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党代会宣讲提纲(完整)

2022年度党代会宣讲提纲(完整)

时间:2022-06-28 19: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代会宣讲提纲(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党代会宣讲提纲(完整)

党代会宣讲提纲4篇

第一篇: 党代会宣讲提纲

乐山大佛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宣讲提纲

王有建

同志们:

2012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要求。近日,省委决定用两个月时间,在全省广泛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根据管委会统一部署,结合公司实际,开展主题教育宣讲活动。

一、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这是一个集体概念,并不单指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而是中华儿女普遍的坚定的思想意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梦是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遭受空前屈辱和磨难的洗礼,经历了无数志士仁人肝脑涂地和舍命抗争的无数次劝喻的启迪,经历了千万次中国向何处去的上下求索和反复追问的锤炼,最终找到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道路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这就是“中国梦”。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二、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老百姓的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当选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就说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

三、中国精神

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四、

“乐善至美创新力行”

“乐善”彰显了乐山善良淳朴、乐善好施的品行。“至美”既含有乐山环境美、景色美的自然景色,“至”含有“追求”之意,体现了乐山追求美、喜好美的精神需求,与建设“美丽乐山”、“美丽中国”相通。“乐善至美”与佛教文化追求的“真善美”一脉相通,体现出乐山博大丰厚的佛禅文化。

  “创新”既是世界的,也是乐山的,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现在的乐山;没有创新精神,乐山没有未来。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一致性。

  “力行”含有拼搏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了乐山人新时期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追求。“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也与中华民族传统的“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的民族精神具有一致性。

六、管委会提出的“一个精神”和“三个热爱”

一个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三个热爱:开展“热爱景区、美丽发展”、

开展“热爱岗位、敬业奉献”

开展“热爱群众、共创和谐”

第二篇: 党代会宣讲提纲

乡村振兴战略宣讲提纲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标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顺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到实处。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和党章修正案内涵十分丰富,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健康中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生态系统保护等与“三农”最密切的政策,以及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病保险制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许多内容与农村、与大家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相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调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有几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基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农业农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实际的深刻洞察,抓住了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凸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富有前瞻性和现实针对性。

其一,强调“产业兴旺”,层次更高,寓意更丰富。一是更加突出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顺应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要求,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强调的是,在生产发展中,如果不重视流通的匹配和与需求的衔接,有可能导致生产越多,无效供给越多,资源和要素浪费越大,供给体系质量越差,越难以实现产业兴旺。二是更加突出了农村产业的综合发展,而非单纯的农业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阶段,出现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化、农业副业化和农村发展萧条衰败的问题。要求“产业兴旺”有利于规避这些问题。三是更加突出了对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多重路径的包容性。如推进产业融合化和产业链一体化、强调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等等。

其二,“生态宜居”包含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内容,但要求更高,更加突出了重视生态文明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其三,强调“乡风文明”,就是要在新时代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其四,“治理有效”包括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内容,但内涵更丰富,更加突出了向重视效果的转变。

其五,强调“生活富裕”,并放在总要求的最后,有利于突出目标导向,突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高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比“物质文化需要”内涵更丰富、层次更高,强调“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必将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完善“三权”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推进“三变”改革,更好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构建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完善个体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利益联接机制。要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拓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渠道。要调动种地农民、务工农民、返乡农民“三元主体”积极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民就业创业。要健全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治理体系,尤其要发挥乡风文明的引领作用,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工作水平。要抓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保持农村自然风貌,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尤其要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经济,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灵台县西屯镇林果产业等主导产业适应了人们更好的生活需求,要作为一个大产业加以发展。要做到有品牌、有市场,有组织、有规范,有效益、有环保,推进林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振兴乡村,要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要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要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

(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要抓手,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合、土地确权颁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村村通自来水、农村道路硬底化、小河流治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并发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为抓手,深入推动“三个重心下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业农村工作人才培育,培养和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坚持党建统领、群众路线、智慧治理,不断创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要持之以恒推进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创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抓住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抓好信访维稳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牢记承诺、履行承诺,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要坚持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大力推进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政策兜底扶贫,积极谋划和落实“造血”型项目。关注贫困人口,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积极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

此前,由于担心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有的农业企业不敢加大投资,一些农民有短期行为。十九大明确发出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农民预期,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培育以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更多资金、技术、人才流入农村和农业。我们要学深悟透报告精神,积极探索提高贫困群众收入的方法路径,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贫困户、帮扶企业和村集体三方受益,实现推进脱贫攻坚、发展实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的“三赢”。

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每一项战略都是践行目标的强劲动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之一,决策在顶端,贯彻在中间,落实在基层。千秋功业,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基层干部善作善为,以坚决执行的政治担当、“钉钉子”的落地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中央的宏观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内在规律要求、人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向往,凝聚到振兴乡村的伟大实践之中,树立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新形象。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新时代我国实际的重要论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农民是我们最为关心的群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仔细研读报告,可以看到清晰的规划蓝图。从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转变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十九大报告从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出发,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增活力,抓住了强农富农的“牛鼻子”。以此为导引,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农业既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也是关系民生的基础行业。农业兴,则百业兴。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所以农业始终关联着国家全局发展的脉络。当务之急是加速培育现代化农业,用新技术新资源革新陈旧淘汰的模式,用新理念新知识武装农民僵化落后的思想。让农村留得住人,让农业吸引人,需要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亿万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庄稼汉”成为懂生产技术、有管理经验、熟悉市场的“新农民”。

农村是发展农业的根据地,农民是发展农业的主力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战略已经足够充分,最关键的就是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寻求致富产业,形成完整的发展链条,结合实际,一步一步壮大起来。提升农民素质则是“三农”问题最为核心的一个要素,因此,要在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经营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适应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如同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为党的好政策鼓掌叫好!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点燃了新时代农民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开辟农村新天地的梦想。

改革让农民有盼头。改革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因素。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的产物。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农业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三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老百姓对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了更多新的期待,激发新时代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创业追梦的前进动力。

政策让农民有甜头。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关土地承包关系的论述,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农村形势准确判断后作出的英明决定,这些政策使广大农民对未来发展有了信心和底气。一方面,这一政策安排将给更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既可以沉下心来搞生产,又可以放心流转土地经营权,还可以安心进城务工。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各地通过继续健全和完善配套制度,探索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政策释放红利,新时代土地里能够刨出“金饭碗”,这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国梦在新农村的具体体现目标,让农民有奔头。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新时代新农村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说到底,关键在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集聚富民的各种要素,提供各类体制机制保障,极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内容,说到农民的心坎上了,大家要浑身充满干劲,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七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对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村来说,以前在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等方面做的很不够,今后要下大气力补上!

当前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让农民奔小康,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须不断的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农村改革上下足“绣花功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补短板、强弱项,让农民有更多的幸福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表述,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领会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领会把握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培育、农村民生改善,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支部建成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心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第三篇: 党代会宣讲提纲

贯彻党代会精神的宣讲活动总结


  ++县土地储备中心  
  开展承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活动的  
  情况总结  
    
  为尽快把承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基层,把奋斗目标变成成效,土地储备中心按照中共滦平县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承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活动的通知要求,开展了“承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主题宣讲活动。  
   10月31日 ,中心召开了宣讲“承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共计126人。宣讲会由中心副主任+++同志主讲,为让党代会的精神深入到全体干部职工的心里,并能时刻学习,中心还给每位干部职工发放了“承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明白纸。  
  大会围绕全面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个总目标,在认真学习和准确理解市党代会精神的基础上,针对干部群众在学习讨论和谋划工作中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重点讲清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二是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奋斗目标;
三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全面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主任还结合我市实际和今后5年的主要任务,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总目标,针对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习讨论和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大量生动事例,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与会人员在认真听取宣讲后纷纷表示:此次宣讲紧扣主题、联系实际、生动深刻,对自己理解和把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也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对全市未来5年的基本任务和发展目标有了更加充分地认识。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党代会的会议报告主题鲜明、求真务实、心系人民,实事求是地回顾了过去五年来的主要工作,认真总结了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科学分析和阐明了承德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一以贯之确立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发展战略振奋人心、发展定位激励人心、发展目标鼓舞人心、发展举措凝聚人心,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中心主任+++同志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要以这次宣讲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立足本职,锐意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单位的两名基层群众工作队队员还要分别进入到自己所分包的东街村和蕨菜沟村,通过走访群众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最大限度地落实到基层,使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深入中心所包的两个基层组织和群众中去。  
  

第四篇: 党代会宣讲提纲

玉林店中学“道德讲堂”宣讲材料(四)

日行一善至善行一生
安守宁
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重点和大家谈谈“善”的问题。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这种“善”发展成为终身受益的习惯呢,结合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我谈谈我的看法。
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就是倡导、鼓励我们每天坚持做好事,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有一个道德自律的意识。“日行一善”是一个“知而后行”、“知行合一”、“行而成德”的过程,长期坚持这个过程,能够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日行多善”再到“天天行善”,最终使其“善行一生”。
我们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善行长久地坚持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使其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存好心:培养和教育我们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具有感恩之心等。
说好话:培养和教育我们语言文明,能够使用礼貌用语,懂得“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朴素道理,会安慰人、鼓励人、理解人等。
行好事:培养和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等。

做好人:培养和教育我们在家庭做一个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的好学生,在社区做一个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好市民,在社会做一个遵守公德、行为规范的好公民。
要做到“日行一善”我们必须明确下列内容(一)知善。
俗话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德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活动,采用各种方式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善、为什么要行善、怎样行善非常重要。知善的方法不是道德知识的灌输,知善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了解道德名词。知善的目的是要学生将所学“善”的知识内化融通,逐步从内心产生崇善向善、愿意做好事的善愿,能够心存善心。
我们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就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然后认真去感受做好事、为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例如帮助同学打扫卫生、扶老人上楼梯、过马路、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做家务等,这些都是在做好事;
哪怕是捡一个果皮、说一句好话、给别人一个微笑、伸一把手帮助别人都是善的行为。我们教育学生开展“日行一善”活动是要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教育引导学生长期地坚持做好事,长期的践行、感受,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从小养成抬手做好事、随处可行善的良好习惯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最终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二)行善。
一切德育活动都离不开“行”的过程。何谓“行”?就是知善后,善念、善心、善愿的外显过程。“行,道也。”行,是行善道,行善念,

行善心。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的实践,德的积累,都是在点点滴滴的“行”中得来的。
怎样“行”?古人云“行,人之步趋也。”行有三法:一效前人而做,即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善行义举;
二效榜样而做。即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效仿身边典型人、典型事;
三效书理而做,即教育引导学生按照书上所讲的道理去做。
坚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平台,以社会教育为阵地,积极开展“四合一”式的“日行一善”教育活动,并通过长时间的坚持,自然形成学生的三“善”:善心、善言、善行。
1)在家庭广泛开展孝敬教育活动
基本: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孝敬教育活动,开好家长会,达成家校共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在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孝敬教育宣传;
下发“孝行积分卡”、“笑脸图”等可具操作性的孝行评价工具,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督促帮助下,按照孝行评价工具提出的指标,努力践行孝敬长辈、关心父母、自立自理等要求,定期在班级展示,并作为评选“小孝星”的重要依据;
规定学生在“三八”节、清明节、母亲节、重阳节、父母长辈的生日等特定节日至少做一件孝敬事;
实践“五个一”活动,即在休息日和寒暑假想一下父母在干什么,每天做一件孝敬实事,每学期写一则孝敬日记,假期当一天家,每学期计算一次自己的开支帐;
开展“三比”、“六心”为内容的系列活动,“三比”即比学习、比孝敬、比奉献,“六心”即积极上进让父母舒心、学习勤奋让父母称心、生活自立让父母省心、遵纪守法让父母放心、明理懂事让父母顺心、报效社会让父母开心。

2)在学校积极开展敬师互助活动
基本:俗话说“事师之犹事父也。”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校倡导尊师其实就是感恩教育,感教师的教导之恩。“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尊师教育活动有三:一是教育学生尊敬教师、体谅教师的甘苦;
二是教育学生勤学善思、成就学业回报教师;
三是教育学生学习教师业精于勤、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学校可依据各地不同情况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尊师活动。3)在社会参与各种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学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辖区进行慰问、演出,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清除街道小广告、打扫社区卫生、扶助孤寡老人、为社区办黑板报等活动。
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逐步实现由小善助人到大善爱国的思想升华。
根据家长的特长和职业特点,以志愿者的方式,定期邀请他们参于学校的各项活动及学生管理,和学生一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家长投入到“日行一善”活动之中。
根据本校实际需求,邀请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热心人士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到学生德育活动中。如以道德模范、“五老”等为骨干队伍,以社区为依托,围绕形势政策、党的历史、思想道德、公民意识教育等教育重点,结合自己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各个时期的切身经历,以各种形式到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教育活动。(三)扬善。

“扬,举也。”善不扬不显,德不彰不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彰扬好人好事,可以起到“以一带十”、“以点带面”的作用。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中涌现的好人好事的表彰和弘扬,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影响身边人,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和引导学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断培养向善崇善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树立道德模范: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中涌现的好人好事的表彰和弘扬,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影响身边人,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身边人。学校可以结合开展的各项活动,评选出来的道德模范,利用国旗下讲话、光荣榜、专栏、“日行一善”故事会、“日行一善”报告会等途径积极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和引导学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断培养向善崇善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营造扬善氛围: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善”文化的熏陶,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站、文化墙、光荣榜、故事会、板报、校刊、建立相关的网站博客、举行事迹报告会、征文、绘画、摄影以及手抄报比赛等形式营造扬善的良好氛围;
学校可以利用楼梯文化、墙体文化、橱窗文化等,营造人人崇善、人人向善的校园氛围,构建学校“处处有德育”的人文特色,以形成人人向善、人人扬善的良好氛围。(四)乐善。
以善为乐,方能持久为善。否则活动开展只能形式化、表面化,不能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日行一善”的活动中。只有使广大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愉悦和轻松中践行善德,才能促使活动的长期开展。
我们要通过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的熏陶,让学生从小就充分体验到

做好事的快乐,培养学生们自觉行善乐善的品质,使学生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存善心行好事的良好品质,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天天行善”再到“处处行善”,最终实现“终身向善、终身乐善”。老师、同学们,在此次活动的开展中,我希望大家能真正做到继承:善,是传统道德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十分注重塑造人们“至善”的道德人格,培养具有理想品德的“君子”。它的目标是现实的,方法是注重实证的,途径是偏重于启迪内心觉悟而达到行为自觉。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要求人们接受道德教育,认识理想的道德观念,并在行为上表现出君子的美德,达到知善和行善的统一。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日行一善”活动的推广中都要积极地继承。
创新:“日行一善”活动的开展,核心是践行,模式要创新。要紧密把握社会发展环境,不断摆脱狭隘的思维方式,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个性,逐步转变旧有的德育形式,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通过大量实践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德育发展模式。
坚持:任何一项德育活动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朝三暮四。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日行一善”活动要有坐冷板凳的准备,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要有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只有这样,这项工作才能坚持有效,才能育善在其心,成善于其行,积善成其德。
有效:不能把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上,而是努力使活动生活化,使“日行一善”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使之更加生活化、多元化与本土化,增强“日行一善”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这项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希望我们提供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真正做到从“日行一善”到“日行多善”直至“善行一生”。
谢谢大家!
2013.03.20

推荐访问:宣讲 党代会 提纲 党代会宣讲提纲 党代会宣讲提纲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宣讲提纲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