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物新课程实施中问题和对策

生物新课程实施中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8-17 14: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新课程实施中问题和对策,供大家参考。

生物新课程实施中问题和对策

 

  生物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 新旧教学理念的跳跃性过渡与理念的渐变性发展矛盾

  苦于无教学理念又苦于有教学理念----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

 新课程的实施有一定的过渡, 但这次改革的力度更大, 方法和措施变化更大, 高考也将进行更大幅度改革。

 因此, 我们还是感到突然, 不适应。

 这是由于, 人的理念是渐变性发展的。

 除非发生重大的心理冲击, 否则很难在短时间改变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本身是扬弃的学习, 并非完全抛弃过去的课程理念。

 因此, 我们过去形成的课程理念并非就是糟粕, 并非就是要完全的否定。

 所以不能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要完全翻个样, 就是要与过去完全的割离, 就是要与过去完全的相反。

 更多的是对照新课程理念的标准, 发现自己现有理念中新课程理念中有哪些不一致, 不同教师原有的理念不会完全一致和同步的, 而且每个人的课程理念又是发展的。

 因此, 课程理念的更新, 每个教师应进行自己原有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吻合度分析,而且要注重阶段性发展、 多方向性发展、 多层次性发展。

 因此, 当教学中, 现行教学要求与自己的教学理念冲突时, 不要烦恼, 不要简单的否定自己,也不要简单的否定教材, 而是要对照新课程理念, 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采取发展性的转化, 科学性的扬弃。

 二、 原有教学经验的支配性与在现行教学中的实用性矛盾

  苦于无教学经验又苦于有教学经验----原有经验体系与新教材使用的冲突。

 对教了多年, 甚至刚毕业的教师, 对原有的教材已有相当的熟悉。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 已把原有的知识体系溶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 已发展成为自身的生物教学知识体系。

 从心理学上来说已有了 一种习惯性思维。

 这种习惯性思维持续时间越长, 受强化的时间越长, 在使用新教材时, 越会产生更多的冲突, 产生更多更强烈的痛苦。

 原来对教材的处理、 问题的设计、 课堂的组织、 故事的引入、 练习的使用都已有一定的经验, 突然间大部分又没有用了 , 就会感到痛苦。

 从而反感, 排斥教材。

 相对而言, 这对新教师将能更快的接受新教材。

 那么, 是不是没有方法了 呢。

 如何减少对新教材的排斥度、 增加新教材的亲和度。

 拥抱新教材, 先从心理上拥抱他, 从心理接受他, 然后要把新

  教材与自己对应起来。

 心理学上有积极效应黄金定律, 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PMA), 而失败人士则习惯于用消极的心态(NMA)

 去面对人生。

 你认为世界对的世界就是对的。

 跟着编者走, 找到编者的感觉。

 同时要认识到, 老的经验其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实践中引入新的知识、 方法、 使老的经验转化为新的经验。

 使老的经验体系发展成新的经验体系, 并由此构建自己新的生物学教学体系。

 王老师, 用他以前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理念对我们指导, 就使我们在这些年中学到了 很多, 进步的更快。

 三、 教材编写主线的系统性与教学主线的实践性矛盾

  苦于无教学主线又苦于有教材主线----教材编写教材体系与教学使用教材的冲突

  原有教学主线“分子与细胞” 模块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按科学事实的系统整理形成的体系, 即一个描述性的体系, 对有关科学事实的整理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第一个角度: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和发育的基本单位, 既然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它就应表现出生命的各种基本特征。

 从对生命基本特征的认识, 从细胞的化学组成, 多层次的结构、 稳态及调节、 生命的连续性、 发育等方面学习生物。

 表 1、 按生命基本特征整理的“分子与细胞” 模块的知识体系

  生命的基本特征

  老教材

  细胞的化学组成

  细胞的分子组成

  细胞结构和分裂

  细胞的结构、 生命的延续、 细胞的分化、 衰老

  新陈代谢

  细胞的功能

  生命活动调节

  细胞的稳态

  生殖和个体发育

  个体的发展

  第二个角度, 是把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去认识, 对一个生命系统, 可以从系统的组成、 系统的结构、 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延续、 系统的发展等 5 个方面去考察, 将有关的知识系统化, 这样也可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表 2) 。

 表 2、 按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整理的“分子与细胞” 模块的知识体系

  对生命系统的认识

  “分子与细胞” 模块的知识体系

  系统的组成

  细胞的分子组成

  系统的结构

  细胞的结构

  系统的功能

  细胞的代谢

  系统的延续

  细胞的增殖

  系统的发展

  细胞的分化、 衰老和凋亡

  比较表 l 和表 2。

 引用李红(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的《从系统的视角认识细胞----《分子与细胞》 模块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逻辑基础》

 “系统论的创立, 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

 经典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以分析式思维方式为主的, 一般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 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 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复杂事物。

 这种方法的着眼点在局部或要素, 这是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 人们最熟悉的思维方法, 但是它不能如实地说明事物的整体性, 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只适应认识较为简单的事物, 而不胜任于对复杂问题的研究。

 在现代科学的整体化和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

  势下, 在人类面临许多规模巨大、 关系复杂、 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 这种研究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

 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 反映了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 反映了 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 系统论的思想观念正渗透到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把一个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研究时, 一般要先确定系统的边界, 分析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然后研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系统、 组成要素、 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 从中进行考察和辩证分析。《分子与细胞》 模块可以按照系统分析方法的思路来组织教材内容。

 此外, 细胞是生命系统, 具有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整体性、 开放性、 动态性等特征。

 以生命系统的特征为逻辑线索设计教材的展开顺序, 也是可行的。”

 “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作为逻辑起点, 沿生命系统的层次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的逻辑顺序展开, 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现有主线是以系统为主线, 既然是系统, 则事物不简单分开而言而是要整体的看, 但讲述一个问题时, 很难什么都从系统角度去认识, 特别是生物这么复杂结构的生命体。

 因此, 就系统和角度的矛盾、 单一与整体的矛盾、 难系统而又牵强的系统的矛盾。

 更是对于学习新事物时, 从整体上去学习, 势必带来概念上混乱、 知识上混乱、 分析问题时知识之间的干扰。

 这就是本书的最大问题,主要表现是在讲解某一方面问题时, 突然冒出一个学生未接触过的名词, 如染色体、 ATP、 酶、 等。而且, 使得有些同一细胞结构在课本多处多角度讲述, 使得问题变得零乱。

 如细胞膜问题, 犹为突出。

 以“细胞膜” 的教学为例,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新教材对本内容的处理是:

 在第 3 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 1 节设置了“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节, 简要介绍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功能, 并设置了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

 和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则安排在第 4 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 2 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和第 3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从笔者所获得的反馈意见来看, 不少教师不满意这样的设置, 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是将本节内容与第 4 章的相关内容进行重组, 即将“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内容合二为一。

 教学顺序则普遍有 4 种情况:

 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细

  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2.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 按新教材的顺序讲述。

 注:

 旧教材中的顺序为: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四、 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多样性与课本探究性学习编写统一性的矛盾

  苦于无探究性学习的指导通式又苦于有一定的科学性探究通式----教材章节编写中探究程序与课堂教学中探究程序的冲突

  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推导再探究。

 课本在探究某些问题时, 非常注意, 给学生这个程序和方法的形成。

 而且课本每节内容的编写,也有意识的如此安排, 问题探讨----(实验探究、 资料分析、 思考与讨论)

 ----基础知识学习(相关信息、 旁栏思考、 知识链接、)

 ----应用分析(与生活的联系、 与社会的联系、 技能训练、 想象空间、 课后拓展)

 (1)

 章首页, 由引言+图片+名言(或诗句)

 组成。

 除了给予视觉上的赏心悦目, 学习情趣上的激发外, 引言的文字潜伏着问题, 或直截了当呈现问题。

 以问题(任务)

 驱动学习, 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

  “问题探讨”

 图片+情境描述+讨论题。

 这些问题, 有的来自生活; 有的来自科学实验; 有的来自科学史。其中以切合学生生活为主, 所问问题有一定深度, 若要透彻回答, 就需认真学习本节内容。

 “本节聚焦” 节的核心内容, 以问题形式组成专栏。

 “资料分析(或资料搜集和分析)” 和“思考与讨论” 是各节中常出现的专栏, 这是适应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的需要而设计的。

  “本章小结”、“练习”、“自我检测” 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

  问题探讨:

 1. 有些问则讨之, 讨后引入课节内容。

 2. 有的问而难讨, 课小结后再讨。

 本节聚焦:

 则就是课堂小结, 一个收尾。

 几种教学程序:

 1. 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导----问题解决----引入本课----基础知识学习----应用提升----本节聚焦小结

  2. 问题----基础知识的学习----推导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聚焦

  3. 问题----正文实验探究----分析推导----知识形成----讨论问题----问题解决----应用提升----本节聚焦小结

  五、 教学辅助练习编写滞后性与教学辅助练习即时性的矛盾

  苦于无教学辅助练习又苦于有教学辅助练习----现有教学辅助练习知识混乱与新教材配套使用的冲突。

 过去的 7 年生物高考, 使得生物的教学辅助资料空前的多, 大家都觉得, 生物资料已到了一个瓶颈性、 饱和性、 稳定性的阶段, 各种途径的参考资料已到了 大同小异的阶段。

 可是随着新教材的实施, 这种感觉突然就没了 , 又到了 一种材料空前缺乏的时期。

 但是, 各种途径的资料还仍蜂拥而至, 可是这种资料, 有几种特点, 是原来老教材资料的挂羊头卖狗肉。

 只换题目, 内容大部分没变。另一种, 大部分变了 , 小部分没变, 最多的一种是根据新教材编写的, 题目的主干也是符合新教材的, 但用的是原来老题, 在题目中若干小题在当节内容中还不能做。

 简而言之。

 老题重组、 每题未变; 大题变了、 小题未变。

 方法:

 一是自己编写资料, 根据内容和进度, 由组内教师分担任务编写, 编写时特别要注意,老题新编, 老的大题根据现行教材, 看是否需要进行删、 增、 改。

 切勿简单的老题重组。

 第二, 心态要好, 若使用新资料时, 出现不能做的练习, 可以适当删减。

 老师切勿说一些如“这种资料真差!”等消极性的语言, 从面影响学生做题情绪。

  总的来说,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首先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 应试阶段要与高考目标一致, 要与学生的要求一致。

 现在要与新课程理念一致, 要与新高考要求一致, 而且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要求, 更加要求与学生的需求一致。

 老师也要发展个性化教学, 现在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基实也要提倡个性化教学, 一个教材内容, 其教学模式不会是唯一的, 只要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 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根据教材内容, 进行个性化处理, 能更大自由度的发挥出自己的知识、 能力、 技巧、 艺术, 能更大的履行新课程理念, 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的情感、 能力、 知识目标

 则即是好的课。

推荐访问:生物新课程实施中问题和对策 新课程 对策 生物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