的 纯净 物,如 H2O 、 KMnO4 等

氧化物:含有 两 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 的 化合 物.如 H2O 等.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 气泡 ,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 氧气 ;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 ,是 氢气 ;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 O2↑.说法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 小 ;②分子、原子之间有 间隔 ;③分子、的子在不断 运动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相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 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吸附 、 过滤 、 消毒 ;

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颜色和气味 .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蒸馏 .

四、硬水和软水

硬水是含有较多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 肥皂水 ,产生较多泡沫的是 软水 ,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 硬水 .

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
煮沸 、 蒸馏 .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
一水多用 、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 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 碳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核电荷数) ;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 最外层电子数 ;

二、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 数(即 质子 数)的一类 原子 的总称.

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 元素 ;(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原子 .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 Fe 、 S 、 He .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核电荷数 不同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
O、Si、Al、Fe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 失去 电子,形成 阳 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大于或等于 4,在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形成 阴 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 (He为 2 ),在反应中 不易得失 电子,性质 稳定 .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横行(周期):
电子层 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 电子层 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加;

纵行(族):同一族中 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元素的 化学性质 相似.

注:原子序数= 核电荷 数 (质子数)

四.离子:

带电的 原子 或 原子团 .

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表示 铁离子 ;2SO42-表示 2 个硫酸根离子

原子和离子:

(1)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 核电荷 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 = 电子数 质子数 大于 电子数 质子数 小于 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带 电性 显 正 电 显 负 电

符号 氧原子 O 钙离子 Ca2 氧离子 O2-

五、化合价

单质化合价为 零 ,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 .

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 n 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 —(8-n) 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 3

价,表示为 Al ;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表示为 O .

六、化学式

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 物质 (表示 水 )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 元素 组成(表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 分子 (表示 水分子 )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 N2 ;氦气 He ;白磷 P ;水银 Hg ;生铁、钢的主要成分 Fe ;

干冰 CO2 ;冰 H2O ;过氧化氢(双氧水) H2O2 ;氧化铜 CuO ;

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 ;氯化氢 HCl ;氯化亚铁 FeCl2 ;氯化铝 AlCl3 ;

氢氧化钠 NaCl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Ca(OH)2 ;硫酸铁 Fe2(SO4)3 ;硫酸镁 MgSO4 ;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 CaCO3 ;硝酸钾 KNO3 ;

硝酸银 AgNO3 ;硝酸铜 Cu(NO3)2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CH4 ;

乙醇(酒精) C2H5OH ;氯酸钾 KClO3 ;氯化钾 KCl ;高锰酸钾 KMnO4 ;

锰酸钾 K2MnO4 ;盐酸 HCl ;硫酸 H2SO4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8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 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 颜色 、状态 、 气味 、 硬度 、 密度 、 熔点 、 沸点 等;物质必须通过 化学变化 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 氧化性 、 还原性 、 毒性 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液体取 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
不闻 、 不尝 、 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 胶头滴管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 量筒 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 放平 ,视线与 液体凹液面 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 倒 放,标签向 手心 ,瓶口要 紧靠 容器口。

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 外焰 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 对着自己或他人 。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N2 O2 稀有气体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 %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 + 5O2 点燃 4P2O5;

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是 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CO、SO2、NO2 、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 不易 溶于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 活泼,在反应中作 氧化 剂。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固液不加热:
2H2O2 MnO2 2H2O + 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 法,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

向上排空气 法,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 下 倾斜:防止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 均匀连续 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 移开导管 再 熄灭酒精灯 ,防止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生成 一 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 一 种物质生成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 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 氧化 反应;②都 发热 。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的物质。如 空气 、 海水 、 生铁 等;

纯净物:只含有 一 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 一 种元素的 纯净 物。如 N2 、 Fe 等;

②化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元素的 纯净 物,如 H2O 、 KMnO4 等

氧化物:含有 两 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 的 化合 物。如 H2O 等。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 气泡 ,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 氧气 ;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 ,是 氢气 ;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 O2↑。说法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 小 ;②分子、原子之间有 间隔 ;③分子、的子在不断 运动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相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 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吸附 、 过滤 、 消毒 ;

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颜色和气味 。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蒸馏 。

四、硬水和软水

硬水是含有较多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 肥皂水 ,产生较多泡沫的是 软水 ,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 硬水 。

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
煮沸 、 蒸馏 。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
一水多用 、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 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 碳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核电荷数) ;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 最外层电子数 ;

二、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 数(即 质子 数)的一类 原子 的总称。

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 元素 ;(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原子 。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 Fe 、 S 、 He 。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核电荷数 不同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
O、Si、Al、Fe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 失去 电子,形成 阳 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大于或等于 4,在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形成 阴 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 (He为 2 ),在反应中 不易得失 电子,性质 稳定 。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横行(周期):
电子层 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 电子层 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加;

纵行(族):同一族中 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元素的 化学性质 相似。

注:原子序数= 核电荷 数 (质子数)

四.离子:

带电的 原子 或 原子团 。

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 铁离子 ;2SO42-表示 2 个硫酸根离子

原子和离子:

(1)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 核电荷 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 = 电子数 质子数 大于 电子数 质子数 小于 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带 电性 显 正 电 显 负 电

符号 氧原子 O 钙离子 Ca2+ 氧离子 O2-

五、化合价

单质化合价为 零 ,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 。

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 +n 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 —(8-n) 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 +3

价,表示为 Al ;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表示为 O 。

六、化学式

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 物质 (表示 水 )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 元素 组成(表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 分子 (表示 水分子 )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 N2 ;氦气 He ;白磷 P ;水银 Hg ;生铁、钢的主要成分 Fe ;

干冰 CO2 ;冰 H2O ;过氧化氢(双氧水) H2O2 ;氧化铜 CuO ;

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 ;氯化氢 HCl ;氯化亚铁 FeCl2 ;氯化铝 AlCl3 ;

氢氧化钠 NaCl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Ca(OH)2 ;硫酸铁 Fe2(SO4)3 ;硫酸镁 MgSO4 ;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 CaCO3 ;硝酸钾 KNO3 ;

硝酸银 AgNO3 ;硝酸铜 Cu(NO3)2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CH4 ;

乙醇(酒精) C2H5OH ;氯酸钾 KClO3 ;氯化钾 KCl ;高锰酸钾 KMnO4 ;

锰酸钾 K2MnO4 ;盐酸 HCl ;硫酸 H2SO4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19篇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
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 第20篇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推荐访问:知识点 九年级 单元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必备20篇 九年级单元化学知识点(必备20篇) 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