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草原早晨说课稿(2023年)

2023年度草原早晨说课稿(2023年)

时间:2023-03-18 15:2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草原早晨说课稿(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草原早晨说课稿(2023年)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由练读、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本课的生字词、能在田字格中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打、动、牧。

  (3)通过朗读、理解、角色表演等方法、借助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打、动、牧”;能抓住关键词句、在脑海中展现大草原的样子及草原早晨热闹、欢快的场面、去感受牧民们的勤劳、欢乐、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设计思路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为情感目标。

  五、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黎明前的草原图”、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了。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较贫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当学生谈到“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学生对草原醒来了、难以理解、我播放“啪!啪!”的鞭声、响亮、震撼、通过这些形象的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宁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然后课件出示“铺满新绿的草原图”、让学生说说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明白“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这就是课文中“铺满新绿”这个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用朗读唤醒同学们的耳朵、让大家感受到草原醒来了。同时、注重了知识的复现与整合、结合之前学过的《小池塘》一课中“醒来了”的理解、初步体会“拟人”这种方法的有趣、生动、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的欢乐场面、在学习这一段时、学生对“涌”的理解可能会不到位、因为从没有到过草原的小学生、头脑中对羊儿争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门这一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语言描述、生动地再现了很多羊儿欢快的“涌”出圈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假设自己就是那一只只欢乐的羊群、体会草原的快乐、自由、再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习“牧民们跨上骏马、赶着那欢乐的羊群。”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牧羊人“跨上”和“赶着”时动作的潇洒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自然段写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我设计了过渡语——“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我们向远处望去、又会看到些什么呢?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接着通过欣赏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动吃草、牧羊人悠闲地躺在草地上的画面、学生再一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讲解“回荡”一词时、不是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去“意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其中、还要穿插一个比喻句的小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扩展阅读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扩展1)

——《草原的早晨》教案

《草原的早晨》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原的早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的早晨》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二、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一( )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捺,“卜”在*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四、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草原的早晨》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

  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草原的早晨》教案3

  【教材简解】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习注重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悟,在体悟中学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效果,拉进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将安排“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学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准备安排“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品读课文,想象感悟”“学习生字,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再现草原早晨的情景,并领悟文本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课开始,我用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导入课文,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孩子们自然流露出陶醉的眼神,内心充满了对这个美丽地方的向往。如何让孩子们在感受课文描写中从“入情”到“动情”呢?我以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来品读课文,体会感悟,强化语感,淡化分析。我采用点名诵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最后,用用部件法、熟字记忆法、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自形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引入课文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大草原?

  生:在电视上。

  生:在电脑上。

  师:课文就给我们描写了草原早晨的美景。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大草原,去看看那儿美丽的景色。请欣赏!小朋友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呀!(播放草原视频文件)

  【简评】

  草原对于苏中地区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草原,比如电视上啊什么的,有个初步的概念,再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老师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片视频给学生展示了真正的草原风光,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语言正确而富有个性,他们好象融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中,加上老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使发言者深受鼓舞,也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课堂气氛达到了和谐与高潮。他们自然读得很高兴,也很快能将课文内容理解并加以运用.

  二、揣摩语言

  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读一读。

  听!草原上传来了“啪啪”的声音!谁来读一读(放录音)啪!啪!

  师: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叫醒了熟睡的草原,在草原上传得很远很远,该怎样读呢?(指生读)

  师:老师感觉鞭声还不够响亮、有力,黎明前的草原也不够宁静,谁再来读读?(指生读)

  师:读得好,老师终于听到响亮的鞭声,感受到草原黎明前的宁静,我们就这样来读读,好吗?(学生齐读)

  【简评】一开始的两声响亮的“啪!啪!”鞭声,学生怎么也掌握不好,为了让学生读好,我让他们模仿牧羊人甩鞭,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切身体会,得出结论。不必受教师范读的束缚,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我会读”、“我能读”、“能读好”这种信念树立起来了,文中的人文内涵感悟到了,自己的感受也读出来了。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这铺满新绿的草原,你们见过吗?(出示超链接:草原新绿图片)

  师:请看,这草儿刚冒出新芽!绿中还带着些黄,很有生机的!

  师:“铺”,你们见过妈妈“铺”过什么?

  工人“铺”过什么?

  生回答。

  师:东西铺开都特别——(*)瞧,这铺满一地新绿色小草的草原多美!谁能把这份美读出来!指名读“铺满新绿的草原”

  (点击动作按钮,回到第一段文字)

  师读第二句,问:小朋友们,你觉得这里哪个词你最感兴趣?

  点击出示红字“醒来”

  师:“醒来”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醒来”本来的意思是指我们睡觉醒来了。

  师:草原醒来时什么样子呢?请小朋友们看画面(课件播放夜里宁静的草原,随着黎明的临近,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牧民的说话声。

  生:我看到了许多牧民跨上骏马。

  生:我听到了“啪!啪!”的鞭声。

  生:我听到了羊儿在“咩咩”地叫着。

  师:当黎明到来的时候,草原上出现了一片喧闹的景象,所以说草原醒来了。

  谁能将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学生评价。

  再读。

  评价后再读。

  【简评】这一教学片段从”醒来”一词入手。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运动着的。教者从教材中提炼出醒来这个动词,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反映草原以静到动的变化,展现草原醒来后的喧闹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进一步揭示了醒来的内涵,加深了对醒来一词的理解,更让学生觉得贴近可感,收到因方借巧,即势会奇的效果,悟解得更加深切了。

  教学中既鼓励了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把理解词语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结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正像《语言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言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从“醒来”一词入手,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反映草原从静到动的变化,展现草原“醒来”后的喧闹景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这样做,进一步揭示“醒来”的内涵,加深了对“醒来”一词的理解,学生的观察、想像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在备课时,我就在想:这样一篇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怎么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怎样让他们能够乐于学习,乐于融入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呢?

  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再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课中又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理解“铺满新绿”、“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等词句。

  于是,带着这样的课件走进课堂,孩子们通过欣赏草原风光、倾听草原歌曲再借助文本进行阅读,他们和书本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中他们也放飞了自己的心灵,跟着牧羊人人一起高歌一曲,在唯美的课文描述中感受到了大草原的无限美景和牧民们惬意欢快的生活,从而对大草原充满了期盼之情。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可以说,我在备课时的担忧成了杞人忧天,这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反倒引起了孩子们对草原的无限向往之情,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草原的早晨》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等。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 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

  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处。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读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试着读文中的长句。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说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认识“偏厂旁”

  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板块一

  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欣赏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还看了美丽的小池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板书:草原

  引导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

  2、出示挂图

  教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块二

  1、教师范读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鞭声 打破 黎明 宁静 铺满 新绿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回荡 圈门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5。检查自学效果

  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板块三

  1。 出示生字:原、打、宁、羊。

  2。交流讨论。

  原:“厂”偏厂旁 半包围结构

  里边不是“泉”。

  打:左窄右宽。

  宁:上下结构。

  3。 教师范写

  作业

  设计

  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

《草原的早晨》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景。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图、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认识新偏旁(二)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

  (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

  (板:草原的早晨)领读:

  师:我国的内蒙古及两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早的树木,适应放牧牛羊。

  3、说能说说记住“原”学的办法。

  (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蹦跳着向前奔)

  另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①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读一节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这些词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交流

  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②指名读第二小节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第三小节

  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4)复习巩固生字词

  ①认读

  ②结合认读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业

  1、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想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写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厂”字头 ( )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另写生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工 远处 飘动

  (2)听写,说出“处”“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 新绿铺满草原)

  时间 早晨 黎明

  ②口头填空:

  鞭声打破 宁静。 草原醒来了。

  (3)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过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着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了。一样)

  指导: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②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 奔向 草原牧民们 ,追赶那 。

  ③交流:一只只:羊儿多

  蹦跳着:羊儿欢快

  无边:草原大

  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④这一段写羊儿多,牧民欢乐,感情朗读。

  3、第三自然段

  ①只有一句话,谁会谁读

  ②写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③作者为什么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羊、云都是白色的,并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 )草原

  ( )羊群观点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学写新字词

  完成有关练习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写好生字

  三、教学难点:

  认真书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五、部诵指导: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来了。

  ② 羊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追赶那 。

  ③ 羊儿像 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

  无 打 处 民 动 牧原新

  指名认读

  3、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打:左高右低

  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

  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

  新:左右两边上面齐*,右边“斤”的竖拍长。

  无:独体字

  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

  与“外”相区别

  七、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板书:

  5、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教后小记: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录像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上并没有立即就让学生看录像,一面是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通过读书,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这时,录相的加入让学生的疑问与图像相联系,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示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草原的早晨》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牧民(乐)

《草原的早晨》教案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大草原美的风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计算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出课题

  1.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播放图片。配合课文内容的大草原的美景: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

  3.草原上的音乐悦耳动听,草原上的景色更是美丽迷人。想去看看吗?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们很美,很大?

  (2)图上有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2.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铺满:看图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三、自读课文

  1.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小朋友,你认为那些词语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来当一下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

  (2)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象。

  2.学生自由说好象看到了什么?

  3.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请小朋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草原最美!

  4.指名读,其余的同学做评委。

  5.指导读好铺满新绿。让学生用画笔画出铺满新绿的画面,再读。

  6.充分诵读第一自然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处、远是做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夂,为折文。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着重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六、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播放图片,学生观察羊儿和牧民心情如何。(欢快,高兴)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最能表现出羊儿和牧民的欢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

  4、学生说,师板书。

  羊儿

  涌出

  牧民

  跨上

  追赶

  5、观看图片,理解无边的意思。

  6、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草原的热闹广阔,牧羊人的愉快心情,羊儿的欢快活泼。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羊儿越跑越远,远远望去,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远处有什么?(板书:像白云)课文中把沿儿比成了什么?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多媒体播放《草原牧歌》。谁说说这是怎样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这么美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有个词叫(板书:回荡)

  5、指导读书,比一比,看谁的读书声像牧羊人的歌声那么美,那么响亮。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指导背诵。

  五、播放音乐,学生尽情表演

  学生听着蒙古乐曲,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表现扬鞭催马,有的表现骏马飞奔,有的表现河边遛马,有的表现牧羊人放羊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

  六、拓展练习

  尝试说一说《学校的早晨》

《草原的早晨》教案8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学生分析:

  1、本次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对教学精心设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由于地域、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对草原缺乏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认识了生字,熟读了课文。

  4、学生初步具备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生将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草原美丽情境中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

  1、学生运用初步具备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理解和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创造性的运用语文。

  2、了解有关草原的各种知识,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草原音乐)这是一支从遥远的大草原飘来的牧歌,闭上眼睛,听一听马头琴的声音,想一想还带着露珠的青草,又一个草原的早晨来临了。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谁来说说:你心目中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那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曲草原音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个美丽意境,而且引发了学生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2、复习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静)

  (课件展示图片:黎明前的草原图)

  师:黎明前的草原像沉睡的孩子,草原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四周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感觉是多么的宁静。沉睡中的草原是宁静的,是什么把它叫醒的呢?读读文中第一小节。

  1、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说,那你来学一学吧,把这鞭声带到文中读一读。文中第一句话,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师评点: 这是远处的鞭声,这是近处的鞭声。我们一起来甩起这响亮的马鞭吧!

  4、刚刚醒来的草原是什么样儿的?读读文中第二句话。

  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这就铺满新绿的草原,这绿色望也望不到边,覆盖了整个大地。像什么?谁愿意看着这幅图再来读这句话?

  5、醒来的草原在宁静中展示着生机,真是风光无限哪。一起来读读文中的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时就应该是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因此,我借助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请学生模仿鞭声,让学生明白了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读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三、学习第二段(热闹)

  1、醒来的大草原风光美丽,在这美丽的风光里到处充满着欢乐,读读课文第二段,哪一句话让你体会到了欢乐?

  2、出示:“一只只羊儿……”

  说说理由,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读。

  3、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4、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羊儿,想不想第一个跑到草地上?你这只羊急着去草原上干什么?小羊们,你们的心情激动吗?开心吗?把你的心情带到句子中读出来。

  5、草原的早晨,羊儿们真快乐呀,还有哪句话让你感受到快乐了?

  6、出示;“牧民们跨上骏马……”

  牧民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感受到你们的快乐了。

  7、草原上快乐的又何止羊群、牧民,让我们一起到草原上去寻找欢乐吧。

  (课件播放草原羊群奔跑,牧民放马,各种动物成群的图)

  8、草原的早晨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再读课文,享受草原带给我们的欢乐吧。

  【设计意图:为了更深刻的体会草原早晨的欢乐、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搜集了许多图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完图片的收获,既体会了草原上万物的欢乐,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四、学习第三段(美)

  1、读第三段。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那你也照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凡是教师范读课文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专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师范读能体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体现教师的朗读技巧。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学生听得见,感受得到,这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起学生朗读课文得愿望,第三段是对草原景色美的描述,我就设计了教师范读得环节,把文章的美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

  2、课件出示: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3、天空多么明朗,天空下面是一碧千里的绿色,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他们跟天上的白云连在一起,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羊群。请你用读书声来表现这美丽的景色?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愿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4、(播放牧歌)听,这是什么声音?

  这歌声被风吹到,传到了很远很远的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草原上美丽的风景,悠扬的牧歌,让我们都陶醉了,把第三小节美美得读出来吧。

  五、总结拓展

  1、这就是草原的早晨。它是宁静的早晨,它是热闹的早晨,它是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早晨。现在,你一定对草原的早晨又有了新的感受吧!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文吧。

  2、练习背诵

  3、从你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你对草原的喜爱。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关于草原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朗诵吧!

  4、语言文字像一个个小精灵,它能把自己同的感受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老师也写一篇《草原的早晨》。你来读一读吧,比比跟今天学的的课文哪个更美。

  【设计意图:一节成功的课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而不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次教学的最后,我展示出一首诗歌,也是草原的早晨,描写的同样是草原早晨的情境,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想,他一定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会让他们初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课外延伸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经过本次教学活动,引发了我许多思考,我对语文阅读教学又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首先是语文课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点应该是教与学共同关注的一点,同时也是一节课容易发光的点。我将重点刚在学生的学上,放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放在字词句的训练上,我开始在网上查阅大家之作,我想学习别人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训练的,其中有一篇名师窦桂梅的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那些巧妙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深深吸引着学生,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回味。因此,我也在我的课堂上精心设计了几处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环节。

  其次是语文课中的情。许多优质课是文章的情打动了授课老师,授课老师的动情感染了学生,感染了所有听课的老师,而我在这次讲课中没有动情,因此,也没有感染我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很失败。

  第三点,我觉得自己的课太薄了。语文课上听、说、读、写,而在我这节课读得不深,也没有涉及写的内容。

  第四点,也是感触最深的一点,学生的素养。我认为,自己的学生培养的不到位,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表达,这次活动引发了我一个新想法,那就是如何从一年级入手,有计划、有目标的提高学生的素养。但我认为这不只是语文老师的问题,是我们各科老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学生的养成习惯,课堂学习状态,都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共同努力。

《草原的早晨》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课时计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 5 草原的早晨

  3、解题:

  ⑴ 学习生字:原

  ① 指名呼读音节:yuán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 教学厂字头。

  ③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

  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 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⑵ 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 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

  ⑴ 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⑵ 图上有谁和什么?

  ⑶ 牧民们在干什么?

  ⑷ 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⑴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

  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⑵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⑶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① 牧:教学牛字旁。

  ② 民的笔顺。

  ③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⑷ 骏马:指好马

  指名拼读音节:jùn

  ⑸ 远处:

  ① 指名拼读音节:yuǎn chù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ù 是翘舌音。

  ② 远与运比较。

  ③ 处与外比较。

  ④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⑵ 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⑶ 领读几个长句子:

  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1、处是左下包右上的字;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2、教学处的偏旁。

  3、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思考讨论:

  ① 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 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 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 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⑶ 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涌奔

  牧民跨追

  ⑵ 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 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 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⑶ 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

  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⑵ 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⑶ 看录像,体会意境:

  录像内容:与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⑷ 指导朗读。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⑴ 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

  ⑵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1、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的早晨》教案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

  3.解题。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2)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2)图上有谁和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牧:教学牛字旁。

  民的笔顺是 。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

  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 chu。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

  远与运比较。

  处与外比较。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 ,称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 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

  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3)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 涌 奔

  牧民 跨 追

  (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3)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看录像,体会意境。

  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 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近处 远处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 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附板书:

  5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的早晨》教案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8个二会字、4个新偏旁,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自制的幻灯片;2、生字卡片;3、板书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详)

  一、欣赏草原美景,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的黄土高原上,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还有许多耐干旱的树木。成群的牛羊、成批的牧民都生活在那儿。

  王老师很想到那儿去看一看,所以搜集了许多那儿的图画。现在,我们一起来饱饱眼福。(出示“草原美景”幻灯。)

  你们知道我想去哪儿了吗?对!是草原。(出示生字卡片“原”,指导记忆字音、字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描写草原早晨景色的文章。(边述边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识读新词。

  1、自由轻声独独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再标好小节号。

  2、文中有许多新词,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读读屏幕上的词语,不会的可以看看书上的拼音。

  (出示词语) 响亮打破黎明宁静涌出圈门无边蹦跳牧民追赶跨上骏马远处飘动回荡铺满新绿

  (变化方式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再齐读。)

  3、认识了这些词语后,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再读读课文,待会儿把你喜欢的句子,或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还没有读懂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以自荐的方式了解学生郎读的情况。)

  4、篇文章这么美,我都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草原的景象。(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5、听完课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你来描述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揭示草原显现的美。)

  三、体会理解文意,朗读内化。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草原早晨的美。

  1、学习第一段。

  刚刚读第一段的时候,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句子。

  (1)(出示句子)

  *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指读,齐读,引导用不同的句式练习说话,如“()唤醒了()。”

  “()把()唤醒了。”“()被()唤醒了。”……

  (2)(出示第一段话)

  “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读,指读,齐读,引导学生了解写法。

  (3)这段话里,有个展现草原美丽的词,你来找一找。(板书:铺满新绿,练读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此番景象,引导背诵相关的`诗词。)

  (4)铺满新绿的草原是被——(生齐:响亮的鞭声)唤醒的。鞭声什么样?(指导朗读好“啪!啪!”感受到声音传得远。)

  鞭声是牧民们在——(生齐:黎明)时候敲响的,看来,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起得还真早,他们真勤劳呀!

  (5) 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过渡:醒来的草原不再宁静,变成了什么样?

  (1)(出示第二段话)自由读第二段,看看你知道了些什么?

  (2)指读,讨论交流:“一只只”、“涌出”、“羊群”说明羊儿多;“蹦跳”、“奔向”说明羊儿的欢乐。

  (3)欢乐的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它们在想什么?它们要干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4)羊儿在尽情玩耍,尽情奔跑,怪不得牧民们要——(生齐: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板书:欢乐的羊群)

  (5)让我们听着欢乐的乐曲,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话。

  四、自主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生字宝宝等极了,让我们来和它们交朋友。

  1、认读生字:“原、打、宁、门、无”。

  2、自主记忆字形,书空记忆笔顺。

  3、教师范写“原”“打”,在演示中指导学生看清书写注意点。

  4、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略)

  一、欣赏优美乐曲,回顾旧知。(第一、二段话)

  课文第一、第二段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让我们一边欣赏优美的乐曲,一边来想象草原早晨美丽的景象。(播放草原歌曲。)

  我们来把草原的景象说一说。(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自由说话。)

  二、继续学习课文,尝试背诵。

  1、学习第三段。

  羊儿越跑越远,越跑越远,好像跑到了天边。

  (出示句子)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自由读,指读,齐读,讨论:牧羊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

  这么响亮动听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是——(生齐:回荡)。

  2、看着美丽的景色,听着悠扬的歌声,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读、画、唱、演……尽情表现后,让部分学生上台表达感受。)(板书:美丽)

  3、看来,大家的确被草原的美丽深深吸引住了。看着画面,我们来加上动作赞美一下美丽的草原。(学生自由表演,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三、拓展学习空间,自由畅谈。

  1、网上点击,资料查阅:风俗习惯、美丽风光、特色歌曲……

  2、自由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草原的早晨

  铺满新绿

  欢乐的羊群飘动的白云

  美丽

《草原的早晨》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 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 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 指名认读。 3. 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 练习描红。 2. 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 背诵课文。

《草原的早晨》教案1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草原的早晨》教案14

  教材简析:

  《草原的早晨》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读写“原”,认识部首“偏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们的勤劳。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渗透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成功地创设了情境,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设计思路:

  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在这节课中,我紧扣一个“情”字开展教学: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时——入情

  开课时,孩子们伴随着草原上优美的歌声观看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顺势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后,我又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这两次感知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二、在朗读感悟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三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首先,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时我借助草原上热闹景象的课件演示,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帮学生理解“草原醒来了”的含义。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先看录像,再读句子,最后联想自己下课时的情景,化抽象为形象,这样将学生的体验与文本联系起来,很容易就引起了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通过欣赏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通过读书、想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三、在感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进行抒情。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这些天,我们随着春姑娘走过了小池塘,翻过了梅花山,领略了小池塘的美丽,梅花山的热闹。今天春姑娘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听,那儿的歌声已经响起来了!(出示图片,放歌曲)

  2、师: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草原)学习“原”。你到过草原吗?看课件“草原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3、师:草原是美丽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原的早晨。(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进入美丽草原的情景之中,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

  2、说说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很好的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读了课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么来到的吗?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看图,闭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这时远处的天边泛起了一点点白,天慢慢亮起来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似乎连风儿都躲了起来。小朋友,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草原气氛怎样?(安静、宁静)

  指导读词“黎明的宁静”

  (2)黎明的草原一片宁静,是什么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你听过鞭子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读词“啪!啪!”)

  是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抽出了鞭声?(牧民)牧民们是多么勤劳啊!

  谁愿意当一回勤劳的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指名读)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现在我们都来当勤劳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3)(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觉如何?(像一块巨大的绿绒地毯。)指导读词“铺满新绿”

  (4)铺满新绿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劳的鞭声叫醒,草原醒来了,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

  (5)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时,我利用闭眼想象、图文对照等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醒来了”等重点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黎明草原静态的美。】

  2、学习第二段。

  (1)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草原上的羊儿多不多?自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羊儿的多?(一只只、涌出、羊群)出示图片体会词语,感情朗读。

  (2)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儿,被关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无边草原的圈门开了,你会怎么做?来到广阔的草原上以后呢?你想干什么?指导读词“涌出”“蹦跳”

  (3)羊儿们此是多么高兴、欢乐?谁愿意读好这句话?

  (4)看到自己的羊群奔向了远方,牧民们可着急了,于是他们——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图片)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

  (5)草原的早晨充满这欢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小朋友没有见过成群的羊儿奔腾在草原上的欢快场面,没有体验过牧羊人跨上骏马驰骋草原的潇洒心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演一演羊儿,体验一下羊儿的心情,再结合图片的赏析,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说去体验,学生学得开心。】

  3、学习第三段。

  (1)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说为什么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3)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牧羊人的歌声)听,牧羊人的歌声都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听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4)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儿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在草原的上空来回飘荡,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书上用了一个词,叫什么?(回荡)

  (5)草原的早晨真美,谁愿意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读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

  4、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优美的歌声,美丽的画面总能打动一切,对于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关木村的歌曲,意在使学生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情景中,用优美的旋律来渲染气氛,打动孩子们的心灵。】

  四、实践活动

  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你想说点什么?课外同学们可以读读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以及有关写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5、草原的早晨

  羊儿欢

  牧民乐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扩展2)

——《草原的早晨》教案

《草原的早晨》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的早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的早晨》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大草原美的风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计算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出课题

  1.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播放图片。配合课文内容的大草原的美景: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

  3.草原上的音乐悦耳动听,草原上的景色更是美丽迷人。想去看看吗?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们很美,很大?

  (2)图上有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2.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铺满:看图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三、自读课文

  1.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小朋友,你认为那些词语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来当一下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

  (2)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象。

  2.学生自由说好象看到了什么?

  3.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请小朋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草原最美!

  4.指名读,其余的同学做评委。

  5.指导读好铺满新绿。让学生用画笔画出铺满新绿的画面,再读。

  6.充分诵读第一自然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处、远是做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夂,为折文。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着重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六、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播放图片,学生观察羊儿和牧民心情如何。(欢快,高兴)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最能表现出羊儿和牧民的欢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

  4、学生说,师板书。

  羊儿

  涌出

  牧民

  跨上

  追赶

  5、观看图片,理解无边的意思。

  6、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草原的热闹广阔,牧羊人的愉快心情,羊儿的欢快活泼。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羊儿越跑越远,远远望去,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远处有什么?(板书:像白云)课文中把沿儿比成了什么?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多媒体播放《草原牧歌》。谁说说这是怎样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这么美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有个词叫(板书:回荡)

  5、指导读书,比一比,看谁的读书声像牧羊人的歌声那么美,那么响亮。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指导背诵。

  五、播放音乐,学生尽情表演

  学生听着蒙古乐曲,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表现扬鞭催马,有的表现骏马飞奔,有的表现河边遛马,有的表现牧羊人放羊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

  六、拓展练习

  尝试说一说《学校的早晨》

《草原的早晨》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草原的早晨》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牧民(乐)

《草原的早晨》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

  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草原的早晨》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

  3.解题。

  (1)学习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2)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2)图上有谁和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牧:教学牛字旁。

  民的笔顺是 。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

  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 chu。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

  远与运比较。

  处与外比较。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 ,称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 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

  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3)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 涌 奔

  牧民 跨 追

  (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3)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看录像,体会意境。

  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 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近处 远处

  (2)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 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附板书:

  5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的早晨》教案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听写:“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说出“处”、“牧”、“原”的偏旁名称。

  3、指名朗读课文。

  二、静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新绿铺满草原;时间:早晨——黎明)

  口头填空。鞭声打破了宁静。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一样了。

  指名读全段。(重音: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牧民们,追赶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对“一只只”、“蹦跳着”、“无边”、“跨上”等词语的理解。(一只只:羊儿多;蹦跳着羊儿欢快;无边:草原大;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板书: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赶)

  这一段写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么样?(羊儿多,牧民欢乐)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无边欢乐)

  3.第三自然段。

  轻声读全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谁会读的?

  指名朗读后提问: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你为什么这么说?(“一群群”说明羊儿多;“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说明牧民心里很欢乐,放声歌唱)

  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写草原上的羊儿多,牧民乐)(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儿”,这一段是“一群群羊儿”羊儿更多了。上一段通过写牧民跨上骏马追赶羊群表示欢乐,这一段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来表现牧民的欢乐)

  作者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为什么这么大比方?(羊儿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个样;羊儿一边吃草,一边活动,白云在空中也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板书:一群群飘动歌声)

  引读:远处,一群群羊儿——学生接着读,师读:蓝天下回荡着——学生接着读。

  三、课堂练习

  1、读了《草原的早晨》,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儿真多。牧民们的生活很快乐)(板书:多乐)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一( )梅花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文章结构。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捺,“卜”在*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四、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草原的早晨》教案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8个二会字、4个新偏旁,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自制的幻灯片;2、生字卡片;3、板书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详)

  一、欣赏草原美景,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的黄土高原上,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还有许多耐干旱的树木。成群的牛羊、成批的牧民都生活在那儿。

  王老师很想到那儿去看一看,所以搜集了许多那儿的图画。现在,我们一起来饱饱眼福。(出示“草原美景”幻灯。)

  你们知道我想去哪儿了吗?对!是草原。(出示生字卡片“原”,指导记忆字音、字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描写草原早晨景色的文章。(边述边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识读新词。

  1、自由轻声独独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再标好小节号。

  2、文中有许多新词,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读读屏幕上的词语,不会的可以看看书上的拼音。

  (出示词语) 响亮打破黎明宁静涌出圈门无边蹦跳牧民追赶跨上骏马远处飘动回荡铺满新绿

  (变化方式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再齐读。)

  3、认识了这些词语后,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再读读课文,待会儿把你喜欢的句子,或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还没有读懂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以自荐的方式了解学生郎读的情况。)

  4、篇文章这么美,我都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草原的景象。(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5、听完课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你来描述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揭示草原显现的美。)

  三、体会理解文意,朗读内化。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草原早晨的美。

  1、学习第一段。

  刚刚读第一段的时候,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句子。

  (1)(出示句子)

  *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指读,齐读,引导用不同的句式练习说话,如“()唤醒了()。”

  “()把()唤醒了。”“()被()唤醒了。”……

  (2)(出示第一段话)

  “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读,指读,齐读,引导学生了解写法。

  (3)这段话里,有个展现草原美丽的词,你来找一找。(板书:铺满新绿,练读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此番景象,引导背诵相关的诗词。)

  (4)铺满新绿的草原是被——(生齐:响亮的鞭声)唤醒的。鞭声什么样?(指导朗读好“啪!啪!”感受到声音传得远。)

  鞭声是牧民们在——(生齐:黎明)时候敲响的,看来,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起得还真早,他们真勤劳呀!

  (5) 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过渡:醒来的草原不再宁静,变成了什么样?

  (1)(出示第二段话)自由读第二段,看看你知道了些什么?

  (2)指读,讨论交流:“一只只”、“涌出”、“羊群”说明羊儿多;“蹦跳”、“奔向”说明羊儿的欢乐。

  (3)欢乐的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它们在想什么?它们要干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4)羊儿在尽情玩耍,尽情奔跑,怪不得牧民们要——(生齐: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板书:欢乐的羊群)

  (5)让我们听着欢乐的乐曲,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话。

  四、自主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生字宝宝等极了,让我们来和它们交朋友。

  1、认读生字:“原、打、宁、门、无”。

  2、自主记忆字形,书空记忆笔顺。

  3、教师范写“原”“打”,在演示中指导学生看清书写注意点。

  4、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略)

  一、欣赏优美乐曲,回顾旧知。(第一、二段话)

  课文第一、第二段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让我们一边欣赏优美的乐曲,一边来想象草原早晨美丽的景象。(播放草原歌曲。)

  我们来把草原的景象说一说。(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自由说话。)

  二、继续学习课文,尝试背诵。

  1、学习第三段。

  羊儿越跑越远,越跑越远,好像跑到了天边。

  (出示句子)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自由读,指读,齐读,讨论:牧羊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

  这么响亮动听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是——(生齐:回荡)。

  2、看着美丽的景色,听着悠扬的歌声,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读、画、唱、演……尽情表现后,让部分学生上台表达感受。)(板书:美丽)

  3、看来,大家的确被草原的美丽深深吸引住了。看着画面,我们来加上动作赞美一下美丽的草原。(学生自由表演,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三、拓展学习空间,自由畅谈。

  1、网上点击,资料查阅:风俗习惯、美丽风光、特色歌曲……

  2、自由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草原的早晨

  铺满新绿

  欢乐的羊群飘动的白云

  美丽

《草原的早晨》教案8

  【教材简解】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习注重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悟,在体悟中学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效果,拉进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将安排“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学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准备安排“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品读课文,想象感悟”“学习生字,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再现草原早晨的情景,并领悟文本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课开始,我用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导入课文,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孩子们自然流露出陶醉的眼神,内心充满了对这个美丽地方的向往。如何让孩子们在感受课文描写中从“入情”到“动情”呢?我以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来品读课文,体会感悟,强化语感,淡化分析。我采用点名诵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最后,用用部件法、熟字记忆法、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自形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引入课文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大草原?

  生:在电视上。

  生:在电脑上。

  师:课文就给我们描写了草原早晨的美景。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大草原,去看看那儿美丽的景色。请欣赏!小朋友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呀!(播放草原视频文件)

  【简评】

  草原对于苏中地区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有没有在哪里看到过草原,比如电视上啊什么的,有个初步的概念,再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老师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片视频给学生展示了真正的草原风光,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语言正确而富有个性,他们好象融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中,加上老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使发言者深受鼓舞,也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课堂气氛达到了和谐与高潮。他们自然读得很高兴,也很快能将课文内容理解并加以运用.

  二、揣摩语言

  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读一读。

  听!草原上传来了“啪啪”的声音!谁来读一读(放录音)啪!啪!

  师: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叫醒了熟睡的草原,在草原上传得很远很远,该怎样读呢?(指生读)

  师:老师感觉鞭声还不够响亮、有力,黎明前的草原也不够宁静,谁再来读读?(指生读)

  师:读得好,老师终于听到响亮的鞭声,感受到草原黎明前的宁静,我们就这样来读读,好吗?(学生齐读)

  【简评】一开始的两声响亮的“啪!啪!”鞭声,学生怎么也掌握不好,为了让学生读好,我让他们模仿牧羊人甩鞭,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切身体会,得出结论。不必受教师范读的束缚,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我会读”、“我能读”、“能读好”这种信念树立起来了,文中的人文内涵感悟到了,自己的感受也读出来了。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这铺满新绿的草原,你们见过吗?(出示超链接:草原新绿图片)

  师:请看,这草儿刚冒出新芽!绿中还带着些黄,很有生机的!

  师:“铺”,你们见过妈妈“铺”过什么?

  工人“铺”过什么?

  生回答。

  师:东西铺开都特别——(*)瞧,这铺满一地新绿色小草的草原多美!谁能把这份美读出来!指名读“铺满新绿的草原”

  (点击动作按钮,回到第一段文字)

  师读第二句,问:小朋友们,你觉得这里哪个词你最感兴趣?

  点击出示红字“醒来”

  师:“醒来”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醒来”本来的意思是指我们睡觉醒来了。

  师:草原醒来时什么样子呢?请小朋友们看画面(课件播放夜里宁静的草原,随着黎明的临近,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牧民的说话声。

  生:我看到了许多牧民跨上骏马。

  生:我听到了“啪!啪!”的鞭声。

  生:我听到了羊儿在“咩咩”地叫着。

  师:当黎明到来的时候,草原上出现了一片喧闹的景象,所以说草原醒来了。

  谁能将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

  学生评价。

  再读。

  评价后再读。

  【简评】这一教学片段从”醒来”一词入手。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运动着的。教者从教材中提炼出醒来这个动词,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反映草原以静到动的变化,展现草原醒来后的喧闹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进一步揭示了醒来的内涵,加深了对醒来一词的理解,更让学生觉得贴近可感,收到因方借巧,即势会奇的效果,悟解得更加深切了。

  教学中既鼓励了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把理解词语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结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正像《语言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言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从“醒来”一词入手,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反映草原从静到动的变化,展现草原“醒来”后的喧闹景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这样做,进一步揭示“醒来”的内涵,加深了对“醒来”一词的理解,学生的观察、想像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在备课时,我就在想:这样一篇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怎么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怎样让他们能够乐于学习,乐于融入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呢?

  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再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课中又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理解“铺满新绿”、“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等词句。

  于是,带着这样的课件走进课堂,孩子们通过欣赏草原风光、倾听草原歌曲再借助文本进行阅读,他们和书本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中他们也放飞了自己的心灵,跟着牧羊人人一起高歌一曲,在唯美的课文描述中感受到了大草原的无限美景和牧民们惬意欢快的生活,从而对大草原充满了期盼之情。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可以说,我在备课时的担忧成了杞人忧天,这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反倒引起了孩子们对草原的无限向往之情,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草原的早晨》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 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 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 指名认读。 3. 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 练习描红。 2. 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 背诵课文。

《草原的早晨》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景。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图、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认识新偏旁(二)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

  (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

  (板:草原的早晨)领读:

  师:我国的内蒙古及两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早的树木,适应放牧牛羊。

  3、说能说说记住“原”学的办法。

  (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蹦跳着向前奔)

  另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①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读一节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这些词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交流

  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②指名读第二小节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第三小节

  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4)复习巩固生字词

  ①认读

  ②结合认读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业

  1、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想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写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厂”字头 ( )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另写生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工 远处 飘动

  (2)听写,说出“处”“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 新绿铺满草原)

  时间 早晨 黎明

  ②口头填空:

  鞭声打破 宁静。 草原醒来了。

  (3)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过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着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了。一样)

  指导: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②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 奔向 草原牧民们 ,追赶那 。

  ③交流:一只只:羊儿多

  蹦跳着:羊儿欢快

  无边:草原大

  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④这一段写羊儿多,牧民欢乐,感情朗读。

  3、第三自然段

  ①只有一句话,谁会谁读

  ②写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③作者为什么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羊、云都是白色的,并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 )草原

  ( )羊群观点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学写新字词

  完成有关练习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写好生字

  三、教学难点:

  认真书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五、部诵指导: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来了。

  ② 羊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追赶那 。

  ③ 羊儿像 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

  无 打 处 民 动 牧原新

  指名认读

  3、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打:左高右低

  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

  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

  新:左右两边上面齐*,右边“斤”的竖拍长。

  无:独体字

  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

  与“外”相区别

  七、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板书:

  5、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教后小记: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录像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上并没有立即就让学生看录像,一面是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通过读书,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这时,录相的加入让学生的疑问与图像相联系,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示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草原的早晨》教案11

  教材简析:

  《草原的早晨》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读写“原”,认识部首“偏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们的勤劳。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渗透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成功地创设了情境,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设计思路:

  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在这节课中,我紧扣一个“情”字开展教学: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时——入情

  开课时,孩子们伴随着草原上优美的歌声观看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顺势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后,我又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这两次感知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二、在朗读感悟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三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首先,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时我借助草原上热闹景象的课件演示,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帮学生理解“草原醒来了”的含义。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先看录像,再读句子,最后联想自己下课时的情景,化抽象为形象,这样将学生的体验与文本联系起来,很容易就引起了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通过欣赏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通过读书、想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三、在感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进行抒情。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这些天,我们随着春姑娘走过了小池塘,翻过了梅花山,领略了小池塘的美丽,梅花山的热闹。今天春姑娘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听,那儿的歌声已经响起来了!(出示图片,放歌曲)

  2、师: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草原)学习“原”。你到过草原吗?看课件“草原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3、师:草原是美丽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原的早晨。(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进入美丽草原的情景之中,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

  2、说说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很好的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读了课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么来到的吗?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看图,闭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这时远处的天边泛起了一点点白,天慢慢亮起来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似乎连风儿都躲了起来。小朋友,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草原气氛怎样?(安静、宁静)

  指导读词“黎明的宁静”

  (2)黎明的草原一片宁静,是什么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你听过鞭子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读词“啪!啪!”)

  是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抽出了鞭声?(牧民)牧民们是多么勤劳啊!

  谁愿意当一回勤劳的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指名读)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现在我们都来当勤劳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3)(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觉如何?(像一块巨大的绿绒地毯。)指导读词“铺满新绿”

  (4)铺满新绿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劳的鞭声叫醒,草原醒来了,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

  (5)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时,我利用闭眼想象、图文对照等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醒来了”等重点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黎明草原静态的美。】

  2、学习第二段。

  (1)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草原上的羊儿多不多?自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羊儿的多?(一只只、涌出、羊群)出示图片体会词语,感情朗读。

  (2)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儿,被关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无边草原的圈门开了,你会怎么做?来到广阔的草原上以后呢?你想干什么?指导读词“涌出”“蹦跳”

  (3)羊儿们此是多么高兴、欢乐?谁愿意读好这句话?

  (4)看到自己的羊群奔向了远方,牧民们可着急了,于是他们——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图片)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

  (5)草原的早晨充满这欢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小朋友没有见过成群的羊儿奔腾在草原上的欢快场面,没有体验过牧羊人跨上骏马驰骋草原的潇洒心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演一演羊儿,体验一下羊儿的心情,再结合图片的赏析,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说去体验,学生学得开心。】

  3、学习第三段。

  (1)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说为什么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3)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牧羊人的歌声)听,牧羊人的歌声都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听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4)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儿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在草原的上空来回飘荡,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书上用了一个词,叫什么?(回荡)

  (5)草原的早晨真美,谁愿意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读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

  4、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优美的歌声,美丽的画面总能打动一切,对于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关木村的歌曲,意在使学生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情景中,用优美的旋律来渲染气氛,打动孩子们的心灵。】

  四、实践活动

  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你想说点什么?课外同学们可以读读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以及有关写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5、草原的早晨

  羊儿欢

  牧民乐

《草原的早晨》教案12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学生分析:

  1、本次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对教学精心设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由于地域、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对草原缺乏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认识了生字,熟读了课文。

  4、学生初步具备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生将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草原美丽情境中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

  1、学生运用初步具备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理解和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创造性的运用语文。

  2、了解有关草原的各种知识,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草原音乐)这是一支从遥远的大草原飘来的牧歌,闭上眼睛,听一听马头琴的声音,想一想还带着露珠的青草,又一个草原的早晨来临了。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谁来说说:你心目中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那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曲草原音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个美丽意境,而且引发了学生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2、复习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静)

  (课件展示图片:黎明前的草原图)

  师:黎明前的草原像沉睡的孩子,草原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四周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感觉是多么的宁静。沉睡中的草原是宁静的,是什么把它叫醒的呢?读读文中第一小节。

  1、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说,那你来学一学吧,把这鞭声带到文中读一读。文中第一句话,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师评点: 这是远处的鞭声,这是近处的鞭声。我们一起来甩起这响亮的马鞭吧!

  4、刚刚醒来的草原是什么样儿的?读读文中第二句话。

  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这就铺满新绿的草原,这绿色望也望不到边,覆盖了整个大地。像什么?谁愿意看着这幅图再来读这句话?

  5、醒来的草原在宁静中展示着生机,真是风光无限哪。一起来读读文中的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时就应该是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因此,我借助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请学生模仿鞭声,让学生明白了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读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三、学习第二段(热闹)

  1、醒来的大草原风光美丽,在这美丽的风光里到处充满着欢乐,读读课文第二段,哪一句话让你体会到了欢乐?

  2、出示:“一只只羊儿……”

  说说理由,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读。

  3、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4、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羊儿,想不想第一个跑到草地上?你这只羊急着去草原上干什么?小羊们,你们的心情激动吗?开心吗?把你的心情带到句子中读出来。

  5、草原的早晨,羊儿们真快乐呀,还有哪句话让你感受到快乐了?

  6、出示;“牧民们跨上骏马……”

  牧民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感受到你们的快乐了。

  7、草原上快乐的又何止羊群、牧民,让我们一起到草原上去寻找欢乐吧。

  (课件播放草原羊群奔跑,牧民放马,各种动物成群的图)

  8、草原的早晨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再读课文,享受草原带给我们的欢乐吧。

  【设计意图:为了更深刻的体会草原早晨的欢乐、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搜集了许多图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完图片的收获,既体会了草原上万物的欢乐,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四、学习第三段(美)

  1、读第三段。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那你也照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凡是教师范读课文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专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师范读能体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体现教师的朗读技巧。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学生听得见,感受得到,这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起学生朗读课文得愿望,第三段是对草原景色美的描述,我就设计了教师范读得环节,把文章的美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

  2、课件出示: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3、天空多么明朗,天空下面是一碧千里的绿色,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他们跟天上的白云连在一起,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羊群。请你用读书声来表现这美丽的景色?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愿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4、(播放牧歌)听,这是什么声音?

  这歌声被风吹到,传到了很远很远的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草原上美丽的风景,悠扬的牧歌,让我们都陶醉了,把第三小节美美得读出来吧。

  五、总结拓展

  1、这就是草原的早晨。它是宁静的早晨,它是热闹的早晨,它是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早晨。现在,你一定对草原的早晨又有了新的感受吧!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文吧。

  2、练习背诵

  3、从你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你对草原的喜爱。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关于草原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朗诵吧!

  4、语言文字像一个个小精灵,它能把自己同的感受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老师也写一篇《草原的早晨》。你来读一读吧,比比跟今天学的的课文哪个更美。

  【设计意图:一节成功的课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而不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次教学的最后,我展示出一首诗歌,也是草原的早晨,描写的同样是草原早晨的情境,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想,他一定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会让他们初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课外延伸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经过本次教学活动,引发了我许多思考,我对语文阅读教学又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首先是语文课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点应该是教与学共同关注的一点,同时也是一节课容易发光的点。我将重点刚在学生的学上,放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放在字词句的训练上,我开始在网上查阅大家之作,我想学习别人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训练的,其中有一篇名师窦桂梅的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那些巧妙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深深吸引着学生,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回味。因此,我也在我的课堂上精心设计了几处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环节。

  其次是语文课中的情。许多优质课是文章的情打动了授课老师,授课老师的动情感染了学生,感染了所有听课的老师,而我在这次讲课中没有动情,因此,也没有感染我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很失败。

  第三点,我觉得自己的课太薄了。语文课上听、说、读、写,而在我这节课读得不深,也没有涉及写的内容。

  第四点,也是感触最深的一点,学生的素养。我认为,自己的学生培养的不到位,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表达,这次活动引发了我一个新想法,那就是如何从一年级入手,有计划、有目标的提高学生的素养。但我认为这不只是语文老师的问题,是我们各科老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学生的养成习惯,课堂学习状态,都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共同努力。

《草原的早晨》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课时计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 5 草原的早晨

  3、解题:

  ⑴ 学习生字:原

  ① 指名呼读音节:yuán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 教学厂字头。

  ③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

  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 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⑵ 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 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

  ⑴ 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⑵ 图上有谁和什么?

  ⑶ 牧民们在干什么?

  ⑷ 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⑴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

  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⑵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⑶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① 牧:教学牛字旁。

  ② 民的笔顺。

  ③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⑷ 骏马:指好马

  指名拼读音节:jùn

  ⑸ 远处:

  ① 指名拼读音节:yuǎn chù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ù 是翘舌音。

  ② 远与运比较。

  ③ 处与外比较。

  ④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⑵ 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⑶ 领读几个长句子:

  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1、处是左下包右上的字;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2、教学处的偏旁。

  3、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思考讨论:

  ① 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 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 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 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⑶ 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涌奔

  牧民跨追

  ⑵ 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 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 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⑶ 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

  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⑵ 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⑶ 看录像,体会意境:

  录像内容:与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⑷ 指导朗读。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⑴ 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

  ⑵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1、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的早晨》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等。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 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

  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处。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读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试着读文中的长句。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说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认识“偏厂旁”

  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板块一

  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欣赏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还看了美丽的小池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板书:草原

  引导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

  2、出示挂图

  教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块二

  1、教师范读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鞭声 打破 黎明 宁静 铺满 新绿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回荡 圈门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5。检查自学效果

  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板块三

  1。 出示生字:原、打、宁、羊。

  2。交流讨论。

  原:“厂”偏厂旁 半包围结构

  里边不是“泉”。

  打:左窄右宽。

  宁:上下结构。

  3。 教师范写

  作业

  设计

  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扩展3)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

  《草原的早晨》中的语句感悟 共饮一杯

  昨天上午第一节课,重点指导孩子对这篇课文的朗读,我把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的朗读权力放给了孩子们,不是我教给他们怎么读,而是让他们认为这些语句你应该怎么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讲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呀,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这节课我就试着做了,结果让我收到了一份喜悦!

  如:“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我引导:“你读了这句话,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该怎样读?”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美丽的花儿醒了!”有的说:“草儿也醒了,伸了伸懒腰!”有的说:“我听见羊咩咩地叫了!”“是呀,那你就读读你眼中刚醒来的草原吧!”孩子们自然把“醒来了”读得各有各的特色!

  有了上面的例子,当读这一句时“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时,孩子们好象知道该怎么读了,我说,当你读这句话时,就把你看到的,感受到读出来就行,练了一会,他们读得还令我满意,(包括中下生)问起他们为什么这样读时,他们兴奋极了,“我看见羊都往外挤,咩咩地叫,我知道小羊高兴,就这样读了!”“我看见大草原了,小羊撒欢往外跑!”几个学生说完,真的象小羊一样,挤出教室门外,嘴里还咩咩地叫着!

  剩下的内容孩子们自己就这样解决了,我也上得很轻松,再不象以前那样这样引导,那样引导,最后还气得你半死,总还觉得他们没读到位!

  !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

  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学完这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图画。《美丽的草原》,远处,蓝天下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飘荡……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在作业画展中展示出了学生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学生亲手绘画,即培养了他们爱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3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欢乐。

  在教这一课时,我首先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在朗读的时后,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多给予读书的技巧,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其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比较抽象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比如,我用一张春天茂密的草原图来解释“铺满新绿”,你看到草原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草原的草刚刚发出新芽,嫩绿嫩绿的,而且到处都是,所以课文中说(铺满新绿)。再如我让学生听听牧羊人的歌声,让他们从欢快的歌声中感受牧民们辛勤劳作时喜悦的心情。这节课我把读书和观察画面结合起来,有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4

  草原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教师正是捕捉了这一点,将学生发言时运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独特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

  反思二: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在上《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时,上课已接近尾声,我正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让孩子们在朗读想像中体会草原静谧的美。按教学设计,我该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了,让他们能在朗读中体会草原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同时领会课文的条理。可刚读完第三自然段,第一组里就冒出一只小手,“汪明宇,你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汪明宇站起来,拿起书汪明宇,,郑重其事地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说羊群像白云。”我很高兴,提醒全班学生:“同学们注意了,现在汪明宇小朋友有一个重大发现,让我们来听一听。” 汪明宇说:“因为白云是白的,羊群也是白的,所以说羊群像白云。“

  汪明宇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师,我还知道。老师.我还知道。”“吴雪倩,你说说看。” 吴雪倩站起来,说:“如果是一只羊的话就不像白云了,要许多只羊在一起才像白云,”

  “对。还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时候也不像白云,因为白云不会跑得那么快。只有羊群一边吃草一边走的时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飘动。”杨俊干脆就不站起来,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话。这时我再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下课铃响了,虽然教学任务没能完成,但我很兴奋。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失去一次又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在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不再是孤独的演奏者,才能使课堂响起动听的交响乐。

  反思三: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昨天上午第一节课,重点指导孩子对这篇课文的朗读,我把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的朗读权力放给了孩子们,不是我教给他们怎么读,而是让他们认为这些语句你应该怎么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讲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呀,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这节课我就试着做了,结果让我收到了一份喜悦!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5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但是,对于我们江南水乡这边的孩子来说,草原是相当陌生的。孩子们基本上没有看到过草原、牛、羊,要理解、要体会、要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等相当困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丰富学生表象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习注重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悟,在体悟中学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图象及声音效果,拉进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意境。

  我利用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比较抽象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与精神。比如,我用一张春天茂密的草原图来解释“铺满新绿”——先课件出示“铺满新绿的草原图”,然后问“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嫩绿嫩绿的;很多,到处都是。)接着老师说“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这就是课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找出了“铺满新绿”,最后知道学生读好词语和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总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成功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理解了一些难懂的词语,深刻地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

  二、积极渲染,激发学生想象

  我播放“啪!啪!”的鞭声,响亮、震撼,通过形象的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宁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时,我用饱蘸着感情,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草原,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

  再如我让学生听听牧羊人的歌声,欣赏草原的风景图片,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回荡”一词的含义,并让孩子们从欢快的歌声中感受牧民们辛勤劳作时喜悦的心情。

  三、紧扣关键,引导学生品味

  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生活都是运动着的。我从教材中提炼出“醒”这个动词,结合之前学过的《春笋》《雨点》《小池塘》等课文中的拟人句来理解,注重了知识的复现与整合,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拟人”这种方法的有趣、生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讲解。引导学生畅谈看到的、听到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学知识,进一步揭示了“醒”的内涵,加深了对“醒”一词的理解,更让学生觉得贴近可感,收到因方借巧,即势会奇的效果,悟解得更加深切了。

  再如,“涌”字生动地再现了很多羊儿欢快地出圈门的景象,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语言描述,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假设自己就是那一只只欢乐的羊群,体会草原的快乐、自由,再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抓住机会,鼓励学生表达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每学完一个自然段,我都会引导学生谈谈: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 )的草原”?捕捉了这一点,并将学生发言时运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于是,一个个独特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

  当然,本堂课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有些小地方有高估学生的能力问题,训练难度偏高了点,而一些比较简单的能力点训练被我忽略掉,可能会造成中下等学生的学习困扰。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6

  ……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在老师读的时候,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

  生:我好象看见草原很大很大,草原上长满了很多嫩绿的草。

  生:我好像看到很多羊冲出圈门,奔向草原。

  生:我好像看见牧羊人骑着骏马一边放羊,一边唱歌。

  师:小朋友听得很仔细,想像真丰富。

  生:我想去大草原看看,那儿是不是真的像书上写的一样。

  师:老师也很想去大草原看看呢,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去看一看那里的景色。

  (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片)

  师:小朋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啊?

  生:草原真大啊!到处是碧绿碧绿的草。

  师:你说得真好。“碧绿碧绿”这个词用得不错。草原是很大,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写草原的大?

  生:无边的草原。

  师:说对了,草原大的一眼望不到边。所以说草原是——无边的草原

  生:我看到草原很美丽。天蓝蓝的,白云在天空中飘动。

  师:你说得真精彩。其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草原怎么样?

  生:我也觉得草原很美丽。草原上到处都有五颜六色的小花。羊儿很多,像天上的白云一样多。

  师:你的语言真丰富,还说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蓝天上的白云,真了不起。看来草原不仅大,而且还很----美丽

  生:我听见牧羊人在唱着响亮的歌,他们肯定生活得很幸福。

  师:你不仅会看,还学会思考了。

  ……

  反思:

  这是我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中的一个片段。草原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上课时,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老师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多媒体的播放给学生展示了真正的草原风光,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语言正确而富有个性,他们好象融入了美丽的大草原中,加上老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使发言者深受鼓舞,也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7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教学反思《《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二、在感受课文时——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8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描写了牧民早晨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课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的心情。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是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语言优美、获得阅读快乐的好课例。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低段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多感官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再加上草原对于我们江南水乡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陌生的,这使学习本课有了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适时创设情境,使文本更加生动、丰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课始就播放一段有关草原的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对草原有了直观的了解;再如理解“黎明、宁静、新绿、回荡”等词语是难点,课件的视觉冲击加上老师语言的描述,使这些教学上的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全身心地感悟草原风光美丽,体会牧民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之情,从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多种方法随文识字,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xiaoxue.xuekeedu.com

  识字教学时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节课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快乐识字,感受汉字的魅力。在对学生的认知有了充分的估计上,对每个生字各有侧重,有的字音是重点,有的字形是重点,有的字义是重点。如:遍顺口溜记“原”(草原是个大工厂,里面出产白小羊);演示象形字“羊”的文字变迁;利用古文字记忆“牧”的字形、字义;从而引出“民”的组词,记忆“民”的笔顺等。这样做优化了学生主动识字的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9

  《草原的早晨》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出草原一片繁荣新旺的新气象。

  班上的孩子,只有李易骋去过大草原,其他的孩子都没有见过美丽的草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

  因此我首先播放音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看图想象,然后把美丽的草原图片以课件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直观鲜明的印象,这样,通过“画中感,读中悟”,最终让孩子们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和欢乐!

  第一自然段理解“铺满新绿”这一词时,先让学生想像再出示画面,然后描述看到草原是什么样子,很快理解了词意。紧接着问:来到了草原,你感受到了什么? “草原到处都是绿色,真美呀!”“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第二自然段草原醒来欢快的情景。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然后去品读文字。学生很快感受到了那欢快的气氛,而且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理解。理解“涌出”“蹦跳”“奔向”时,有一个小朋友说:“下雪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操场……”他们从生活找到相应的场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阅读,读得更有滋有味。

  第三自然段图文对照,找一找“羊群”与“白云”的相似点,认识这种打比方的方法。“回荡”一词理解有难度,我借鉴了“精彩片断”里老师的教学手法,借助音乐听中感受,从而理解,解决难点。

  尽管有很多孩子学得津津有味,但是还有少数孩子在后半堂课跑神了,我没有及时关注。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0

  今天听徐建花老师执教了一年级的《草原》这一课,把我的思绪一下子又拉到了六年前——自己带一年级时候的情景:听着孩子们奶声奶气的朗读,看他们虽不精彩但却极力投入的上课,看他们为了老师一句简单的表扬一本正经努力地读书……不禁有些感慨——这些,是现在高年级课堂所缺少的一种生动和真实!

  一年级的孩子,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们是率真而勇敢的,答错了也不会怕听课的老师笑话,但同时,我们也从这堂课上可以想见徐老师*时是怎样让这些孩子如沐春风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是怎样努力地构建这民主和谐的课堂的。每一次表扬、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都是孩子举手勇气的,是他们自信心的基石,因此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低年级的课堂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是重难点,今天,徐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突破:图文结合,教师示范朗读,学生个别读,学生齐读……恰当而巧妙。

  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草原是相当陌生的,上课前,老师选择的歌曲、图片在不经意间就把学生带到了那辽阔的打草原上,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在教学时,徐老师更是通过多媒体课件、通过歌曲创设情境、通过具体的语言描述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再次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可以说,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感知是深刻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恰到好处的。

  低年级学课文要不要板书设计?如果要,怎样的板书才是合理的?怎样的板书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我觉得教师在板书时不仅是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更是写字的“言传身教”——给学生示范,所以我觉得板书的设计更要少而精,要用足够短的时间写,却派到足够大的用场。如:理清条理、指导复述课文,背诵课文时候,关键的一个字、一个词等。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在备课时,我就在想:这样一篇离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怎么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怎样让他们能够乐于学习,乐于融入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呢?

  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再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课中又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理解“铺满新绿”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等词句。

  于是,带着这样的课件走进课堂,孩子们通过欣赏草原风光、倾听草原歌曲再借助文本进行阅读,他们和书本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中他们也放飞了自己的心灵,跟着牧羊人人一起高歌一曲,在唯美的课文描述中感受到了大草原的无限美景和牧民们惬意欢快的生活,从而对大草原充满了期盼之情。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可以说,我在备课时的担忧成了杞人忧天,这样一篇课文的学习,反倒引起了孩子们对草原的无限向往之情,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2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

  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

  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7个绿线条的生字只认不写,认识1个新偏旁(厂字旁),会写“原、无、门、打”。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几天来,我们跟着春风姐姐游了美丽的小池塘,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出示草原视频……这是哪儿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原 学习生字“原”,宽宽一个“厂字头”,下半部分是白下面一个小,注意下半部分与“泉”的区别。谁来读好这个词?读准字音。

  3、简介草原,导入课题: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的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板书:5、草原的早晨

  谁会读这个课题?指名读,听出来他哪个音读得特别准?“晨”是个前鼻音,又是个轻声。谁再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吗?引导学生根据课

  题进行质疑。

  5、教师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草原的早晨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轻读绿色线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再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碰到难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

  先逐个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说说难读的字,分清前后鼻音,再一个词领读, 一行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读。

  绿色通道里的词:

  鞭声 黎明 宁静 铺满 新绿 跨上 骏马

  先一个词领读,再一行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3、再次轻读课文,读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遇到难读的

  句子多读几遍。

  4、检查自读情况:

  (1)交流: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三个自然段)

  (2)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随机校读,重点指导读好几个较长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

  第一句话及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同桌互相读读课文,发现问题及时互相纠正。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你现在又知道了什么?交流时指导学生用课文中

  的句子说话。

  (6)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原、门、无、打。

  1、出示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交流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学生把“原”的下面部分与“泉”区分清。

  3、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摆布,并说说书写注意点,同时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

  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随着进行书空。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反馈纠正:展示学生的作业并进行点评。

  《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会写“原、

  门、无、打”四个生字。

  3、初步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丽。

  2、学习生字,并练习正确、规范地书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几天来,我们跟着春风姐姐来到了美丽的小池塘,爬上了花儿盛开的

  梅花山。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出示草原视频??这是哪儿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原 学习生字“原”,宽宽一个“厂字头”,下

  半部分是白下面一个小,注意下半部分与“泉”的区别。谁来读好这个词?读准字

  音。

  3、简介草原,导入课题: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的风光

  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

  是在春天的早晨。板书: 5、草原的早晨

  谁会读这个课题?指名读,听出来他哪个音读得特别准?“晨”是个前鼻音,又

  是个轻声。谁再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吗?引导学生根据课

  题进行质疑。

  5、教师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草原的早晨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碰到难读

  的字可以多读几遍,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

  wú yuán pū xīn

  无边 草原 铺满 新绿

  biān dǎ lí níng jìng

  鞭声 打破 黎明 宁 静

  yáng yǒng juàn m?n bang

  羊儿 涌 出 圈 门 蹦跳

  mù mín kuà jùn zhuī gǎn

  牧 民 跨 上 骏马 追 赶

  chù d?ng

  远处 飘动

  先一个词领读,再一行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2)交流: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三个自然段)

  (3)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校读,重点指导读好几个较长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及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

  (4)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5)同桌互相读读课文,发现问题及时互相纠正。

  (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你现在又知道了什么?交流时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话。

  (7)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原、门、无、打。

  1、出示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交流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学生把“原”的下面部分与“泉”区分清。

  3、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摆布,并说说书写注意点,同时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随着进行书空。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反馈纠正:展示学生的作业并进行点评。

  《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多媒体展示图片及草原风光视频给学生展示了草原风光,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面对一篇优美的教材,如何吃透它,让教材变为 “学”材,从单纯地研究如何“教”转到如何“学”上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实现语文教学的素质化。我要求自己先把课文读通,读透,读好,真正读出味来。又通过多种形式掌握字词句,凡须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的,自己先要感得深悟得透。在教学中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着力于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 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兴趣、愿望和能力。在这一节课上,由于自己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用时过多,导致课堂上学生写字时间的不足,在上课时不能更多的关注全体学生,尤其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教师在设计问题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生成问题时,应首先以学生思维及角度从实际出发考虑。所以我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首先自己得把教材,教案深熟于心,只有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与学生的配合游刃有余,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正所谓“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3

  苏教版第二册《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一共有两句话“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鞭声打破黎明的宁静”等词句,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这一段是,我借助音乐边演示投影片边深情地讲述:“天快亮了,无边的草原静悄悄的。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勤劳的牧民们赶着羊儿开始放牧了,草原顿时热闹起来了。”孩子们仿佛也感受到了辽阔草原的蓬勃生机。接着,我又让学生们看图练读,读好象声词“啪!啪!”,讨论理解“打破”,“黎明”,“宁静”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草原的“宁静”。虽然同学们的感情朗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可我总感到还不够。于是,我让大家讨论:“在我们*时的生活中,又是什么声音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

  “喔!喔!喔”响亮的公鸡啼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小鸟的歌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笛!笛!笛”汽车的喇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丁铃铃!丁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刷!刷!”清晰的扫地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阵大雨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

  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重要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他们把学的东西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一个个例子互为补充,丰富了常识,开阔了视野,加深了理解。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4

  谈到语文课的“八字宪法”——听说读写字词句段。这几天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不追求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地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本课,我注意紧扣字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借助媒体,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春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一、抓基础。

  一年级的孩子,我注意加强句子教学,帮助孩子建立句子的概念。读了一句话,明白这句话讲的是什么。例如:课文第二段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我先让孩子们读这段,这段一共几句话?(2句)先读读第一句,这句话讲的是什么?(羊儿)羊儿怎么样?(羊儿涌出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再读第二句,这句话讲的是什么?(牧民)牧民怎么样?(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别以为这是多么简单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要知道这句话讲的是什么,不简单。就说第一句吧,第一个孩子回答:“讲的是草原。”再读,第二个孩子回答:“讲的是圈门。”再读,第三个孩子回答:“讲的是羊儿。”多么不容易!要是没有经常性的这样的训练,孩子们是不容易懂得句子的意思的,当然将来也就不可能较好地读懂段落,理解篇章。

  二、品字词。

  师:“一只只”是几只?

  生:有几只。

  生:有好多只。

  生:也许有几百只,上千只。

  师:是的。“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知道了什么?

  生:好多好多的羊儿从圈门里挤出来。

  生:羊儿跑得很快。

  生:它们边跑边跳,冲向无边的草原。

  抓住“一只只”“涌”体会羊儿很多;“蹦跳着”感受羊儿出圈的欢快之态;“奔向”感受羊儿迫不及待地投向大草原的样子;“无边”体会草原的广大。

  三、抓朗读。

  还是刚刚那段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一生读)

  师:羊儿好多啊!草原好大呀!谁再读?(一生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好多的羊儿,跑得很快很快。

  生:铺满新绿的草原上,白色的羊群在奔跑。

  师:是啊,铺满新绿的大草原无边无际,白色的羊群涌出圈门,蹦跳着,奔跑着,多美呀!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生齐读)

  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并把想象中的画面以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四、促想象。

  (第三段)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你好看到草原上的什么?(师读)

  生:我好象看到很多羊在草原上跑。

  生:我好象牧羊人在唱歌。

  生:我好象看到羊群像一朵朵白云在飘动。

  孩子们想象得多好!我的朗读不一定有多声情并茂,但我给了孩子们想像的空间与时间。孩子们建立了一定的语言表象,透过文字,他们看到了一幅画,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可草原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农村孩子亲眼见的机会可以说不可能(我们老师也不一定人人见过),这就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借助文本的朗读来体会。因此,我借助网络准备了草原风光图及跟课文基本相符的视频资料。把学生带进情境,读中去感悟。

  教学伊始,我先让孩子们在我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图片。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老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印象,缩短了草原和学生的距离。

  贴近了草原,再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热闹就不再是个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呀,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这节课我就试着做了,结果让我收到了一份喜悦!如指导朗读“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我引导:“读了这句话,小朋友似乎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美丽的花儿醒了!”有的说:“草儿也醒了,伸了伸懒腰!”有的说:“我听见羊儿在羊圈里咩咩地叫着!”还有的说:“牛儿马儿也醒了,牧民们甩着鞭子准备去放牧。”……孩子们真棒,真正体会到醒来后的草原热闹的情景,我赶紧趁热打铁:“是呀,那你就读读你眼中刚醒来的草原吧!”孩子们自然把“醒来了”读得各有各的特色!

  再如,当读“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这一句时时,孩子们好象知道该怎么读了,我说,当你读这句话时,就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读出来就行,练了一会,他们(包括中下生)读得还令我满意。问起他们为什么这样读时,他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我看见羊儿都往外挤,咩咩地叫,我知道小羊高兴,就这样读了!”“我想,羊儿一个晚上没吃东西了,肚子早就饿了,现在一定急着出圈门,到大草原上去吃鲜嫩可口的小草。”“我看见大草原了,小羊撒欢往外跑!”几个学生说完,真的象小羊一样,挤出教室门外,嘴里还咩咩地叫着!

  第三自然段图文对照,找一找“羊群”与“白云”的相似点,认识这种打比方的方法。“回荡”一词理解有难度,我借鉴了“精彩片断”里老师的教学手法,借助音乐听中感受,从而理解,解决难点。

  教完了这一课,我感受颇深: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真是不可低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还会继续尝试放手,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扩展4)

——《草原》说课稿10篇

《草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1、激趣揭题,牵出明线

  上课伊始,我以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课文带给我们的快乐,“登上长城、走进北国、浏览桂林漓江、飞到鸟的天堂……”薄薄的语文书,使我们大家人在课堂,心在飞翔……这一行行动人的文字使学生对即将要

  学的课文充满了期待,为心的继续飞翔鼓足了劲、加足了油。学生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线索和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很快牵出文章表现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这条明线,并迅速开始了认识草原景色的学习。

  2、“读占鳌头”、突出重点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认的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上升到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诵,也是衡量学生是否突破难点理解“蒙汉情深”的关键。因此,接下来的课文教学,我采取的“读占鳌头”的学习方法。

  首先是精读草原景色一段,品味意境美,掣起“暗线”,品味“动情”。

  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发达的想象、联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草原》中写羊群在小山丘上“上上下下”,真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

《草原》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草原》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歌曲《草原上》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非常符合三年级小朋友的欣赏学习。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豪爽的性格。这曲调是内蒙古民族音乐的特有的旋律,可使孩子们得以触及到内蒙古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编配伴奏,以培养创造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并进行即兴编曲。

  其中教学重点设定为:在听、唱、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体验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为: 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确定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 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跟着已学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声,做蒙古族骑马的动作进教室,师生共同律动。

  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听、律动等形式,一定能对内蒙古民族音乐风格有大致的感触,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次,也营造出了浓郁的音乐课氛围。)

  二)创设情境

  1、先请学生欣赏课件演示内蒙古大草原及人民的特色文化活动。

  2、然后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交流讨论。

  3、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学一学,动一动。

  4、老师小结。使孩子们明确: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的北方,过着自由、幸福的游牧生活。

  (在这个环节中,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许多有关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又能促使孩子积极展开想像,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练习3 5 6三音,创编旋律

  1、课件紧接着上一个环节,创设“小羊找妈妈”的情境。

  2、请学生跟着老师模唱这三个音,感受音高的不同。

  3、在教师的组织下,听辨三音,找出相应的“羊妈妈”

  4、 老师任意调换三音位置,请学生听一听,唱一唱

  5、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 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我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小羊找妈妈”的游戏使枯燥的听辨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学习歌曲,唱准音调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相互合作,即兴编创,充分发掘了个人和集体共同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群体意识。)

  四)、学唱歌曲《草原上》,表现歌曲。

  1、播放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2、出示歌词,读一读,感受歌词描绘的蒙古草原。

  3、 通过听录音范唱、和老师一起学唱歌谱,跟琴正确地填唱歌词等方法学会准确地演唱歌曲。

  4、鼓励学生边唱边舞。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5、 分组进行唱、舞、奏的表演

  (一堂音乐课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唱、舞、奏等创编活动,他们的兴趣、创造里、个性、社会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已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完全体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道理。)

  五)、组织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在《草原上》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让孩子们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设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还应该考虑孩子们的学情,学习的习惯、爱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能成为孩子们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草原》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叙事散文,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作者以生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大草原美丽的风光,而且表现了这里的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描写以及自己情感发展,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一个大家庭,这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文质兼美于一体的佳作。下面我要说的是我为本课设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学习中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

  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体会蒙*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蒙*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由于本文所说的事情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现场体验、情感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投入感情,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期待民族团结的美好心愿。

  2、多媒体辅助法

  我会运用课件出示图片、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达到教学目标。

  3、朗读感悟法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虽然与课文中的事情距离很远,但是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我的引导下,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男女分组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学法

  1、质疑法

  我倡导学生对文本质疑、对教师质疑,具有怀疑态度的学生才是真正自主学习的,通过质疑获得的知识也是能够牢记的。

  2、自主学习法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教师应该作为一个组织引导者出现课堂上,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学识,运用自主学习法,才可以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学得更扎实。

  3、小组合作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也要让学生互相交流,通过此方法,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竞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进入说课的最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情感升华几个部分。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首蒙古民歌,让学生静静聆听。

  2、由音乐的出处引出陈巴尔虎旗大草原,配合地图、图片进行简介,激发学生对这个草原的好奇心。

  3、结合图片音乐,请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作者,正坐在汽车上,进入陈巴尔虎旗草原,初入草原,感受环境。由文中句子体会到草原之大;接着请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看看前后有什么区别。体会文中的比喻句的用意,然后由景及人,走进草原。

  (二)新授

  1、走进草原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草原的人们出来迎接大家的情景,这时我会让学生注意他们的穿着、行为等。讲解描写穿着的比喻句,说明草原人民对“我们”的到来郑重其事,所以穿得整齐漂亮;讲解他们不顾路途遥远,来接“我们”的情景,说明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讲解他们接到“我们”以后的欢腾景象,由男女生分别朗读文中的各种声音,最后融合一起,体会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的场景。由本段最后一句“看见了几座蒙古包”来过渡到下一自然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让学生圈出重点词,划出重点句,让学生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并在今后的阅读中也养成此习惯。同时,整个体验过程以学生为主,把机会让给学生,请他们来谈自己的感受,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2、蒙古包外

  我会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3自然段,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我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图片,让学生“看到”人很多,感受到大伙在相互握手,相互交流,虽然是听不懂的语言,但是大家可以猜测,他们一定都会说的一句话,这是一句什么话?这时候就要把机会让给学生,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台,综合学生的回答,回归到文本——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蒙古包外的美好愿望,是怎样在蒙古包内表现出来的呢?由此衔接到下一自然段,蒙古包内发生的事情。

  3、蒙古包内

  首先请一位学生来朗读第4自然段。本段主要有两个事情,一是草原人们与我们欢饮,二是鄂温克姑娘为我们表演,大伙一起唱起歌来。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当时的情景,我将运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进行一个现场体验,教师播放音乐、出示图片,将学生分成两组,扮演两族人民,同时请几位女生扮演鄂温克姑娘,其他同学也可一起唱歌,既增添课堂气氛,也体会到当时两族人民的情感。接着让学生想象在这样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会做些什么,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情感升华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到草原人们这样热情,客人们也忍不住一同欢跳,最后都不舍得走,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刚才学的内容,从初入草原到走进草原,接着进入蒙古包后的种种情景,再次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与希望民族团结互助的美好心愿,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体会蒙*民之间的深情厚意。最后,不需要累赘的语言,只要请学生带着深深地感情齐读这句话,结束本课。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我的板书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我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草原

  不舍草原——民族团结

  内

  走进草原——外

  初入草原——景、人

《草原》说课稿5

  一、说教材及学生

  1、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歌曲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的热爱。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蒙古民族风情,增进民族间的团结。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教材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蒙古民族风情、音乐、舞蹈。

  (2)能力目标:a、学会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感情的演唱。

  b、学习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随音乐作简单的即兴创编表演。

  (3)情感目标:a、通过演唱蒙古歌曲,学跳蒙古舞蹈,培养学生对草原及蒙古族的喜爱之情,增进民族团结。

  b、通过集体创编表演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难点:锻炼学生表演的能力,能够用悠扬的歌声和优美肢体动作来表演歌曲。

  4、课前准备及学生分析

  施教班级为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一年级学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掌握水*还较低,处在初级水*,有待于教师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降低难度,循序渐进,帮助他们积累音乐经验。另一方面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嗓音自然、形体灵巧,适合采用歌、舞、图片、表演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

  1、模枋法

  音乐新课标中提倡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通过模仿积累经验,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激发学生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奠定基础。(本节课设计:抓住一年级学生好模仿,模仿力强的特点,让学生模仿蒙古舞动作;模仿马蹄声、射箭声进行节奏练习;根录音模唱等环节,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模仿中学会演唱表演,提高其音乐素养。)

  2、体验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表演音乐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本节课设计:通过让学生欣赏体验蒙古歌舞,并学习演唱蒙古歌曲,学跳蒙古舞蹈等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体验蒙古歌舞的特色。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力、表现力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合作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本节课设计:通过让学生在二声部节奏练习中合作及集体创编表演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意识)

  4、综合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的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

  (本节课设计:以音乐为主线,将音乐与舞蹈、民族知识综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更直观的理解音乐,并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5、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话筒、磁带、钢琴等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探究的能力,更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学习兴趣。” 因此在学法指导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绕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动”让学生在模仿学习表演体验中积极自然的去感知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运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再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作出了以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下面请跟我一同走进详细的教学过程。

  (一)律动游戏,激发兴趣。

  1、通过师生问好律动,端正坐姿,投入课堂。

  (利用自然的节奏律动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在有节奏的模仿动作中自然的进入音乐学习)

  2、听音乐,猜歌名。通过聆听有关草原歌曲并说出歌曲名称,练习低年级学生的聆听、听辨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引出美丽的大草原。

  3、认识草原:通过讨论、看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大草原及蒙古族,引出课题)。

  4、结合课本与课件图片,说说美丽的大草原上有些什么?

  讨论小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草地、牛羊多、骏马奔驰、雄鹰飞、还有善良的蒙古人。

  (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看图片,师生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去认识了解草原,最后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明确小结了讨论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5、节奏练习

  提问:草原上的人喜欢做什么?放牛、放羊、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

  节奏练习:

  xx xx xx x xx xx xx x

  (师)我 们 一 起 来 骑 马 (生)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xx xx xx x x- x-

  (师)我 们 一 起 来 射 箭 (生)嗖 嗖

  (分部练习-->二声部练习-->边做动作边念)

  (利用综合法将节奏练习渗透到民族知识介绍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模仿骑马声,射箭声,积极主动的进行节奏练习,培养节奏感,符合了新课标中1-2年级学生创造标准中的要求,能够运用人声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二)学习歌曲,激活行为

  1、听歌曲录音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聆听、听辨能力培养)

  2、熟悉歌词

  (1)听歌曲录音,说说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培养学生听记能力。

  (2)教师按歌曲节奏的以小快板的型式念歌词,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打节奏边记歌词,以此培养学生节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唱歌曲(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完整学唱歌曲,指导学生演唱歌曲,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1)教师用钢琴伴奏范唱。(借助学生对蒙古歌曲的学习兴趣,自然的进入演唱教学,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自然的进入歌曲学习。)

  (2)师生一起拍打节奏,听录音模唱。(通过模唱完整学习歌曲)

  (3)跟琴学唱歌曲。

  (4)指导学生演唱。

  (三)合作表演,展示才能

  1、通过欣赏简单的蒙古舞,加深学生对蒙古歌舞的体验感受,及学习兴趣。

  2、请同学来表演蒙古舞中的一些自己喜欢的动作,体验蒙古舞特色。(骑马、扬鞭、摔跤、鹰飞、耸肩、前后肩等)

  (1)分组讨论怎样把同学表演的动作套入到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中去。

  (3)学生分组表演。

  (4)师生共同表演。(最后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主的愉快的演唱表演,从而即让学生以音乐表演中获得愉快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在学生愉快的表演中自然的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

  (在这一个环节里,教师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蒙古舞动作,以及表演,培养学生感受力表现力及共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巩固知识

  在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组织讨论本节所学,让学生来说说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并在讨论中总结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同时也能及时地反馈教学效果,便于教师查漏补缺。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感性认识比较敏锐的特点的,我设计的板书力求简洁、直观、易懂,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具体设计如下:

  草原就是我的家

  放牛、放羊、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

  六、说教学预测

  在课堂设计中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我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猜歌曲游戏、多声部的节奏练习,让学生体验多层次的音响效果。在学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时,利用拍打节奏、歌唱比赛等来调动学生唱歌的积极性;在舞蹈表演时,我放手将舞蹈的创编放给学生,留给学生创作和表演的空间。

  而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 1、在草原图片的欣赏时,可以加入新授歌曲的曲调作为背景音乐,不仅能为歌曲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更能把学生的饿情绪来到蒙古草原中。

  2、在表演的时侯,如果能给学生适当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舞蹈将会跳得更到位、更有美感。

《草原》说课稿6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们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们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们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们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们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们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们联想,丰富学生们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们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们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们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们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们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们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们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们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们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草原》说课稿7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初一下册第四课的《内蒙草原》,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草原上》和《赛马》两首民歌。《草原上》是内蒙古典型的民歌。

  2、教学目标:

  1)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2)能分辨出民族民歌的风格。

  3)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说教法

  由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分布广泛,知识面涉及较广,歌曲的风格各不相同。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特点的形式与所居住的地域和生活习惯,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民歌的风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更直接地了解到内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习惯,我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 方面的风情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 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2、对比欣赏法:在了解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时,我运用画面表格形式将民族的人物作对比,将歌曲特点作对比,从而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民族风土人情、歌曲特点。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 。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这一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从屏幕上看到内蒙古的风土人情关系,听到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56个民族,知道多少?有没有谁到过其中一民族旅游?

  2)然后我将会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本中一些民族的风情,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3个目标(略)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学法。

  1)采用听--想--观看--动的程序,首先让他们听《草原上》和《赛马》听歌曲的旋律片段,分辨风格相不相同?属哪个民族?想不想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2)然后我将运用视觉图象的教学法,把学生“带入”蒙古。(师一边介绍一边出示图片)出示*版图知道位置,了解内蒙古人们的吃、穿、住、生活风俗习惯,这样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接着让他们欣赏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草原上》,《赛马》。(带着问题去听)

  3)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象后,为了让学生能松驰下,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感受蒙古风格的舞蹈。做简单的(压手腕、骑马、跺肩)动作,来调节课堂气氛,之后让学生给歌曲小结。

  4)接着欣赏一段舞蹈,欣赏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它在*版图的位置?对他们民族你了解有多少等等。)之后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风土人情。

  6)最后运用表格形式对这两首乐曲的旋律、节奏等内容作对比。

  4、达标测评

  这环节我将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了三条练习,为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是否掌握达标。

  1)听辨两首歌曲各属哪一民族?

  2)分辨两个人物各属哪一民族?

  3)找出两首民歌在*版图上的位置。

《草原》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蒙古草原狼》是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节选自姜戎的长篇小说《狼图腾》,文章既有利于学生面对同样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这部作品颠覆了以往我们对狼蒂固根深的印象,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重新为狼族定位,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古代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永远被人类所唾弃。长春版教材编者本着呵护孩子们成长的岁月,守望孩子们心灵的日出,拓展孩子们的人文视野,构建起他们的精神家园,突破常规,选择了这样一篇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小说,挑战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的观念,在物种迅速减少,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让学生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梳理故事情节,培养概括能力,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赏析精彩的细节描写,把握小说中狼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狼的风采,体会狼的智慧,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赏析精彩的细节描写,把握蒙古草原狼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狼形象的重新认识和把握主旨。

  三、说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的方法:借助一些狼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借助课文语言入境,感受狼的风采。设计情景以此沟通课文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实现情感上的认同,利于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精心设计活动,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提问权和评价权。

  3、情感体验法:个性化的朗读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可以是情感认同之后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学生一起与课文对话,和学生一起在知识中诗意的安居,一起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总体思路是,创设情景—整体感知—深入体验—延伸拓展四步。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欲望

  导语: 有一本书,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都能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有一些精灵般的蒙古草原狼,这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有一些深度思考,这些思考将引导我们开启未来之门: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太陆?为什么*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图腾》在《蒙古草原狼》身上寻觅破解的密码。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语言把学生读课文的胃口调动起来,以利于学生自然进入情感体验的状态。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换位复述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重在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我尝试设计一个核心的问题,巧妙地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问题:此刻时空逆转,我们都是骑在大青马背上的那个青年,请讲一讲你离开老阿爸之后的神奇经历。此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知课文,而且也锻炼了转换人称的能力,这个模拟练习必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课堂充满情趣。

  第三环节:深入体验,感知特色

  在理清作家思路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探究狼的形象,体味和推敲精彩细节描写的作用。

  通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阵遇到的草原狼是什么样的?能看出其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的?”这三个连环问题,突破教学重点。

  学生很快就可以在书中找出关于狼的描写,如 “金毛灿灿”“大如花豹”, “长尾*翘”“准备扑杀”,白狼王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被“大狼们簇拥着”,狼王“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瞭望”,并派出了探子想查看他身后有无伏兵,当受到铁器敲击声的威吓时,“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奔逃而去。”“狼群撤得井然有序……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等等描写。通过点拨,使学生明确:作者分别从毛色,体型,气势,动作,神态,细节等角度对狼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体现了蒙古草原狼强悍威猛、杀气腾腾;白狼王的王者风范,谨慎智慧,纪律严明。在这段赏析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赏析的雅趣,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精妙。

  为了落实“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这一目标,设计一问,让学生探究:本文花了许多笔墨描写陈阵和大青马,他们的种种表现与草原狼有何关系?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明确:文中写陈阵感到灵魂出窍、身经百战的大青马乱了阵脚都是在侧面烘托蒙古草原狼的震慑力。

  为了突破“对狼形象的重新认识和把握主旨”这一难点,让学生自由畅谈:作者对蒙古草原狼的态度如何?自己读过之后对草原狼的印象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学生明确:作者对蒙古草原狼怀有一种崇敬、钦佩、敬畏的感情,把它视为“图腾”。狼给陈阵以威胁,给他以强烈的恐慌感,但同时更激发出他的勇敢与智慧。这也正是草原人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在敌人身上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强大自我,赢得生存的过程的缩影。狼在小说中一改我们过去熟知的形象,成为英勇、义气、智慧、具有团队精神和献身精神、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人类的老师和图腾。

  语文学习富有个性化,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激活其创造力。教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倾听,捕捉信息、发现信息、利用信息,发现学生疑问之处、闪光之处,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

  第四环节:延伸拓展,它山之石

  长久以来,人们太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纵使经过时间的淘洗,有些真相依然面目模糊,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透过迷离的风尘,用心去感受,用爱去辨认,用智慧去思考。姜戎的《狼图腾》就是一个典范,同样贾*凹的《怀念狼》,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都有一种狼性的智慧,亦都有一种人性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多多阅读,从中获取一种养分,从而使自己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里退化。我们应该感谢姜戎先生,是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草原狼,重拾这份珍宝。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做为每个血气方刚的*人,我们都有必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让它发扬光大。

  以上是我对《蒙古草原狼》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当然,这只是教学设计,只是一个弹性化的方案,具体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生成的变化。

《草原》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并升华为民族情,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着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掌握14个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技能目标:揣摩、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丛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四、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只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五、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读为主,让学生边读边想,不断通过读去揣摩和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草原自然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声像感知,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条件。在本课的导入中,我将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感官刺激作用来启动学生的认知倾向,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吉祥三宝一家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吉祥三宝他们想带大家一起去神游他们美丽的家乡。"此时,我将会播放《吉祥三宝》的视频声象,让学生对吉祥三宝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充满了期待和幻想,这时我会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草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更好的带着学生神游美丽的大草原。】

  (二)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美

  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当中,我将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和发现草原的自然美,学生由情创意,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文中重点的语句,我将会出示与之相应的图片,由于图片的颜色鲜艳,形象突出,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例如文中的其中一个重点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句话的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渲染"和"勾勒"进行理解,并让学生动手画画。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结合图象,更好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到小丘线条的优美。】

  (三)自读品味,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美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取小组读,齐读,自读,指名读等形式,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内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将会配上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边读边想,边读边勾画出草原美丽,恬静的景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真切的走进大草原,从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感悟美

  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汇报的学习方式,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将会放手让学生学习他们最喜欢的部分,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汇报你觉得最能体现蒙古同胞人情好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精神,从而实现学生与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同时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五)突破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俗话说:"画龙贵在点睛。",在这个环节上,我将引导学生紧紧的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点题之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情感得到升华,把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

  (六)整体回顾,拓展迁移,让美得到延伸

  课上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因此我将会引导学生再次的朗读全文,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学生通过学习《草原》一文,激发了学生对西部的兴趣和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时即将结束之际,我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料,例如与之相关的网址,书刊等,并鼓励学生自主的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与同学之间共同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是为本组"走进西部"其他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板书设计

  |天空:清鲜明朗 | 惊叹

  美丽的风光〈 〉

  |草地:一碧千里 | 舒服

  |热情迎接|

  1、草原 |激情相见|

  美丽的蒙古人 〈盛情款待〉蒙汉情深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草原》说课稿10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景象融会的散文,重要报告了作者老舍老师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致,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景象。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楚明白,称赞了草原的优美风景,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知交谊,表现了故国事各族人民连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文的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二、教学目标

  接着,我来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后两项的要求。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学生的思维,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本课采用的一种学法。

  四、教学过程

  最后,我重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分为6步:

  第一步:声像感知,激情导入——期待美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首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被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要点——寻找美

  老舍先生游览了草原,感受很多。他用哪句话来概括的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探究:一、这是怎样的草原?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

  这样设计,在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步: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是()的草原。

  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接着,品读重点词句。对于文中重要的词句,我将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的理解,可以出示国画图片,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

  最后,在“情深深,意浓浓”的氛围中,启发学生:“作者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然后,师生深情诵读《敕勒歌》。

  这样,这一部分教学的中心问题“这是()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学习围绕“这是()草原人”展开讨论。

  具体做法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2到5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自然段

  地点

  人的活动

  当时的气氛

  学生分组研讨时,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赛马、迎宾”等内容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同学特长的,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方式进行汇报,如感情朗读、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后,再回到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填写“这是()的草原人”。

  第五步:紧扣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已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大家心中的千言万语,概括起来就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接着,抓住这一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华。

  这时,大屏幕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问学生,课文表达的仅仅是蒙汉情深吗?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然后,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创新,内化感悟——延伸美

  课后的拓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扩展5)

——早晨的校园

早晨的校园1

  我爱我的校园,更爱那清晨的校园,因为它太可爱了;我爱我们清晨的校园,因为它太美丽了。

  清晨,我走进校园那华丽的大门时,一股鲜花的清香迎面扑来,那花香——清新,那花香——新鲜,深深吸口气,真是最好不过的了,让人直来精神!天渐渐的亮了,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周围的事物了。我看到了那绿油油的叶子上滚动着一些乖娃娃,它们好像是在捉迷藏,你追我赶,又好像是迷失了方向的迷童一样,它那晶莹透亮的身体,闪动着一丝光亮,似一颗颗钻石——露珠儿。小鸟早早起了床,在枝头上唱着那首悦耳动听的歌儿,好听极了!太阳渐渐伸出头来,它是那么羞涩。我看到了我们的校园此时像是在童话般的世界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还有那些形态各异的树木,美极了,让你仿佛像是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似的。

  你听,听见什么了吗?你是否听到了同学们那朗朗的读书声呢?同学们已经早读了,同学们已经投入状态去学习了,我们静静的,别去打扰他们了……

  新的一天,又从这儿开始了……

  也许我们校园的早晨不算什么,但在我们的心目里,它永远是那颗最亮的星星,永远是最美丽的。我爱我的母校!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扩展6)

——春天早晨的作文

春天早晨的作文1

  一个春天的早晨,太阳公公露出红红的脸蛋,薄雾如轻沙般笼罩着茂密的小树林。树林里,小鸟们早就醒了,在树上飞来飞去相互呼唤着,像是一起来练声听的。晶莹的露珠直往下掉,田野里,农民伯伯在忙碌的耕地,梨地,播种,锄草,巴望着今年有个美好的收成。

  锻炼的人们在做健身操,还有年轻人和小孩子在跑步学校操场中央的百年杨树像一个风华茂盛的年轻人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每天迎接我们上学,放学,陪伴着我们健康成长。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一丝不苟的学习,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他们为酿造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着。

  啊,春天的早晨太美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一天的开始,这是人生的起点,这里有孩子的理想,这里有未来的招唤这怎能不趁这美好的风光播种下丰收的希望呢!

推荐访问:草原 早晨 说课稿 草原早晨说课稿 草原的早晨说课稿1 草原上说课稿 草原一课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第一课时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