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高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谈谈你对全国两会精神体会。

2022年谈谈你对全国两会精神体会。

时间:2022-07-06 14: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谈谈你对全国两会精神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谈谈你对全国两会精神体会。

谈谈你对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体会。3篇

【篇一】谈谈你对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体会。

  以下是心得体会栏目XX为您整理的学习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供您参考。

  学习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一】

  关注民生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的核心议题,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这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将去年党的“六中”全会确定的“社会新政”执政纲领转化为国家措施和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会议批准以后,扩大行政给付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将在法律上被确认为政府的主导职能。随之,行政组织体制、职能权限配置、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救济及其相关的立法都将作出必要的调整。

  而对上述内容进行的行政法调整,也就是构建我国“社会行政法”的过程。所谓社会行政法,就是以政府维护公平正义职能为内容的行政法类型,其核心概念是公民的社会权和其他公法受益权利以及政府向社会提供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行政给付行为。结合“两会”对民生高度关注的精神,围绕这两个核心概念,社会行政法也将提供一种崭新的行政法结构和制度。

  首先,要加强对集体受益权的保护并完善公共事务行政决策机制。行政给付的主导方面,是政府提供普遍持续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它首先要满足的是公民的集体受益权,在行政活动上则体现为对社会福利和服务的公共决策。例如建立交通、通讯、科技、教育、医疗和体育等公共设施,或者设立资助科技开发和增加医疗保险国家支出的公共项目,这些都是政府面向全社会提供的持续性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措施。

  而社会行政法保护社会集体福利权的制度措施,主要是引入社会公众和利害关系群体对公共决策过程的参与制度,进一步来说,是通过参与主体、参与程序和参与者意见对行政决策的约束力形成社会行政法的基本制度框架,达到依法行政的目的。

  同时,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分为绝对集体性受益和相对个体受益两大类。绝对集体受益是无法分解为个人的受益请求权,例如提高饮用水和空气的环境保护标准,提高食品的健康和安全标准,规定学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公众文娱节目的公德水准。

  就此而言,社会行政法应从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以民生为导向,不断提供日益完善的制度框架,重点是规范行政机关的给付执行,如给予农民的国家补贴,行政法将严厉禁止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以公共名义实施的截留行为;对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行政法上规定建立相应的行政支付体制,使有当地户籍但在异地就学的学生能够切实受益。

  还要完善保护公法受益权利的法律监督和权利救济制度。传统上,对于普遍性社会集体利益的行政法保护,主要形式是国家机关、公共机构和社会舆论的法制监督。法律程序性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无论是行政诉讼还是行政复议,都没有延及对普遍性社会集体利益争议。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将起诉人资格严格限制在自身利益的直接相关性上,因此,有关公益行政诉讼的呼吁不绝于耳,例如关于国有资产和环境保护的行政案件,却没有得到决策机关的回应。这就意味着行政机关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政策的行为,是可以脱离司法制约的行政机关专有权利。

  虽然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程序的行政法规规定引入听证等公众参与机制,但是公众参与意见对行政决策并没有法律性的约束效力,也没有对参与权的司法保护机制。这种情形不能适应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给付义务的需求,它将使行政机关的社会给付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办好事”、“做实事”的随机性便宜措施上,而不是稳定持续的行政职能和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所以,应当在继续完善对行政活动法制监督制度的同时,扩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制度宗旨。它们不但要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个体权利提供保护,而且还要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社会集体权益纳入保护范围。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应当成为社会行政法纠正行政违法的重点。

  学习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二】

  三月的北京,冬日的丝丝寒意还未退去,阳光普照的温暖春日迟迟不肯到来,然而在这寒风瑟瑟的日子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却带给全国人民一份期盼已久的温暖,也带给守在电视机前学习两会的我深刻的感想和深深的感动。

  备受瞩目的两会胜利召开,作为一名党员,我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一年一度的两会,已经成为展现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窗口,在两会上提出的决策关乎衣食住行,连着柴米油盐,两会不仅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而且和我们民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会议上,我看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切、务实、努力为民众解决民生问题的劳碌身影,看到了两会议员们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为大众说话、为民生造福的奔波,看到了56个民族齐聚一堂的团结和奋进,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关注时政、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在这全民关注、参与的盛会上,近3000名代表、2000多名委员共聚一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议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边防官兵,我觉的我们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一、学习“两会”精神首先要认清“大我”与“小我”的关系。

  国家和民族是大我,个人是小我。大我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小我好比身上的一个个器官,无数个器官组成了人体。既然是一体的,就要共同为了人体的健康而互相协作,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喜好,不顾整个人体。试想,如果人体都死亡了,这些器官还能存活吗?打个比方,这个人要吃饭,一定是身体上的各个器官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而不是只有嘴参与就行的。

  眼睛一定要看准饭菜的位置,手要拿筷子把饭菜夹起来,可能鼻子还要问问饭菜坏没坏,最后才进入嘴巴咀嚼、吞咽。作为党员,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为了党、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只有各司其责、各尽其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而只有国家安定和平,我们个人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幸福。所以,为大我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小我;而只顾小我,则会毁了大我、也毁了小我。这个逻辑关系,不能不认清。

  二、持续学习,不断巩固理想信念。

  我有一种体验,每次观看“两会”直播时,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是看过之后不久这种感觉就失掉了。因为作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

  那只有不断地学习。古人讲“学而时习之”,在克服人性的学习上,没有一个人是学一次就能记住一辈子的,必须反反复复地学习实践,印象才能深刻,偶尔的一次两次不起作用。作为党员,我不敢讲对照《党章》标准自己是完全合格的,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差得太远了,只有通过学习来弥补。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多看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我自己的触动比较大,这种学习比较有效果。

  三、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信仰并检验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

  信仰是否坚定,不是嘴上说说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才能检验出来。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局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看得出来。工作马虎不认真,这就是信仰不坚定;工作偷懒,这也是信仰不坚定。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敌人拿着刺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来考验我们信仰的坚定与否,可是惰性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权利的诱惑,似乎比刺刀更具杀伤力,如何克服自己的欲望,是我们要作的长期斗争。

  当工作有点多的时候,我自问能不能不抱怨,而是有条不紊地一样一样干好?当工作有点繁琐的时候,我自问能不能先不叫苦,而是先开始着手干?当有的工作我不爱干的时候,我自问能不能不挑三拣四?然而我必须承认,多数时候我还是会抱怨、会叫苦、会挑三拣四、会懒惰,但是不怕,我想这就是坚定信念的道路上所必然经历的, 没有一次次的历练,你如何能知晓自己到底是玻璃还是钻石?

【篇二】谈谈你对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体会。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心得体会(一)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心得体会(一)》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精神及专家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核心数字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11年,中国GDP逐季回落,比上年增长%。此次报告提出的9项任务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亦被排在首位。温家宝强调,GDP增长目标调低,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二、4%——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4%左右。2011年,中国CPI在年中触顶后,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全年同比涨%。报告指出,4%的目标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三、900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这一数字与去年持平,不过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之际,能稳住就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四、50%——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温家宝要求,各类城市要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同时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

五、8000亿——中国2012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上述数据较2011年均出现回落。温家宝要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六、14%——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这一数据较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里16%的目标有所收窄,但高于广义货币过去一年里%的实际增速。这体现2012年货币政策将兼顾“稳增长”、“控物价”和“防风险”。

七、10%——报告中提到2012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

八、——“”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短短半年间,“”完成了从民间热词到官方标准的转变。TOP100范文排行温家宝强调,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换取经济增长。

九、700万——新开工700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阶段。保障房建设的推进,既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其带动的投资又能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十、1万2千亿——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三农”投入的持续增加,说明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中央政府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

亮点一: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范文内容地图亮点二:增加三农投入,加强三农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亮点三:监测(),促进生态保护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等项目监测,2016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亮点四: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全国两会精神及专家解读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热门思想汇报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亮点五:解决择校问题,加强校车安全管理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亮点六;加强实体经济建设,鼓励以创新带动就业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亮点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面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心得体会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亮点八: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亮点九: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范文写作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亮点十:理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国内部分权威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张平(国家发改委主任):

今年的物价形势具备稳定的有利条件,也面临挑战。有利条件包括粮食库存充裕,生猪、蔬菜生产稳定等。但由于一些大宗商品比如要进口的石油、铁矿石等的价格还在高位震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继续稳定生产、增加供给,继续整顿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是4026亿人民币,比去年增加了200亿。安排的重点和方向是:第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690亿。第二,“三农”建设,包括水利、农业农村的民生工程和设施建设等,这个应该是1400亿多一点。第三,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大体上是480多亿。第四,节能环保、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大体上也是480多亿。第五,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西部地区的一些重要基础设施,我们安排了240多亿。工作总结第六,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体安排了290多亿。

贾康(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年度%的增长目标是一个“规划目标”和“引导性目标”,不具备指令效力。今年把速度目标再降低一些,只提增长%,也不排除实际运行的结果仍然可能达到8%或在8%以上,理论分析和大量的中外实证经验都表明,经济增长中的速度和效益(质量)是存在一定矛盾和此消彼长替代关系的。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政府工作报告下降GDP增长速度,就是要弱化GDP主义。通过这种弱化不仅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业绩考察方式,即地方政府业绩并非仅是GDP高低,而且要看GDP增长的质量。考察地方政府的GDP增长是不是民众能够分享,是不是对经济长期增长有利,或反之。在业绩GDP主义弱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得关注GDP增长质量而不数量。如果地方政府关注GDP增长之质量,那么其采取的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会更注重民生、更注意经济长期增长增长。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下调GDP增长速度,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对未来中国经济生活的影响决不可低估。

牛犁(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全国两会精神及专家解读

%的“稳增长”目标意味着:一方面,国家不会采取类似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不会追求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重视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不会对糟糕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掉以轻心。

4%的“稳物价”目标意味着:一方面,随着社会总供求关系的改善和调控政策的逐步见效,此轮我国通货膨胀的峰值在2011年7月已经出现,近来物价水平出现逐步回落态势,2012年不再需要像上年那样“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到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另一方面,此轮物价上涨具有温和性、长期性的特点,前期推动物价上涨的根源没有完全消除,不排除如果政策放松物价就会大幅反弹的可能。

王一鸣(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调结构必须有扶有控,这样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个人简历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从深层次看,还是结构调整和转方式迟缓。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这种潜在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产能过剩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对症下药,当前必须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利用市场需求收缩、生产成本上升,倒逼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此外,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巨大压力。需求方面,产业发展将面临长期的外需收缩;供给方面,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快、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在如此“两头受挤”的情况下,产业升级核心应当是价值链的升级。

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些政策传递出政府有扶有控的信号,将对产业升级起到推动作用。区域协调发展应该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首要目标,不应盲目追求GDP增长,应该让经济发展更健康、更可持续。

姚景源(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是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基础上作出的主动科学调整,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增长动力不足,继续下行的压力不减,对我国外需稳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适度调整经济增速,有利于稳定和控制物价,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速度降低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任务减轻。将预期目标调低释放了强烈信号: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不再是速度问题,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今年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政策刺激型增长向自主增长回归,市场力量逐渐增强。同时,农业连续丰收,物价逐步趋稳,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宏观调控手段也日趋成熟,这些都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基础,也为宏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心得体会(一)》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增长、加强、经济、建设、农村、目标、中国、报告等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三】谈谈你对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体会。

全国两会精神

导读:本文是关于全国两会精神,希望能帮助到您!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我们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两会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两会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两会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由于两会越来越开放、务实,信息量逐年增大,其新闻价值也日益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代表委员相互对话、相互沟通,谋国计民生,议大政方针,览国际风云,视野开阔,信息丰富;两会不断为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提供更多便利,使这个窗口越开越大。借助这个窗口人们可以了解大量权威、可靠的决策性信息。
  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代表委员肩负重任,努力为我们国家拿出迎接挑战的韬略、克服危机的良策,这也使得今年的两会格外令人关注和期待。温总理总理做客网站,同网民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在线访谈,就网民所关心的国内经济发展、民工荒和户籍改革,物价与“三公”消费、房地产政策、教改、医改等问题,用一种平等、亲和的方式一一做了解答。从访谈所触及的这些内容以及温总理的回答所透露的信息来看,
  两会”应该重点讨论上述问题,并做出一个有利于民众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制度安排。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或已经见底,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正如温总理所说,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去年在中央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下,中国经济成功保八,初步摆脱了危机的影响,但是,刺激政策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最明显的就是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物价尤其是房价有了大幅度的上涨,通胀有所抬头。再加上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城乡二元化、腐败、上学难、看病贵、非法拆迁等依然在困扰着民众。而今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处理好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两会”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上有什么变、怎样变、变多或变少。
  但是,这个“变”并非仅是经济和产业结构上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现在的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而消费从而内需的提升根本有赖于收入,收入又与就业和财产的分配有莫大关系。事实上,中国的结构调整是一个整体,除了经济和产业结构外,还包括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分配结构等。就目前来看,民众最关注的是分配结构尤其收入分配的不公和差距扩大。如温总理所说,它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知。在这一问题上,国家发改委最近向全国人大提议从四方面,即增加农民收入、扶持低收入群体、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加强个人收入调节来调整,“两会”应该对此做出一个具体的安排。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不公和医疗不公都与民众的切实利益挂钩,还有暴力拆迁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全国最大的们高度重视。所以,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两会”,人大和政协应该运用自身的权威,制定一些基本的法律和制度,给民众以希望和信心。
  

推荐访问:你对 两会 谈谈 谈谈你对全国两会精神体会。 谈谈你对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体会 谈谈你对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的体会200字

版权所有:才高文秘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才高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才高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7045173号-3