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共产党树立劳模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树立劳模发展历史

时间:2022-09-01 20: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树立劳模发展历史,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树立劳模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树立劳模的发展历史

  【摘 要】

 民主革命时期, 劳动者中单个、 自发劳动模范的出现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系统、 自觉地开展劳动竞赛、 成批树立劳模, 其间经历了 三个历史阶段, 即土地革命时期开始树立劳模, 抗战时期“劳模运动” 全面展开, 到解放战争时期评选劳模活动继续发展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

 树立劳模 过程考察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810(2013)33-0193-01

 一 土地革命时期的劳动竞赛与劳模评选

 中共树立劳模的做法, 最早出现在土地革命时期。

 1932 年 3 月, 中共中央第一次就关于开展劳动竞赛发出《关于革命竞赛与模范队的问题的通知》, 要求全党以最大努力“发动群众积极性, 用组织模范队和革命竞赛的新方式”, “转变全部工作”。

 同时, 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生产竞赛, 并制定了 竞赛的评比标准和奖励章程。

  1932 年 9 月至 11 月, 中央兵工厂和中央印刷局之间开展了以“增加生产、 节省材料和参战工作、 文化教育工作” 为主要内容的为期三个月的劳动竞赛。

 这是迄今为止苏区最早见诸文字记录的国营企业间的劳动竞赛。

  1933 年底, 福建省上杭、 新泉、 武平、 代英四县区土地部部长在福建才溪召开会议, 决定开展以冬耕积肥、 植树种棉和兴修水利为主要内容的

 四县区竞赛, 并签订了公约, 对竞赛项目、 时间和竞赛中的宣传鼓动工作作了规定。

  但土地革命时期的劳模竞赛, 只是在一些地区和一部分人中进行的,未形成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虽然对发展生产起到了 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这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

  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劳模运动的全面展开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在各抗日根据地将之前已开展的劳动竞赛逐步加以发展, 比较自觉地在群众中发现典型、 宣传典型,以典型引路, 认识到有了这批积极分子, 就有了团结群众的核心, 在他们的影响下, 使全体群众更积极地行动起来。

  抗战时期劳模运动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是提倡时期。

 1938 年, 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 休养民力和恢复生产, 边区政府建设厅开始奖励得力的生产人员, 这一举措激励了 群众的生产热情。

 此后, 边区政府又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机关学校生产运动奖励条例》、《陕甘宁边区督导生产运动奖励条例》 等条例, 但此时还未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学习劳模还停留在一般的提倡阶段。

  第二个阶段, 即大生产运动开展初期。

 在这一时期, 典型劳模开始涌现, 劳模评选经常化。

 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以工厂中的赵占魁、 农村中的吴满有、 军队中的李位、 机关中的黄立德、 合作社中的刘建章等先进工作者为代表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不断涌现。

  第三个阶段, 即 1943 年后, 劳模运动制度化、 规范化时期。

 1943 年

 11 月, 陕甘宁边区隆重召开了 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从农村、 工厂、合作社、 部队、 机关学校等各单位选出代表 200 多名出席了大会, 毛泽东等党政军负责同志到会并接见了代表。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意义深远, 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召开大规模的劳动英雄及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 当时的文件和报道声称:

 “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会后, 在劳动英雄的积极宣传和带动之下, 劳模运动得到了更深广的发展。”

  1944 年 9 月, 陕甘宁边区政府又颁布了《关于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选举和奖励办法》。《办法》 指出:

 “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选举和集会,是目前边区工作中一项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 应普遍推广与健全之。为此目 的, 必须郑重准备, 并经过认真的无记名投票的选举。” 这就对劳模选举的程序做了明确规定。

  此后, 边区选举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由过去的政府选拔转变为由政府选拔和群众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劳模的评选开始具有了 民主气息, “自此, 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进入更加完备的阶段”。

  总之, 经过几年切实的摸索实践, 劳模运动也如当时李富春所总结的:“从自发到自觉, 从局部到全面, 从个体到集体, 从上级指定到群众选举,从领导表扬奖励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表扬奖励”, 逐渐使其经常化、 规范化。

  三 解放战争时期劳模运动的继续发展与完善

 解放战争时期的劳模运动,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因为战争的需要,

 大量树立支前劳动模范。

 全面内战的爆发, 加之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的消耗,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储备严重不足。

 此时, 中共号召解放区人民, 从人力、 物力、 财力上全力支持前线作战, 并大力树立支前劳动英雄。(2)

 在新解放城市中注重树立工业劳模。

 由于中共及时把新解放区中原先国统区的城市工厂转变为公有制性质, 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3)

 注重树立那些积极掌握科学知识、 踊跃学习新技术, 做出发明创造的劳模。(4)

 更加注重生产劳动的计划性、 科学性和组织性, 并将此贯彻到劳模评选中。

  新中国成立后, 1950 年 9 月,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

 此次会议可看作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劳模运动的一次大检阅。

  由此可见, 此时在劳模的评选中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而不是单纯强调增加数量, 这体现了 新时代对劳模的新要求。

  〔责任编辑:

 庞远燕〕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树立劳模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 劳模 树立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