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体会(全文完整)

2022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体会(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01 11:4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体会(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体会(全文完整)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体会4篇

第1篇: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体会

深刻认识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罗志军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7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造性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学习贯彻。

  “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战略保证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苦干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伟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按照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铺平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更是抓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将使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办法都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当前,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凸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党的形象和威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肩负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创新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内涵。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将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综合施策,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我们的法治都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重要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迫切性,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认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实力,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观点和判断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突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党中央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化了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习近平同志结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作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科学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最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党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组织保障。

  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力争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

  以牢固的宗旨意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不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任务相当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以顽强的工作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靠的是优良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注重优良工作作风的养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好的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离不开一个团结统一、纪律严明的党。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把讲党性、讲纪律、讲规矩落实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过程。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第2篇: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

【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具体体现在人们对事物或人格的追求向往以及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信仰】人在没有充分理智认识足以保证某个命题为真的前提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认同的一种心理状态。

从小处讲,是一个人追求的目标,使人充满激情、意志和战斗力。

从大处讲,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最能使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点的使命感。

由于有了信仰保证,所以理想虽然尚未得到证实,而且有些终极理想也是在个人有限的生命中根本无法证实的,但是人们仍然对它坚信不疑地坚持。

邓小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古今中外人与事对信仰坚持的实例:

文天祥:“天地有正气,于人曰浩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方志敏:“敌人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但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李大钊、瞿秋白等革命烈士(为了事业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生命)

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学生存在着信仰危机:

流行歌曲的关键词:

“跟着感觉走”、

“玩的就是心跳”、

“一无所有”、

“过把瘾就死”

“只要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

“理想理想,有钱就想;
前途前途,见钱便图。”

思考题:

正确的信念应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坚定的信念应该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上,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辨证运动规律的正确把握之上。具体来讲,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行动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党章》总纲里的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实现必须具备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

一、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一、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共产主义的涵义

就理论方面来讲,作为学说它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 

就实践方面来讲,它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就理论与实践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讲,共产主义则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1.人类的最崇高理想

(1)在西方:古希腊关于黄金时代的传说;
原始基督教关于千年王国的信仰;
柏拉图《理想国》;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鼻祖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

(2)在中国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或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儒家思想的主张)。

宋代农民起义:均平富、等贵贱

近代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康有为《大同书》:“无帝王,无邦国,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孙中山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特征: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

◆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国家消亡。

◆人类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2.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正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现在,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已在世界一部分国家中建立和发展起来,不管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什么障碍,出现什么曲折,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历史终将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中,东欧演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暂时的挫折,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不会改变。

必须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 :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现阶段是什么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

大跃进运动: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

十五年“赶英超美”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受到客观规律惩罚后头脑冷静下来

邓小平:“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相对于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的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这个路上走。

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核心)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核心内容)。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精神条件)。

(4)“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要求,是我们的宏伟目标(奋斗目标)。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纲领

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十七大增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概念

他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十六大提出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八大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对我国国情作出的总体判断。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当前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仍然是我国的最大实际。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人生目的实现的动力。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要对中国共产党满怀热爱,并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

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的现实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它的实现不可能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它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苦和曲折的奋斗过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就必须把远大理想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保持永远前进的勇气和方向。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是当今先进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重任,面对国内改革开放和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以及世界动荡的政治局势,在时代的要求面前,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充实、提高自己 ,向社会现实学习,向生活实践学习,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为祖国、为共产主义的奋斗历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的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她与其他政党有哪些区别?这是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1921 年诞生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并按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建设党,党的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部队的本色。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第一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第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为什么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从我们党的宗旨来看,这同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这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坚持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首要条件。

毛泽东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的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2.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是历史、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必须由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来领导。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得到的共同认识,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3.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组织和党员带领人民群众认真实施

防止“左”和“右”的干扰,维护安定团结

四)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一、“三个代表”是在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较量

加剧和国内社会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一生产力、新工人阶级

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民族发展动力、民族凝聚力、世界综合国力竞争

四、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工人阶级、新社会阶层、私营企业主等

1 .“三个代表”是在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较量加剧和国内社会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

“文明的冲突”

新的社会阶层

国情与党情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继续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任务,但完成这个任务有难度有风险,具有很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情发生了两大变化。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党员队伍的数量、结构、文化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大变化,为如何保证党员的质量和保持党的性质提出了新课题。

· 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培养和选拔大批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 党内出现和存在一些与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合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执政要务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一生产力

新工人阶级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历史使命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民族发展动力

民族凝聚力

世界综合国力竞争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工人阶级

新的社会阶层

私营企业主等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五)入党积极分子要全面把握党的性质

我们可以把党的性质简概括为“一个领导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

大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全面学习、认真理解和深刻把握。

首先,从 “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各自的内涵上来理解党的性质。

用“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来概括党的性质,是对党的性质最科学最全面的表述。“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三者缺一不可,但是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其次,从“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上来理解党的性质。

“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三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两个先锋队”是“一个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的基础。“一个领导核心”是“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的关键。“三个代表”则是“两个先锋队”和“一个领导核心”的具体表现。大学生学习党的性质,必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亦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将他们对立起来!

二、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追求特殊利益。

(一)党的宗旨的科学内涵

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以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基本观点;
以热爱人民,勤恳工作,甘当人民的勤务员为行为准则;
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真理,伸张正义,敢于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为神圣职责。

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

第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谋”。

(二)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

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只有为人民服务,党才有存在的意义;
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途径:

第一、要让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二、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等。

第四、必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三)共产党员要勇于为人民利益贡献一切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共产党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勇于为人民利益贡献一切。

1.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

检验共产党员的三条根本标准:是否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是否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
是否永远把自己当作劳动人民中普通的一员。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共产党员的一条标准,概括了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是检验是否为合格共产党员的尺码。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牢固与否,是共产党员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

2.共产党员必须努力践行党的宗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站在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前列,认真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无私奉献的关系;

第二,要正确处理个人致富于共同富裕的关系;

第三,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总之,作为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一)概述

1、党的指导思想的涵义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表述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党的指导思想的特点:

第一,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唯一性、统一性和神圣性的特点;

第二,坚持马列主义不动摇;

第三,党的指导思想具有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特点。

3、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二,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三,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四,党的指导思想是团结的旗帜,行动的指南,力量的源泉。

(二)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容

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依据

(2)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第一、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党章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阶段,从党的成立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1年7月---1936年12月左右);

第二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确立阶段,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结束(1936年—1945年);

第三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阶段,从解放战争至毛泽东同志逝世(1945年—1976年).

第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阶段,从党的成立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1年7月---1936年12月左右);

第二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确立阶段,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结束(1936年—1945年);

第三阶段: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阶段,从解放战争至毛泽东同志逝世(1945年—1976年).

第四、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的含义:

党章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事业不断前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成熟的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

形成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召开;

发展和丰富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召开;

正式命名阶段:党的十五大召开。

第三、邓小平理论所经历的三次重大历史关头的严峻考验: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拔乱反正与“两个凡是”及文革左的错误路线的考验;

1989年前后国内外的政治风波的考验;

1997年十五大前后,邓小平同志逝世前后中国将向何处去、走什么路的考验。

第四、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把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归纳为十六个方面: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8.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9.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

10.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

12.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

13.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14.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

15.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 论;

16.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

党章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

第一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第二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阐 述;

第三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形成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作用

回答了我党和国家两个现实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二是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坚持党的基本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经验(十六大报告提出10条经验);

3.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4.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协调发展;

6. 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

7.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5、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含义

党章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品格

1、党的指导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科学发展观 → ······

2、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第一、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

第二、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第三、有着共同的政治利益

第四、有着共同的改造社会的途径

第五、有着共同的理论品质

(四)认真学习和践行党的指导思想

1、深入学习党的指导思想

第一、真学,学风上有新改进;

第二、真知,认识上有新提高;

第三、真信,信仰上有新变化;

第四、真行,言行上有新成效

2、努力践行党的指导思想

践行党的指导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就要做到“十要”

一要学习理论二要立场鲜明三要理想坚定四要学好专业五要提高能力六要维护团结

七要加强修养八要遵纪守法九要关心他人十要为人师表

第3篇: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体会

深刻认识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罗志军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7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造性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学习贯彻。

  “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战略保证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苦干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伟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按照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铺平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更是抓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将使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4篇: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学习体会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政治小论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苦干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伟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按照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铺平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更是抓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将使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办法都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当前,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凸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党的形象和威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肩负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创新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内涵。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同志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将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综合施策,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我们的法治都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重要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迫切性,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认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实力,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观点和判断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突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党中央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化了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同志结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作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科学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最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党的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党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组织保障。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

面”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力争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以牢固的宗旨意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同志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不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任务相当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以顽强的工作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靠的是优良工作作风。同志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以来,党中央以作

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注重优良工作作风的养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好的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离不开一个团结统一、纪律严明的党。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把讲党性、讲纪律、讲规矩落实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过程。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